APP下载

基于数据挖掘探讨中医治疗鼻衄用药规律

2024-01-10孙冬何承菲张润发李惠真杜娅徐大为杨程杰张志玲

中国中医药图书情报杂志 2024年1期
关键词:置信度黄芩处方

孙冬 ,何承菲 ,张润发 ,李惠真 ,杜娅 ,徐大为 ,杨程杰 ,张志玲

1.广州中医药大学第四临床医学院,广东 深圳 518033;2.深圳市中医院,广东 深圳 518033

鼻衄又称鼻出血,以单侧或双侧鼻窍出血为主要临床症状,轻者仅表现为鼻涕中夹带血丝,重者一次大出血甚至可导致失血性休克,反复多次出血可导致贫血,是鼻部疾病及多种全身性疾病的常见症状,亦是耳鼻喉科常见急症[1]。鼻出血原因繁多,局部原因包括外伤、炎症、鼻中隔疾病、肿瘤等,全身原因多见于血液病如凝血功能障碍、营养缺乏、内分泌失调等。目前,临床治疗主要采用鼻腔填塞法、物理凝固止血法、血管结扎或栓塞法等对症止血处理[2],但复发率较高,且具有一定手术创伤风险,患者接受度较低。中医学认为,鼻衄多由肺热上蒸,逼血逆行,或燥气外袭所致[3]。《灵枢·百病始生》言:“阳络伤则血外溢,血外溢则衄血。”又有“衄血”“鼽衄”“惊衄”等不同称谓[4-5]。“鼻衄”之名首见于《备急千金要方·七窍病上·鼻病第二》,并提出地黄汁治衄方,开后世治衄之先河[6]。历代医家根据鼻衄病因病机、症状表现等不同,衍生出众多名称,如伤寒鼻衄、温病鼻衄、红汗、倒经等,并研制出许多行之有效的方剂[7]。

中医药内外兼治鼻衄具有一定优势,强调三因制宜、个体化原则。但目前各家证型分类复杂、方剂繁多,虽具有一定的灵活性,但在规范诊疗方案及传承用药经验上有其局限之处;且目前关于鼻衄的中医、中西医治疗研究多为名家经验、理论探讨及临床疗效观察,缺乏大样本研究、高质量数据支撑、新的共识意见等。因此,本研究通过数据挖掘方法分析中医药治疗鼻衄的临床文献,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2.5软件分析处方药物的性味归经、使用频次及关联规则等,进一步阐明中医药治疗鼻衄的用药组方规律,以期为临床中医辨证治疗鼻衄提供参考,并启发新方研制思路。

1 资料与方法

1.1 文献来源与筛选

检索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以“鼻衄”“鼻出血”“鼻血”为主题词进行初次检索,在此基础上用“中医+中药+中医药+中西医”限定进行高级检索。时间限定为建库至2022年12月1日。

1.2 文献筛选

1.2.1 纳入标准

①文献病例明确诊断为“鼻衄”或“鼻出血”或“鼻血”。②采用中医方药或中西医结合方药内服治疗鼻衄(鼻出血)的临床研究,以及相关的名医经验介绍、理论探讨、病例报道文献。③临床疗效确切,处方完整,记载清晰,有明确的中药组成、剂量及用法。

1.2.2 排除标准

①处方记录不完整,缺乏药味、剂量。②中药处方为外用,包括熏洗、热敷等。③经验介绍、理论探讨或文献综述等无具体案例者。④重复文献或方剂组成相同的文献,纳入数据相对完整的文献。⑤动物实验研究。⑥仅有文题而未检索到全文的文献。

1.3 数据录入及规范化处理

通过中医传承辅助平台2.5 “平台管理系统”中的方剂管理模块,录入纳入处方,再由3人审核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按照202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8]及《中药学》[9]对中药名称及性味归经等进行规范化处理,例如“生地”“干地黄”规范为“生地黄”,“熟地”规范为“熟地黄”,“栀子仁”“山栀”规范为“栀子”,“茜根”“茜草根”规范为“茜草”,“银花”规范为“金银花”等。

1.4 数据分析

采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2.5对治疗鼻衄常用药物、性味归经等进行频次统计。基于关联规则进行组方规律分析,设置支持度个数为20,置信度为0.6,得到频次≥20的药物组合,将结果构建药物关联可视化网络;采用改进互信息法,设置支持度个数为20,置信度为0.6,得到药物组合间的关联规则,探索药物间的相关性。以改进互信息法的药物间关联度分析结果为基础,设置相关系数“8”、惩罚系数“2”,基于复杂系统熵聚类方法,挖掘出3~4味药的核心组合;另在核心组合提取的基础上,利用无监督的熵聚类方法挖掘新处方组合,演化出新处方。

2 结果

2.1 药物频次统计

经筛选纳入中医药治疗鼻衄处方221首,涉及中药265味。频次≥20的药物有33味,包括生地黄、黄芩、炙甘草、当归、白芍等,见表1。

表1 221首中医药治疗鼻衄处方常用中药(频次≥20)

2.2 药物性味归经分析

对265味中药进行性味归经统计。结果显示,药性以寒、温、平为主,药味以苦、甘、辛为主,归经主入肝经、肺经、心经、脾经,见表2~表4。

表2 221首中医药治疗鼻衄处方药物药性分布

表3 221首中医药治疗鼻衄处方药物药味分布

表4 221首中医药治疗鼻衄处方药物归经分布

2.3 用药模式分析

2.3.1 基于关联规则的组方规律分析

设置支持度个数为20,置信度为0.6,得到使用频次≥20的药物组合46个,前3位分别为黄芩-生地黄、当归-生地黄、炙甘草-生地黄,见表5。

表5 221首中医药治疗鼻衄处方频次≥20药物组合(支持度个数≥20、置信度≥0.6)

将结果构建药物关联可视化网络,见图1。其中生地黄、黄芩在组合中多次出现,与当归、炙甘草、牡丹皮、川芎等均有一定联系,表明鼻衄内服处方核心君臣组合思路以清热凉血活血、清热活血化瘀、清热缓急补中等功效为主。

图1 221首中医药治疗鼻衄处方常用药物网络

2.3.2 基于改进互信息法的药物间关联度分析

设置支持度个数为20,置信度为0.6,得到31条关联规则,见表6。其中,黄芩,赤芍→生地黄有较强的正相关性,其余置信度高的药物组合在关联度分析中具有用药特色,临床意义较大。

表6 221首中医药治疗鼻衄处方药物关联规则(支持度个数≥20,置信度≥0.6)

2.4 基于复杂系统熵聚类的核心组合及新方分析

2.4.1 核心组合分析

以改进互信息法的药物间关联度分析结果为基础,设置相关系数“8”、惩罚系数“2”,基于复杂系统熵聚类方法,挖掘出3~4味药的核心组合36个,包括竹茹-艾叶-鹿角胶、荆芥-茅花-辛夷等,见表7。

表7 基于复杂系统熵聚类的221首中医药治疗鼻衄处方药物核心组合

2.4.2 新方分析

在核心组合基础上,利用熵聚类方法挖掘新处方组合,演化出16个新处方,包括竹茹-艾叶-鹿角胶-侧柏叶-大蓟、荆芥-茅花-辛夷-丹参-地榆、白茅根-大蓟-生地黄-荷叶-棕榈炭、白茅根-大枣-桔梗-天花粉-前胡、白茅根-桔梗-栀子-黄连-大黄等。新处方体现了温阳止血、疏利鼻窍、火郁发之、渗泻伏火等治法特点,见表8。

表8 基于无监督熵层次聚类的中医药治疗鼻衄新处方

3 讨论

鼻衄出血原因较多,可见于鼻部疾病或全身其他器官系统疾病、功能性疾病或器质性疾病。因此临床采取中医或中西医结合疗法积极寻找病因,标本兼治,常可获得较好疗效[10-11]。《证治准绳·杂病》言“衄者,因伤风寒暑湿,流传经络,涌泄于清气道中而致者,皆外所因。积怒伤肝、积忧伤肺、烦思伤脾、失志伤肾、暴喜伤心,皆能动血,随气上溢所致者,属内所因。饮酒过多,啖炙煿辛热,或坠车马伤损致者,皆非内、非外因也”,系统全面地指出了鼻衄病的三因。鼻衄可分为虚、实两大类,实证者多因火热气逆、迫血妄行而致;虚证者多因阴虚火旺或气不摄血所致。实者需清热降火、凉血止血,虚者应滋阴降火、益气摄血,同时注意止血法的运用及后期补养气血。

本研究结果显示,中医治疗鼻衄常用中药以生地黄(178)、黄芩(114)、炙甘草(98)、当归(96)使用频次较高,其后是白芍、麦冬、牡丹皮、蜂蜜、蒲黄等,主要为清热降火药、补气药、活血补血药、滋阴药、止血药。生地黄甘、寒,专入营血分,擅凉血止衄,用治热入营血、血热出血兼热病伤阴分、虚火内灼等证;黄芩苦、寒,功清上焦热、泻火解毒,为止血要药;炙甘草甘、平,可健脾摄血、清热解毒,兼缓急止血。侧面体现鼻衄主要病机为火热或虚火上炎、迫血妄行,或气虚不能摄血;用药强调泻实补虚,奏虚实同调之功。药性以寒、温为主,寒以泻热,温以补益或活血;味以苦、甘较多,苦以清火、降泄,甘以缓急、滋补。归经主入肝经、肺经、心经,其次为脾经、胃经,表明鼻衄首重之清热降火药多先入肝、肺、心经,补益药则针对中焦脾胃。肝肺木金之气挟火上冲头面鼻窍、心火上炎、胃火炽盛,脾胃气虚失于统摄,血不循常道溢于脉外从鼻窍而出,是鼻衄的主要病因。《诸病源候论·鼻病诸候》言:“腑脏有热,热乘血气,血性得热即流溢妄行,发于鼻者,为鼻衄。”王雷等[12]主张治衄采用“塞流、澄源、复旧”三法;毛得宏从火虚瘀入手,创鼻衄停汤以凉血止血配以益胃润肺、补中疏表,较为全面兼顾该病病机[13];熊大经基于“鼻五度辨证”思想结合体质学说认为本病多责心、胃火,临床主以泻心汤和玉女煎加减治疗[14]。笔者认为,临床辨治急性起病者从火热立论,重视清肝心火、泻肺胃热;小儿、老年人慢性出血及反复不愈者多从虚、瘀论治,考虑滋阴降火、健脾摄血生血、活血化瘀生新等思路。

通过药物关联规则分析得到黄芩-生地黄、当归-生地黄、炙甘草-生地黄、牡丹皮-生地黄等高相关性药物组合,置信度0.8以上时,后项药物均以生地黄为主,前后药物分析提示,治疗鼻衄病主方多以犀角地黄汤或四物汤加减而成。研究表明,犀角地黄汤联合西药治疗难治性鼻出血远期疗效显著[15];四物汤有补血活血止血之功,其促进造血、改善外周血象、改变血液流变、止血等作用在各类血液、出血疾病中广泛应用,且不良反应较少[16-17]。

复杂系统熵聚类分析得出核心组合如竹茹-艾叶-鹿角胶、白芍-熟地黄-黄芪、当归-黄芪-阿胶、代赭石-牛蒡子-瓜蒌子等,挖掘出临床鼻衄治法中清热止血佐滋阴,重镇降逆顺气,补气摄血配生血的攻补兼施、气血合治不同组合运用。再由核心组合得出新处方16个,竹茹-艾叶-鹿角胶-侧柏叶-大蓟强调止血同时兼顾护阴;荆芥-茅花-辛夷-丹参-地榆在止血活血基础上重用鼻经药对,以疏散鼻腔局部邪气、通利鼻窍;黄芩-牡丹皮-黄柏-黄连-栀子重视对于火热上炎太甚者用主方黄连解毒汤加减之苦寒直折法;白芷-肉桂-炙甘草-没药另辟引火归元、温阳止血的新治法。

综上结果分析,大部分遵循了鼻衄病清热凉血、补气摄血、止血化瘀的治疗方向,着重揭示了顾护阴血、疏利鼻窍、降逆顺气、温阳止血、火郁发之等治疗新思路,在较为全面梳理既有治法的基础上,开发了创新治疗途径,但仍需临床进一步验证。在特殊用法上,个别处方或以蜜调服、或以蜜糊丸为剂型,均含缓急止衄兼补中之意,大部分药物如黄芩、栀子、侧柏叶、藕节、大蓟等多炒炭或炒焦用,强化收敛性能,加上活性炭本身作用,体现出较强的止血功效[18]。

本研究通过数据挖掘方法对临床有效文献处方进行整理,总结中医治疗鼻衄的用药规律,并演化出新处方,结论基本符合历代治衄的经典理论和临床实践,体现了中医脏腑、气血津液辨证等特点。但仍需通过更充分的基础实验、临床观察等对核心组合及新方的有效性与安全性进行探索,重视配合不断筛查、更新处方数据库提高数据可靠性,以期在临床上得到进一步的开发运用,为灵活、精准辨治鼻衄提供数据支撑。

猜你喜欢

置信度黄芩处方
硼铝复合材料硼含量置信度临界安全分析研究
黄芩的高产栽培技术
张永新:种植黄芩迷上了“茶”
黄芩使用有讲究
人间处方
正负关联规则两级置信度阈值设置方法
黄芩苷脉冲片的制备
解决因病致贫 大小“处方”共用
置信度条件下轴承寿命的可靠度分析
处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