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向防治技术在梨园中的应用
2024-01-10刘芝泉
刘芝泉, 王 奎
(新泰市国有太平山林场,山东 新泰 271200)
梨小食心虫又名钻心虫,一旦钻进果实为害,农药防治效果甚微。梨小食心虫的发生受天气、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发生规律时常有所变化,幼虫初孵后钻蛀果实前的时间很短,果农很难在最短时间内,抓住最佳时机进行防治,只能通过频繁喷药来保障果实不被蛀食,这样做不但增加了投资成本,无形中也增加了农药残留的风险。迷向防治技术作为一种操作性强、使用方便的防治手段,对果树绝对安全、对生态无任何影响、对人畜无伤害,在果园中使用简便易行,可有效控制梨小食心虫的发生和危害,确保果品质量的绿色环保、安全可靠。
1 梨小食心虫的危害
梨小食心虫(Grapholitha molesta Busck)属鳞翅目害虫,在山东一年发生3~4代,主要为害苹果、梨、桃、樱桃等经济林树种。据观察,在桃、梨、苹果等众多果树混合栽植的果园中,该虫的发生危害尤为严重,这是因为梨小食心虫寄主树种增加,食物供给源源不断,所以该虫的发生繁殖数量多,危害相对较重。在不混栽的果园,如单独的桃园、梨园、苹果园毗邻或相距不远,因梨小食心虫成虫具有迁飞性,也会互相传播扩散,引发害虫蔓延迅速、危害严重。该虫为害期主要在幼虫阶段,春季第1代幼虫主要为害桃树的新生枝梢,造成新梢折断(见图1),又称“折梢虫”,夏季第2代幼虫部分继续为害桃梢,另一部分幼虫则为害桃果、梨果和苹果等早熟果实。为害桃梢时,小幼虫通常选择顶端2~3 片叶的叶柄基部,从叶柄基部蛀入新梢进行为害,蛀孔处常有胶状液体流出,并伴有幼虫排泄出来的粪便。8月、9月份是梨小食心虫的第3代和第4代幼虫危害期,主要为害桃、梨和苹果的中晚熟果实。幼虫多从绒毛多的萼、梗洼处蛀入果实,蛀食的隧道直达果核中心,造成果实停止发育。下雨天,雨水通过虫道进入果实内部,在高湿的情况下,蛀孔周围的果肉逐渐变黑、直至慢慢腐烂,果肉被为害部位往往略呈洼陷,果农称之为“黑膏药”(见图2)。果园发病严重时,果实有虫果率可达50%左右,给果农的经济造成很大损失,严重制约着梨果产业的长久发展。
图1 梨小食心虫为害新梢
图2 梨小食心虫为害果实
2 迷向丝防治梨小食心虫试验研究
2.1 试验材料
试验地点选址在新泰市国有太平山林场的2处独立的梨树园,2处梨园立地条件一致,树龄9年,梨树品种为翠冠,株行距3 m×4 m,面积0.67 hm2(10亩),相距直线距离约200 m。其中一处梨园设置为迷向试验园,试验材料为长度25 cm的迷向丝(内含梨小食心虫性信息素200 mg),迷向丝可缓慢释放性信息素6个月(见图3)。另一处梨园设置为对照园,不使用迷向丝。为监测迷向效果,迷向园和对照园按“Z”字型选取梨树悬挂诱捕器,每个梨园各挂3个诱捕器,诱芯每使用1个月后,更换一次新的诱芯。
图3 迷向丝
2.2 试验过程
2022年6月5日,在迷向园区按照每亩(667 m2)70根的标准准备迷向丝,确保每棵树绑系迷向丝1根,外围边界的梨树上可绑缚2 根,绑缚标准为:一般选择树冠中上部的梨树枝,高度在1.7 m左右,通风透光条件良好。按“Z”字型选取梨树悬挂诱捕器3个,为方便观察和摘取,悬挂高度为1.0~1.5 m。迷向园于 6 月15日,对第1代梨小食心虫幼虫实施了药剂防治,使用药剂为高效低毒杀虫剂,之后未再喷施其他药剂。对照园不绑缚迷向丝,只使用3个诱捕器监测诱蛾量(抽取使用标准同迷向园)。对照园按常规用药标准进行防治,于6月15日、7月15日使用高效低毒药物防治梨小食心虫2 次。
2.3 试验结果
2.3.1 迷向率调查
从6月5日迷向园悬挂迷向丝开始,试验人员每10 d查看一次迷向园和对照园的诱捕器,对诱捕梨小食心虫的情况进行统计,记录各个诱捕器里的飞蛾数目。每次统计记录后,及时清理虫体。8 月5日,统计迷向园、对照园的累计诱蛾量,计算每个诱捕器的平均诱蛾量,对照平均诱蛾量,计算迷向率(见表1)。
表1 迷向法防治梨小食心虫对比表
计算公式:
2.3.2 蛀果率调查
试验人员于8 月6日分别在迷向园和对照园,按双对角线五点取样法抽查样树,每个点随机抽取4株树,共抽取20株数,每株树按东、西、南、北、中5个方位,随机抽取5个果实,每株树每次共调查25个梨果,这样迷向园和对照园每次各抽取梨果总数为500个,分别统计蛀果数量,计算梨小食心虫蛀果率和蛀果下降率指标(见表2)。
表2 迷向法防治梨小食心虫效果对比表
计算公式:
2.4 对比分析
由表1可见,绑系迷向丝的梨园,3个诱捕器内的诱虫总数为12个,平均每个诱捕器诱虫数量只有4个;而对照园中未绑系迷向丝,3个诱捕器诱捕梨小食心虫总数为683 头,平均每个诱捕器诱虫数量达到227.7头,与迷向园的诱蛾数量形成悬殊对比,迷向园迷向率达到 98.2%。结果说明迷向园使用迷向丝后,迷向丝持续向果园散发高浓度的性信息素,严重干扰了梨小食心虫成虫之间的相互定位和信息交流,最大限度地降低了成虫交配率,使雌雄成虫在羽化期间无法完成交配而死亡,从而减少繁殖的数量,迷向效果十分明显。
由表2可见,迷向园的蛀果率很低,仅有1.6%,对照园的蛀果率相对较高,蛀果率达到 13.8%,说明迷向园使用迷向法防治,梨小食心虫雌雄成虫间的交配通信联系受到严重干扰,无法完成交尾就自行死亡,在产卵链条上大大减少了数量,幼虫发生和危害的几率下降,蛀果率明显锐减,有效阻止了梨小食心虫的危害。
3 梨小食心虫综合防控技术
梨小食心虫是一种危害果树的杂食性害虫,为害寄主多,具有转主为害的习性,第1代幼虫主要为害桃、李,第2代幼虫开始为害桃果、梨果等。第3、4代幼虫主要为害各种寄主果树的果实。在多种果树混栽的果园,梨小食心虫往往交叉危害、重叠危害,危害程度会相应加重。因此在建园时应尽量避免桃、梨、苹果等果树混植,及时使用迷向防治技术,减少梨小食心虫的虫口基数。在使用迷向新技术防治梨小食心虫,取得显著成效的基础上,还需要采取一些综合措施来巩固防治效果。可以采取如下措施:1)春季刮除树上的翘皮、陈皮,清除残枝、枯叶及杂草杂物,剪除病枝、虫枝及丛枝等,移出园外进行集中深埋或焚烧,以消灭越冬虫源病菌。2)利用梨小食心虫成虫的趋光性能,在果园安装一定数量的杀虫灯,诱杀羽化期的飞蛾(见图4),减少雌成虫产卵率。3)在幼虫危害期间,人工摘除被害虫果、蛀果,消灭其内蛀食的幼虫。4)老熟幼虫脱果前,在树干上束草或绑缚麻袋片,诱杀脱果老熟幼虫。5)利用梨小食心虫成虫的趋酸化性,在果园中设置糖醋液(糖1份+醋3份+白酒3份+水20份),其内加入少量敌百虫,用于诱杀成虫。
图4 杀虫灯
4 小结
迷向丝属于生物制剂,具有选择性强、靶标害虫明显、安全环保无污染、操作使用方便等特点。果树生长季节一年只需绑缚1次,一般在春季梨小食心虫出蛰羽化前开始使用,迷向丝持续释放超髙浓度的性信息素,以此干扰雌雄成虫的交配产卵,迷向效果达6个月之久,可使98%以上的梨小食心虫在果园内迷失,无法判断方向,能够大幅度降低虫口数量,减少农药的使用次数,使果实的蛀果率明显下降,果品质量得到安全保障,真正达到高效环保的防治目的。迷向防治技术使用面积越大,效果越明显,比较适宜大面积使用和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