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图绘体育:晚清西方体育的视觉建构与修辞
——基于对《点石斋画报》中西方体育图像的报道探析

2024-01-10俞鹏飞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2023年5期
关键词:画报国人意象

俞鹏飞

清季国门尚未打开之前,我国的体育活动以民族传统体育占据主导。晚清以降,外国商人和传教士纷纷在华创办报刊与学校,兴办体育赛事,开始了西方体育在中国的现代传播,开启了“西体东渐”的合法化建设旅程。著名历史学家徐国琦在其著作《奥林匹克之梦:中国与体育1895-2008》一书里认为基督教会是最早来中国传播奥运会和西方体育观念和知识的组织,报刊则是具体发挥作用的载体[1]。这就引出一个话题:漫长的“西体东渐”传播历程是如何让西方体育文化遍布中华大地?西方体育在中国的早期传播如何进行合法性建构?在中华民族体育文化的土壤里如何培育西方体育的观念?使国人逐渐由陌生、排斥到熟悉和认同西方体育的观念,这些问题便构成了本研究的初衷。早期西方体育的传播,逐渐迎合了国人的“强国强种”和“师夷长技”的渴望。然而,过去的研究偏向寻找西方体育在华传播的教育和政治的缘由,忽视了传教士在华办报传播西方体育文化的重要作用。

1 图绘体育的观念:一种西方体育合法化的视觉考察

建立在技术革新的基础上的媒介是人类文化思想活动交流和记忆的载体,能表征社会结构和象征观念。无疑,晚清报刊的兴起开启了近代新的知识生产与传播体系,传播了新的观念思潮。因此,报刊一直是理解中国近代社会转型的重要器物。梁启超先生曾在《饮冰室自由书》里言:“学堂、报章、演说乃传播文明之三利器也。[2]”黄旦先生认为:“晚清‘书’与‘刊’给予我们的提示是,一种新的媒介制度化过程并最终形成‘制度性媒介’的新格局,乃是思想知识和社会变迁的重要动力。于是,‘书’与‘刊’的变革也就可以成为理解中国 ‘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的一个新视角。[3]”从中华民族传统体育到西方体育的盛行,报刊亦是理解近代中国体育社会变迁的重要载体。

近代体育新闻传播史的研究注重从文字史料中探究西方体育传播实践,而缺少视觉资料的分析。实际上,西方体育合法化的实践过程,就报刊启蒙和晚清民众识字率而言,难以绕开视觉传播实践之于国人的观念渗透。《点石斋画报》里就曾报道李鸿章的一段逸事:1896年,李鸿章出访欧洲时,在某酒楼上看见一位穿戴华丽的西方女子,正骑着自行车在街道上飞驰。李鸿章大为惊奇,命人邀少女至酒楼相聚。二人畅谈甚欢,并互留书信方式。李鸿章回国后追忆此事,还命人写外文书信一封,并附上慈禧皇太后所赠的锦囊。此段旧事,画报通过视觉语言生动展现了李鸿章与骑自行车女子的相遇场景,引发国人好奇心理。因此,视觉话语更具有直观性与情感性。鉴于此,本研究立足于“西体东渐”的背景,依循视觉话语绘制的西方体育的“观念”逻辑,考察早期西方体育在视觉实践上如何生产、传播、表征西方体育的观念,简言之,如何利用视觉资料建构西方体育的合法性,进而瞥见西方体育早期在华传播的新方法。

然而,要想比较清晰地展示西方体育在华传播的视觉话语实践,则需要选取视觉研究对象。晚清时期,上海等开埠城市中洋人的现代体育生活方式的出现,便成为一种有意思的“游戏”和“新知”进入人们的视野,而相关报刊也给予了大肆报道。有鉴于此,本研究选取享有画报鼻祖之美名,并在晚清中国传播西方体育的典型画报——晚清第一大画报《点石斋画报》作为文本对象,搜集并分析其中关于西方体育报道的94幅图像新闻。《点石斋画报》为 《申报》的副刊,创刊于1884年5月,终刊于1898年8月,由英国传教士美查(Ernest Major)创办,由吴友如等国人负责图像新闻制作与文字撰写。作为近代中国最早的、最有影响力的旬刊石印新闻画报,主要发行于上海、北京、厦门、广州、苏州、宁波、福州等城市,因传播新知而闻名遐迩。其中,有大量当时西方体育报道,以图像为主、文字为注解的叙事风格,开启视觉体育新闻报道之先河,清晰地留下了晚清“西体东渐”的印记,建构了图像传播西方体育文化的先锋模式,实现了西方体育文化在华传播的现代性启蒙。因此,本研究尝试通过对《点石斋画报》的视觉材料,运用话语和视觉修辞理论透视晚清西体东渐的合法性建构问题,以回应近代中国体育变迁之原因。

2 作为新知的呈现:西方体育议题的视觉建构

在西体东渐的合法性建设的视觉图景里,首先就是对视觉形式的分析,即《点石斋画报》的图像体育元素有哪些?画报如何命名、描绘体育项目?又有哪些西方体育项目进入了视觉议题的视野?而这些也建构了西体东渐合法性的“出场”实践。国门打开之初,国人对洋人及其生活方式比较陌生,因此,体育则是洋人在华身份建构的重要元素,而视觉媒介生动更能展现体育,唤起国人的直观认知,建构文化认同。《点石斋画报》作为最早的图像新闻报刊,不仅刻画了直观的体育,而且建构了新的体育名称。

相较于画报里西方文化体系里的医术和建筑等科普,体育更能唤起国人的好奇心。《点石斋画报》里的赛跑、赛船、赛马、骑脚踏车、曲棍球、棒球以及女性舞蹈等体育一改我国的运动形式,对国人来说无疑是陌生的和有趣的。据统计,《点石斋画报》里关于西方体育的图像报道共94幅,其中画报较多报道气球、杂技以及马戏等西方游乐活动,同时也报道了掷球、赛马、赛跑、赛船和赛脚踏车等体育活动。这些体育项目的规则、表现形式和运动场地都已接近现代体育的形式,赛马和赛跑都有专门的跑道和规则,而且参与者都身穿正式的运动服饰,经过巧妙的线条描绘,西方体育在画报里显得十分新颖。此外,每一幅图像上面,都有一个醒目的新闻标题和一段文字的描述(见表1),比如:《赛马制胜》《西人跑纸》《西女蹴鞠》《西戏东来》《赛脚踏车》,诸如此类,相关文字注解图像新闻,生动而精彩地诠释了当时体育比赛的情形。

表1 《点石斋画报》中的西方体育活动报道主题

由于体育本身的趣味性,导致西方体育话语一出场,就弱化了国人的防备心理,使人们更加轻松、愉快地接受西方文明。画报里有一则《赛马志盛》 (见图1)的报道,记载了西人在上海的赛马盛况:“西人于春秋佳日,例行赛马三天。设重金以为孤注,捷足者夺标焉。其地设围阑三匝。开跑时,人则锦衣,马则金勒;入阑而后,相约并辔;洎乎红旗一飐,真有所谓‘风入四蹄轻’者。围角有楼,西人登之以瞭望。一人获隽,夹道欢呼。[4]”短短数行字生动地描述出赛马的情景,并运用远景的画法,生动展现了西方圆形赛道的全景,刻画了洋人身穿“奇装异服”,正在比赛的激烈场面。此外,图片展示了成百上千的观众正簇拥在围栏外边观看比赛的情形,有的挤在围栏外张望,有的坐在人力车上居高临下的看着,一派热闹景象,以至于画报如此描绘到:“环而观者如堵墙,无胜负之撄心,较之个中人,尤觉兴高采烈云。[4]”

西方体育进入中国,一出场便得到国人的喜爱和信任,西方体育透着一种时尚生活的表现方式,这使得国人不是“被迫无奈”地选择西方体育,而是主动地选择与接受。从修辞学来说,《点石斋画报》所展现的西方体育视觉图景或多或少地站在了中国传统体育的对立语境里,进而凸出西方体育的高语境姿态。简言之,西方体育之所以受到国人的青睐,是因为其有悖于我国传统体育的理念和运动形式。首先,强调从事体育理念的正当性。传统体育在重文轻武的风气影响下,游戏者被视为不学无术的。因此,西方凸出体育的登堂入室以及参与体育的正当性,视觉上凸出参与的人数之多,场面之宏伟,而在语言修辞上映射体育的价值不亚于工作劳动,不仅描述体育比赛常在节日时候进行,而且是洋人集体停工参与。在《西人赛技》开篇就说:“西人之赛事多矣,跑马为盛举,三日内停辨公事,午后之逐队往观。[5]”

其次,画报突出西方体育独特的运动形式,强调赛跑和赛船等体育活动一改我国体育运动的形式。例如,西方赛跑就体现出与近代中国跑步的不同之处,在《力士赛行》(见图2)中记录到:“择西人之善走者,八人共之,赌赛度地于泥城外,某姓园中画成一圈议定享阁,独走四英里之遥,而以八人者各走半里迭为徽,逐一如。在香港时,则见追风逐电矫捷异常,费长房缩地之术,不是过也。[6]”竞赛者在圆形的栅栏跑道里,赋有现代竞技体育的跑步姿势,身体前倾,摆动双臂,互相角逐。此外,也描述了西方独特的运动项目,像早期在华开展的曲棍球运动。在《西人赛技》里描述了当时的曲棍球比赛:“二十四日,又有所谓赛技者仍在跑马圈花样翻新,……各人持一杓,不知其质之铁与木,约长尺余,杓中置一球,如鸡卵,举足齐行,标界为限,务使两物不相离,而捷足先至者为胜。[5]”从视觉修辞学角度看,画报通过雇佣中国绘画者,运用中西结合的画法表现出别开生面的西方体育,展开与我国传统体育的冲突框架,建构出西方体育话语体系,进而俘获体育在国人心理的地位,实现合法性建构。

图2 《点石斋画报》之力士赛行

视觉修辞的语境生成,往往着眼于描绘某些特定的体育项目。《点石斋画报》的视觉符号体系里,结合国人的好奇心,较多着眼于赛跑、赛船、赛马和脚踏车等新鲜的体育活动。相较于其他体育项目而言,画报选择这四类体育项目,是因为在上海开埠后就广泛存在于中国,具有广泛的国人参与度,同时其运动方式和规则等又远异于中国的赛跑与赛马,十分新奇。从符号修辞角度来说,此过程可理解成反讽。反讽却是符号对象的排斥冲突……,反讽以非诚意求取超越传达的效果,使传达过程变得困难,因此反讽充满了表达与解释之间的张力[7]。西方体育的视觉出场,在陌生与冲突的语境里,解决了西方体育的“出场”问题,并赋予西方体育几分趣味性,打造出西方体育的娱乐方式。

3 视觉表达与叙事:西方体育的视觉修辞语言实践

罗兰·巴特在《图像修辞学》一文里认为视觉修辞的核心就是将意义融入视觉修辞语言之中,而意义生产则依据视觉语言实践,即视觉文本里的视觉元素构成符号意义上的修辞叙事。加拿大符号学者马塞尔·德尼西(Marcel Danesi)认为,视觉修辞所关注的修辞意义,主要来源于视觉语言与构成层面的一个装置系统——修辞结构(rhetorical structure)[8]。晚清西方体育话语包含着西方体育文化与意义的殖民,而如何让国人认可西方娱乐方式的意义,《点石斋画报》则将视觉实践转向了视觉修辞语言,制造并挪用视觉符号和图像叙事技巧来建构中西方体育文化想象的共同体。

3.1 故事化图像叙事方式

德国著名汉学家瓦格纳认为:“《点石斋画报》上故事与图画相结合的实践表明了一种深刻的变革,其影响我们今天还可以见到,即将新闻包装成‘故事’,将其中强烈的观念得以传达,新闻与评论的分离被抛弃,而这些故事与图像的结合则成为它们最主要的引人之处。[9]”《点石斋画报》一改往昔中国传统“以图配文”的诗画风格,率先开创以图言事,图像独立叙事的新闻格调,从中国日常体育实践以及国外发生的趣闻趣事的体育事件中取材,寻找体育本身内在故事情节,运用人工图绘的方式进行图像叙事,表征西方体育文化形态与精神。

《点石斋画报》里的故事题材既有中国的西方体育故事,又涉及国外轶事,诸如《西人赛船》《西人会操》《西人跑马》等,图像生动诠释了上海等开埠城市里的洋人体育生活,其内容偏重于荒诞不经且奇闻异事的体育事件,像赛马、赛船等集体性体育活动深受报纸和读者的普遍关注。在《车塾宏开》里,采用远景绘画方式,将圆形栅栏、跑道里数、十名运动员奔跑的场景置于画中间,旁边众多洋人与国人争相观看,均表现出惊慌失措的表情,进而烘托出一种滑稽的气氛。此外,画报对西方游乐活动采用连篇报道方式,整版报道西方杂技来华演出的热闹场面,如在《西戏东来》《观西戏述廖》《西戏捕遗》等系列报道里,画者用线条勾勒出斗象、斗狮、走钢丝和舞蹈等精彩场面。同时,画报的《夷七图》新闻里整版报道西方体育活动,诸如在英租界举办赛船,招致无数国人前去观看。就叙事策略而言,《点石斋画报》采用了嵌套叙事与主题叙事相结合的方式,彰显画报体育内容的趣味性。如在《打弹招亲》里,作者运用嵌套叙事结构表现众人玩桌球的体育场面,实则穿插着以玩桌球之名,行招亲之事的另一故事情节。此外,《舟涉重洋》《海外奇谈》《气球破敌》等图像新闻均使用此叙事方式。同时,画报最擅长采用主题叙事方式,以某一主题为中心多番报道,常见的赛马、划船、舞蹈以及脚踏车等。画报的多元叙事策略,加上荒诞不经的题材,进一步增强戏剧性和故事性,形成雅俗共赏的审美趣味,颇受欢迎。

3.2 标出性的体育符号运用

《点石斋画报》作为西方早期在华办报的典范,体育视觉修辞的激活与征用,目的在于识别与凸显西方体育的意识形态与权力意义,实现符号修辞学意义上的 “标出”,表征西方体育在我国的合法性地位。所谓“标出项”(the marked)是指当对立的两项之间不对称时,出现次数较少的那一项,所谓“非标出项”(the unmarked)就是对立的使用较多的那一项,因此,非标出项即为正常项[7]。作为西方社会的西方体育,在中国一出场就伴随着“被标出”的命运,但《点石斋画报》为消除西方体育陌生文化带给华人的排斥感,刻意运用“标出性”语意叙事手法,将西方体育物质符号以及运动人物等进行视觉符号标出,赋予高雅文化的符号意义,试图建构高姿态的体育文化话语意义。

西方体育在视觉修辞语境里携带着多种能指——科学、时尚、新奇与强健等。在晚清救亡图存以及师夷长技的社会思潮中,西方体育扮演着先进科技与强族强种的符号隐喻,而《点石斋画报》通过器物和人物标出完美凸出了西方体育的强势文化体系。诸如,在《西贡赛马》《赛马制胜》《一蹶不振》等图像新闻里,将环形的跑道置于图像中央,并且指出赛马、赛跑以及球类等大型体育比赛都在此举行,通过场地的规定性表征西方体育正当性与仪式性。同时,像自行车、蹴鞠和船只等典型符号出现,时常迥异于我国体育器物,产生较大的图像差异,但却在人群参与和观看的冲突语境下,展示出这种陌生体育形态与围观行为带来的“标出性”。《点石斋画报》似乎通过视觉符号标出来美化西方体育,弱化作为被动式且陌生的客体文化身份,进而获得一种冲击力,强化国人对标出符号理解与认同。然而,西方体育在与晚清国人的话语实践与集体记忆中也总与“反伦理”相串联,既形成了优越性的社会资本,也贴有“奇技淫巧”的庸俗标签,意味着标出性出现翻转,非主流的意义向正常意义转移,这使得西方体育并不是作为异物性的存在,而是迎合了中国主流体育话语,转化为国人认可的文化形态。类似像《气球炸裂》《球升忽裂》《缅僧治兵》《力能制象》《跳舞结亲》《赛灯盛会》《踏车军队》等图像叙事,将体育事件转变成诙谐荒诞的日常生活事件,让西方体育在国人的笑谈里消解对陌生文化的抵触心理,转为自然而然地接受。

3.3 图像叙事的多元时空表达

视觉修辞语言符号里呈现特殊的时空表达方式,也是视觉修辞的重要方面。简言之,《点石斋画报》的图像叙事中的时间与空间表达,表现出不同于文字报道式的现代性的图像新闻时空观念,深刻影响国人对西方体育的想象与认知。视觉媒介建构现实体育事件是再现某一时间段的时空特征,而《点石斋画报》采用的是手绘图像,则不可避免地人为选取或构想体育事件发生的某一时段的时空想象。由于绘画图像是静态的镜像呈现,因而只能展现事件的某一瞬间,所以德国美学家莱辛认为:“绘画由于材料的限制,只能把它的全部模仿局限于某一顶刻……绘画在它的同时并列的构图里,只能运用动作的某一顷刻,所以就要选择最富于孕育性的那一顷刻,使得前前后后都可以从这一顷刻中得到最清楚的理解。[10]”

无疑,绘画描绘的“某一顷刻”则是指其对事件的时空性把握,然而《点石斋画报》擅长运用这种“最富于孕育性的那一顷刻”的体育图像时空表达,绘制出最具张力的体育事件发生的时刻,使读者更好地理解体育事件的发生与高潮,增强叙事的效果和体育的感染力。例如在《力士赛行》里,图像利用运动者、洋人观众、裁判员、跑道、周围的中式建筑物和西方式正在冒烟的工厂等视觉元素,生动描绘了正在竞相追逐的六名运动员,细化了运动员的跑步姿势和摆臂动作,且刻画运动员的神态和动作都十分饱满,烘托出体育的“速度”“力量”和“美感”,而这种时空感营造,增强受众的视觉切身感。这种典型的事件决定性顷间时空表达也在《勇力绝伦》《气球破敌》《善泅可观》《西女蹴鞠》《围擒水手》和《赛脚踏车》等皆有体现。事实上,手绘图像并不似摄像一样能定格事件发生的某一时空,而是绘画者对不同时间和空间的事物进行合并与重组,故而重组是有一定的符号意义,正如德布雷在《图像的生与死》里说的:“图像的好处在于具有象征性;用同义语来表达,那就是起到合并和重建的作用。建立联系者能起好的作用,不过图像必须有能力指向别处、远方、指向象征性的他者时,才能与观者建立联系,并进而在不同的观众之间建立联系。[11]”因此,就《点石斋画报》的图像叙事时空表达而言,都是绘画者根据一定的目的,绘制出多元的时空表达,既涉及国内地域的体育事件,又或道听途说的国外体育事件,进一步对事件的时间与场景进行并置和组合,凸出故事情节的时空感和真实感,旨在增强读者的兴趣和信任。

4 认同构建:西方体育的视觉修辞意象生产

图像以其独特的视觉修辞方式建构西方体育的话语体系,将西方体育以视觉方式送入国人的视野。然而,画报又通过雇佣国人绘画师巧妙绘制中西结合的体育图像新闻,转而设置“修辞意象”,将西方体育塑造成一种新的时尚形式和娱乐方式,进而让国人从情感上真正认同西方体育的文化意义。意象是一种特殊的 “视觉形式”,那里驻扎着鲜活的文化内容,其生产过程往往揭示了一个时代普遍共享的某种文化心理与文化实践[12]。从视觉叙事符号到视觉意向的变迁,再到价值认同的建构,视觉意象起到了很重要的连接和纽带作用。“修辞意象”包含两方面的含义:一是视觉劝服活动更倾向于建构或生产一定的心理意象(mental image),二是视觉实践中的心理意象,往往是修辞建构的结果[13]。总的来说,《点石斋画报》建构出西方体育的三种意象,即围观意象、身体意象与奇观意象。

4.1 围观意象的挪用

在西方体育的视觉景观中,围观几乎成为《点石斋画报》中关于体育报道最普遍运用的意象形式,不管是在赛跑赛船类报道,诸如《西人跑纸》《力士赛行》《西贡赛马》,还是杂技或者舞蹈等,像《西剧二则》《西戏东来》《蹴鞠神技》《赛灯盛会》等图像新闻里,围观意象都广泛存在其中。在《赛脚踏车》中报道赛脚踏车道:“本届庆贺英皇之日,各西商喜脚踏车之多,而乘坐者之众也,于是豪情霞举、逸兴云骞,共集于泥城桥迤西之赛马场。车则钢丝如雪,轮则机括维灵,一升一降,不疾不徐,如鹘之飞,如鹰之集,瞬息数里,操纵在两足之间。而东洋车不能方斯迅疾,马车亦无此轻扬,由其驾驭之熟而练习之深也,以视跑马之专借马力,跑人之专用人力者,迥乎不同矣。[14]”在上海泥城桥西赛马场上,英国商人正在为庆祝英皇生日而举行自行车赛,洋人观众于内圈里漫不经心地近距离观看比赛,而国人则是在外圈人头攒动,远距离争相观看。这种冲突围观意象设计在某种程度上映射国人的弱势地位,衬托西方体育的高贵。

国人围观西方体育活动,透着一种猎奇与从众的心理,将西方体育看作是一种别开生面的娱乐方式。晚清开埠以后,西方体育作为一种新鲜有趣的公共事件,呈现在公共的视野,不仅形式多样,而且表现方式多元,且参与人数之多,打破国人的想象,引人注目。因此,《点石斋画报》里的西方体育叙述直接挪用了围观意象,强调体育作为一种“奇技”和“新知”之于国人休闲生活方式的重要价值。点石斋画报采用围观意象的修辞手法,通过这种公共话语构建,彰显围观意象在建西方体育时尚认同的重要作用。此外,在《点石斋画报》的围观意象话语实践中,普遍使用聚焦式叙事方式,始终将西方运动者和观众置于画面的核心位置,同时增加了建筑、花草树木,工厂或河流等视觉元素,进一步引导读者的目光转移到西方体育事件之上。同时,在画法上,中国观众几乎都是细线条勾勒出群体围观者的簇拥形象,而运动者和西方观众则被画报运用粗线条展示其整个轮廓、服饰以及表情的全貌形象。在这种诸多视觉元素符号以及叙事方式中,国人观众居于图像的弱势位置,明显他们的出场是为了标出西方体育的合法地位,表征出西方体育作为一种时尚运动。

4.2 身体意象的征用

西方体育合法化实践所面临的重要问题是,如何表征出西方体育的时尚风格。从合法文化到高雅文化的逻辑转变,西方体育的视觉修辞将其转向了身体的考察与修辞。体育的核心对象是运动中的身体,西方体育的话语实践试图在中国“强国强种”的背景下,重构一种强健的、健美的与竞争的身体运动观念。《点石斋画报》中的西方体育视觉话语调用了身体文化中的“竞争”的美学意蕴,展现西方人健壮的身体,隐喻没有被规训的且欲望化的身体,通过身体的权力来表征自由的身体观,以满足国人对体育无尽的身体空间想象。其次,画报征用体育器物符号,以延伸身体的时空表达,诸如《西人跑纸》里洋人手握的击球棍、《西女蹴鞠》中舞者用来表演的球、《舞刀却敌》中的日式刀、《同轨蒙羞》中的自行车等,画报形象地勾勒出整个运动者身体与体育器物之间的关系,以此建立一种科学的体育器物认知。

此外,就特殊身体符号的使用而言,为了更好地打破国人对体育的认知,画报使用了女性身体符号,一改往昔近代压抑的女性身体。诸多西洋女性运动者出现在国人的视野之中,极有力地冲击国人的体育性别观念。《西女蹴鞠》中讲述了一位欧洲女性,正站在圆球上表演,而球置于跷跷板之间,地上则安放了数十个酒瓶,场面十分惊险。而且,在《丐妇大力》中塑造了西方强壮的女性形象,用木棍技艺打翻男性在地的场景。画报将西方女性形象推向了“力量”的美学图景,加强了体育促进女性健与美的视觉处理。同时,画报建构的女性体育身体形象挑战传统两性礼教观,在《跳舞结亲》的图像文本里则直接描绘西方男男女女拥抱跳舞的场景,改写了中国体育文化意义上的身体观念与伦理意象。但是,西方体育的视觉修辞为何不选择迎合中国传统体育文化身体观,而反其道行之,其主要目的在破除中国传统体育观念的基础上,重新解放国人受压抑的身体,以满足国人的强国强种的欲望,进而获得一种心理的认同感。因此,图像叙事也报道了中国妇女骑射等体育事件,在二元对立的冲突框架里,寻找共同的价值追求。

4.3 体育奇观意象的营造

符号学家罗兰·巴特曾认为体育作为大型的公共话语体系,是一个竞争性与表演性强的奇观现象,具有典型的符号学意义。因此,画报的另外一个修辞目的是,迫使国人喜欢西方体育。在画报的西方体育图景中,也会将故事性的视觉叙事转化为快感叙事,努力通过视觉修辞策略生产出奇观意象,即在画面中打造出观赏性之强、场面之壮观、技艺性之高与影响度之广的体育奇观,以此强化读者的感性思维。

《点石斋画报》中的西方体育视觉图像,竭力构建高语境的西方体育话语“出场”体系,从人物、场景、观众以及运动方式等元语言元素中,搭建一个奇观意象,连接国人的认同逻辑。在《赛马制胜》《力士赛行》《演放气球》《水底行船》等二十多处图像新闻里,全景拉出运动中的人,将空间视角着重聚焦在洋人身上,烘托出属于洋人体育的独特性效果,同时将场景扩大至数以千计的围观人群,表现出精彩的运动场景。无疑,人与物图像符号的共同堆积,营造出一个巨大的奇观体育景象,刺激读者的视觉感官,以达到劝服的效果。而且,《点石斋画报》侧重描绘在中国前所未见的运动者的高超技艺奇观,诸如:在《西人赛船》中比赛划船,五名洋人一队正使用长木桨有节奏地划船,身体动作整齐划一,船队竞相争夺角逐;《西人赛技》中八九名洋人身材魁梧,臀部饱满且肌肉曲线明显,身体都略微前倾,正在聚精会神等待一旁发令枪的信号;《蹴鞠神技》里表现了日本伶人小泽秀野单腿稳稳地站在跷跷板上,而跷跷板另一边上是一个重六十斤的铁球,其精彩表演令人叹为观止。然而,高超的身体技艺奇观莫过于洋人的杂技演出,在《西戏东来》《泰西诸戏剧路记》《观西戏述畧》和《西戏捕遗》等报道中,图像描述了运动者或穿小丑服饰熟练驯象驯狮之姿势、或单腿侧身走钢丝、或洋女士单腿脚尖站在花瓶上舞动等。此外,画报也塑造了器物奇观现象,像《赛脚踏车》和《踏车军队》等图像新闻里,建构出数十辆自行车共同比赛的宏大场景,这些图像新闻编织了西方体育的奇观意象,无不惊世骇俗,为国人所未见之,在视觉文化意义上建构了人们对西方体育的视觉想象空间,成为中国最早的体育思想启蒙。

5 结语

葛兆光指出,思想史的研究应该重视图像资料,因为图像往往是某种有意识的选择和构想,其背后蕴藏着历史、价值和观念[15]。无疑,透过《点石斋画报》里的西方体育视觉实践,图绘西方体育的观念,开启西方体育在华传播与文化启蒙成为了可能。在中国从封建国家向现代民族国家迈进的过程中,清末民初报刊漫画以视觉修辞启蒙话语建构读者特别是底层民众的近代民族国家观念和国民主体意识,实现了图像的“高调启蒙”,构成了中国视觉现代性的独特轨迹[16]。无疑,《点石斋画报》等晚清图像报刊中关于体育的视觉叙事与修辞,在不同角度揭示了视觉报刊在传播西方体育文化方面的重要作用。毋庸赘言,视觉媒介的直观性与视觉冲击性,完美地契合晚清不识字的普通民众阅读需求,其视觉话语和修辞建构现代性的思想启蒙,唤醒了国人体育观念的觉醒,同时图像报刊的宣传也成为了推动中国体育沧桑巨变的重要力量。

猜你喜欢

画报国人意象
抚远意象等
与幼儿画报一起读绘本
与幼儿画报一起读绘本
国人休闲支出:更多了
口腔健康,为何不被国人重视
被嫌弃的宋国人
陕西画报航拍
国人赴日“抢盖”引反思
“具体而微”的意象——从《废都》中的“鞋”说起
“玉人”意象蠡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