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鸟类去哪儿:中国学者揭秘游隼迁徙路线

2024-01-10谷中如詹祥江

军事文摘·科学少年 2023年12期
关键词:繁殖地白鹳北极

谷中如 詹祥江

鸟类迁徙,是大自然最有趣的现象之一。唐代诗人李商隐就曾写下“初闻征雁已无蝉,百尺楼高水接天”的诗句来描述大雁南飞的故事。

其实不止大雁,很多鸟类都有迁徙行为。据估计,全球现存1 万多种鸟类中,大约五分之一为候鸟,每年有几十亿只候鸟在春天到来的时候会返回北极进行繁殖,仿佛是一种回家的承诺。

然而,鸟类具体的迁徙路线是什么样的?是什么在影响鸟类迁徙路线?下面,我们就拿游隼为例,看看鸟类的迁徙路线吧!

古时如何记录鸟类迁徙

游隼,是一个善于迁徙的物种。在现代鸟类分类学中,游隼是位于食物链顶端的猛禽。

作为世界上飞行速度最快的动物之一,游隼的最高俯冲速度接近每小时390 千米。那么游隼的迁徙路线到底是什么样的?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关于鸟类运动追踪方法的历史。

早些时候,研究鸟类迁徙是讓人非常头疼的一项工作,因为鸟类迁徙的范围通常跨度大(洲际范围)、时间长(多年往返)。最早被应用于鸟类追踪的技术是鸟类环志。通常的方式是,每年在繁殖地给出生的幼鸟佩戴脚环,后期通过“回收- 报告”来记录鸟类“再次被目击”的位置。

这种追踪技术的原理最早起源于一个德国小镇。1822 年,一个德国克吕茨镇的村民发现了一只身上中箭的白鹳,但是这种箭只在非洲某部落才有,为什么会出现在德国?

原来,欧洲的白鹳在冬天迁往非洲过冬,被箭射中后,仍然飞回了欧洲(难以想象,为了长途跋涉回家,这只白鹳竟然在中箭之后,带着冷兵器飞行了上千千米)。

沿着同一路线往返的游隼

为了了解游隼的迁徙之路,研究人员为北极游隼佩戴了卫星追踪器。在北极地区进行鸟类卫星追踪,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野外工作。因为北极地区大部分为无人区,很多地方只能通过车、船徒步相结合的方式进入。并且夏季可利用时间非常短,研究人员每年只能进入一个地区进行野外工作。最终,研究人员历时6 年在北极圈的6 个地区(科拉半岛、科尔古耶夫岛、亚马尔半岛、泰梅尔半岛、勒拿河、科雷马河),为56 只游隼成功佩戴了卫星追踪器。

卫星追踪分析发现,这些北极游隼在亚欧大陆主要使用5条迁徙路线。这些路线具有非常高的迁徙连通性,同一只鸟在不同年份,也几乎会沿着同一条路径返回北极地区,暗示着游隼可能具有非常强的长期记忆能力。

游隼为什么能记住来时的路?

有趣的是,虽然这些游隼都分布在北极,但是不同种群的迁徙距离却是不一样的:西部两群属于短距离迁徙,东部四群属于长距离迁徙。

动物所研究人员进一步对生活在北极地区的游隼进行了研究。通过对35 只游隼的基因组学分析发现,西部的科拉和科尔古耶夫种群,以及东部的亚马尔和科雷马种群分别具有最近共同祖先,并且长、短距离种群的分化时间大概在末次冰盛期前后。

基于游隼的种群历史、潜在繁殖地、越冬地重建等结果,研究人员推测在末次冰盛期到全新世的转换过程中,冰川消退导致的游隼繁殖地向北退缩,以及越冬地变迁可能是游隼迁徙路线形成的主要历史原因。

飞机都要靠导航,鸟儿怎么知晓回家的路线?无论是哪条线路,距离都长达上千千米。长路漫漫,游隼是怎么知晓迁徙路线的?

通过对长短迁徙种群基因组的对比分析,研究人员首次发现了一个和记忆能力相关的基因ADCY8 在长距离迁徙游隼中受到了正选择。实验证明:长、短迁徙种群主要基因型存在功能差异,揭示了长时记忆可能是鸟类长距离迁徙的重要基础。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回答了游隼为什么能够“记住来时的路”。

猜你喜欢

繁殖地白鹳北极
走进“欧洲白鹳村”
世界最大鱼类繁殖地潜藏在南极
北极有个“放屁湖”
北极兔乖乖,唱起歌来
营巢树修枝对鹭类繁殖活动的影响
北极
为什么跑
遗鸥鄂尔多斯亚群主体另辟繁殖地
德国白鹳村家家筑鸟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