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匠精神视角下服装设计专业三创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2024-01-10姜颖道
姜颖道
(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山东 青岛 266555)
0 引言
在当今社会,高职创新创业教育成为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途径,而工匠精神作为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时代内涵。教育部等九部门联合印发的《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2-2023 年)》明确提出把发展专科高职教育作为优化高等教育结构和培养大国工匠、能工巧匠的重要方式,而扎实推进中国特色专科高职学校高质量发展,重要举措之一就是以建设省域高水平高职学校和高水平专业群为抓手[1]。青岛职业技术学院服装与服饰设计(国际时尚)专业群(简称专业群)是2019 年教育部公布的首轮“双高计划”建设单位,由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艺术设计专业、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动漫制作技术专业四个专业组成。专业群立足于服务区域经济,服务于艺术创意产业升级转型,紧紧抓住“开放、共享”的新理念,进行专业群资源整合,注重专业群平台建设,以师资培养、课程体系构建、实训条件建设为核心,将“工匠精神”融入创新、创意、创业,打造创意产业特色专业群。
1 工匠精神内涵及人才培养的价值
1.1 工匠精神内涵
工匠精神是一种源于对工作的热爱和专注,追求卓越品质和精湛技艺的价值观和行为态度。它体现了对职业的尊重、对产品的执着、对技艺的追求和对创新的渴望,凝聚了敬业、精益、专注、创新等核心要素。工匠精神倡导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通过不断学习、不断实践、不断探索,打造出一流的产品和服务,实现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双重提升。在当今社会,工匠精神被视为一种职业精神,既是民族精神的传承,也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弘扬工匠精神,对于提升我国制造业水平、提高产品质量、塑造国际品牌形象具有深远的意义。
1.2 工匠精神对专业人才培养的价值
在当今社会,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和市场的不断变化,时尚文化行业对于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对于人才的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在这样的背景下,工匠精神在高校“三创”人才培养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特别是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都应以课程为核心,构建与工匠精神培养目标相适应的实践课程体系。同时,结合未来行业、岗位的用人需求,强化与相关行业企业的合作,以“工匠精神”为基点,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注重实践与手脑训练的紧密结合,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意思维和设计能力,引导他们树立动手实践的观念,并强化设计能力与技能的综合训练[2]。因此,在具有“工匠精神”的“三创”教育中,院校需求他们不断磨炼和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更要能实际应用。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实践与理论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并教授相关技巧,培养具备自主探索和自我管理能力的“三创”型人才。追求以“工匠精神”为导向的“三创”人才培养,既满足了时代对高职院校的新要求,也是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和推动高职院校提升质量的关键所在[3]。
2 工匠精神视域下三创人才培养实践
2.1 构建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高等职业教育应该实施“零距离教育目标”,择业紧贴市场需求。所谓“零距离教育目标”就是让学生通过在校的学习和实践,在毕业之时就达到用人单位要求的职业能力水平,实现教育与就业的零距离。在经济转型、产业升级背景下,为更好地适应区域经济发展,专业群为培育应用能力强、实践能力实、跨文化交流能力活、创新创业能力优的国际时尚人才,“以创意为核心、以时尚产业为背景、以实践为主线”的人才培养模式;依托行业协会、中小企业联盟等载体构建校内外联动、联通的实践实训基地,形成“三阶段”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如图1。
图1 “工匠精神”背景下服装与服饰设计(国际时尚)专业群“三创”教育培养矩阵图
图2 专业群点、线、面立体化专业群课程体系模型图
依托国家“双高计划”建设专业群,校企合作进行课程研发,构建“底层可共享、中层可融合、高层可互选”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将“设计+工艺、时尚+科技、德育+美育、匠心+三创”理念融入专业群课程体系,构建对接学习阶段的“设计基本技能+通识素质”共享通识课程,由校内专业教师和企业专家共同担任各班“学业导师”开展认知实习。通过专题讲座、“导师访谈”等形式认识职业岗位,制定职业生涯规划,培养岗位基本职业能力。通过本阶段的认知学习,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得到激发并能够树立正确的求职态度。
构建对接产出阶段的“专业核心能力+职业素养”互融专业核心技能课程,尝试采用案例、实践、网络和创新创业教学,代替传统单一的概念式、课堂式教学,并将实际社会项目融入课堂,结合基础理论和项目需求开展针对性设计,与企业专家共同开发课程,实现成果目标化,累积综合方法论和实践经验,从而丰富教育教学的多元化成果。
构建对落实阶段的“跨岗就业能力+人文精神”互选职业迁移能力课程,即顶岗实习+毕业设计。专业教师和企业教师共同指导学生完成毕业设计,推荐学生到校企合作企业进行岗位实习。本阶段学生以“实习人”的身份走上职场,在知行合一中不断完善自我,提升内在品质。
2.2 构建点、线、面的立体化课程体系
以艺术设计类专业群的组群特点和专业特点为研究基点,打造艺术类专业群特色的点、线、面立体化专业群课程体系。
“点”对应的是专业群的核心技能课程技能点,也是能力点,是以岗位需求为出发点,以完成该岗位所需知识、技能、态度的综合体,构建专业群内专业的核心技能点;“线”主要以培养学生的能力链(模块),重点是培养学生满足艺术设计行业所对应的岗位群所必须具有的综合能力,它既包含专业群内专业的岗位群工作逻辑、综合能力,同时又包含跨学科能力体系的构建,如掌握新材料、新工艺、云计算、大数据、智能制造等时代前沿技术技能课程群;“面”是围绕培养学生的拓展能力和职业迁移能力所具备的能力群,是构建学生知识素养、能力素养、态度素养的综合体,也可以说是整个人才培养体系。并以此构建专业群点、线、面立体化专业群课程体系模型。
2.3 深化产教融合,搭建特色实训平台
培养“三创”教育的工匠精神,仅依靠学校是远远不够的,需要从社会氛围和政府制度体系的建设,到企业推动工匠精神融入生产领域的实践。其中,产教融合是培养工匠精神的重要手段之一。深化产教融合是高职院校持续推进重点领域改革的重要举措,是职业教育应对供给导向向需求导向转变的积极回应[4]。服装与服饰设计(国际时尚)专业群借助合作企业资源优势,与山东省纺织服装行业协会共同成立了“山东省服装培训中心青岛培训考核基地”;与青岛市纺织服装行业协会共同建立了“青岛市服装行业人才培训基地”,牵头成立了青岛市青年时尚产业促进会。与酷特智能合作共建“酷特时尚产业学院”;与东方影都合作共建“东方影都产业学院”;与无限三维3D 打印产业研究院合作共建“无限三维3D 打印数字化创新学院”,按照“做中学、学中做”的一体化教学模式进行教学设计,共同打造产教融合实训基地、产业学院等搭建实践平台,将企业一线技能大师请入课堂,将行业前沿知识带入课堂,将企业实际项目融入课堂,培养学生更加完善的专业知识结构和拔尖的技术技能;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练、以赛促改,组织学生积极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和各类创新创业大赛,荣获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服装设计与工艺”赛项一等奖5 项、二等奖4 项、三等奖4 项,2023青岛市职业生涯规划单打赛专科组特等奖1 项,第八届“互联网+”大赛红旅赛道获二等奖、第九届“互联网+”大赛职教赛道获二等奖1 项,培养出“全国技能标兵”,“青岛市十佳设计师”等众多优秀学生,使学生在实践中深入理解工匠精神和劳模精神的内涵,并提升创新创业能力。
2.4 构建社会需求为导向的服务平台
为了提供专业且个性化的就业和创业指导,专业群体创建了学生职业规划与创新创业指导平台。该平台在学校的引领下,行业企业以及校友代表共同参与,由校内外专家共同指导学生就业创业工作。校外专家从时尚设计行业、劳模工匠、龙头企业和校友中聘请并担任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和创业导师;其次,培养一批具有工匠精神的校内就业创业专业指导团队,包括职业生涯咨询师和就业创业课程教师。同时,为了提升学生就业创业的信息服务水平,构建一个集职业规划与发展、招聘资讯、企业面试、综合指导等多种功能的“大学生就业创业服务系统”,达成用人单位需求与学生需求的大数据整合交互,覆盖学生从入学到毕业的就业创业全过程。
3 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的改革创新
3.1 通过教学方法改革,提升三创能力
在专业群“三创”课程的普及与推广中,教学团队创新教学方法,以学生为学习主体,利用企业真实项目进行任务驱动,并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5]。例如,通过云课程平台,实现学生、教师、企业专家的实时互动,共享教学资源,并利用平台发布教学任务,实现碎片化和无缝化学习。同时,教师根据平台数据动态调整教学策略和内容,营造生动课堂气氛,促进学生思维方式转变,更好地融入“三创”学习。此外,结合创作实务教学特点,实施“多元化主导—主体”教学模式,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如社会调查、案例分析、模拟项目等,以训练学生职业技能[6]。在尊重学生个体主体地位和人格基础上,强调了师生对话和互动,彰显学生自我学习与建构设计知识体系的过程。为确保实践教学活动有序开展,为了规范实践教学活动,配备“双师型”实践教师队伍,丰富课题教学方式和强化实践基地建设着手,结合实际,明确场地安排、实践教学活动的目标、活动内容、活动实施步骤、教师的指导等,确保实践教学活动有条不紊地开展。
3.2 教学内容中渗透“工匠精神”
专业群教师团队致力于深化校企合作,调研企业,掌握现代时尚行业的新发展和企业岗位的新要求,开发了创新创业项目,鼓励学生结合专业新发展动态,独立思考,敢于创新[5]。在低年级以设计学基本理论知识为基础,通过组织学生参与实际项目,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在高年级依托模拟项目,进行实践性教学,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针对创作实务教育中重技能、轻职业道德的实际情况,教师团队将“工匠精神”元素融入专业课程内容,围绕现代时尚行业,邀请企业一线技能大师和行业前沿知识进入课堂,通过宣讲学习“工匠精神”,将企业真实项目引入课堂,让学生体会到项目实践中所面临的各种情况,培养学生的价值判断的同时能够运用自身所学知识做出正确的选择,以此培养学生们的职业道德,同时又能增强学生们知识和新的职业技能。
4 结语
在当前社会,时尚文化产业的发展对时尚设计人才提出了数量,尤其是质量上的高要求。而高职院校作为培养卓越人才的主要基地,应直面现实、转变观念、理清思路、勇于创新,积极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等模式,将“工匠精神”融入“三创”人才培养,并由此带动教学方法和内容的创新,更好地服务学生成长成才,服务行业企业需求以及区域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