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思政”视域下思想政治工作的路径探析

2024-01-10曾振城

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3年4期
关键词:大思大思政辅导员

曾振城

(漳州职业技术学院 智能制造学院,福建漳州 363000)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项系统性、长期性的工作,是实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辅导员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能局限于辅导员本身,而是需要寻找“借力点”,在工作上形成同向发力、共同促进的局面。特别是在多元价值观背景下,需要合理利用各个方面的教育资源和优势,合互补,营造“大思政”的氛围。

一、“大思政”视域下辅导员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性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关系到为党铸魂、为国育才的关键工作,也是帮助大学生廓清思想上的迷雾,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关键工作。辅导员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中坚力量,也是接触学生面最广、接触学生数量最多的“大学老师”,从长远的角度上分析,辅导员的品格和行为深刻影响着大学生的成长成才。辅导员在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工作中,包含了学生日常生活管理、心理健康管理、思想状态管理、班团建设和学风建设等方方面面,辅导员可以把育人的道理融入这些看似复杂的常规性、长期性工作中,潜移默化地在大学生心中根植“小我融入大我”奋斗目标。

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具有较强的政治性、时代性、实践性和长远性的工作。当前,“大思政”是高校培养大学生的最有力的工作格局,辅导员如何运用“大思政”方法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做到深入实际、深入人心,必将为培养大学生拥有正确理想信念、坚韧不拔品格提供打桩定基的作用。而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法已经不能满足工作的需求。比如:传统的灌输式的主题教育班会、常规性的班级集体教育、业务性的班团建设、传统的惩奖式教育等很难达到较好的育人效果。因此,辅导员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要紧密结合时代特征、大学生特性,运用“大思政”思维、“大思政”方法教育管理学生,善于把深奥的理论知识转化为生动的日常实践,把高层次的思想理论转化为大学生可理解、可接受、可吸收的具体行为。在工作中立足学生本位,从大学生最关心的问题出发,站在大学生的角度看问题。通过谈心谈话、家校联系了解学生的特点和思想发展水平,因材施教,循序渐进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增强思政教育的针对性[2]。在工作细节中把握“大思政”的内在要求,从帮助解决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交友等基本问题中让大学生感受到教育的温暖,从细节处激发他们努力学习、报效祖国的动力。

二、“大思政”视域下辅导员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困境

辅导员在“大思政”背景下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仅是实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内在要求,是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法的必经之路,更是构建“三全育人”大工作格局,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大学生的必然要求。但是,辅导员在“大思政”视域下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仍然面临诸多困境,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思想上重视不足,没有掌握“大思政”的内在逻辑

思想是行动的指南,思想上重视,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根本。辅导员对如何运用“大思政”的方法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思想上认识不足的问题,体现在认识模糊、能力有限。导致“思想认识不足”,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辅导员自身背景的差异。当下多数高校的辅导员专业背景较为复杂,有教育学类,心理学类,也有经济学、工学类等。特别是在招聘辅导员岗位时,没有对专业类别进行限制,专业来源就更加广泛,这就导致辅导员本身的基础理论知识产生差异。理工类出身的辅导员,其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基础知识薄弱,特别是对马克思主义学科的专业知识,没有进行系统规范的学习,继而引起后期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需要的系统理论知识欠缺,无法快速捕捉思政热点,结合工作实际开展教育。二是多数学校层面没有形成开展“大思政”思想政治教育的制度规范。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涉及的面广,细节多,单纯靠学工口实践是不理想的。需要高校从全局的角度进行谋划,形成学生处牵头,保卫科、财务处、后勤处、团委等机关部门协同配合的工作格局。结合学校实际情况,有效发挥校外阵地,谋划短期、中期、长期的实践计划,形成有效的考评考核机制。三是理论教学和实践教育之间缺乏互补互为的联系。辅导员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多数局限于日常教育管理层面上,缺乏专业的理论指导,而专业的思政教师的理论课也多数停留在讲授讲解层面上,缺乏对大学生日常教育管理上的实践,辅导员和思政课教师两者之间缺乏紧密沟通和交流,容易形成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孤岛,无法发挥“大思政”的闭环作用。四是由于多数高校赋予辅导员的大学生事务性工作范围大,连续性强,处理这种事务性工作占据辅导员大部分精力,辅导员深陷“事务性”工作“无法自拔”,导致投入核心育人工作的时间和精力有限,更不用说在核心育人工作方式上创新。

(二)资源利用不足,缺乏校外第二课堂实践教育的创新性

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能停留在“思想”层面上,单纯的摆事实讲道理不仅不能起到很好的教育效果,反而会引起学生的反感,会造成适得其反的效应。如何运用校外第二课堂资源进行实践育人是当前辅导员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相当欠缺的一面,校内资源容易发现、容易挖掘,而校外资源不易发现、不易整合。

特别是当下辅导员身上压着“多重任务”,可以说是“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需要辅导员捋清线条之间的顺序和关系,特别是“线条资源”。当前,多数辅导员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时无法充分利用校外第二课堂实践教育,主要存在以下几个原因:一是教育方式传统化,运用传统的讲道理方式灌输思想,缺少现代化网络媒体育人手段。二是教育环境单一,由于受学校管理规定等的局限,辅导员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环境主要在学校和学生宿舍环境,缺乏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开展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三是教育连续性不足,由于高校辅导员工作的特殊性,受专业调整、岗位变动等影响,辅导员管理和服务学生的连续性会产生中断,这也就导致辅导员无法从全局全过程利用、整合教育素材和资源。

(三)家校协同机制不全面,缺乏运用社会育人的氛围

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成效的显现无法像专业教师做科研项目的效果来得快,不是几个月或者几年就能出成果,而且思想政治教育成果的体现也无法像科研成果的体现那么直接和具体,需要辅导员久久为功,深耕细作。特别是在“大思政”视域下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需要辅导员沉下心、坐得住。要保证辅导员沉下心、坐得住就需要辅导员拓宽思维、优化方法,在工作中找准自身价值的实现路径。当下,辅导员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大多局限于学校环境中,家校协同育人受各种因素限制而无法取得较好成效,特别是在社会育人方面更加欠缺,这就容易导致辅导员工作面受限,无法把学生家庭、学生生活环境整到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这个中心进来,进而也影响辅导员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

辅导员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无法完善家校协同机制,形成良好社会育人氛围的原因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没有充分把握“第一印象”的效果的作用,没有将学校整体办学特色、办学历史、育人环境融进第一次踏进校门的新生和家长的第一印象中。二是没有充分利用优秀学生案例在家校联系中的榜样引领作用。三是没有充分利用家访机会,将育人范围扩大到学生家乡的基层组织中,搭建家校地三方协同的机制。

三、“大思政”视域下辅导员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路径

在“大思政”视域下开展思想政治工作,除了需要高校层面予以制度、政策倾斜,更需要辅导员从自身环境出发,把“立德树人”和“培养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两个光荣任务作为奋斗的动力,开拓工作格局、创新工作方法,不断提升自身综合素质。本文结合当下高校辅导员工作实际和“大思政”育人格局,探析辅导员开展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途径。

(一)运用实践育人方法,增强红色资源育人效果

“红色资源”是我们党带领人民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取得历史性成就过程中留下的宝贵财富。利用红色资源开展思想政治工作,不仅有利于从历史角度传承红色基因,培养党和国家事业的后备军,更有利于从实践角度践行党的育人宗旨[3]。本文所指的红色资源,包括4 个维度,即红色革命根据地、红色革命人物、红色革命事迹和英雄烈士陵园(图1)。辅导员利用红色资源开展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需要合理应用四维红色育人格局,打造全面红色思想政治教育平台。

图1 四维红色资源育人格局

图2 网络全媒体平台育人层面

在利用红色资源育人时,不能千篇一律,要合理结合学生专业背景,把“育人”理念和专业学习进行有效融合,在专业学科中挖掘红色资源。例如在理工科专业学生群体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在主题班会等场合中把钱学森、邓稼先、黄旭华等老一辈科学家如何选择科学事业,如何投身革命事业的先进事迹通过播放纪录片等形式让学生观看,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辅导员还可以利用暑期大学生社会实践、学生党支部党日活动、团日活动等机会组织学生参观红色革命基地,了解红色革命根据地的历史人物和历史事迹,感悟革命先辈如何践行初心使命,如何在革命战争年代的艰苦环境中开创党的事业。在红色理论教育方面,同专业思政课教师交流学习,旁听专业课,参与思政科研项目,以实际工作带动学习提升。在学生干部培训方面,可以把宣传清正廉洁的作风和艰苦奋斗的精神结合起来,通过事迹讲解、观看革命电视剧(电影)等形式,让学生从情感角度感受革命干部的优秀作风。在开展学生心理教育方面,可以把传统的教育环境转换到“红色环境”中,比如在革命博物馆、校史馆、学校名人雕像等,把原本严肃单一的环境转换到积极向上的氛围中去。在班风、学风建设方面,可以在班级中组建革命历史学习小组,把老师讲主题班会转换为学生小组讨论、小组学习。把安全教育、诚信教育、网络安全、食品安全等常规性主题班会与学习革命先进事迹结合起来,鼓励学生通过多种形式来展现学习成果,如微视频讲解、征文比赛、故事导演、主题晚会等,让学生切身感受学习红色革命人物带来的精神动力。

(二)充分利用网络平台,构建全媒体育人平台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从根本上来说是做人的工作,学生在哪里,思想政治工作就要做到哪里[4]。网络空间已经是大学生生活的重要一部分,也是大学生接触社会信息的主要桥梁。是否能够利用网络平台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直接关系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图1)。大学生使用微信、微博等社交平台,与老师、同学、家长、朋友和社会其他人员交流,表达自身想法,获取想要的学习、生活和工作的信息,促进情感交流。通过抖音、快手、哔哩哔哩、知乎、头条等新媒体平台了解社会信息,开阔眼界、丰富思想。辅导员在教育和管理学生的过程,应该充分利用网络平台,与学生之间搭建“虚拟桥梁”,掌握网络平台的使用方法、学生利用该平台的主要目的、学生在该平台上关注的主要信息,了解信息过程可能会碰到什么样的壁垒等。

在网络平台上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第一方面,主要关注学生在网络平台上的言论。这个工作范围广,不能实现“条件搜索”,这就需要辅导员缩小范围,关注“思想动态活跃”的学生群体,第一步是要在日常生活中发现思想活跃的学生,这些学生一般显著的共性,就是社交面广,广交不同专业、不同学校的同学甚至社会人员,沟通能力好,有一定的组织能力,不喜欢被管理,很关心热点信息等,进而以“仗义朋友”的身份接触他们,了解他们,取得他们信任。这就需要辅导员细心观察,耐心分析,随时关注这些学生的网络言论,以便第一时间制止不当言论在网传播,纠正他们的错误行为。第二方面,把主题教育、谈心谈话、交流研讨等集体学习交流活动适当“搬到”网络平台上。例如,由于低年级学生课程任务重、日常活动多,线下开展集体活动的时间较少。辅导员在开展学生主题教育时,要学会结合时事热点,通过线上讨论、小组宣讲等形式融入常规主题教育中。还要结合主题教育,利用网络平台搭建宣传学校先进典型、优秀校友等,从“隐性”面帮助学生学习先进。第三方面,充分利用朋友圈、知乎、微博等平台进行理想信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教育。结合学生关注的身边事、社会事,通过发朋友圈、推文等,隐性引导学生关注和思考。在网络平台交流上,要合理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和观点结合生动的事例分析问题、解答学生心中的疑惑,要很好利用点赞、评论、转发等方式与学生进行交流互动,引导学生建立辩证思维。

(三)完善家校协同机制,创建多方位育人环境

“大思政”视域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具有广泛性和整体性的有机系统,需要全员参与、全方位推动、全要素协同[5]。家校协同育人是完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关键,是实现“大思政”下教育和管理学生的重要手段。家校协同育人不能停留在学校和家庭两个层面,应该扩大家校协同的格局,创新家校协同育人工作方法,把社会层面育人也融入到家校育人机制中。

在完善家校协同育人机制方面,辅导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实施。第一,利用新生入学时,家长来校机会,集中召开班级家长会,可以把学校发展历史、学校办学特色和师资力量、学生生活环境、学生就业前景等家长重点关注的学校信息通过以报告、视频宣传片、优秀校友讲母校等形式向家长展现,在家长心中留下好的第一印象。第二,辅导员在与学生家长进行一对一家校联系的基础上,可以利用家长微信群、家长QQ 群等线上平台,定期宣传优秀(进步)学生代表先进事迹。在宣传事迹时不能单一指向学习成绩,还要包括学生在校的突出表现、突出工作,展现学生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上的优秀事迹。第三,建立校地协同育人模式。充分利用学校当地就近基层组织资源,合理聘用乡镇农村先进工作者(比如五四奖章获得者、劳动模范、道德模范等)担任班级学生校外辅导员,定期邀请校外辅导员开展专题讲座、小组交流等形式宣传他们的先进事迹,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也可以通过校外辅导员与当地取得联系,把学生的专业实践、学习调研、课题研究与地方经济文化发展方向结合起来、与地方乡村振兴项目结合起来,这不仅有利于学生充分运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也有利于引导学生树立投身基层一线的信念。第四,搭建学生-家长联系小组,将班级学生进行按宿舍分组,小组成员按期(每一季度为一期)轮流担任小组长,小组需要在期首制定小组成员本期的学习任务、工作和生活计划,小组长还要负责监督实施,在生活和学习中帮助小组成员,并与他组学习交流。在期中和期末时间,由小组长代表向小组成员家长进行汇报。辅导员通过家长反馈情况,制定评分细则,给予优秀小组颁发小组奖牌,并在评奖评优和入团入党上优先考虑。

猜你喜欢

大思大思政辅导员
同心协力 共建共享 深入学习《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工作方案》
浅谈大思政视域下有机化学课程“金课”打造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大思政”视域下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好辅导员这样炼成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辅联动”育人机制探赜
高校思想政治教学的“大思政”式探索
“大思政”背景下高职院学生党员教育管理的创新性研究
“大思政”改革视角下的教学资源整合研究
校外辅导员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