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陆海新通道推进广西产业链协同的传导机理分析*
2024-01-10龚爱清张立国
龚爱清 张立国*
(1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网信中心,广西 桂林 541004;2 桂林航天工业学院 管理学院,广西 桂林 541004)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广西要融入共建“一带一路”,促进中国—东盟开放合作,把独特区位优势更好转化为开放发展优势。2019年8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西部陆海新通道总体规划》,标志着西部陆海新通道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西部陆海新通道是落实中央对广西“三大定位”新使命的重要战略机遇。为此,广西成立了以自治区党政主要领导任组长的西部陆海新通道领导小组,各设区市也成立了通道工作机构,印发了《广西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三年提升行动计划》等系列工作方案,出台了《高质量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若干政策措施》等系列政策文件。这些政策文件的出台为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提供了保障,将深化广西与通道沿线省份产业合作,促进产业链协同发展,使得广西经济进一步融入新发展格局。
物流通道有利于促进产业链的协同。“一带一路”推动了我国与周边国家的产业链协同,沿海物流通道促进了东部地区的产业链协同,但广西与境内外的互联互通和产业链协同还比较落后。西部陆海新通道是西部大开发后国家给予西部的新发展政策,是广西又一次难得的新发展机遇。如何在全球产业链加速重构、我国产业链的安全稳定面临重大考验的国际环境下,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利用新通道建设推进广西产业链的跨境跨区域协同发展,使得广西经济社会发展更好地融入新发展格局,显得尤为迫切和必要。研究西部陆海新通道推进广西产业链协同的传导机理,有利于明确传导路径,使得政府政策制定的着力点更加清晰,从而提升政策效果。本文将聚焦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分析新通道建设推进广西产业链的传导机理,归纳总结其存在的特征和实施要点,为广西产业链的发展提供借鉴。
1 西部陆海新通道推进广西产业链协同传导分析的研究框架
“大道定理”认为,物流通道能够显著提升区域物流效率,是实现经济长期增长的最优路线[1]。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能够推动产业链在通道沿线延伸和聚集,提升区域劳动生产率,促进产业链的跨境跨区域协同。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存在着通道沿线的空间溢出效应,有利于提高区域创新能力,促进产业链协同效率。西部陆海新通道能够增强沿线空间联系,提升产业关联度,提高贸易水平,促进产业链协同联动。产业集聚是空间溢出的基础,空间溢出又进一步推进空间关联。劳动生产率的提升促进创新能力的提升,便于产业实现跨区域的合理布局,提升区域产业关联度。同时,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推进广西产业链协同也受到国内外因素的影响。首先是国内因素,主要有区位优势、交通便利程度、人均收入、资本投入、市场对外开放度等。其次是国际因素,重点是要加强产业链的可控性,主要有产业技术、研发投入和产业链所处位置等。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推进广西产业链协同的传导机理框架如图1所示,本文将从产业集聚效应、空间溢出效应和空间关联效应等三个视角分析传导机理。
图1 西部陆海新通道推进广西产业链协同的传导机理框架
2 产业集聚效应视角的传导机理
西部陆海新通道拉近了产业链上下游交易主体之间的时空距离,提高了企业之间的互动交易频率,能够推动产业向通道沿线集聚,实现产业集聚效应。而产业集聚效应又能够促进生产要素的空间聚集,降低投入要素的获取成本,从而提升区域劳动生产率,进而实现产业链的跨区域协同。
2.1 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推进通道沿线产业集聚效应的传导机理
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西部陆海新通道总体规划〉的通知》(发改基础〔2019〕1333号)文件精神,西部陆海新通道的首要任务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主要体现在铁路基础设施和公路基础设施。基础设施的完善能够降低运输成本,从而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提升企业沿着通道沿线进行布局的速度,进而促进产业在通道沿线的集聚。同时,产业集聚对物流基础设施又产生需求,反向带动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从而进一步促进通道能力提升。基于分产业视角的研究发现[2],铁路基础设施建设对第二产业的产业集聚影响为正向效应。铁路基础设施完善的地区,第二产业的集聚效应较高。同时,在铁路基础设施较差的地区,第一产业与第三产业的产业集聚效应也相对较差。公路基础设施对产业发展总体呈现出先“集聚”后“扩散”的“倒U型”关系,对陆海新通道沿线区域的劳动密集型及资源密集型行业的产业集聚有显著的促进效应[3]。同时,交通基础设施水平对地区产业结构的优化存在显著的正向效应。
2.2 新通道沿线产业集聚效应推进劳动生产率提升的传导机理
根据《2022年西部陆海新通道发展指数》报告,2022年西部陆海新通道沿线区域的产业规模指数为129.1,较2021年上涨13.7个点,反映出新通道建设对沿线区域产业集聚的正向促进效应在不断显现。从全国的视角来看,产业集聚对劳动生产率的促进作用呈现出边际效率递增的趋势,当产业集聚水平达到一定的门槛值后,促进作用将显著提升[4]。相关研究发现,我国产业集聚水平每上升100%,劳动生产率提高5.2%左右。而美国的这一弹性系数为5%左右,欧盟五国的弹性系数为4.5%~5%[5]。从区域视角来看,目前西部地区的产业集聚水平对劳动生产率提升的影响还不够显著,主要原因可能是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相对落后,产业发展水平较低,产业集聚还处于初期阶段,产业集聚的拥塞效应仍然大于集聚效应。随着促进劳动生产率提升的集聚效应逐步占据主导地位,产业集聚水平达到一定的门槛值后,集聚对劳动生产率的促进效应将显著增强。近年来,随着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的加速推进,物流规模指数增长迅速,沿线区域物流产业集聚水平正在不断提升,而物流产业集聚与制造业劳动生产率又存在显著的空间依赖性[6]。
2.3 劳动生产率提升推进广西产业链与通道沿线协同的传导机理
《2022年西部陆海新通道发展指数》显示,2022年西部陆海新通道沿线区域的竞争力指数快速增长,达到125.6点,较2021年增长14.8个点。竞争力指数近年来的持续提升,反映出新通道建设对沿线区域的企业劳动生产率起到了促进作用。劳动生产率的提升对广西产业链的跨区域协同传导主要通过两条路径来实现:一方面,由于不同区域的地理位置、基础条件和发展历史不同,因此在劳动生产率方面的产业竞争力也有差异,运输通道的持续便捷,有利于各地能够更加充分地挖掘自身的比较优势,促进产业链沿着通道的合理分工,从而实现产业链协同。另一方面,随着劳动生产率的提升,生产要素在通道运输成本不断优化的条件下,更容易沿着通道进行配置,实现产业生产过程向最优前沿面移动,从而实现产业链的协同优化。以广西制造业为例,由于铁矿石主要分布在国外,随着西部陆海新通道的建设,广西沿海港口的枢纽功能不断增强,临港工业持续发展,广西的钢铁冶炼会逐渐向港口移动。四川、重庆由于具有研发优势,机械产品的设计会向这些区域移动,机械产品零部件的生产会逐渐地向周边区域扩展,而产品的组装会向港口或者经济发达的成渝经济区移动,最终形成广西产业链沿着陆海新通道的跨区域协同发展。
3 空间溢出效应视角的传导机理
西部陆海新通道是联通西部地区与东部沿海地区的又一个内外经济流通的动脉系统,随着运量的集中化发展,以干线和节点枢纽为主体的物流通道逐步延伸出次干线和次级节点枢纽的物流网络,改变了西部地区的区域经济空间结构,对产业发展存在着空间溢出效应。同时,随着空间溢出效应的逐渐增强,要素集聚度增加,技术创新能力也随之提升。而以数字经济驱动下的技术创新又进一步提升了产业链之间的协同水平。
3.1 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推进通道沿线空间溢出效应的传导机理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对经济增长不仅有直接的投资驱动作用,而且其本身存在的正外部性对区域经济发展又具有显著的正向溢出效应[7]。我国基础设施建设对区域经济增长的空间溢出效应大约在5%-7%之间,也就意味着基础设施每上升100%,区域经济提高5%-7%[8]。有学者[9]根据我国的中长期发展规划,结合物流通道的内涵,分析了我国纵横交错的11条物流通道,发现物流通道均存在空间溢出效应,而且彼此的溢出水平存在着差异性。其中,长江物流通道的空间溢出效应最为显著,其次依次为京九物流通道、沿海物流通道、沪昆物流通道和陇海兰新物流通道。东部和南方地区物流通道的空间溢出效应要好于中西部和北方的物流通道。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驱动下,经济联系发生的空间溢出效应要大于简单的相邻关系产生的空间溢出效应,而铁路的空间溢出效应要明显大于公路的空间溢出效应。从西部陆海新通道近年来的建设情况来看,2017年通道开行之初仅有1条线路,如今已形成东、中、西3条主线,高速公路里程达7.1万公里,铁路营业里程达6.1万公里。《2022年西部陆海新通道发展指数》显示,2022年西部陆海新通道沿线区域的规模指数为156.8,较2021年上涨17.6个点。
3.2 新通道沿线的空间溢出效应推进创新能力提升的传导机理
空间溢出与创新能力具有相互关联性,随着地理距离的增加,创新能力的空间溢出效应呈现出明显的衰减特征。研究表明[10],创新能力的空间溢出效应与距离呈反比关系,1 000公里范围以内,创新能力的空间溢出效应较高,且较为平稳。超过1 000公里以后,溢出效应则呈现出持续的衰减态势。特别是在2 000公里以外,溢出效应将继续下降,且溢出效应的显著性也变弱。空间溢出效应对创新能力的传导机理可以从空间知识溢出、空间技术溢出和空间经济溢出等三个维度进行分析。地理距离、经济距离和技术距离是空间知识溢出影响区域创新能力的三个要素。相关研究发现[11],我国不同的空间作用下知识溢出均能够显著促进区域创新,其中地理距离的影响最为显著。目前,东部和中西部地区创新能力的空间技术溢出具有很大的差异性,西部地区由于经济发展落后,创新能力较高的省区市较少,区域创新能力的空间技术溢出效应不够明显,两者的关联性仍需要进一步提升。空间经济溢出是创新能力体现的高级阶段,西部陆海新通道区域在产业发展水平较高的阶段,创新能力的空间经济溢出效应才能得到更好的体现。
3.3 创新能力提升推进广西产业链与通道沿线协同的传导机理
人类社会的发展遵循“科学—技术—生产”的范式,创新在产业发展中起着重要的驱动作用。创新能力对广西产业链的跨区域协同可以进一步分解为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等三个方面,其中技术创新是驱动产业链协同的首要因素。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蒸汽机技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电力技术和第三次工业革命的信息技术都体现出技术创新对产业链延伸的推动作用。在当前阶段,数字技术是驱动产业链发展的新动力。以广西的汽车产业为例,以新能源技术为引领的技术创新已经成为当前发展的主流,在混合动力、插电式混合动力、纯电动、燃料电池等方面的技术创新将促进汽车产业链加速整合。管理创新侧重的是通过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反馈等手段,对资源要素进行再优化配置。西部陆海新通道服务能力指数、通关便利化指数近年来的持续改善就是管理创新的主要体现。管理创新更容易提升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从而促进产业链的分工协同发展。随着技术革命的推进,商业创新模式不断涌现。以汽车产业为例,传统汽车企业为新创企业提供“代工”服务、利用互联网技术对技术设备实施分时租赁、新创企业开展众筹造车等商业创新正在不断的优化产业链的分工协同方式[12],给产业发展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
4 空间关联效应视角的传导机理
西部陆海新通道为区域联系创造了基础条件,是中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地理空间和经济活动联系的重要纽带。随着新通道建设的持续推进,通道物流运输能力逐渐提升、物流成本逐渐下降,沿线区域省区市之间的产业关联性逐渐提高,贸易依存度进一步加深,通道沿线的产业链持续优化。随着“物流+贸易+产业”新模式运行效果的不断显现,通道空间溢出效应逐步显著,贸易结构需进一步改善,产业链的跨区域协同度逐渐提高。
4.1 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推进通道沿线空间关联效应的传导机理
物流通道建设能够促进区域经济之间的空间关联,具有一定的空间关联效应。有学者[13]研究了中国31个省市区的通道与经济关联关系,发现有304个物流通道对区域经济具有空间关联效应。每个省至少存在1个以上的空间关系,所以中国区域经济在空间上是普遍联系的。我国31个省之间最大的关联关系个数为930,而经济网络中实际存在的关联关系为304个。我国各省经济空间关联网络的网络密度为0.327,网络密度存在着水平不高、区域不均匀的现象,东部地区网络密度较高,东北和西部地区相对较差。四川、重庆、贵州、广西等西部陆海新通道核心区域,由于地理位置和经济发展等因素的影响,在经济增长的溢出效应中承担了桥梁和纽带作用,有效地促进了东部地区与西部欠发达地区之间经济发展的空间关联。广西作为西部陆海新通道的陆海枢纽节点,与之相关联的省区市为21个,其中收益关联为14,溢出关联为7,说明广西在区域经济发展中还处于空间关联效应较低的正向输入阶段,是被他地辐射和带动的区域,经济发展的空间溢出小于空间受益。因此,广西需要紧紧抓住西部陆海新通道这一新的战略发展机遇,充分依托新通道建设带来的经济空间关联效应,不断增强自身的经济发展水平。
4.2 新通道沿线空间关联效应推进贸易水平提高的传导机理
以加强交通基础设施能力、促进互联互通为重点的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能够促进区域间经济的空间关联,进而促进贸易水平的提升[14]。从全国的视角来看,物流通道能够促进产业关联效应,且通过促进贸易水平提升行业全要素生产率的中介效应明显[15]。西部陆海新通道的建设,使得我国西部地区交通基础设施取得明显的成效,物流网络的完善有效地促进了商品贸易等经济活动。2005-2020年,西部陆海新通道沿线区域贸易增长的空间关联效应由不显著逐渐转为显著,表明在西部陆海新通道区域,交通基础设施和贸易增长在空间分布上的集聚有强化趋势。交通基础设施在邻接矩阵下对样本区域的贸易增长产生的间接溢出效应显著存在[16]。农业是广西的主要产业之一,从全国视角看,我国各省区市之间农产品进出口贸易的关联网络密度都比较低,彼此的联系不够紧密。广西农产品贸易的出口的中间中心度为0.08,进口的中间中心度为0.92[17],表明广西在农产品中的进口关联性更强,对其他省区市的贡献度更大。
4.3 贸易水平提高推进广西产业链与通道沿线协同的传导机理
贸易是劳动分工产物,两个地区之间的贸易往往是因为一地在生产某种产品上具有比较优势。同时,贸易水平的提高又能够反过来促进劳动的分工,使得不同地区更加侧重在产业链的某个环节上从事相应的生产活动,从而进一步促进产业链的协同发展。2001年12月11日,我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开始深层次地参与到全球分工当中,对外贸易中的货物进出口总额也从2001年的4.2万亿元增加到了2022年的42万亿元。贸易量的提升使得我国深入融入国际产业链,与其他国家的产业链实现了跨境协同发展,制造业占全球比重从2004年的8.7%上升到了2022年的近30%,被称为“世界工厂”。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启动以来,外贸规模指数一直保持高位增长。统计数据显示,西部陆海新通道沿线地区对东盟十国进出口额近年来增长迅速,从2019年的6 916亿元人民币提升至2022年的8 817亿元人民币。重庆、四川、海南、广西是西部陆海新通道沿线区域的主要外向聚集地,四个省区市对RCEP国家的贸易额从2019年的7 589亿元人民币提升至2021年的9 103亿元人民币。
5 结语
文章聚集西部陆海新通道的建设,结合文献研究和新通道推进实践,应用逻辑推理的研究方法阐述了西部陆海新通道推进广西产业链协同的传导机理,分析了3条路径的传导机制。其中,产业集聚效应视角的研究文献最多,研究更为成熟,实际的推进作用也最为显著。空间溢出效应和空间关联效应是在产业集聚效应基础上的提升,是产业链协同度提升的体现。相较于其他运输方式,西部陆海新通道的铁路运输对产业链推进作用最为显著,所以加强铁路货运基础设施建设和提高新通道铁路班列数量是促进广西产业链协同的有效手段。规模经济是产业发展的一大特征,是做强产业链的基础保障,所以继续推进通道规模指数提升是今后一段时间内广西新通道建设的政策重点。RCEP是广西经济发展的重要机遇,依托西部陆海新通道推进与RCEP国家的贸易合作,提升贸易水平,是广西产业链未来的重要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