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尔地区麦长管蚜与其天敌的发生情况及防治研究
2024-01-10罗树凯梁虎军杨秋侠
黄 鑫,陈 婧,2,罗树凯,梁虎军,刘 容 ,杨秋侠
(1.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农业科学研究所,新疆 阿拉尔 843300;2.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麦长管蚜(Macrosiphum avenae Fabricius)属同翅目、蚜科,是危害小麦的主要蚜虫种类之一[1],其成虫和若虫以刺吸式口器吸取麦株茎、叶和嫩穗的汁液为害。小麦苗期为害,在被害处呈浅黄色斑点,严重时叶片发黄,甚至枯死,分泌的蜜露粘在叶片上影响叶片的光合作用;穗期为害,能造成籽粒秕瘦,品质下降,同时麦蚜还能传播小麦病害[2-3]。
近年来,随着作物种植结构的改变,阿拉尔地区小麦种植面积逐年增加,麦蚜危害也逐年加重,其中麦长管蚜尤为严重,已成为影响我区小麦生产的主要害虫之一。本研究于2020~2021年在第一师四团冬小麦春夏生长季节开展,对麦田内麦长管蚜及其天敌发生情况进行调查,并开展了相应的药效试验,其结果可为小麦种植区麦长管蚜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为第一师四团4连5斗1号地(海拔:1320.8 m,E79°28′,N41°24′),前茬作物为小麦,壤土,肥力中等。供试小麦品种为新冬55号,种植面积为3.12 hm2。9月下旬播种,种植密度35万株/667 m2,次年7月上中旬收获。
1.2 种群消长动态监测
选取两个地块悬挂黄板(北京中捷四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40 cm × 25 cm,两面着胶)开展监测。具体设置为:每个地块采用五点法设置5个黄板,黄板间距20 m以上,距植物顶部10~15 cm,随着植物生长不断变化高度,最高为距地1.0 m。于2020年(4月1日—7月17日)、2021年(4月1日—6月25日)每7 d调查记录黄板上的害虫种类及数量并更换新的黄板。
1.3 药剂防治
1.3.1 供试药剂
22%噻虫嗪·高效氯氟氰菊酯CS(先正达南通作物保护有限公司)、46%氟啶·啶虫脒WG(中农立华天津农用化学品有限公司)、24%阿维·氟啶SC(河北路宽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双丙环虫酯DC(巴斯夫有限公司、上海生农生化制品股份有限公司)。
试验设5个处理,均选择药剂推荐使用量:22%噻虫嗪·高效氯氟氰菊酯CS 90 g/hm2、46%氟啶·啶虫脒WG 150 g/hm2、24%阿维·氟啶SC 450 g/hm2和双丙环虫酯DC 225 g/hm2,另设清水为空白对照。
1.3.2 施药及调查方法
在试验地距黄板监测区域大于50 m,且麦长管蚜的发生为害程度较为一致的地块开展药剂试验。具体为:在麦长管蚜发生高峰期(2021年6月5日)进行小区试验,每个处理设3次重复,共15个小区,每个小区面积150 m2,随机区组排列。调查方法:每小区棋盘式5点取样,每点连续调查10株麦苗,分别在施药前和施药后1、3、5、14 d调查虫口数,根据调查结果计算各药剂处理区的虫口减退率和防治效果。
1.4 数据分析
1.4.1 种群优势度[4]计算
式中Ni为群落优势个体的数量,N为群落总个体数。种群优势度指数d ≥0.1时,该昆虫种类为优势种(Dominant species)。
1.4.2 生态位相关参数计算
参考Levins、Colwell-Futuyma提出的公式[5-6]。
生态位宽度指数Bi:式中Pi为在一个资源集合中,物种在第i个单元中所占比例,S为资源集合中的总单元数。
式中Pin、Pjn为由种类i或种类j在n等级的资源数量所占总资源量的比例;s为资源状态总数。
1.4.3 药剂防治效果计算[7]
利用Microsoft Excel 2010进行调查数据统计与整理,处理间差异显著性使用邓肯氏新复极差法(Duncan’S)分析,采用DPS 7.55进行生态位相关数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麦长管蚜与其天敌优势度分析
由表1所示,冬小麦田内麦长管蚜瓢虫为多异瓢虫(Hippodamia variegata)与龟纹瓢虫(Propylaea japonica)的混合种群,其中多异瓢虫为主;草蛉为中华草蛉(Chrysoperla sinica Tjeder)和普通草蛉(Chrysopa carnea Stepnens)的混合种群,优势度大于0.1的天敌种类为瓢虫类、其次为草蛉类。
表1 麦长管蚜与天敌种群优势度
2.2 麦长管蚜与其天敌发生消长动态
由图1可见,在冬小麦田麦长管蚜4月初就开始出现,但种群数量不高,5月15日前后种群数量迅速上升,6月上旬达到高峰,之后迅速下降。优势天敌4月至6月均有发生,其中瓢虫在4月中下旬、5月中下旬、6月中下旬均有高峰;草蛉种群数量较低,高峰期不明显,瓢虫种群数量远高于草蛉种群数量,与麦长管蚜有一定的跟随现象。
图1 冬小麦田麦长管蚜与其天敌发生情况
2.3 麦长管蚜与其天敌时间生态位分析
天敌生态位宽度表示昆虫在调查过程中出现的时间跨度,而生态位重叠度表示昆虫发生期时间较为一致。由表2可知,2020年草蛉生态位宽度最高为0.5827,其次为瓢虫生态位宽度为0.4675,均高于麦长管蚜生态位宽度值;草蛉与麦长管蚜(0.4353)的生态位重叠值最高,瓢虫(0.3513)较低;瓢虫和草蛉的生态位重叠度值最高(0.6622);可见两种天敌在时间资源的利用上高于麦长管蚜,而草蛉与瓢虫的发生时间较为一致。
表2 麦长管蚜与优势天敌时间生态位分析
2021年瓢虫类的生态位宽度值(0.3850)为最高,其次为麦长管蚜、草蛉;瓢虫与麦长管蚜的生态位重叠度(0.4108)为最高,其次为草蛉,瓢虫在时间资源的利用上高于麦长管蚜,而草蛉则低于麦长管蚜。两年草蛉与瓢虫的生态位重叠值均较高,可见这两种天敌昆虫对时间资源的利用较为一致。
2.4 不同药剂对麦长管蚜的防治效果
如表3所示,施药1 d后,各处理防效依次为62.86%、55.98%、32.28 %、47.95%;药后3 d,各处理防效依次为84.05%、75.86%、66.31%、74.77%;施药5 d后,各处理防效依次为88.92%、83.21%、57.89%、73.36%。其中噻虫嗪·高效氯氟氰菊酯CS 90 g/hm2防效显著高于其他处理,阿维·氟啶SC防效最低,显著低于其他处理。施药14 d后,各处理防效依次为93.49%、88.39%、79.55%、75.9%,各处理间无显著差异。
表3 不同药剂对麦长管蚜的防治效果
结果表明,农药速效性由高到低分别为:噻虫嗪·高效氯氟氰菊酯>氟啶·啶虫脒>双丙环虫酯>阿维·氟啶;施药14 d时,农药持效性由高到低分别为:噻虫嗪·高效氯氟氰菊酯>氟啶·啶虫脒>阿维·氟啶>双丙环虫酯,各供试药剂持效性均在75%以上。4种药剂防治效果依次为:噻虫嗪·高效氯氟氰菊酯CS >氟啶·啶虫脒WG >双丙环虫酯DC >阿维·氟啶SC。
3 小结
本研究通过对麦长管蚜和天敌发生情况的调查,发现麦长管蚜在5月中旬至6月上旬出现高峰期,主要天敌种群在6月中下旬出现高峰期,天敌种群与麦长管蚜的发生有一定的跟随现象。生态位分析发现瓢虫生态位宽度高于麦长管蚜,可见在整个调查期,瓢虫出现的时间跨度大于麦长管蚜,瓢虫的优势度远高于其他天敌,与麦长管蚜的生态位重叠性也较高,为麦长管蚜主要的天敌种类。在2020年、2021年草蛉与瓢虫的生态位重叠值均较高,可见这两类天敌的发生期具有较大同步性,对麦长管蚜也有一定的控制能力。
田间药效试验结果显示:噻虫嗪·高效氯氟氰菊酯在药后第5 d的防效达到88.92%,与其他药剂比较差异显著,药后14 d虽防效最好但与其他药剂防效无显著差异,可见该药剂速效性较好。农药的田间防效受到环境、昆虫迁飞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因此本药效试验结果能在一定程度指导麦长管蚜的防治,但药剂的选择还需要根据防治成本、农药残留等综合因素合理选择[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