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杨圆蚧药物防治措施研究

2024-01-10白守勇刘吉刚师海涛

新疆农垦科技 2023年6期
关键词:石硫水剂噻嗪

白守勇,刘吉刚,师海涛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二师铁门关市三十八团农业发展服务中心,新疆 铁门关 841007)

杨圆蚧作为一种刺吸式害虫,主要以吸食树木汁液为生,轻则造成树枝干裂、树叶脱落,重则树势衰弱、树木死亡[1]。杨圆蚧体积小、介壳厚,具有发现察觉难、突发性强、药剂穿透难的特点。三十八团拥有连网、成片的青杨人工防护林,为其繁殖和蔓延提供了有利条件。目前,杨圆蚧危害在三十八团人工防护林中已非常严重,已出现防护林成片死亡的现象。为防止杨圆蚧的进一步蔓延,我们采用不同配比的药剂,通过打孔注药和喷施药剂两种方式对其进行防治并对比效果,探索最有效遏制杨圆蚧蔓延的措施。

1 杨圆蚧生物学特性

1.1 形态特征

成虫介壳颜色呈现灰白色、橙黄色或者灰褐色,介壳形状呈现圆形或椭圆形。雌性成虫介壳呈灰褐色,体长约1.1 mm,无翅,口器发达;雄性成虫介壳呈橙黄色,体长约0.8 mm,有翅2对,羽化后1 d开始交配,随即死亡;1龄若虫体清灰色,长约0.2 mm;2龄若虫黄色,长约0.7 mm,肉眼不可见,口器、足发达,爬行较快[2]。

1.2 生活史及习性

杨圆蚧在南疆地区一年发生两代,以2龄若虫越冬。3月份越冬若虫便开始取食发育,4月上旬进入预产仔期,5月上旬若虫开始孵化出壳,5月下旬至6月上旬进入1代若虫活动高峰期。1代2龄雌虫于6月中旬形成雌成虫进入预产仔期,7月15日左右开始产仔,7月下旬至8月上旬进入2代若虫活动高峰期,危害一段时间后即进入越冬期[3]。越冬代主要以2代的2龄若虫为主。

1.3 传播方式

杨圆蚧作为一种严重危害植物的有害生物,其传播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空气传播:杨圆蚧的幼虫和成虫都能够通过空气传播,飞行到其他植物上寄生和繁殖。

(2)动物传播:杨圆蚧的幼虫和成虫可以附着在昆虫、蚂蚁等动物体表上,利用它们的移动来传播到其他植物上。

(3)人为传播:人类在运输植物、土壤、种子等物质时,可能会带有杨圆蚧的幼虫和卵,从而传播到其他地区。

(4)水传播:杨圆蚧的幼虫和卵可以通过水体传播,如河流、湖泊等水域。

2 药剂防治方法

2.1 防治地点概况

人工防护林株行距为2.0 m × 1.5 m,树高约为17 m,树龄为10年左右,林床宽度约为8~20 m。

三十八团目前拥有人工防护林1 733.30 hm2,杨圆蚧发生面积237.75 hm2,其中:重度危害面积42.06 hm2,中度危害9.00 hm2,轻度危害186.69 hm2。

如表1所示,重度危害面积主要在辖区的3连绝大区域和8连、9连部分区域,中度危害主要在1连、3连、6连、7连等4个连队的部分区域,轻度危害区域则涉及除九连以外的所有连队防护林。

表1 三十八团杨圆蚧病虫害分布情况

2.2 防治药剂及防治设备

2.2.1 防治药剂

为全面了解不同品牌不同药剂对杨圆蚧的防治成效,本次防治在药剂使用方面主要采用了40%乐果乳油、2%吡虫啉·16%噻嗪酮、10%高效氟氯氰菊酯、火牛(安全透皮剂)、29%石硫合剂水剂等5种药剂,如表2所示。

表2 杨圆蚧防治药剂主要信息表

2.2.2 防治设备

采用的设备有:汽油发电机、多功能电钻、麻花钻头、医用注射器、牵引式喷雾打药机、高压喷枪,如表3所示。

表3 杨圆蚧防治设备统计

2.3 防治方法

根据危害严重采用情况不同,采用打孔注药和喷施药剂两种方法进行防治。

2.3.1 打孔注药

针对杨圆蚧发生严重区域的42.06 hm2人工防护林采用打孔注药,药剂使用40%乐果乳油或2%吡虫啉·16%噻嗪酮,注药时间分两个时间段进行,分别为2022年5月份和6月份,每月注射3次。

用10#钻头在树干距地面30 cm左右处不同位置钻45°角的深达木质部下斜孔,胸径≥30 cm的树木打孔5~6个,15 cm≤胸径≤30 cm的树木打孔3~4个,10 cm≤胸径≤15 cm的树木打孔1~2个。注射药剂采用40%乐果乳油未稀释液,用5 m规格的医用注射器向孔内注射,其用药量为每孔输液5 ml。

2.3.2 喷施药剂

针对杨圆蚧发生中度和轻度区域的195.69 hm2人工防护林采取喷施药剂,第一次采用药剂为29%石硫合剂水剂,时间为2022年3—4月;第二次采用药剂为2%吡虫啉·16%噻嗪酮(7.5 kg/hm2)+火牛(增效剂)(1.2 kg/hm2),时间为2022年5—6月;第三次采用药剂为10%高效氟氯氰菊酯(7.5 kg/hm2)+火牛(增效剂)(1.2 kg/hm2),时间为2022年7—8月。

在越冬虫开始取食发育(3月中下旬)期间,将29%石硫合剂按照1:15进行稀释后配成石硫合剂水剂,喷施第一次;在1代若虫活动高峰(5月中下旬至6 月上旬)期间,将2%吡虫啉·16%噻嗪酮按照1:1 000进行稀释,火牛(安全透皮剂)按照1:20 000进行稀释,二者混合后配成吡虫啉·噻嗪酮水剂,喷施第二次;在2代若虫活动高峰(7月下旬至8月上旬)期间,将10%高效氟氯氰菊酯按照1:1 000进行稀释,火牛(安全透皮剂)按照1:20 000进行稀释,二者混合配成高效氟氯氰菊酯水剂,喷施第三次。

2.4 药效检验方法

每次施药防治前从实验田药剂喷施区域随机选取10~15棵树木作为标准样本,在每杨树的离地3.0 m处取3 cm2样皮进行实验统计[4]。通过上述方法选取切口附近未注药的样区作为对照区,然后分别统计样皮内施药前、施药后不同天数的活虫数量,然后根据公式计算防治效果,防治效果计算公式如下:

3 防治效果与分析

3.1 打孔注药

根据对三十八团杨圆蚧发生期的普查情况可知,1代若虫活动的高峰期注药聚集在5月中下旬,因此5月份开始对杨圆蚧重度区域进行注药防治,第一次注药后对防治效果进行实时监控可得表4实验结果。结果表明,打孔注药药效发挥时间在3~5 d后开始逐渐进入药效作用期,防治效果逐步提升。其不同时间段的减退率如图1所示。

图1 40%乐果乳油对杨圆蚧1代若虫的防治减退率统计

表4 40%乐果乳油对杨圆蚧1代若虫的防治实验效果

从图1 中的减退率趋势线可以看出在注药后5~10 d期间,其打孔直接注药的防治达到最佳效果,防治效率最高,其1代若虫减退效率最快。

3.2 喷施药剂

如表5所示,从三种药剂的防治效果看,在3月中下旬越冬虫开始取食发育时,用石硫合剂水剂实行第一次喷施防治,药后1 d的越冬虫减退率略高于清水对照区的减退率,药后3 d石硫合剂水剂的药效开始发挥作用减退率提高到62.84%,药后5 d减退率达到76.23%处于最高值,随后减退率逐渐下降。5月中下旬至6月上旬1代若虫活动高峰时,用吡虫·噻嗪酮水剂实行第二次喷施防治,同样随着药后时间的增加减退率不断提升,药后10 d时达到72.33%。7月下旬至8月上旬2代若虫活动高峰时,用高效氟氯氰菊酯水剂实行第三次喷施防治,药后第1 d其减退率就有明显提升,药后3~5 d防治效果达到最佳,药后10 d其减退率逐渐下降。其三种药剂的喷药后防效趋势变化如图2所示。

图2 喷施后防效变化趋势

表5 3种药剂对杨圆蚧的防治实验效果

由图2可以发现,药后1~3 d内防治效果最佳的是高效氟氯氰菊酯水剂可以在短期内达到80%以上的减退率;药后3~5 d内石硫合剂水剂的防治效果变化趋势更为明显,效果也更好;药后5~10 d内吡虫·噻嗪酮水剂的防治效果逐渐达到峰值,防治效果达到最佳。

根据以上三种药剂的防效变化趋势,三十八团杨圆蚧为两代虫危害,3月中下旬的一代越冬虫,活动数量相对少、活动时间相对集中性差,更适合用防效在药后1~10 d内逐渐递增的吡虫·噻嗪酮水剂作为第一次防治药剂;5月中下旬至6月上旬进入1代若虫的活动高峰期,此时的虫害数量多、孵化周期短,此时期更适宜短时间内防效明显的高效氟氯氰菊酯水剂,可以在药后1~3 d内达到良好的防治效果;7月下旬至8月上旬为2代若虫活动期,但受南疆秋季时间短的影响,其活动数量虽高但很进入2代虫的2龄虫进入越冬期,其特点是前期活跃性强后期活跃性偏弱,其防治阶段主要集中于8月上旬,此时更适宜用药后1~5 d内防效较佳的石硫合剂水剂。

4 结论

杨圆蚧作为长期对杨树生长造成极大影响的常见虫害,随着三十八团近年来的防治研究,发现打孔注药和药剂喷施防治对杨圆蚧防治能取得较好的防治效果,均存在不足。打孔注药防治方法长期防治效果较好,但在防治过程中劳动强度大、劳动力成本高、防治工作进度慢,不适宜大面积防治;药剂喷施防治方法要求机械化程度较高,防治效率虽快,但对于树龄较大、树干较高的树木无法实现全面防治,容易出现防治漏洞。周宏[5]指出,杨圆蚧的发生与林地条件、林木生长状况、树种和林分构成、后期抚育管理等一系列因素有着密切关联。因此,在化学药剂防治的基础上还应加强虫害源清除、林分优化调整、抚育管理、生物防治等相关防治措施的综合应用,进而有效遏制杨圆蚧的扩散与蔓延。

猜你喜欢

石硫水剂噻嗪
新型耐盐性堵水剂的合成及性能研究
石硫合剂在果树上的应用
石硫合剂使用要点
氢氯噻嗪联合替米沙坦用于高血压治疗的有效性分析
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在高血压临床治疗中的应用及不良反应状况
石硫合剂熬制与保存
核壳型含氟硅丙烯酸酯无皂拒水剂的合成及应用
水剂法提取腰果油工艺条件研究
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在社区原发性高血压中的应用效果探讨
一种抗温抗盐交联聚合物堵水剂的合成及性能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