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新媒体视阈下客家议题在日传播特征分析
——基于日本Google News的考察
2024-01-09李晓霞
李晓霞,周 巍
(龙岩学院外国语学院,福建龙岩 364012)
引言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全面提升国际传播效能,形成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深化文明交流互鉴,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1]”这就要求我们,一方面我们要讲好中国故事,构建起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另一方面,还要求我们提升中国文化的国际传播效能。而客家文化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具有讲好中国故事的丰富资源。而且客家人被称为“Global Hakka”[2],遍布全世界,客家文化也随之传播到了世界各个角落。但是目前客家文化在海外的传播与传承出现了危机[3],出现了文化断层[4]。对此,有学者指出要搭建一个集展示、交流、宣传、互动等功能于一体的大型网络平台,保护与弘扬优秀客家文化[5]。也有学者认为要以传统媒体传播为基础,加大对新媒体的运用[6],突破客家文化的网络圈层问题[7]。还有的学者关注到了今日头条中的客家文化网络新闻的呈现形式与内容问题,指出要在传播的形式与内容上进行创新[8]。从这些研究中可以看出,新媒体的应用在客家文化的传播方面越来越受到重视,不仅关注客家文化传播手段与方法上的创新,同时也注重传播内容方面的创新,但总体上关注的焦点在于客家文化的传播主体研究,而对于客家文化传播的海外受众关注度不高。而“要使中国文化向海外传播,一定要善于把握住受众选择性的脉搏。脉搏把握得准确,才能有利于中国文化的海外传播以及中华文化的海外认可”。[9]因此,本文以客家文化在日本的新媒体网络新闻中的传播分析为突破口,通过质性与量化相结合的方式,在文献计量统计分析的基础上,利用非结构化文本分析软件KH Coder3,深入研究日本受众对客家文化的关注焦点与传播样态,利用“他者”视角,为当下的“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服务,为中国文化之一的客家文化在海外的传播、交流提供知识性的谱系,为创新客家文化外宣话语体系提供历史经验。
一、研究设计
(一)研究语料
据统计,日本搜索引擎排名第一的是Google,占76.39%,第二是雅虎,占16.22%[10]。日本Google 新闻采用的是全自动化搜索引擎制度,仅靠计算机逻辑运算,来连结当天重要网络新闻报道,所以它实际上是一个“在线新闻源集成[11]”。它可以让用户跳过新闻网站或者门户网站新闻频道首页直接进入要访问的页面,并且会把最新发表的新闻报道放在首要位置,既快捷、新颖,涵盖的范围又更加广泛,数据更全面。日本Google 新闻上的客家报道,成为日本人了解客家的一个重要手段。因此本研究选取日本Google新闻中的客家相关报道作为语料。采集时间为2021 年7 月1 日-2022 年9 月4 日。因日语的“客家”与中文书写完全相同,为保证数据相对精确,在日本 Google 主页(https://www.google.co.jp/),以“客家はっか”为关键词,再选“news”,语言选择“日本語(日语)”,找到2160 条新闻。去除重复数据及非日文的新闻数据,最终获得232条数据。
(二)研究方法与目的
首先采用文献计量方法,统计分析日本Google网络新闻中客家相关的日文报道的时间分布、报道形式、信息来源,接着借助非结构化文本分析软件KH Coder3,对报道标题进行高频词汇和主题词共现分析,以期了解日本网络新闻中有关客家报道的整体特点,再结合报道的具体内容,探寻日本网络新闻中客家文化的传播样态,借“他者之镜”反观自我,立足“中国立场”,创新客家文化外宣话语体系。
二、结果与讨论
(一)“客家报道”的时间频次分析
为明确日本Google网络新闻中有关客家的日文报道的数量,我们对最终所得的232 条数据进行统计。发现最早一篇报道在2001年,主题是介绍台湾客家擂茶。在2015年之前,报道数量都不多,都在8篇以下,这与日本的网络新闻还未成为新闻获取的中心,电视、纸质报纸等传统媒介仍占主导地位有一定关联。而2015年开始呈明显上升趋势,2018年达到一个峰值。之后虽有所下降,但目前还是呈上升趋势(见图1)。这一方面与2015 年后日本的网络新闻成为继电视之后的第二个获取新闻信息的途径[12],且其发展越来越完善有关。另一方面也与当时的社会文化背景、经济发展和政策导向有关。但总体而言,客家相关的报道数量还是偏少的,关注度并不高。
图1 日本Google网络新闻中客家报道的频次分布
(二)“客家报道”的形式分析
考察日本google新闻所检索到有关客家的日文新闻报道形式,大致可以分为纯文字、图片(图片新闻及配图新闻)、视频(视频新闻及配视频新闻)等三种形式。其中图片类型,占了85%,是最主要的报道形式。其次是纯文字型,占12%;而视频类型最少,只占3%。说明在进行客家报道时,图片新闻及配图新闻占据主力,通过图文结合的方式来进行报道比纯文字更直观,更易于让读者理解与接受。
(三)“客家报道”的信息源分析
截止2022 年9 月4 日,共有43 家网络媒体新闻对客家进行了日文相关报道,总报道数为232条,相关报道数量少,且相对分散。考察报道数排在前6位的新闻机构发现,雅虎日本新闻网站的报道数最多,有31篇,其中有2篇报道转载自CNS中新社的文章。第二位的是日本生活信息网All About,其信息均来自其官方网站或互联网的开放资源,具有时效性,有27 篇与客家相关的报道,占11.64%。位列第三的是Excite 新闻网站,该新闻网站是日本集时事新闻、娱乐、动态、趣事、剧评、专栏、访谈等内容于一体的一站式新闻媒体,有25篇客家相关报道。其中24篇转载自“フォーカス台湾”网站,内容多为介绍台湾地区的客家情况。排在第4位的是人民网的日文版,有16篇客家报道。排在第5位的是朝日新闻、日经新闻、AFPBB,各为14 篇。排在第6 位的是CRI Online Japanese(国际在线日文版)(见表1)。
表1 日本Google网络新闻中客家报道数排名前六位的新闻机构
在表1中我们还可以看到中国的国际化网站对客家文化海外传播的影响。如位列第三位的Excite新闻网站中的客家报道25 篇中有24 篇都是转载自台湾地区最具影响力的媒体“フォーカス台湾”网站。而位列第四的j.people是人民网的日文版,有16篇客家报道。人民网是人民日报社控股的文化传媒上市公司,除了中文版,还有7个少数民族语言版和12 个外语频道,目前有日本、美国、英国、俄罗斯、韩国、澳大利亚等国别报道,是境外媒体报道中国的重要新闻源。排名第六的CRI Online Japanese(国际在线日文版),有13 篇与客家相关的报道。国际在线目前通过44个语种以及广、客、闽、潮4 种方言对全球进行传播,是中国使用语种最多的国际化新媒体平台。在向海外传播客家文化的过程中,这些国际化网站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四)“客家报道”的标题特征分析
首先对232个报道标题进行文本预处理,得到共计3772 个样本词语数,不同的词语类型1310 个。接着通过KH Coder3 进行“共现网络(co-occurrence network)”分析,考察日本Google 新闻中客家报道的主题与焦点。
1. 高频词的特征分析
通过KH Coder 3的词频统计,得到日本google新闻客家报道标题中的前28位高频词(见表2)。
表2 日本Google新闻客家报道标题中词频六次以上的词语一览表
对表2的词语进行划分,主要有以下4类:(1)地点类:中国台湾、福建、香港、广东(広東)、屏东(屏東)、中国大陆(中国大陸)、日本;(2)行为类:观光(観光)、开展(開催)、统治(統治)、集会(イベント)、交流、出版、振兴(振興);(3)事物类:土楼、料理、美食(グルメ)、写生本(スケッチブック)、建筑(建築)、村;(4)其他类:客家、文化、时代(時代)、世界遗产(世界遺産)、历史(歴史)等。
由此可见,日本google 新闻中客家报道的主题有以下特征:
(1)报道聚焦的区域为台湾、福建、香港、广东等客家地区。特别是“中国台湾”这一索引词的出现频次最高,说明有关台湾地区的客家报道是最多的。具体而言,有涉及台湾客家料理、客家旅游以及客家文化交流事项。福建的客家报道主要与客家土楼相关。香港的客家报道则主要介绍香港的客家料理、香港客家村落的“大坑火龙舞”、沙头角码头附近的客家村落美景等。广东的客家报道则主要介绍广东的客家料理、广东的客家建筑及客家人的移民历史等。
(2)报道聚焦的活动主要在于客家的观光旅游、产业振兴、书籍出版活动等。特别关注了2016年启动的台湾客家地区的“客家浪漫大道(客家ロマンチック街道)”乡村振兴计划。该计划通过环境整治、产业发展等方式来复兴客家文化,受到日本网络媒体的持续关注,先后有10次进行了相关报道。
(3)报道聚焦的事物主要有客家土楼、客家美食、客家建筑、客家村落等。对于客家土楼,不仅报道了2008 年46 座土楼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这一事件。而且还报道了在福建省永定区的高速公路服务区,有一座以世界文化遗产“福建土楼”为原型建造的建筑以及2019 年12 月12 日在漳州市南靖县的风景名胜区“土楼”前举行的健美大赛活动等事项。这是因为在2008 年福建土楼申请世界遗产成功后,打开了世界知名度,成为一个世界级的文化品牌,与土楼相关的事项也就成为了海外媒体关注的焦点。而对客家美食的介绍,不仅报道了客家腌制猪肉(咸猪肉)、客家小炒(炒鱿鱼)、梅菜干扣肉等代表性的客家料理,还介绍了客家料理的重口味、用油多等口味特色,分析了这种特色与客家人的历史关系。同时还报道了各地举办的客家美食活动,如台湾“屏东粄条文化节”、客家料理竞赛等活动。在客家建筑方面,除了关注客家土楼外,还关注江西赣州龙南县的传统客家围屋的数量、规格与风格特色。
2. 主题词的共现特征
在KH Coder3 的主题词搭配网络图中,以圆和线的形式来表现主题词的关联性。圆的面积越大,该主题词在源文本中出现的频次就越高,而两个圆之间的连线越粗,表明这两个主题词的关系也就越密切。[13]通过KH Coder3的共现网络功能(把最低词频数值设置为5),可得到如图2 所示的客家报道主题词共现网络图。从图中可以看出,日本网络新闻中有关客家的报道共形成7 个子群,其中“客家”与“台湾”两个主题词的圆圈最大,说明这两个词的出现频次最高。且这两个词的距离较近,连线较粗,说明它们之间的关系非常紧密。也即在日本的网络新闻中,最引人关注的是台湾地区的客家文化现象。依据图中各个子群的主题词连接的紧密程度,我们把它分为四个主题:客家传统建筑类主题、台湾客家文化交流活动主题、客家文学作品推介主题、客家观光旅游类主题。
图2 日本google新闻中客家报道标题的主题词共现网络图
第一个主题是由第1 个子群的“传统(伝統)”-“中国”-“建筑(建築)”-“江西”-“故乡(里)”-“动画(動画)”-“福建”-“土楼”-“世界遗产”等构成的有关客家传统建筑类主题。报道较多的是作为世界遗产的福建客家土楼,不仅报道其建筑技艺,还报道与土楼相关的事情。比如在土楼举办的健美比赛、土楼挂上红灯笼进行迎接春节的活动等。而客家传统建筑除了土楼之外,还有一个关注点是围屋。用图文并茂的方式介绍了地处江西省赣州市龙南县有着一千多年历史的客家村落的围屋,指出该县分布着的376座各具特色的传统客家围屋占赣南客家围屋的70%以上。其数量之多、规模之大、风格之特色以及保存之完好均居中国之最,被誉为“中国围屋之乡”。
第二个主题是由第2 和第3 子群组成的有关台湾客家文化交流活动主题。主要有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关注台湾客家文化旅游开发的相关进展,包括台湾把在日本殖民期间的一些旧的建筑改造成具有客家特色的旅游观光资源的事件。如将4栋已有82年历史的日式木造瓦房修复,改造成花莲市传承当地客家文化的“好客文化会馆”,通过展览和活动等传播当地的客家文化,促进产业振兴;把具有100年以上历史的建筑修缮改造成客家特色餐馆等。二是关注客家花布、客家擂茶等客家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如在2017 年3 月14 日报道中指出“客家花布”作为客家代表性布料,其花色图案极具客家特色,可以与现代的时尚相结合进行一些创意设计,以便更好地传承。在2021年4月8日的报道中介绍了台湾客家擂茶的工艺及特色、功效等。在2021 年10 月30日的报道中不仅介绍了台湾客家料理的特色,还专门报道了新北市客家事务局和该市宏国德霖科技大学共同举办的客家料理竞赛活动,在饮料中大胆加入金桔酱汁、柿子、咸菜等代表客家文化的元素,创造出与以往不同的客家饮料。
第三个主题是由第4、第7子群构成的有关客家文学作品推介的主题。包括日本人描写的有关客家人生活及客家地区旅行类的作品以及台湾客家文学的日文译著等。如有关日本人所写的客家新书推介的报道,在2022年2月26日报道了日本插画家所作的《台湾客家速写本:与客家人一起生活的旅行》(『台湾客家(はっか)スケッチブック客家の人と暮らしにふれる旅』)一书,以素描、照片、随笔的形式介绍台湾客家人的生活,让日本人更加直观地了解客家人村落的浪漫和热情。而关于译著的推介,则在2018年11月22日的报道中,介绍了《冬将军来的夏天》(甘耀明著,白水纪子译)、《歌德激情之书》(钟肇政著,永井江理子译)、《蓝彩霞的春天》(李乔著,明田川聪士译)、《曾贵海诗选》(曾贵海著,横路启子译)、《利玉芳诗选》(利玉芳著,池上贞子译)等五本代表性客家文学作品的日语译本,并指出从该年的6月开始在日本的网上书店销售。
第四个主题是由第5、6两个子群构成的有关客家观光旅游类的主题。主要分为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有关客家村落的美景和历史文化的介绍。如对香港具有300多年历史的客家村落荔枝窝的美景的详细报道,对台湾屏东县一个因地名难读而受欢迎的具有客家文化历史底蕴的街景进行的历史文化解读等。二是有关观光振兴类会议的报道。如报道了2017年11月13日至15日在梅州举行的第五届世界客家商人会议,有来自世界28个国家和地区以及我国20 个省市的1000 多名客家客商与会探讨客家地区的观光振兴及经济发展等议题。三是具体的观光振兴项目或活动的报道。如香港禁区“沙头角”首次对外开放以振兴旅游的报道、高桥真麻成为台湾客家文化振兴大使的报道、台湾的“客家浪漫大道”文化振兴项目的报道等。
3. 不同时间段高频词特征分析
通过KH Coder 3 的“外部变量与标题(Variables & Headings)”设计变量和变量标签,绘制出从2001 年开始每五年的时间段内的特征高频词表(见表3)。
表3 日本Google新闻“客家报道”标题的各时间段特征高频词
从表3可以看出,2001-2005年间的报道主要以客家茶及客家料理为主,包括客家擂茶的工艺及特色、客家猪脚、客家火锅等美食。2006-2010年间主要是客家民宿及客家料理、客家仪式等。这一时期的客家料理除了强调好吃(ウマイ)以外,更强调做菜人的身份及客家料理店的环境。如“台湾ママの素朴な家庭料理”“台湾出身のママが作る料理はどれも美味”,特别强调客家老阿姨做的客家料理的纯正与美味。以“「汚い食堂ほどウマイ!」はマレーシアでも共通か?”为标题,在词汇的表达上用“脏(汚い)”与“好吃(ウマイ)”进行强烈对比,吸引读者的注意,强调客家料理店的环境虽然不高档,但客家料理本身的味道是非常美味的。在客家仪式方面,主要介绍客家的结婚习俗。特别报道了2010 年9 月10 日来自中国大陆和中国台湾地区的99 对情侣在福建龙岩长汀县举行的客家式集体婚礼。2011-2015 年间则关注中国客家地区的稀土产业及台湾新竹的客家产业等客家经济方面的内容。报道了客家地区的高性能磁石材料的稀土(レアアース)产业所面临的困境问题。而对台湾新竹的报道,则强调新竹县作为客家聚集区,在文化上所具有的客家特色,以及在日本以“新竹”命名的客家餐馆。2016-2020 年间最关注的是台湾地区的客家文化产业建设。2016 年,台湾地区推行“客家浪漫大道”计划,将台湾西部南北走向的省道台3 线改造成浪漫道路,途经16个客家聚居地区,通过生活、文化、生态、产业、旅游等多方面的发展,复兴客家文化。报道中不仅体现了这一计划的具体实施内容,还持续报道了所举办的相关活动。如观光宣传活动“Meet Colors!台湾”“浪漫台三线艺术节”“客家浪漫大道”摄影展、新竹县的“六张犁艺术聚落”活化计划等等。2021-2022年间的特征词有“速写本(スケッチブック)”“土楼”“香港”等,关注日本知名插画家小池博征描写的客家人生活的文学作品、福建土楼作为世界遗产的魅力及当下土楼乡村振兴、香港具有300年历史的客家村落“茘枝窝”及香港首次向公众开放的“沙头角”及沙头角码头附近的客家村落所开展的生态旅游等活动。
三、结论与展望
本研究基于日本Google News 采集的相关客家新闻语料,通过时间分布、报道形式、信息源及具体报道内容的文本数据挖掘分析,发现日本Google 新闻中客家文化的传播有以下特点:
第一,日本并未形成一个专门的介绍客家文化的新闻平台,所有新闻都是散见于各个网络新闻平台之中,零散性突出。日本对客家文化的零散性报道可能反映了其对客家文化的浅层认知。由于没有专门的新闻平台,日本大众对客家文化的了解可能仍然停留在表面,没有形成一个持续关注的群体。可见,在传播中应重点推进对客家文化深度内容的介绍,促进其在日本的进一步了解和关注。
第二,报道形式以图片形式为主,以视频为载体的报道占比小。报道形式的选择可能与日本受众的偏好有关:图片报道更方便浏览,而视频则需要更长的观看时间。为此,在未来的传播中,可以通过更多地采用图文并茂的报道或短视频形式,以满足日本受众的消费习惯。
第三,从高频词及共现网络来看,日本网络新闻关注的区域主要涉及台湾、福建、广东、香港等地,其中,台湾地区的客家关注度最高,其次是对福建土楼的关注度,聚焦的事件主要有客家的观光旅游、产业振兴、客家书籍出版等,涉及客家的文化传统习俗、客家美食、客家建筑、客家历史等方面的内容。日本网络新闻对客家文化的关注反映了两国之间的文化交流和经济合作。
第四,考察各时间段内新闻报道可以看出,日本网络新媒体上的客家相关报道的特点并非一成不变,而是呈阶段性特征的。各时间段内新闻报道的特点变化可能与当时的社会文化背景、经济发展和政策导向有关。如2001-2005年主要报道客家茶和客家料理,这可能与当时的中国饮食文化在国际上的崛起有关,同时,这也是中国开始大力推广旅游业的时期,其中便包括美食旅游;2006-2010年,客家民宿、客家料理和客家仪式等多见报道,可能由于2008年福建土楼申遗成功打开了知名度,许多国家的受众对客家的传统文化和生活方式产生兴趣,而民宿和传统仪式成为了外国受众了解客家历史和文化的方式;近两年,乡村旅游和文化旅游在全球范围内都变得越来越受欢迎,而客家土楼和香港的客家村落作为中国的文化遗产,自然成为了受众的关注焦点。
虽然日本网络新闻中的信息源有来自人民网、国际在线CRI、新华网和CNS中新社等的报道,但无论是数量还是在报道的力度上都还不够,其国际影响力还有待进一步加强。目前,海外客家形象的建构主要还是“他塑”而不是“自塑”[14],我们应充分运用Google News 等网络新媒体强大的技术功能和传播优势加大客家文化的传播力度。要提高客家文化在日本和其他国家的网络传播力,不仅要考虑如何传播,还要深入理解受众的接受方式和背后的社会文化原因。仅有的报道数据提供了宝贵的线索,但仍需要进行更多的市场调研和受众研究,以更有针对性地传播客家文化。
(一)多模态构建国外受众易于理解与接受的客家话语体系
日本google 网络新闻中转载自人民网、国际在线CRI、新华网和CNS 中新社等我国网站的相关报道的共性之处是所选用的素材多为图文并茂新闻或视频新闻。因此,我们在建构客家话语体系时应多采用图片、视频等多模态的形式来直观展示客家文化,以减少因语言不通问题而造成的传播障碍。二是关注海外受众的关注焦点及时调整传播内容,构建受众易于理解与接受的客家话语体系。针对海外受众比较关注的客家地区的观光旅游、产业振兴等议题,可定期分享客家地区最新的客家资讯,如客家旅游胜地、客家文化活动、客家产业发展等,让海外受众能及时了解客家地区的最新资讯。同时加强与客家研究机构合作,在网络新媒体上发布最新的客家文化研究理论、成果及动态,深挖客家文化内涵,充分利用海外新闻客户端可以直达海外受众的优势,向更多受众推广客家文化内涵。
(二)打造客家文化国际传播的网络新媒体矩阵
首先,国内媒体要增加多语种的浏览平台,根据不同受众的语言背景,提供中、英、日等多种语言版本的内容,促进与不同国家和地区受众的交流,实现客家文化在全球范围内的有效传播,使海外受众能直接通过我们的平台了解客家文化。其次是与国外主流媒体合作,利用海外社交平台YouTube、Facebook、Instagram等开设客家文化专题,系统介绍客家文化知识,并开放网友留言提问互动,与全球网民进行实时互动,实现跨越地域限制的广泛交流,拉近与海外受众的距离,从而形成多层次、多形态、立体化的国际传播媒体集群[15],建立客家文化网络新媒体矩阵,以拓展客家文化传播的影响力。
总之,运用网络新媒体在海外发展客家文化,需要采取全方位、立体化的传播方式,不断丰富网络内容,拓展全球互动,策划丰富主题活动,传播优质影视作品,全面提高客家文化的网络传播力和影响力,实现跨越地域与文化差异的广泛交流,达成客家文化推广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