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道路低路堤路基设计研究

2024-01-09杨为忠

交通科技与管理 2023年23期
关键词:优化方法道路工程

摘要 为了探讨道路低路堤路基设计的优化方法及其应用,文章阐述了低路堤特点及控制因素,并分析了低路堤路基高度的计算方法。采用填高加权平均法确定低路堤的路基高度,结合工程实例,具体分析了低路堤的设计方案,并与高路堤路基方案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低路堤设计在减少工程规模、提高行车安全以及促进道路可持续发展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其在具体工程应用中需根据地形地貌和工程需求灵活调整。

關键词 道路工程;低路堤设计;路基高度;优化方法

中图分类号 U416.1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2096-8949(2023)23-0097-04

0 引言

道路低路堤路基设计在现代道路建设,特别是平原地区道路建设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随着人们交通需求的增长和对环境影响的日益关注,传统的高路堤设计方法面临着诸多挑战,如占地面积大、成本高昂以及对生态环境的潜在破坏等。低路堤设计作为一种创新方案,重要性日益凸显,不仅因为其能够显著降低工程规模和成本,还因为对环境的影响较小,有利于维护生态平衡。此外,低路堤在提升行车安全和舒适性方面也表现出色,能有效减少车辆在行驶中的潜在风险。因此,探讨低路堤路基设计的优化方法及其应用,不仅对于满足现代道路交通的需求至关重要,也对促进道路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1 低路堤路基特点

低路堤路基在道路建设中与高路堤路基相比具有以下优点[1]

(1)减小工程规模,降低成本:在早期建设的平原区道路中,建筑安装费用通常约占总造价的80%。随着新的征地拆迁政策的实施,这一比例降至约67%。采用低路堤设计可以有效减少土方工作量和占用的土地面积。例如,某4车道市政道路,路基宽28 m,若路堤填土高度每降低1 m,则土方量可减少约18 000 m3/km,减少占地约3 335 m2,从而显著降低整个项目的成本。此外,低路堤由于其恒载减小,能够降低软基处理费用、减少路基防护工程量以及缩短桥梁长度,进一步降低工程规模和投资。

(2)增强行车安全:低路堤的设计有利于降低工后沉降,使行车更加舒适。在发生交通事故时,由于路基较低,可能造成的损失也相对较小。此外,低路堤的缓坡边设计可以形成安全缓冲区,进一步提升行车的安全性。

(3)促进道路可持续发展:在经济较为发达的平原地区,由于交通需求迅速增长,道路密度不断加大。高路堤后续的道路规划中往往会有一定的困难,特别是在上跨设计方面。此外,随着交通量的增长速度超过预测,许多道路在投入使用后不久便需要考虑扩建,而低路堤设计在扩建项目中提供了更大的灵活性和便利性。

然而,低路堤的设计和实施在一些方面也存在问题,主要有:在某些情况下,实施上跨的难度很大,有时甚至无法实施,最终不得不改为主线上跨,重新回到高路堤的设计;低路堤可能导致通道排水困难,进而影响道路表面的完整性和可通行性;涵洞可能因积水和淤塞而无法正常发挥功能;低路堤可能导致路基和路面的整体强度不足,从而减少道路的使用寿命。

2 低路堤路基设计的控制因素

在低路堤路基设计过程中,为了确保设计的有效性和可靠性,主要采用以下控制因素[2-3]

(1)充分利用地质条件: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工程地区的地质条件。在地基坚实、地下水位较深且地表排水良好的区域,应尽量降低路基的填筑高度并减小边坡角度。这不仅有助于减少不必要的填方作业,而且可以显著降低整体的工程成本,同时避免由于地质信息不明确而造成的资源浪费。

(2)优化横向穿越结构的布置:横向穿越结构,包括跨线桥和下穿通道,是低路堤设计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应根据交叉道路的性质和交通流量,在必要地段采用合适的横向穿越方式。例如,在以汽车通行为主的道路或挖方路段,优先考虑支线上跨方式,以解决路基填土高度问题。这些横向结构的数量和类型直接影响道路的整体填土高度。

(3)应用置换法调整路基高度:在地下水位高或存在冻融循环等复杂水文地质条件的地区,可通过置换法来调整路基高度。这种方法通常涉及将土壤替换为碎石等透水材料,从而降低路基的高度。虽然此法的初期投资较高,但最终能带来更高的道路整体效益,尤其是在经济条件较好的地区。

(4)整治和合并河道:与水利部门合作,对河流进行整治和合并,尤其是那些不再用于航运的小河流。在跨越这些河流时,可以用涵洞替代桥梁,即使在排洪要求较高的河流中,去除航运需求后也能显著降低桥梁的高度。

(5)采用低建筑高度的结构:在桥梁和涵洞设计中,应根据水文数据精确计算设计流量,保留足够的净空高度。优先选择预应力混凝土板梁或标准化装配式结构作为桥梁上部结构,这些结构有助于降低桥涵的整体高度。同时,在材料选择上,尽可能使用高强度材料,以进一步降低结构的高度。

3 工程概况

某道路工程位于我国北方典型黄河冲积平原地区,路线全长60.24 km,地形起伏不大,高差保持在8 m以内。道路设计采用双向4车道,设计速度为120 km/h,路基宽度为28 m。当地为平原微丘区,地形较为平坦,人口稠密,农业活动频繁,因此土地资源极为宝贵。道路设计时需要考虑多种因素,包括构造物的净空高度、路基设计的洪水频率、路基的干湿状态以及横向交通流。通常,该地区的道路建设倾向于使用具有一定高度的路堤,而较少采用主线下挖、低填路堤、高架桥或地下高速等方案。这种做法虽然在某种程度上方便了交通流动,但也导致了道路填土高度较高,从而引发了大规模的土地挖掘和填充,增加了工程量和建设成本。更重要的是,这种做法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自然环境和生态平衡。

4 低路堤路基方案设计

在平原区的道路设计中,通常采用较高的路堤方案,其中路堤填土高度一般超过3 m。该项目地处平原区,对高路堤和低路堤方案进行比较分析。

4.1 高路堤方案

通过设置通道,该方案有效解决了沿线交叉道路的横穿问题,对现有路网的影响较小并符合当地居民的出行习惯,使得工程实施的难度相对较低。由于设置的天桥数量较少,主线上的行车视野相对开阔。然而,高路堤方案也存在一些缺点:一是由于路基填高较大,容易导致路基不均匀沉降、桥头跳车现象,增加了施工质量控制的难度。二是在运营期间,道路可能出现更多的维护问题,导致维修和养護成本增加。三是较高的路基在发生交通事故时可能导致更严重的后果,特别是车辆冲出路堤时。

4.2 低路堤方案

在考虑低路堤方案时,需要结合项目的具体情况。首先,低路堤设计能够根据地形特点在适当的路段降低路堤高度,通过天桥上跨交叉道路,同时在难以实施的路段维持主线上跨。这种方法不仅与沿线的自然地理特征更加协调,还实现了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同时,路堤高低相结合的设计也使得道路景观更加多样化,提高了驾驶的舒适性。其次,较低的路基填高减少了路堤不均匀沉降、桥头跳车等问题,从而降低了工程实施的难度。最后,低路堤方案对行车安全性的提升也非常有利,能有效避免严重的交通事故。然而,低路堤方案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首先,由于需要以天桥形式上跨被交道路,可能会增加项目的总体投资。其次,增加的上跨天桥可能会影响主线的行车视线。此外,合并设置的某些横跨道路天桥可能导致被交道路需要绕行,这对于习惯于平地行走、机械化程度较低的当地居民可能造成不便,甚至可能导致工程进展受阻。

4.3 低路堤路基高度的确定

在确定低路堤路基高度时,通常采用填高加权平均法[4-5]。考虑道路沿线各个点的地形和地物变化,使得每个测点处的路堤填高具有不同的权重。具体计算时,路线中的桩点放样会根据地形变化进行调整,从而影响每个桩点处路堤填高的权重。计算公式如下:

填高加权平均法考虑了路段间距离的权重变化,能更准确地反映驾驶者在道路上的视觉感受,在科学性和合理性方面表现更佳,通常被推荐用于实际计算,同时应注意不扣除路段中的桥梁、主线上跨的分离式立交桥和互通式立交桥等特殊结构的长度。该项目全线共划分为14个路段,各路段路基高度及全线路基平均填高如表1所示。

4.4 低路堤路基方案设计要点

为了降低路基的填高,实现对土地资源的节约和可持续利用,通常对构造物优化设置,取消或重构横向通道涵洞并适当调整主线的高度以减少通道的净空。此外,设计还可以考虑将主线上跨改为支线上跨,以进一步减少土地的使用。低路堤不仅有助于减少土地占用,还能提升道路使用的安全性和舒适性,也会使道路景观与周围的自然环境更加和谐统一。与传统的路基设计相比,低路堤设计更注重在特定措施的应用后,表现出与传统设计的差异化。

(1)选择合适的路段。选择时应考虑技术的可行性和两侧交流的便利性,以确保综合效益的最大化。因此,在选择低路堤路段时,应避免地质条件不佳、沟塘密集、地下水位高以及易发生内涝的地区,同时也应规避城镇、村庄或开发区等横向通道密集的路段。理想的低路堤路段应该是那些没有大型立交桥或桥梁的主线路段,或者是那些通道涵洞较少的地区。在该项目中,B线被选为低路堤设计的理想区域。这一段位于远离村庄的地区,路网相对较少且缺乏桥梁和立交桥结构,涵洞的数量也相对较少。B线段与K线平行,其桩号范围为BK17+700~BK23+000,全长约为5.3 km。通过减少土地占用和优化道路设计,促进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同时提高道路的安全性和环境友好性。

(2)对沿线的设计控制参数进行细致调查。对农用机械的高度、沟渠的排灌需求以及设计水位进行全面评估。考虑平原区的农业已经实现了规模化和机械化,沿途的主要农用机械和车辆的尺寸测量成为关键因素。此外,涵洞的设计尺寸也应根据排水和灌溉的需求、农田水利管理计划来确定。由于平原区地形的平坦特性,当地的排水通常较为困难,因此在设计时,路基的高度需要满足特定的洪水频率标准。在行洪区、圩区或易发生内涝的区域,设计水位的确定应基于综合调查和洪水评估数据。该项目沿线区域的农业收割机高度范围在2.5~3.6 m之间。该地区不存在内涝水位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简化了设计过程中的水位管理和排水设计。综合考量后,低路堤路基设计能够更好地适应当地的实际条件和需求,确保了道路设计的合理性和实用性。

(3)减小构造物规模并优化其数量,同时对支线上跨进行合理规划。为实现这一目标,需要进行全面的区域路网分析,包括现有交通规划和当地居民出行习惯。基于这些信息,可以采取如下措施:缩减分离立交的规模,将桥梁改为涵洞并减少通道涵洞的数量。此外,通过下挖工程,可以降低通道涵洞的顶部高度,减小其净空高度。

考虑支线上跨可能与当地居民的出行方式不太匹配,特别是在以步行和非机动车为主的农业区域,上下坡可能造成不便并影响交通安全。因此,在设计支线上跨时需特别谨慎。通常情况下,平原区的居民更倾向于在原有路线上设置过路通道,若无法实现,则可能选择短距离绕行。在必须设置支线上跨的情况下,应仔细考虑其位置和接线设计,以尽量减少对土地的占用和对环境的影响。例如,可以使用挡墙技术来缩减坡脚所需空间,同时确保纵坡达到规范要求并充分考虑安全措施,以最大限度地减小工程规模。针对该项目的B线,相较于K线,已经核减了4座通道,并且在B线和K线上均没有设置支线上跨。这种设计选择符合低路堤路基设计初衷,即降低土地使用和保护环境,同时考虑当地居民的实际出行需求和习惯。低路堤路基设计能够在满足基础交通需求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4)在实施低路堤路基设计时,对于是否在取消的通道位置设置涵洞进行细致核查和评估至关重要。特别是在农业发达的平原区,排水和灌溉系统的有效性对当地居民生活和农业生产至关重要。由于该地区存在沿路挖渠的长期习惯,确保水系畅通尤为重要。因此,在减少部分通道的同时,应通过外业调查来确定是否需要在这些地方增设涵洞,以确保不影响周边区域的水利需求。在该项目B线中,与K线相比,减少4座通道。为了满足该地区排水灌溉需求,增设3座直径为1.5 m的圆管涵洞,这样不仅符合地区的水利需求,还能保持道路设计的连续性和效率,既考虑了地区的农业特性,又确保了交通基础设施的有效性和持续性。

(5)在低路堤路基设计的过程中,主线纵断面的调整要根据已经修改的构造物的净空和水位要求进行,对每个构造物的净空进行仔细复核,并基于这些数据来计算出最低可接受的设计高度,将其作为主要的设计控制标准,进而影响整个纵断面的设计。

在坡长的设计上,应遵循“短坡长”原则,尽可能地减少坡度的长度,从而避免过高的填土。建议根据不同构造物的数量和类型,坡长控制在400~700 m。在平原区,由于地形的平缓特性,道路的纵坡设计通常也较为平缓。然而,低路堤设计的核心目标是减少路基的填高,因此在确保所有必要的安全准则和舒适性前提下,适当增加纵坡的坡度是可取的。这样做不仅符合“快起快落”的设计理念,还能充分发挥低路堤设计的优势。针对该项目B线,最大纵坡被设为1.8%,坡长平均为530 m,设计既考虑了地形的自然特点,又能满足低路堤路基设计目标,有效减少了对土地资源的占用,实现了整个项目的环境友好性。

(6)加强道路通道的排水设计,可以采取以下具体的排水措施:首先,针对该地区特有的地下水位较深和砂性土壤的高渗透性特点,在通道附近的沟渠底部设置下渗井,以利用这些地质优势来提高排水效率。其次,在通道的出入口处,尤其是在一定的范围内,建议安装防水雨棚,以减少雨水对道路的直接冲刷和积水。此外,对于采用下挖方式建设的通道,建议在其进出口处设置适当的反向纵坡,以阻止周边道路的积水流入通道,从而保持通道的干燥和畅通,如图1~3所示。

经过上述的排水和设计调整措施,道路路基设计得到了显著改善。在全線路段中,约有25.65 km的路堤填土平均高度为3.46 m,其余34.59 km路段的路堤填土平均高度则降低到1.74 m。特别是在K16+400~K26+400路段中,路堤平均填高接近1 m,而在经过沙岗的一些特定区域,路堤甚至实现了零填挖,全线路堤的平均填土高度(扣除了路面结构的0.72 m)从原先的3.37 m降低到了2.43 m,不仅使路线的平面和纵向线性更加协调,还使道路与周边环境的融合更加和谐,使整体设计更趋合理。

5 结语

综上,该文依托工程实例,主要研究了低路堤路基设计在道路建设中的应用,分析了低路堤设计的特点以及关键控制因素。通过对某道路工程低路堤路基设计进行具体分析,对比分析了高路堤和低路堤方案,可以看出低路堤设计在降低工程规模、控制成本、提升行车安全以及促进环境可持续性发展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尤其在人口密集的平原区,低路堤方案能更好地适应地形地貌,减少对环境的干扰,同时提高道路的安全性和舒适性。

参考文献

[1]李元新. 平原区高速公路低路堤设计研究[J]. 河南科技, 2021(3): 88-91.

[2]孙任之. 平原区高速公路低路堤设计方案比选案例分析[J]. 工程与建设, 2020(3): 499-501.

[3]胡兵华. 山区高速公路高填方路堤设计分析探讨[J]. 交通建设与管理, 2021(4): 94-95.

[4]陈愿. 交通荷载对城市道路低路堤的影响研究[J]. 工程技术研究, 2022(24): 18-20.

[5]徐敬业, 徐林荣, 张亮亮. 高速公路低路堤路基服役状态风险评估[J]. 土木与环境工程学报(中英文), 2020(4): 36-43.

收稿日期:2023-09-15

作者简介:杨为忠(1990—),男,本科,工程师,研究方向:道路低路堤设计研究。

猜你喜欢

优化方法道路工程
浅析道路施工现场的组织与管理
基于知识元和有色Petri网的应急实施流程优化方法
智能建筑暖通空调系统优化方法研究
探讨道路工程路面水稳层的施工与质量控制
学生成绩管理系统数据查询优化方法研究 
刍议在道路工程沥青混凝土施工中质量的控制对策
灵活运用多媒体,优化语文教学
优化电力通信网运行方式
浅析道路工程中运用的GPS技术
广西石灰岩集料特性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