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有冇蛋散?

2024-01-09柳浪

南方人物周刊 2023年30期
关键词:木架竹帘渔网

柳浪

冯羽的作品《围》,在社交媒体上被称为“蛋散”,广为流传

“大家看,这就是最近特别火的‘大蛋散——”一位老师模样的人一手指着身后的展品,一手举着话筒,对面前的十几个年轻人说。他们身着统一的白色短T,大概是附近学校组织的暑假活动。2023年8月29日,第二届GDMoA年度艺术家学术提名展在广东美术馆开展,将持续到10月8日。21位提名艺术家的作品分列两层楼的数个展厅,类型丰富、风格多样,吸引了源源不断的参观者。连续几个周末,每半天1000人的入馆名额早早就被预约完毕,广东美术馆门口大排长龙,人潮最汹涌的时候,进场需要排上一个小时的队。

此次展览中在社交媒体上出镜率最高的展品,正是这群学生面前的“大蛋散”。它由艺术家冯羽用竹帘、木架搭制,名为《围》。作品介绍它“是对古老空间情感的一次探索,也是对中国传统柔弱材质的极限力学挑战”。竹帘和木架通过卷曲和扭动形成数个回环曲折的管道,占据了场馆近一半的位置,顶天立地,左右抵满。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馆长张子康撰写的推介辞中这样形容,“艺术家运用中国书法的运动节奏的舒张组合,形成独特的空间尺度体验和情感体验,每位观众进入其中都会有不同的感受。”

宋冬的作品 《有冇》 。站在下面抬头,自己出现在镜中,被渔网网住,左右是带着年岁的符号,不同时代、地域和自己就此交汇

从反馈来看,在观众的感受中,它衍生出更适合互联网语境的形象——蛋散。蛋散是广东一种传统小吃,以面粉、筋粉、鸡蛋和猪油搓成,落油镬炸至浅黄色时捞起,蘸麦芽糖食用。蛋散在粤语中亦指胆小怕事或不成气候没出息的小人物,取其“不够刚硬”之特征。竹帘与木架的颜色像极了蛋散出锅时的浅黄,无规则弯曲则酷似蛋散摆盘的模样。比起推荐辞里的“这件空间艺术装置,将会随着展览闭幕,不再保留。就如焰火如人生,不管多么华丽璀璨,终将随风而逝……”,显然“蛋散”更贴近年轻人的日常经验。

在网络上出镜率同样很高的作品是艺术家宋冬的《有冇》,它从名字开始就十分广东——“冇”源自粤语,读mǎo,意为无,这个字最早见于明世宗时黄佐重修的《广东通志》。从造字角度看,“冇”字是“有”字的省文见义。生于北京、长于北京的宋冬和广东缘分匪浅,早在1992年的首届广州艺术双年展就有他的作品。

2017年,广州扉美术馆邀请宋冬举办个展。他在与美术馆一墙之隔的菜市场转了很久,认为那个看起来很有烟火气的菜市场,不应该跟隔壁高大上的甲级写字楼、民营美术馆分隔开。能不能做一个无界的墙?于是,他建了一道106米的用旧窗户拼起来的围墙,由玻璃和墙体构成,里面可以做各种展览,作品名就叫“无界的墙”。

美术馆邀请周边社区的居民把家中舍不得扔的小东西放进去,有邓丽君的录音带,也有印着双喜字的暖瓶,甚至是BB机。开展时,美术馆办了一个长街宴。大家围着106米的围墙,一边吃盆菜一边聊:“生活跟艺术的边界到底在哪里呢?”

《有冇》中,宋冬延续了此前的风格,他在美术馆二楼拉出一张长方形的渔网,上面铺着200面左右的老旧镜子,它们形状各异,但拥有统一的年代感——镜子背面是泛黄的人物画、挂历风景、各色正楷字,或是干净而陈旧的棕黄色木板。站在作品下抬头,自己就出现在镜中,被渔网网住,左右是带着年岁的符号,不同时代、地域和自己就此交汇。

宋冬写道:“《有冇》的题目使用广东地区的当地文字,表达‘有和‘无的字的并置关系形成题目。我一直认为,无是极大的有,有是极大的无。镜子既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物件,又是思考和认识的哲学物件。我一直对‘何为镜子进行长时间的追问,我认为‘万物皆为镜,镜把世界分为实与虚,有和冇。又把实与虚,有和冇融为一处。是‘在与‘空的临界面。我用一张大网,网住收集来的镜子。形成 一个‘横膈膜。把空间分为虚实两重天。这些镜子曾经照见过不同的人和物,也不断地刷新和腾空。正所谓:万物皆镜身与处,一网打尽空与无。”

这一段思考的文字在学生身上得到了另一种解释。他们盯着“蛋散”几分钟后,老师问:“你们想不想走进去看看呢?这个艺术品的初衷就是希望观众能行走其间,与作品互动,感受空间的变化,有不同的情感体验。你们想吗?”获得了统一的点头似搗蒜后,她笑着说:“但现在这里拦起来了也进不去。大家就闭上眼睛,展开想象,假装自己穿行其中。来,开始——”

他们真的闭上眼,进入一种有与无。

猜你喜欢

木架竹帘渔网
倔强的藤蔓
“天下第一帘”养成记
耄耋老人的竹帘情
竹帘上的艺术之美
爸爸的渔网
对一个匪夷所思的力学现象的剖析
我被木架“粘”住了
透视渔网
把雨伞挂满
“渔网”来了,快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