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恕:创下党史三个第一的“耒牯子”
2024-01-09朱文科
湖南耒阳市寿洲村依山而建,前低后高,面临皮锅山,后倚屋背岭,建筑面积近万平方米,目前尚存20余栋古民居。贺恕烈士故居由祖屋“南金第”,横屋“祥瑞室”,后屋“南金第”“文忠第”等构筑物组合而成。
1899年正月初四,贺恕在“南金第”呱呱落地。父亲贺绍仪和祖父皆是私塾先生。贺绍仪中年得子,喜出望外,为他取名贺树,字仲平,号如心。家人希望他长得像村口那株香樟树一样枝繁叶茂、健壮长寿。贺树天资聪慧,勤奋好学,5岁入私塾,14岁到县城杜陵书院读高小。
贺树读书很用功,常常在桐油灯下看书到深夜,熟读“四书”“五经”,能诗善文。有时族人拂晓起来,看到他家的木窗透出一抹明亮的灯光,就知道是少年贺树通宵达旦在读书。
1917年,贺树以优异成绩考入衡阳省立第三师范,并改名贺恕。其间,贺恕先后结识了屈子健、蒋啸青、蒋先云等一批进步师生,共同阅读进步书刊,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有一次,毛泽东到三师传播共产主义思想,贺恕与他一见如故,志同道合,从此结为挚友。
1918年7月,毛泽东到衡阳发展新民学会,应贺恕之邀到寿洲做客。1919年6月,贺恕与蒋先云、黄静源、夏明翰等人发起组织心社,这就是湘南学联的前身。1920年7月底,毛泽东推荐贺恕到湖南一师附小任教,同时协助创办自修大学。
1920年正是中国新文化运动风起云涌的年代。中国共产党即将诞生,贺恕刚满20周岁。耒阳人性格倔强,以吃得苦、霸得蛮著称,人称“耒牯子”。这种性格的人有了知识和思想的武装,自然形成截然不同的品质,那就是有道义、有血性,敢担当,勇于牺牲,以天下为己任。
贺恕投身革命后,在中共党史上创造了多个第一:他是第一个衡阳籍共产党员,是最早出席国际会议的中共党员,是湖南第一个县级党组织的创建人。
1921年10月,在湖南一师附小任教的贺恕,经毛泽东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3个月后,贺恕作为中共代表团成员,出席共产国际在莫斯科召开的第一次代表大会,留在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1924年2月,贺恕任中共湖南区委组织部长,回到耒阳与刘泰等人共同创建了中共耒阳支部,后改名中共耒阳县地方执行委员会,这是全省第一个县级党组织。
1923年5月,贺恕刚从苏联回国不久,经刘少奇和杨开慧介绍,他与汝城县女杰张琼(原名朱舜华)结为革命伴侣。贺恕是一条硬汉,三次被捕入狱,面对敌人酷刑,坚贞不屈,保持铮铮傲骨。在狱中,他身患严重肺病,又承受酷刑折磨,但始终未泄露党的机密。敌人使尽诡计花招,高官厚禄利诱,他始终不为所动,不为所屈,抱定必死的信念,写下掷地有聲的诗句:“山河破碎壮士悲,事关离别英雄泪。为振华夏民族业,头颅抛掷何足异。”两年后,经党组织和贺恕在黄埔军校担任教官时的学生陈烈的大力营救,贺恕才从南京出狱,后返回上海。
经此一劫,贺恕身体受到严重摧残,他坚持拖着残躯,以摆旧书摊为掩护,建立党的联络点,从事地下情报收集工作。1947年4月16日,49岁的贺恕英年早逝,如同一棵风华正茂的香樟树,轰然倒下。为了革命,他们夫妇先后失去了5个孩子。
(摘自《文史博览》 朱文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