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MCP 处理结合低温贮藏对香梨果实挥发性成分的影响
2024-01-09魏骊霏高振正蔡啸宇党艳青王婷婷
魏骊霏,高振正,蔡啸宇,党艳青,王婷婷,2*
(1.塔里木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新疆阿拉尔 843300)(2.南疆特色农产品深加工兵团重点实验室,新疆阿拉尔 843300)(3.塔里木大学园艺与园林学院,新疆阿拉尔 843300)
库尔勒香梨(PyrussinkiangensisYu)是新疆的特色水果之一,果实皮薄质脆肉丰,多汁味甜,具有独特的香气,深受消费者的青睐[1]。挥发性成分是果实香气的主要来源,是对果实风味评价的重要指标,也是构成果品质量和影响消费者接受性的重要因素,具有成分复杂、含量低的特点[2,3]。因此,开展香梨果实中挥发性成分及特征香气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关于香梨特征香气的研究已有文献报道,陈计峦等[4]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分析了香梨汁的挥发性成分,一共鉴定出43 个化合物,其中己酸乙酯、乙酸乙酯、乙酸己酯、己醛、丁酸乙酯和α-法尼烯的相对含量较高,Yao 等[5]也发现挥发性酯是梨果肉香气的主要贡献者,且不同品种中不同浓度的挥发性酯决定了其感官属性和消费者偏好;古丽加依娜等[6]采用固相微萃取和静态顶空法结合GC-MS 分析了砂梨和库尔勒香梨的挥发性成分,发现香梨中挥发性成分总量和醛类比3 个砂梨品种的含量高,己醛、2-己烯醛和己酸乙酯是香梨主要的香气成分;李芳芳等[7]分析了套袋对库尔勒香梨香气成分的影响,发现香梨果实中醛类相对含量最大,占66.67%,其次为醇类,占24.65%,而酯类、烃类和酮类的相对含量较小,并且套袋后各类香气物质的含量均有不同程度下降。从现有文献报道来看,库尔勒香梨中主要香气成分已基本清楚。
香梨在采后贮藏期间的研究主要集中于1-甲基环丙烯(1-Methylcyclopropene,1-MCP)[8,9]处理。1-MCP是一种乙烯抑制剂,能抑制果实衰老,达到保鲜作用[10]。研究发现1-MCP 处理可以有效抑制芒果[11]、南果梨[12]、李[13]等水果的软化,延长其货架期。由于果实挥发性成分种类及含量受品种[14]、气候[2]、生长期[15]、贮藏[16]、加工等因素影响较大,然而目前鲜有文献报道库尔勒香梨贮藏过程中挥发性成分的变化。因此,本研究以库尔勒香梨为研究对象,通过1-MCP处理结合低温贮藏,采用GC-MS 技术分析香梨在贮藏过程中挥发性成分的变化,为库尔勒香梨的贮藏保鲜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2021 年9 月初,库尔勒香梨采摘于新疆阿拉尔市十团梨园,采收成熟度一致、带果柄、果皮色泽基本一致、果形整齐、无机械损伤、无病虫害的果实,装入中转箱,并及时运回实验室。
1.2 试验试剂
1-MCP,黑龙江省大地丰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正构烷烃混标(C8-C20),美国Sigma 公司;环己酮、乙醇、氯化钠等均为分析纯试剂。
1.3 试验仪器
7890B-7000D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美国Agilent公司;50/30 μm DVB/CAR/PDMS萃取头,美国Supelco 公司;PC420D 恒温磁力搅拌器,美国Corning 公司。
1.4 试验方法
1.4.1 样品预处理
将库尔勒香梨随机分为两组,第一组为对照组(CK),每个香梨用拷白纸包果,外套网袋后装箱;第二组为1-MCP 处理组(1-MCP),每个香梨用拷白纸包果,外套网袋后装箱,并在果实上方放1 袋1-MCP(0.50 g/袋,有效成分含量:0.03%),然后放置在4 ℃,相对湿度90%~95%的冷库贮藏。于0、30、60、90、120 d 依次取样,每次取10 个果用于挥发性成分分析。
1.4.2 顶空固相微萃取
将香梨果实去核切块后,放入组织匀浆机中匀浆,准确称取香梨果浆10.0 g 至样品瓶中(事先加入3.0 g氯化钠和磁力搅拌转子),然后加入10 µL 环己酮乙醇溶液(φ=1%)作为内标,封盖后在磁力搅拌器上(300 r/min)室温平衡30 min,再顶空固相微萃取30 min,最后进样解析3 min。
1.4.3 GC-MS 条件
1.4.3.1 气相色谱条件
色谱柱:VF-WAX ms 毛细管色谱柱(60 m×0.25 mm×0.25 µm,美国Agilent);载气为He 气,流速1.20 mL/min;进样口温度250 ℃,检测器温度240 ℃;升温程序:40 ℃保持3 min,以3 ℃/min 升到100 ℃,然后以5 ℃/min 升到180 ℃并保持5 min,再以10 ℃/min 升到240 ℃并保持5 min。
1.4.3.2 质谱条件
电离方式为EI;电子能量70 eV;离子源温度230 ℃;传输线温度270 ℃;灯丝电流0.20 mA;扫描质量范围30~550 u。
1.4.3.3 鉴定方法
检测到的化合物经计算机检索,与数据库(NIST17)相匹配,只选取相似指数(SI)高于80的化合物;并采用正构烷烃混标(C8-C20)在相同条件下进行分析,参照刘园等[17]的方法计算各挥发性成分的保留指数(RI),根据RI 进一步鉴定化合物;同时以环己酮为内标,对鉴定出的化合物进行定量分析。
1.5 数据分析
所有处理均重复三次,结果用x±s 表示,采用SPSS 20.0 进行方差分析,并进行Duncan’s 多重比较(P<0.05);采用Unscrambler V10.1(CAMO ASA,Trondheim,Norway)进行主成分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香梨果实中挥发性成分
在库尔勒香梨低温贮藏过程中,通过NIST17 数据库及RI 对获得的未知色谱峰的鉴定,从样品中共鉴定出20 种挥发性成分,其中酯类14 种、醇类2 种、醛类3 种、萜烯类1 种,鉴定出的化合物的保留时间、分子式、中英文名称及保留指数见表1。
表1 香梨挥发性成分的保留时间、分子式、中英文名称及保留指数Table 1 Retention time,molecular formula,Chinese and English name and retention index of volatile components of fragrant pear
2.2 香梨贮藏过程中挥发性成分的变化
采用GC-MS 分析低温贮藏过程中不同时期香梨果实挥发性成分的变化,总离子流色谱图见图1,挥发性成分含量测定结果见表2。由香梨挥发性成分的总离子流图(图1)可以看出,贮藏初期(第0 天)香梨挥发性成分的总离子流图色谱峰少且峰高也低,随着低温贮藏时间延长,香梨挥发性成分的总离子流图中色谱峰的数量及峰高都明显增加。
图1 低温贮藏过程中香梨挥发性成分的总离子流图Fig.1 Total ion flow diagram of the volatile components of the fragrant pear during low-temperature storage
在低温贮藏过程中,香梨中挥发性成分含量的变化见表2。由表2 可以看出采用1-MCP 处理结合低温贮藏对香梨果实挥发性成分的影响显著(P<0.05)。在贮藏初期(第0 天),香梨果实中只检测出19 个挥发性成分,挥发性成分的总含量为52.72 µg/kg,其中己醛、2-己烯醛、苯甲酸乙酯、苯甲醛、己酸乙酯、己醇、3-己烯-1-醇等化合物的含量较高,超过了1.0 µg/kg,而其余成分的含量都低于1.0 µg/kg,说明贮藏初期香梨果实中主要挥发性成分为醛类,这与文献报道的结果基本一致[4,18]。随着贮藏时间延长,1-MCP 处理组(1-MCP)和对照组(CK)香梨果实中大部分挥发性成分的含量发生了显著变化(P<0.05)。在这些挥发性成分中,己醇、乙酸乙酯、丙酸乙酯、丁酸乙酯、乙酸丁酯、戊酸乙酯、己酸乙酯、乙酸己酯、2-己烯-1-醇,乙酸酯、庚酸乙酯、丁酸己酯、辛酸乙酯和丁酸-2-己烯酯的含量随着贮藏时间延长而增加,己酸乙酯作为梨的特征挥发性成分[19],其变化尤为明显,从初始的3.67 µg/kg(第0 天)增加至57.46 µg/kg(CK120),成为香梨果实中含量最高的挥发性成分,而3-己烯-1-醇、苯甲醛、苯甲酸甲酯和苯甲酸乙酯的含量随着贮藏时间延长而减少;α-法尼烯是香梨中检测出的唯一萜烯类挥发性成分,其含量相对较低,在贮藏过程中变化不显著(P>0.05);己醛和2-己烯醛具有青草香味,是香梨贮藏初期的主要挥发性成分,它们的含量随着贮藏时间延长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
贮藏后期(第120 天)时,(CK120)香梨果实中挥发性成分检测出20 个挥发性成分,1-MCP 处理组(1-MCP)和对照组(CK)香梨中挥发性成分的总含量分别为142.18 和169.60 µg/kg,其含量是贮藏初期(第0 天)香梨果实挥发性成分含量的2.70 和3.22 倍,其中己醇、己醛、2-己烯醛、乙酸乙酯、丁酸乙酯、己酸乙酯、乙酸己酯、辛酸乙酯、2-己烯-1-醇,乙酸酯等化合物的含量较高,超过了1.0 µg/kg。在这些挥发性成分中,乙酸乙酯、丁酸乙酯、己酸乙酯、乙酸己酯和辛酸乙酯的变化尤为明显,在贮藏后期(第120 天)它们的含量是贮藏初期(第0 天)的10 倍以上,尤其是对照组(CK120)的乙酸乙酯是贮藏初期(第0 天)29.85 倍。陈杨杨[20]研究了五个品种的梨果实在4 ℃下贮藏后香气含量的变化,其中库尔勒香梨的香气含量在贮藏后期较贮藏前期增加,这与本试验结果相似。乙酸乙酯是一种微带果香的酯,它的水平升高通常与过熟和/或无氧代谢有关[21],说明在贮藏过程中乙酸乙酯可作为香梨果实品质监测指标。
从香梨果实中检测出的挥发性成分包括醇类、醛类、酯类和萜烯类,其中醛类和酯类的含量较高,醇类和萜烯类含量相对较低,说明醛类和酯类是香梨果实中主要的挥发性成分(图2)。在贮藏初期(第0 天),香梨果实中醛类的含量最高,占挥发性成分总量的61.51%,这与李芳芳等报道的结果相似[7],随着贮藏时间延长,醛类含量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然而醛类占挥发性成分总量的百分率持续下降,在贮藏后期(第120 天),1-MCP 处理组和对照组的醛类占挥发性成分总量的百分率分别降至44.44%和28.32%;酯类的含量在贮藏初期(第0 天)仅次于醛类,占挥发性成分总量的30.82%,随着贮藏时间延长,酯类含量呈持续上升趋势,在贮藏120 d 时,1-MCP 处理组和对照组的酯类占挥发性成分总量的百分率分别增加至54.38%和68.27%;醇类含量也随贮藏时间延长而稳定增加,而杜林笑[22]关于1-MCP 处理库尔勒香梨的研究中发现,贮藏前期香梨果实的香气成分含量最高为醇类,1.0 和5.0 μL/L 1-MCP 处理的果实中醇类相对含量分别为25.35%、17.62%;在贮藏中期和贮藏末期,1-MCP 处理组和对照组香梨果实香气成分含量最高均为醛类,这与本研究有明显区别,可能是因为香梨的种植地、成熟批次与采摘时间不同所致。王震等[23]在苹果低温贮藏试验中,发现酯类、醇类和总的挥发性成分随贮藏时间延长而增加,与本研究结果基本一致。此外,1-MCP 处理组醇类、酯类和总挥发性成分均比对照组低(P<0.05),说明采用1-MCP 处理能够抑制香梨贮藏过程中挥发性成分的产生及变化,这与Hendges 等[24]的研究结果相似。
2.3 香梨贮藏过程中挥发性成分变化的主成分分析
以第0 天、1-MCP 处理组(M)和对照组(CK)的样品中挥发性成分的含量为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获得了样品的挥发性成分的主成分载荷图(图3)。在本研究中,PC-1 和PC-2 的累积百分率达到了99%,说明这两个主成分能够很好地解释原有数据的变化。由图3 可以直观地看出,不同样品与各挥发性成分间的相关关系,样品及挥发性成分在图中所处位置及其距离远近,反应了彼此间的相关性。通过主成分分析,将众多样品和挥发性成分指标实现了区分,香梨样品主要分布载荷图的中间,苯甲醛、3-己烯-1 醇、苯甲酸乙酯和苯甲酸甲酯出现在左下方,己醛和己烯醛出现载荷图的右上方,而己醇、α-法尼烯和其余酯类出现在右侧中间位置。第0 天和第30 天(CK30 和M30)样品分布在左侧中间,与苯甲醛、3-己烯-1 醇、苯甲酸乙酯和苯甲酸甲酯的距离近,而随着贮藏时间延长,第120 天(CK120)位于右侧下方,它与酯类(不包括苯甲酸乙酯和苯甲酸甲酯)距离近。此外,在M120处理与CK120 的距离较大,而M120 与CK90 的距离近,说明1-MCP 处理贮藏120 d 与对照组90 d 的挥发性成分组成相似,采用1-MCP 处理能抑制香梨果实挥发性成分的变化。
图3 香梨果实挥发性成分的主成分分析Fig.3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of the volatile components of fragrant pear fruit
3 结论
挥发性成分是构成果品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然而果实挥发性成分种类及含量受品种、气候、生长期、贮藏、加工等诸多因素影响。库尔勒香梨是新疆重要的特色果品之一,目前香梨贮藏过程中理化品质方面的研究报道较多,而有关贮藏过程中挥发性成分的研究鲜有报道。本研究采用GC-MS 技术分析了1-MCP处理结合低温贮藏对香梨挥发性成分的影响,共检测出20 种挥发性成分,第0 天的香梨果实中己醛、2-己烯醛、苯甲酸乙酯、苯甲醛、己酸乙酯、己醇、3-己烯-1-醇等化合物的含量较高,超过了1.0 µg/kg,其中醛类的含量占比最高(61.51%);随着贮藏时间延长,香梨果实中醛类物质含量先增加后减少,萜烯类无明显变化,而酯类、醇类和总挥发性成分均稳定增加,尤其是酯类增加幅度最大,在贮藏第120 天时,1-MCP 处理组和对照组的酯类从第0 天的26.55 µg/kg分别增加至77.32 和115.80 µg/kg,并成为香梨果实中占比最大的挥发性成分种类。此外,1-MCP 处理能够抑制香梨果实中挥发性成分的变化,尤其对乙酸乙酯、丁酸乙酯、己酸乙酯、乙酸己酯、辛酸乙酯等酯类挥发性成分的形成抑制效果明显。综合来看,低温贮藏过程中,香梨果实会产生大量挥发性成分,形成具有成熟果实的香气,而1-MCP 处理能够抑制香梨贮藏过程中挥发性成分的产生,从而延长香梨的贮藏期。此外,乙酸乙酯和己酸乙酯在香梨贮藏过程中持续增加,且增加幅度较大,可作为香梨贮藏过程中质量监测的潜在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