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血管内介入栓塞术对老年脑动脉瘤患者的疗效观察①

2024-01-09白金伟

黑龙江医药科学 2023年6期
关键词:栓塞安全性神经功能

白金伟

(漳州正兴医院神经外科,福建 漳州 363000)

脑动脉瘤属于较多发的脑血管疾病之一,患病率仅位于脑梗死以及高血压脑出血(hypertensive cerebral hemorrhage,HICH)之后,在临床上通常有局部血管非正常性瘤样突起的典型特征,且发展至一定程度可诱发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严重危害患者的生命和健康[1]。外科手术仍是目前临床处理脑动脉瘤的主要手段,传统开颅夹闭术虽有一定效果,但存在创伤较大、恢复较缓慢等不足[2]。血管内介入栓塞术是近年国内临床逐步开展的一种微创术式,能够通过在血管内动脉瘤处置入弹簧圈的方式,有效阻断血流进入,可发挥治疗脑动脉瘤的目的[3]。本研究以2020年6月至2022年8月入住漳州正兴医院且具备明确手术指征的74例脑动脉瘤患者为例,探讨血管内介入栓塞术在老年脑动脉瘤患者中的应用疗效及手术安全性。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6月至2022年8月收入漳州正兴医院的74例老年脑动脉瘤患者参与研究,按照不同术式选择将其归入两组,各37例。对照组男23例,女14例,年龄60~74岁,平均(67.93±5.24)岁;体质量54.4~77.6kg,平均(64.38±6.25)kg;Hunt-hess分级:Ⅰ-Ⅱ级者20例,Ⅲ-Ⅳ级者17例。观察组男25例,女12例,年龄60~73岁,平均(68.02±5.33)岁;体质量54.6~77.5kg,平均(64.42±6.19)kg;Hunt-hess分级:Ⅰ-Ⅱ级者22例,Ⅲ-Ⅳ级者15例。两组间的基线数据(如性别、年龄、体质量以及Hunt-hess分级等)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存在可比性。且本研究已得到医院伦理联合批准[审批号:2020(05)]。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 (1)经临床症状、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等综合诊断后确诊,符合第8版《外科学》[4]中关于脑动脉瘤的判定依据;(2)确诊至接受手术处理时间不超过72h;(3)有明确的手术适应证;(4)患者同意,已签署入组研究协议。

1.2.2 排除标准: (1)并发心肺、肝肾功能疾病者;(2)意识不清淅,存在语言、听力等功能障碍者;(3)有活动性出血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以及重症感染等并发者;(4)既往有颅脑手术者;(5)并发恶性肿瘤者;(6)合并脑疝者;(7)中途退出者。

1.3 方法

术前,两组均按常规标准实施吸氧、控制颅内压等基础处理。

1.3.1 对照组: 行传统开颅夹闭术治疗。体位取仰卧位,在气管插管全麻下,结合术前CT及血管造影等影像定位结果,做一弧形切口于侧裂翼点,将皮下组织、骨膜逐层剥离,使病变动脉与瘤颈完全显露,通过动脉夹将载瘤动脉截断,并在解除黏连后对动脉瘤做夹闭处理,完成后取引流管放置,常规缝合脑膜和头皮。

1.3.2 观察组: 行血管内介入栓塞术治疗。体位取仰卧位,在气管插管全麻下,给予肝素抗凝和导管冲洗(使用0.9%Nacl溶液),经股动脉穿刺,置6F导管鞘于颈内动脉位置,明确动脉瘤的体积、发病部位等情况,再结合观察结果选择合适的弹簧圈,结合造影区实际情况给予动脉瘤栓塞处理,利用微导管在造影区置可脱式弹簧圈,致密填塞动脉瘤,术毕再给予抗血管痉挛以及抗凝等药物。

1.4 观察指标

(1)手术疗效[5]:于术后1周评定。①显效:病灶得到完全切除,无头痛、颈强直诸症,且神经功能得到良好恢复;②有效:病灶体积较术前有明显减小,头痛、颈强直诸症有一定程度减轻,神经功能较术前有所恢复;③无效:病灶体积、临床症状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较术前基本无变化,甚至加重。手术总有效率=(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2)血清学指标:于术前及术后1周采集晨血(外周静脉血)3~5mL,在转速4000r/min、半径15cm下离心处理10min后,取上层清液进行检测,按照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两组患者的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oluble 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1,sICAM-1)、血清核因子-κB(serum nuclear factor- κ B,NF-κB)、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水平,仪器选择购自日本日立公司的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型号:H7600型),试剂盒提供商为美国贝克曼库尔特公司。(3)神经功能:于术前及术后1个月,参照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eurological function defect score,NDS)[6]评估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状况,包括意识、面瘫、言语、水平凝视及肢体功能等评估项,总分45分,分值与其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呈正向关系。(4)手术安全性:记录两组术后住院期间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包括脑积水、术后感染、脑血管痉挛以及破裂出血等。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术后疗效评价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30%(36/37),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78.38%(29/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术后疗效评价 [n=37,n(%)]

2.2 两组术前及术后血清学指标测定

术前,两组血清sICAM-1、NF-κB及VEGF测定值对比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观察组该3项指标测定值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术前及术后血清学指标测定

2.3 两组术前及术后神经功能评估

两组术前NDS评估值对比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两组患者NDS评估值相比术前均有下降,且观察组评估值要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术前及术后神经功能评估分)

2.4 两组手术安全性评价

观察组发生术后感染、破裂出血等并发症的患者总占比为5.41%(2/37),低于对照组的发生总占比21.62%(8/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手术安全性评价[n=37,n(%)]

3 讨论

脑动脉瘤病因复杂,涉及血管退行性病变、外伤、感染、高血压、血流动力学改变以及遗传等多种因素,因脑动脉管壁破损或老化、血管内压力骤增所造成[7]。其是诱发SAH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具有较高的死亡率及病残率,据相关资料统计,脑动脉瘤患者发病后的死亡率约为25%,且将近50%的幸存者存在典型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8]。传统开颅夹闭术具有手术疗效确切、操作较简易等特点,在既往治疗脑动脉瘤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却存在创伤较大、术中出血较多等不足,并且在处理术中蛛网膜下腔积血方面的难度也较大,术后易引发脑积水、脑血管痉挛等多种并发症,临床推广较有限制[9,10]。

血管介入栓塞术在近年日益受到重视,其仅需通过股动脉穿刺以及血管内操作即可发挥治疗作用,能够有效减轻手术创伤,并避免术中牵拉造成神经组织损伤,增加出血量,同时,血管内介入栓塞术对病灶血流的阻滞作用,也可降低瘤体破裂出血的发生风险,手术安全系数相对较高[11]。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经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后,手术总有效率达到97.30%,高于对照组;并且该组术后1周的血清学指标(sICAM-1、NF-κB及VEGF)水平以及术后1个月的NDS评估值相较于对照组均更低,住院期间发生并发症的患者总占比相较于对照组也有明显减少(P<0.05);说明对脑动脉瘤患者实施血管内介入栓塞手术治疗是一种可行的手术方式,能够提高手术疗效,保障治疗安全性,并且相对于传统开颅夹闭术式,也更有助于调节患者的血清学指标,促使其神经功能更快改善。这与王磊等[12]研究、何国军等[13]人报道观点均大致符合。分析其原因,可能是血管内介入栓塞术操作较精准,能够尽量避免损害脑血管及神经组织,加上术中可利用弹簧圈堵塞血管,减缓血流,机化血栓,加快控制蛛网膜下腔出血,因而手术处理效果及安全性相对更有保障;其术中操作时不会对神经组织造成明显牵拉,有助于保护脑神经,从而为患者术后神经功能的早期恢复创造有利条件。sICAM-1、NF-κB及VEGF是反映人体脑损伤程度的一类重要细胞因子,其水平的升高通常预示着机体存在炎性反应以及脑组织损伤,且水平越高,相应的炎性反应、脑损伤程度也越严重;血管内介入栓塞术切口较小、操作较精准,术中不会对脑组织造成其他损害,能够较好地减轻机体炎症损伤,避免造成上述血清学指标水平的升高;同时经血管内介入栓塞术处理后,患者机体炎症损伤较轻,这或许也是患者术后并发症较少、神经功能恢复较快的一个重要原因。但本研究开展时间有限,样本量较少,对于其具体机制以及血管内介入栓塞术的治疗时机选择等,仍有待今后进一步探讨验证。

综上所述,对老年脑动脉瘤患者实施血管内介入栓塞手术治疗,临床疗效确切,可更好地调节机体血清学指标,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且术后较少发生并发症,安全性方面相对有保障,值得临床推荐。

猜你喜欢

栓塞安全性神经功能
新染料可提高电动汽车安全性
间歇性低氧干预对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某既有隔震建筑检测与安全性鉴定
水蛭破血逐瘀,帮你清理血管栓塞
ApplePay横空出世 安全性遭受质疑 拿什么保护你,我的苹果支付?
介入栓塞治疗肾上腺转移癌供血动脉的初步探讨
不同程度神经功能缺损的脑梗死患者血尿酸与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体外膜肺氧合在肺动脉栓塞中的应用
辛伐他汀对脑出血大鼠神经功能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探讨
Imagination发布可实现下一代SoC安全性的OmniShield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