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常州三杰”马克思主义观的形成及其当代启示

2024-01-09余杰卢雷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2023年4期
关键词:三杰瞿秋白常州

余杰,卢雷

(常州工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苏 常州 213032)

被誉为“常州三杰”的瞿秋白、张太雷、恽代英都出生于名门世家,都曾接受过良好的教育,本都可以谋一份收入不菲的工作,过偏安一隅的生活,但是他们却都坚毅地选择了“为大家辟一条光明的路”“为天下人谋将来永远的幸福”的马克思主义道路。他们为什么会做出这样的选择?因为他们知道,没有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就不可能有真正的个人幸福生活。为了拯救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必须进行彻底的社会革命,砸碎旧世界,建立新中国。于是,在各种社会思潮的激烈碰撞中,他们苦苦寻求着可以指引中国革命道路的思想武器。直到认识了马克思主义,他们便坚定地认为,马克思主义是正确的,是对人类社会历史的正确解释。只有按照马克思主义的指引,走十月革命的道路,才能救中国,才能真正实现中华民族独立和中国人民解放。因而,他们都不约而同地选择了信仰马克思主义,做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常州三杰”是早期中国共产党人中的一个优秀群体,其马克思主义观的形成是具有典型代表性的。

一、“常州三杰”马克思主义观形成的思想历程

(一)接受民主进步思想启蒙

“常州三杰”所生活的年代,是中国民主进步思想开始启蒙的年代。从百日维新到辛亥革命,从二次革命到新文化运动,从反对袁世凯、张勋复辟到“五四”运动掀起全国反帝反封建的高潮……近代中国民主运动的热潮一浪高过一浪,这对少年时期的“常州三杰”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瞿秋白、张太雷年龄相差不过半岁,都曾就读于近代常州民主革命活动的中心——常州府中学堂。这是一所新式学校,学校的负责人和教师中很多人都是思想进步的同盟会会员。他们常常向学生宣传孙中山先生的革命主张,讲述革命党人的英雄事迹,并组织学生进行军事操练,以激发学生的爱国忧民之心。这些进步的新式教育对瞿秋白、张太雷可谓影响至深,让从小就有着深厚家国情怀的两个年轻人更加坚定了报国之心。他们常常在一起交流思想,针砭时弊。当武昌首义的消息传到常州时,他们激动得跳了起来,立刻响应,带头剪掉了发辫。但是,袁世凯的倒行逆施让他们无比愤怒,以至于把庆祝的红灯笼也扯掉了。

为了实现报国之志,他们艰难求索。瞿秋白考取了不要学费的北京俄文专修馆,主修俄语。张太雷放弃了学费昂贵的北京大学,而选择了学费较低的天津北洋大学堂,主修法科。恽代英比瞿、张略长几岁,从小涉猎群书,其中不乏宣传西方民主思想的进步书籍,这大大地开阔了他的知识视野。天资聪慧的他虽然没有正式读过中学,却在母亲的辅导下,自学完成了全部中学课程,并成功考取了武昌中华大学,主修哲学。“常州三杰”的大学生活,虽然是在不同城市里渡过的,却都伴随着轰轰烈烈的新文化运动。他们在各自的学校里一边认真学习专业知识,一边大力宣传弘扬科学民主精神。当“五四”运动爆发时,他们压抑已久的爱国热情被迅速点燃。于是,带着“不可思议的热烈”,他们积极投入“五四”运动的洪流之中,并成为青年学生的领袖。可以说,接受民主进步思想的启蒙是“常州三杰”马克思主义观形成的第一步。

(二)反思近代中国社会现实问题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主权日渐沦丧,民族文化饱受垢辱,人民生活极度“痛、苦、愁、惨”。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封建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却并没有能像人们所期望的那样,实现真正的民族独立和民主共和,中华民国的权力落入了反动军阀手中。反动军阀与帝国主义相互勾结,沆瀣一气,鱼肉人民。帝国主义列强依旧在中国横行霸道,为所欲为。整个社会处于“颠危簸荡紊乱不堪之中”。

出身名门世家却饱经生活坎坷的“常州三杰”,对近代中国社会问题有着比一般同龄人更加深邃的思考。瞿秋白母亲被逼自杀以后,饱读诗书的父亲忧煎病迫,潦倒至极。一家人星散各地,寄人篱下,艰难度日。对此,瞿秋白曾深刻分析道:“我的家庭,就是士的阶级,他也自然和大家均摊可怜的命运而绝对地破产了……‘穷’不是偶然的,虽然因家族制的维系,亲戚相维持,也只如万丈波涛中的破船,其中名说是同舟共济的人,仅只能有牵衣悲泣的哀情,抱头痛哭的下策,谁救得谁呢?”[1]14作为知识青年,他并不甘心命运的安排,白白消耗自己宝贵的青春年华。他渴望改变这一切,渴望探求社会的出路,“为求一个中国问题的相当解决——略尽一分引导中国社会新生路的责任”[1]8。同样有着远大抱负的张太雷、恽代英也像瞿秋白一样,对近代中国社会政治上的黑暗统治和经济上的残酷剥削深恶痛绝。他们都有这样一个共识,那就是非彻底改造这腐朽的社会不能解决近代中国的根本问题。然而,究竟应该怎样改造这社会?用什么方式改造?由谁来改造?要把社会改造成什么样子?这些问题都需要答案。

(三)对比分析各种社会思潮

为了回答上述问题,包括“常州三杰”在内的中国先进分子们进行了艰辛的探索。有的人主张无政府主义,希望建立所谓“无命令、无权利、无服从、无制裁”的“无政府状态”的社会;有的人赞成改良主义,主张实行局部改革而反对采取暴力革命的形式;有的人主张实行工团主义,不赞成成立任何政党组织,反对进行政治斗争;也有的人主张实行阶级合作,反对无产阶级暴力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一时间,各种思潮充斥于“颠危簸荡紊乱不堪”的社会,所有勇于担当的中国先进分子们,无不在苦苦思索着、寻觅着,渴望找到真正能够救国救民的思想武器。

和很多早期中国共产党人一样,“常州三杰”并不是天生的马克思主义者。他们在认识和选择马克思主义以前,都曾经接触过这样或那样的社会思潮。瞿秋白在《饿乡纪程》中曾坦率地谈到自己的“二元人生观”:“一部分的生活经营我‘世间的’责任,为自立生计的预备;一部分的生活努力于‘出世间’的功德,做以文化救中国的功夫。”[1]25当时的瞿秋白更多的是希望通过社会改良,以达到“文化救中国”的目的。但“帝国主义压迫的切骨的痛苦,触醒了空泛的民主主义的噩梦”[1]26。在参加了李大钊等人创立的马克思学说研究会、了解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真谛以后,瞿秋白逐渐认识到,民主主义也好,新村主义也罢,不过是新式理想的“桃源”,马克思主义的直接运动才是不可少的。张太雷初入大学时,受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的影响较深,主张发扬科学民主精神,对旧思想、旧文化和封建专制制度进行猛烈抨击。恽代英的思想转变则要复杂一些。无政府主义、新村主义、工团主义等泛社会主义思潮,都曾对恽代英早期政治思想产生过较大的影响。他牵头创办互助社,成立启智读书室,建立利群毛巾厂,主办平民教育社……经过一系列的实践尝试和深刻的分析比较之后,恽代英逐渐认识到,“改革社会决不是像这样做下去所能有功效的”[2]。于是,他果断抛弃了这些错误思潮,思想开始转向马克思主义。

(四)坚定选择马克思主义

人的思想发展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动态过程。正像很多早期中国共产党人转变为马克思主义者的具体时间难以确定一样,考察“常州三杰”具体什么时候成为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也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事情。不过,考察他们的马克思主义观是否形成,可以从两个方面着眼:一是看他们在思想上是否坚决拥护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二是看他们在行动上是否积极传播马克思主义,并热衷参与中国共产党的创建活动。从这两个方面来说,“常州三杰”马克思主义观的形成时间,无疑都是在“五四”运动以后至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这一时期。

“五四”运动以后,“常州三杰”分别加入了由李大钊牵头创办的北京大学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和少年中国学会,开始对马克思主义进行深入的学习和研究。其中张太雷因为社会兼职的缘故,较早地认识了李大钊和鲍立维,并深受他们的影响,早早地接触到有关俄国十月革命的资料。因而,张太雷对马克思主义有着比其他同龄人更多更深刻的认识。他是“常州三杰”中最早接受马克思主义、成为马克思主义者的人。在联络沟通共产国际和各地共产主义小组,筹备召开党的“一大”以及创建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等工作中,张太雷发挥了十分重要而特殊的作用。瞿秋白在认识了马克思主义以后,便认定马克思主义是正确的。为了验证自己的判断和选择,一探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苏俄究竟是怎样的存在,他远赴“饿乡”,进行了长达两年的考察学习。在考察学习期间,经张太雷介绍,瞿秋白在莫斯科加入了共产党。他以记者身份积极参加各种会议,深入了解苏俄经济社会状况,并第一次全面系统地向国内介绍了苏俄社会的崭新面貌,同时翻译了大量马克思主义经典文献,使国内的同志对马克思主义以及苏俄有了更全面更深刻的了解。恽代英在加入少年中国学会以后,思想发生了极大的转变。他勇于自我革命,大胆承认和否定过去,坚定地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他所翻译的《阶级争斗》一书,影响带动了包括毛泽东、周恩来等在内的一大批革命者坚定地走上马克思主义道路。

“常州三杰”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作为自己的信仰以后,便再也没有动摇过。他们用年轻的生命证明了自己是最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

二、“常州三杰”马克思主义观形成的主要特点

(一)选择的严肃性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无数革命先烈走上革命道路,首先是他们为了救国救民不断探寻真理,最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3]从“常州三杰”马克思主义观形成的思想历程不难发现,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那样,他们都是为了探寻救国救民真理,最终坚定地选择信仰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在探寻救国救民真理的道路上,他们不断学习和思考,从接受民主进步思想启蒙到深入反思近代中国社会问题,从深刻分析比较各种社会思潮到坚定选择信仰马克思主义,经历了从青涩稚嫩的学生到坚定成熟的马克思主义者的思想磨砺和升华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他们对比分析各种社会思潮,研究判断哪种社会思潮符合中国实际,能够解决中国问题。只有符合中国实际、能够解决中国问题的思想才是正确的思想。他们坚信马克思主义就是这种正确的思想。因而,他们选择信仰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决不是一时冲动、头脑发热,更不是为了追求某种个人利益,而是经过认真的理性思考而作出的严肃慎重的选择。

以瞿秋白为例,中学时他就受到民主进步思想的启蒙,对国家前途、民族命运和社会问题极为关心。进入大学以后,他专心学习,一方面为生计考虑,另一方面则想担些文化救国的责任。但五四运动的大潮使他改变了初衷。他把改造旧社会当作义不容辞的责任,并立即付诸行动,他与郑振铎等人一起创办了《新社会》旬刊。可应如何改造旧社会呢?大家莫衷一是。有人主张无政府主义,有人偏爱新村主义,也有人相信实用主义。瞿秋白开始并没有找到明确的答案,直到参加了北京大学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对马克思主义有了深入了解以后,他心里便好似一下子看到了黑暗中透出的一丝红光,他确信马克思主义才是可以救中国的。为了验证自己的判断,他不顾几乎所有亲朋好友的反对,毅然决然地前往苏俄进行实地考察,更加广泛地阅读马克思主义经典文献,并尝试运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观察和分析中国社会问题,从而最终说服自己,坚定选择了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他的选择无疑是严肃的、慎重的。

(二)信仰的坚定性

“常州三杰”马克思主义观形成的另一个特点是信仰的坚定性。1936年,毛泽东曾对前往延安采访的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说过:“我一旦接受了马克思主义是对历史的正确解释以后,我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就没有动摇过。”[4]这句话对于“常州三杰”来说,也是完全适用的。前文提到,“常州三杰”都是经过反复地分析、比较各种社会思潮以后,才确立马克思主义信仰的。他们坚定地认为,马克思主义对人类历史的解释是正确的,只有马克思主义才是能够指导中国革命取得成功的正确思想,才是可以救中国的。因而,他们心中充满了对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的坚定信仰,并再也没有动摇过。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形成坚定理想信念,既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是一劳永逸的,也不是自己认为坚定就坚定的,而是要在斗争实践中不断砥砺、经受考验,而且这种考验是长期的,很多时候也是严酷的,是要终其一生的。”[3]“常州三杰”就是用生命检验了他们信仰的坚定性。

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常州三杰”终其一生,总是勇敢地挺立在革命的潮头,在残酷的革命斗争实践中不断砥砺前行,经历了各种血与火、生与死的严酷考验,却始终坚定理想信念。他们在宣传、传播马克思主义的革命实践中,在推动国共合作、开展群众运动、支持北伐战争的伟大斗争中,在白色恐怖笼罩下力挽狂澜、推动党和人民的革命事业实现历史的转折中,在建立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隆隆炮声中,在积极探索中国革命新道路、开展土地革命的伟大实践中,甚至在受到明显不公正的对待、被排挤出中央核心领导层以后,仍然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党和人民的革命事业不懈奋斗。无论是处于领导核心,还是战斗一线;无论是拿“枪杆子”,还是“笔杆子”;无论是公开论战,还是地下斗争;无论是在狱外为躲避敌人追捕而不得不不停地隐蔽转移,还是在狱中遭受敌人的威逼利诱而坚贞不屈;无论是回味爱情带来的短暂甜蜜,还是就义前的浩然正气……他们始终都保持着共产党员的本色,坚定信仰,充满信心,勇往直前,从不抱怨,从不退缩,从不动摇。他们以实际行动证明了他们的信仰是用鲜血和生命铸就的,是坚不可摧的。

(三)学思用的贯通性

“常州三杰”马克思主义观形成的第三个特点是坚持学思用的贯通性。“常州三杰”都是“为求一个中国问题的彻底解决”,经过苦苦探索,才找到马克思主义的。他们在认识和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以后,便带着对这一真理的无上敬畏,不断深入学习、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苏维埃俄国社会发生的深刻变化。他们在学习和研究的过程中,并不是死记硬背马克思主义的教条,而是紧密地结合中国的实际,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联系起来,带着问题学,联系实际学,一边学习研究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理论主张,一边尝试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解释中国革命的具体问题。深入的学习研究让他们更加坚信马克思主义是对的,是可以用来解释近代中国社会出现的严重问题的。正像毛泽东同志所指出的那样,“要有目的地去研究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要使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中国革命的实际运动结合起来,是为着解决中国革命的理论问题和策略问题而去从它找立场,找观点,找方法”[5]801。“常州三杰”正是带着这样的目的,从马克思主义理论那里找立场、找观点、找方法的。

马克思主义是实践的理论,必然是从实践中来,再到实践中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是马克思主义的内在要求。“常州三杰”把学习理论与思考解决问题贯通起来,在指导中国革命的实践中思考遇到的实际问题,在理论学习中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和途径。瞿秋白明确指出,“须知,革命的理论永不能和革命的实践相离”[6]。他运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对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阶级状况等进行了深入分析,对中国革命的性质、前途、任务、依靠力量以及无产阶级的领导权、党的策略等一系列根本性的问题进行了创造性的回答。张太雷则在《致共产国际第三次代表大会的书面报告》中,对近代中国的问题进行了比较深入的分析。恽代英在指明近代中国社会和革命的性质、对象的同时,也深刻分析了近代中国社会各阶级的状况,特别明确指出了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具有的两面性。虽然,他们给出的答案可能还不是十分成熟,但是对党的早期革命实践发挥了重要指导作用,为党创立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做出了重要贡献。

(四)知信行的统一性

与坚持学思用的贯通性密切联系的,是坚持知信行的统一性。所谓知信行的统一性,就是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把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相统一、改造主观世界与改造客观世界相统一,学而知之,思而信之,用而行之。“知”就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真知、真懂,能正确把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突出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信”就是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善于把马克思主义内化于心,突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人民性。“行”就是把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落实在行动上,能够自觉坚持用马克思主义武装头脑,指导实践,突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实践性。

作为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常州三杰”不仅善于把握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和理论品质,而且善于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武装头脑、指导实践。瞿秋白被公认为是早期党内最出色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之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先驱。正是他第一次把苏维埃俄国新生社会的真实形象全面地介绍给中国人民[7],他也是第一个把马克思主义以完整、系统的形态呈现在中国人民面前,并在大学的课堂里系统讲授马克思主义原理的人。在马克思主义指引下,瞿秋白脱去了“士”的外衣,彻底走进无产阶级革命阵营,成为中国民族解放运动的英勇斗士,并在一段时期内担负起中国革命最主要的领导责任。张太雷是中国共产党最早的党员之一,他在接受了马克思主义以后,彻底改变了自己原来的想法,坚持“做人要整个儿改,我以后不当律师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走十月革命的道路,才能救中国”[8],从此坚定地走上了无产阶级革命道路。恽代英也是在学习研究了马克思主义之后,很快认识到“个人主义的新村是错了”,于是坚决地否定了“旧我”,彻底走上了马克思主义道路,成为无产阶级冲锋陷阵的猛士。坚持知信行相统一,是“常州三杰”马克思主义观形成的又一重要特点。

三、“常州三杰”马克思主义观形成的当代启示

启示之一:对待马克思主义科学真理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真理,它教给人们的不是生硬的死的教条,而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活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深刻指出:“马克思主义科学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指明了人类寻求自身解放的道路,推进了人类文明进程,是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9]7毛泽东同志也曾经指出:“对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要能够精通它、应用它,精通的目的全在于应用。”[5]815正所谓英雄所见略同,“常州三杰”坚信马克思主义才是真正的科学真理,严肃地选择马克思主义,坚定地信仰马克思主义,终其一生,坚持用马克思主义这一强大思想武器,认识中国、改造中国,认识世界、改造世界。他们学而知之,知而信之,信而用之,用而活之,从不会人云亦云地盲目跟风,也不会机械教条地照抄照搬。他们坚持“系统地而不是零碎地、实际地而不是空洞地”[10]学习、研究和运用马克思主义,善于用中国人民听得懂的语言阐释、宣传马克思主义,不断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

“常州三杰”马克思主义观的形成,可以给我们这样的启示:对待马克思主义这一科学真理,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马克思主义是实践的、开放的科学理论体系。对待马克思主义,必须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自觉把马克思主义这一普遍真理同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结合起来,同当代中国改革开放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实践结合起来,同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结合起来,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以创新的理论指导创新的实践,以创新的实践丰富和发展创新的理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21世纪的马克思主义。我们必须自觉而认真地学习它、研究它,进而做到精通它、应用它。要善于带着问题学,立足实际学,把学习理论与解决实际问题联系起来,边学习、边思考、边实践,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学习,坚决杜绝将学习与工作割裂开来、为了学习而学习的现象。要坚持学原著、读原文、悟原理,原汁原味地深刻把握其理论精髓和优秀品质,自觉运用其武装头脑、指导实践,努力将其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启示之二:用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武装头脑、指导实践,必须坚持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

有了科学的理论,也有了对待科学理论的正确态度,但是如果仅仅只是停留在理论层面,而不能用科学的理论武装我们的头脑、强大我们的精神、指导我们的实践,就不能说我们已经掌握了科学理论这一强大思想武器。习近平总书记告诫我们:“要炼就‘金刚不坏之身’,必须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不断培植我们的精神家园。”[9]2“常州三杰”就是不断用马克思主义武装头脑,从而炼就了“金刚不坏之身”。他们之所以能够成为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在面对各种生死考验的时候,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昂扬斗志和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就是因为他们善于运用马克思主义这一强大思想武器不断武装自己的头脑,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不断地改造着自己的主观世界,强大自己的精神力量,丰富自己的精神家园。他们坚持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真正做到了真学、真懂、真信、真用马克思主义,把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共产主义的信念转化为支撑自己不断砥砺前行的强大精神力量,并一以贯之。

“常州三杰”马克思主义观的形成,再一次启示我们,用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武装头脑、指导实践,必须坚持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必然产物,其博大精深、逻辑严密的思想体系蕴含着十分丰富的科学内涵,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行动指南。在奋进新时代的伟大征程中,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必须切实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一是要在认真学习的基础上做到融会贯通,深刻认识和把握这一科学理论形成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深刻理解和掌握其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并善于运用这些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解决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二是要真正地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入脑入心,融入每一根毛细血管和神经末梢,内化为自己的思想修养、理论修养和政治修养,强大自己的精神力量,“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11]。三是要善于在实践中检视自己,时刻提醒自己,是不是真的懂了、信了、用了,是不是真正地做到了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说,我们真的用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武装了我们的头脑,指导了我们的实践,我们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

启示之三: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必须始终坚定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牢记初心,担当使命。

马克思主义是人民的理论,是指引人民追求幸福生活的行动指南。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都是始终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始终坚定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始终牢记初心,勇于担当使命的。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只有胸怀天下、志存高远,不忘初心使命,把人生理想融入党和人民事业之中,把为人民幸福而奋斗作为自己最大的幸福,才能拥有高尚的、充实的人生。”[12]“常州三杰”就是这样的人。他们胸怀天下、志存高远,始终把为人民幸福而奋斗作为自己最大的幸福。为了“谋天下人将来永远的幸福”,他们把个人的理想完全融入党和人民的革命事业之中,为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而英勇奋斗,不惜牺牲个人的一切,直至生命。他们始终坚定理想信念,牢记初心使命,对党和人民无限忠诚,对革命前途充满信心。为了心中的信仰,为了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他们经受住了各种严酷的磨难和考验,他们的人生虽然短暂,却无比高尚而充实。

“常州三杰”马克思主义观的形成,又一次启示我们,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必须始终坚定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牢记初心,担当使命。理想信念是马克思主义者的政治灵魂,初心使命是马克思主义者抵御各种危险、考验的精神之钙。理想信念和初心使命不是一蹴而就,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实践证明,一个共产党人一旦丧失了理想信念,忘记了初心使命,他就必然会堕落成人民的敌人,走到马克思主义的对立面即人民的对立面上去。毛泽东同志早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就告诫全党:“有一些共产党人,不曾被拿枪的敌人征服过,却经不起人们用糖衣裹着的炮弹的攻击。”[13]新时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到了最关键的历史时期。面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摆在共产党人面前的各种考验将会更加严峻而艰巨,危险将会更加隐蔽而复杂,因而更加需要我们坚定理想信念,牢记初心使命,振奋精神,时刻准备着“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14];要更加自觉地切实做到“两个维护”,坚决同各种非马克思主义思想、反马克思主义思想作彻底斗争。

猜你喜欢

三杰瞿秋白常州
“胡氏三杰”对中国科技教育的贡献
再读瞿秋白《多馀的话》
常州的早晨
三天两夜
常州非遗 灿烂多彩
培养“硅谷三杰” 她是美国最酷、最美的母亲
唐三杰
瞿秋白三次被捕
瞿秋白第一个把“国际歌”译成中文
论瞿秋白的马克思主义文化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