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课程在教学中的设计与应用研究

2024-01-09季靖李晓甜吴疆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24年1期
关键词:体系结构微课程游泳

季靖 李晓甜 吴疆

摘要:随着信息与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微课程将成为课堂学习的重要补充和拓展资源。本文主要介绍了微课程《大学体育——游泳》在教学中的应用,并对其进行了整体教学分析,从而引发了对微课程建设未来发展的思考。

关键词:微课程;游泳;体系结构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4-2117(2024)01-0091-03

随着信息与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微课程成为课堂学习的重要补充和拓展资源。对教师而言,微课程革新了传统的教学方式,突破了传统的以教为主的教学模式;对学生而言,微课程能更好地满足其對不同学科知识点的个性化学习要求。因此,微课程成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是一个可以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探究性学习的平台。

微课程的教学结构设计

微课程是由一系列相互关联的微课和教学资源构成的一门系统性、完整性的课程。微课程体系有三级结构,即课程、章节和知识点(微课)。体系规划是对一门微课程的章(节)进行规划,在这个过程中,要确定课程涵盖的内容以及大概的体系结构。在使用传统教材进行微课程内容规划时,需要对每一章中的内容进行细分,通常一章中包含的知识点(微课)不宜超过10个(时长一般为10~15分钟)。微课的教学设计可以划分为开始、核心讲授和结尾三个部分。开始部分切入课题要简洁和迅速;核心讲授是微课中时间最长的内容,这部分要求段落分明和视听手段多样;结尾部分主要是对微课的主体内容进行概括总结,强化知识点,可提出相关启发性的思考问题,与开始部分呼应。

微课程《大学体育——游泳》在教学中的应用

1.教学背景分析

在游泳教学活动中,游泳技能的形成更多地依赖肢体的本体感觉,通常学生主要借助陆地上教师的示范动作来建立动作概念和动作表象,按照传统的教学方法很难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2.教学内容

(1)课程概述

微课程《大学体育——游泳》主要由理论和实践两部分构成。理论部分包括救生常识和游泳竞赛规则、常见问题和运动训练方法等。实践部分则详细讲授蛙泳、仰泳、自由泳(爬泳)、蝶泳技术和各泳姿出发、转身技术。

(2)课程目标

提高综合素质,通过合理的、科学的体育锻炼、达到增强体质、培养体育意识、发掘对游泳运动兴趣的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游泳技能,学会科学运动健身方法。

(3)课程内容

微课程《大学体育——游泳》通过中国大学MOOC(慕课)平台在线,面向国内高校大学生体育公共基础课和体育必修课进行教学。除此之外,国内和世界各地的游泳爱好者登录中国大学MOOC(慕课)平台也可以进行自主学习。

微课程主要讲授蛙泳、仰泳、自由泳(爬泳)、蝶泳技术和游泳竞赛规则,并将游泳泳姿的技术要点和难点分成十五个章节来设计,共计32个教学知识点。每个知识点通过10分钟左右的时间来讲述。

3.教学过程

《大学体育——游泳》微课程承担了北京工业大学本科生1~2年级的“大学体育——游泳”公共基础课的教学任务,实现了线上与线下混合模式的教学。《大学体育——游泳》微课程的核心组成内容是教学视频,同时还包含多媒体课件、教学反思、练习测试、学生反馈、教师点评等辅助性教学资源。每个微课单元都是一个完整游泳技能的知识点,若干个知识点构成了不同的微课单元并组成了《大学体育——游泳》微课程的章节体系。《大学体育——游泳》微课程的教学环节包括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主要环节,以及评价、诊断两个辅助环节。

(1)课前学习

“大学体育——游泳”公共基础课教学过程的第一阶段是教学信息的传递,学生通过“微课+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进行学习,微课主要包括微视频、交互式练习、即时反馈这几个学习单位。学生在课前通过网络学习微课中的游泳相关知识点,教师提供在线的学习辅导。

《大学体育——游泳》微课程启用两位不会游泳的初学者进行微课拍摄,在拍摄中帮助她们解决游泳遇到的实际问题,并展示了问题的解决方法。课程不仅展示了游泳技能,还融入了体育精神。例如,在讲解自由泳划臂与打腿配合技术时,学生很难掌握二者之间的配合方法。此时,笔者利用模拟动画及训练视频和PPT将技术要点的构成要素和实际训练的组织方法展示给学生,让学生依据动画和视频的节点与教师讲解的知识相结合,将抽象的内容具体化,降低了学生理解与掌握的难度。学生通过陆上自由泳划臂及打腿模仿练习和实际水中自由泳划臂及打腿技术练习掌握了水中腿和划臂配合技术。

(2)课中学习

“大学体育——游泳”公共基础课程教学过程的第二阶段是吸收内化。课堂中学生讨论总结自主学习中不能自行解决的问题,教师通过引导帮助学生理解难点,同时,学生通过互动的方式来夯实知识。

课堂中运用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将讨论、交流作为两个主要环节。教师的答疑解惑是翻转课堂的关键环节,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是学生对知识进行吸收内化的主要手段。除此之外,通过将微练习、微测验、微评价与微反馈相结合,形成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有效控制。

(3)课后学习

教师将课堂上没有完成的讨论问题或其他的学习内容放到微课程的网络学习平台,让学生进一步开展自主探究学习或交流、互动学习。通过课前和课中的学习,学生对技能要点的掌握已经处在比较熟练的阶段,此时学生可以按照微课的示范进行游泳练习,教师在观察学生的游泳动作练习过程中,及时进行引导,直至学生掌握微课中的全部技术要点。除了教师的现场指导外,学生还要通过课后作业的方式进行巩固练习。

(4)评价和诊断

评价和诊断这两个辅助教学环节主要是通过相关技术与自动化的评价与反馈机制,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学习优势和缺陷,使个别化的学习模式得到顺利开展,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水平得到提高。学习评价采用了过程性和诊断性的评价方法。学生每学习完一章,都可以自主进行学习测试。

“大学体育——游泳”公共基础课教学考核分为线上和线下两种学习方式的考核。线上主要是理论方面的考核,以单选题的形式测评学生是否达到了课程所设定的知识、能力及素质目标。线上考核主要分为在线学习(自主学习)、在线课堂(互动课堂)、在线知识点测试和教学过程性测试四个方面。在线技术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50%,其中在线理论考试占总成绩的40%,在线讨论占总成绩的10%。线下主要进行技能方面的考核,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50%。学生提交拍摄的自己的游泳技能视频,以考核其是否达到游泳技能方面的标准要求。

微课程《大学体育——游泳》整体教学分析研究

1.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

本微课程改变了以传授竞技技术为核心的教学模式,重构了已有的教学结构。学生课前自主学习,课堂上通过开展多种交互活动掌握和运用在课前学到的新知识与技能。这一方面提高了学生对体育教育的深刻认识,另一方面,通过做与学以及多种感官参与、多种能力配合学习,训练了思维能力,陶冶了道德情操,有效促进了学生整体综合能力的发展。

2.教学手段和教学内容

本微课程提供了个性化的自主学习课程,利用多媒体技术手段为教学创设了一个生动有趣的教学环境,运用水下摄影系统强化了多媒体教学的效果,使教学中现场诊断和正误动作对比在媒体中同步呈现,解决了水下动作观察的难题。

3.教学过程与师生互动

由“先教而后学”到“先学而后教”,由“注重学习结果”到“注重学习过程”,这种教学形式的改变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和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自主接受课程和进行个别化的学习,从而更有效地掌握知识和提高技能。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还可以通过讨论区进行沟通交流,形成学习社群。教师也可以参与到学生的讨论区,及时解决学生的各种问题。

對微课程建设未来发展的思考

①对学生学习动力的要求。微课程的学习对学生的自觉性要求更高,学生主体地位的提高进一步强化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积极性对学习效果的影响。所以,在微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可以通过明确学习目的来提升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通过创设真实情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②对学习内容与形式的要求。目前,微课程的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更注重标准化,而非个性化。因此,如何将微课程的标准化与个性化有效结合起来,是今后改变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过程需要重点思考的问题。

③对学习质量的要求。对微课程的研究不能只停留在内涵界定、在线教育、媒体运用和教学模式等应用层面,还要强调如何提升学生所掌握的课程内容质量,以及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④对教师与学生的参与要求。在微课程应用方面,应发挥教师与学生这两个角色的作用,应鼓励更多的一线教师参与到微课程的建设中,同时也要激发学生参与微课程建设的积极性。

⑤对教学手段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中,会涉及一些比较抽象的问题,如果只是通过教师的描述,学生难以产生直观感受。虚拟现实(VR)技术与增强现实(AR)技术能将抽象的知识变得具象化,增强课程的生动性和趣味性,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

⑥对学生互动方式的要求。目前,学生的互动方式通常是在课程里加入与学生的互动环节,该互动环节需要花费时间和精力,却很难达到预期的互动效果。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增强学生的互动,同时可以生成有用的学习行为数据。

微课程不仅作为一种新的媒体和资源存在,还作为一种新型的课程组成单元存在。微课程将从以直接传递教学信息为主要特征的第一代微课程,逐步向以鼓励学生通过参与各种主动探究活动来自主建构知识为主要特征的第二代微课程转变。

本文系北京物资学院2022年教育教学改革创新重点项目“北京物资学院学生大学适应状态描述、影响机制及干预措施研究”(项目编号为2022jgxm22004)部分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体系结构微课程游泳
听说你要去游泳 “妆”一下吧!
胖胖一家和瘦瘦一家
巧借微课,翻转课堂
基于粒计算的武器装备体系结构超网络模型
作战体系结构稳定性突变分析
游泳时小腿抽筋了
基于DODAF的装备体系结构设计
基于云计算的航天器控制系统自组织体系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