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后现代主义视阈下的现代陶艺研究

2024-01-08徐梦薇岳友熙

山东陶瓷 2023年1期
关键词:现代陶艺多元性后现代主义

徐梦薇 岳友熙

摘 要:在后现代主义艺术思潮的影响下,中国现代陶艺朝着多元化、大众化、开放性等方向发展,创造出既充满现代化气息又饱含中华神韵的现代陶艺作品,走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陶艺发展之路。通过对后现代主义理论的研究,寻找后现代主义与现代陶艺的契合点,揭示后现代主义思潮对现代陶艺的重要影响。

关键词:后现代主义;现代陶艺;多元性;开放性;大众化

后现代主义作为一种新的艺术思维方式为艺术创作打开了新视角和新思路,以可变性和模糊性代替确定性和可预测性,用多元性代替统一性,推动现代陶艺走向开放性、多元性及大众化。除此以外,后现代主义倡导回归传统,为现代陶艺传承传统文化提供理论支持,促使传统与现代、西方与东方语言的结合,为现代陶艺带来全新的发展激情和创作体验,对现代陶艺的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1 后现代主义和现代陶艺的概念辨析

后现代主义始于20世纪60年代初,出现在波谱艺术和现代小说集中,是具有较大影响的文化思潮,涉及文学、艺术、电影等多个领域。后现代主义对艺术创造的影响非常大,从某种程度上说,后现代主义改变了陶瓷艺术的发展趋势。从总体上来看,后现代主义思潮表现出深刻的批判性和反叛性,其多元化和大众化的思维模式更是猛烈地冲击着传统文化以及艺术创造的各个方面。我国的陶瓷文化历史悠久,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精湛的工艺技术,但同时也存在思维模式固化、单一流程化等问题。后现代主义的出现以一种新的艺术思维模式,不断冲击传统思维模式,促进中国陶瓷艺术的发展和完善。

杨永善认为,“现代陶艺,在世界许多发达国家和地方,已经超越普通工艺品的层次,成为独具特色的艺术创作,并越来越被人们关注和喜爱,这是陶瓷工艺美术的发展和丰富。”[1]要想正确地认识现代陶艺,首先要明确传统陶艺和现代陶艺之间的辩证关系。中国有数千年的制瓷历史,现代陶艺和传统陶艺之间不存在绝对的界限,两者所体现的是不同文明条件下人类需求和审美的变化。“凡是遵循历史上一定的技术师承、窑系划分、时代特征等形成的诸多规范和模式而制成的陶瓷物品,均可纳入传统陶艺的范畴。”[2]传统陶艺(如图1)符合古人的审美观,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在创作中讲究技法以及样式的传承,因而传统陶艺在造型样式以及装饰方法上往往缺少自主创新,相对现代陶藝呈现出单一化的特征。现代陶艺(如图2)受后现代主义开放性艺术思维方式的影响,突破传统的思维模式,以传达时代观念为主,艺术家试图通过作品来解释世界的本质。现代陶艺的出现绝不是对传统陶艺的摒弃,也不意味着对工艺要求的降低,相反,现代陶瓷艺术需要继承和发扬传统陶瓷艺术的精髓,博采众长,突出艺术性的同时保证工艺性。由于陶瓷这一艺术形式的特殊性,很多设计者和艺术家参与陶瓷艺术的创作,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现代陶艺的发展。但是问题也接踵而来,由于陶瓷工艺存在复杂性,跨界艺术家很难精准地掌握陶瓷工艺,出现重创作轻工艺的错误认知,有些艺术家甚至用“艺术”一词来解释作品的瑕疵,歪曲事实。对于这种现象,艺术家们往往各执一词,导致很多不懂陶瓷工艺的观赏者不能正确认识现代陶艺。

中国现代陶艺起步较晚,经过艺术家们的不懈努力,中国现代陶艺已经逐渐走出自己的路子,发展成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的艺术创造。

现代陶艺之所以发展迅速,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其符合当代大众的审美特点,反映时代精神和时代特征,进而与观赏者引发情感共鸣。

2 后现代主义在现代陶艺创作中的表现

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国民更加注重对于精神食粮的索取。造型艺术作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反映了大众的审美情趣以及时代精神。后现代主义提倡作品的装饰艺术,通过艺术创作抒发作者的内心情感,创作的自由度更高,产生了现代艺术的新机遇。以陶瓷作品来讲,“一些后现代主义的陶艺作品以它独特的视角与叙述方式讲述着人类的普遍特性,以一种全新的表现手法展现着观念。”[3]后现代主义艺术以其开放性、大众化的艺术思维方式影响着现代陶艺的发展趋向,

使现代陶艺表现出新的特征。现代陶艺作为物质载体,更多地展现了艺术家的内心情感以及对世界本质的理解,与传统陶艺相比更加注重自由化与人文化的展现。在后现代主义艺术意识的影响下,现代陶艺在艺术创作过程中积极吸取传统陶艺的精华,将传统文化与现代艺术相结合,开创了装饰艺术的新视角。

2.1 开放的艺术思维方式

后现代主义倡导开放性的艺术思维方式,反对教条式的定向思维模式。在现代陶艺的身上,我们看到了对传统陶艺的传承,同时我们也看到了有别于传统陶艺的自主创新。现代陶艺作为造型艺术和自然科学的结晶,是艺术表现手段的重要载体之一。现代陶艺经过艺术家们的不断探索与实践,表现出一种“现代美范式”,以开放性的思维方式重新审视传统陶艺,作品在艺术特征和审美风格上都与传统陶艺有很大区别。传统陶艺主要表现出一种“古典美范式”,在材质的选择以及工艺技巧上都讲究精工细作,装饰设计上主要依靠于色彩,造型讲究对称、均衡,作品呈现出来的整体风格比较优美典雅、和谐均匀。而现代陶艺在传统陶艺的基础上不断创新,融入自己的特色。现代陶艺的材料、色彩、造型等也就成为艺术家们创新与探索的空间。色彩对于现代陶艺而言,不仅仅是装饰的手段,更是表达艺术家内心世界、传递情感的重要方式,艺术家通过色彩的明暗对比、留白等艺术表现手法肆意表达内心世界,作品极具个人色彩。此外,现代陶艺在造型设计上具有“抽象化”“雕塑化”的特征,整体呈现出多元绽放的新局面。例如朱乐耕在澳门永利艺术馆展出的陶瓷空间装置作品《五彩云》(图3),打破了传统的陶艺创作理念,首创观众与作品同框的理念,将陶瓷作为感染场域媒介,作品呈现出浓厚的艺术意味和无限的可能性。作者没有选取具有象征意义的典型图像和经典纹样,而是采用具有多重解读意义的抽象符号,将按照一定秩序排列的圆圈、线条与流动的云朵结合,给观赏者带来多重感官体验。

由于中国现代陶艺起步较晚,在经历对西方现代陶艺的模仿阶段后,陶瓷艺术家们开始探索中国现代陶艺发展的新路径,创造具有民族审美风格特征的现代陶艺。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陶艺家们作出了很多尝试。有的艺术家从陶艺概念入手,比如景德镇现代陶艺的代表艺术家姚永康先生建议用‘新陶瓷一词来代替‘现代陶艺。‘现代陶艺最先兴起于西方国家,因而姚永康先生认为“现代陶艺”这一名词难免带有‘拿来主义的味道[4]。姚永康先生的用意并不是要否定现代陶艺,而是希望中国的现代陶艺能够走出自己的路径,将西方现代陶艺和中国传统陶艺的理念、方法融汇到艺术家的血液中,创造出既充满现代化气息又包含中华神韵的现代陶艺作品。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姚永康先生对中国现代陶艺发展趋势的精准把握,在后现代主义思潮的背景下,以开放的艺术思维方式为导向,走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陶艺发展之路。

2.2 大众化的艺术思维方式

不论是传统陶艺还是现代陶艺都是时代精神的产物,必然要受到时代文化的影响。中国的陶瓷艺术历史悠久,起源于石器时代,兴盛于封建社会。中国古代陶瓷生产制作一部分为了满足贵族的需求,侧重于技法工艺,另一部分是为了满足平民生活,侧重于实用性。在21世纪的时代背景下,艺术家不再为少数人服务,而是更加倾向于创造大众喜闻乐见的艺术作品,满足大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大众文化突出体现在它对于大众生活活动普遍的日常价值存在的方式的认同,是对大众生活的日常经验的价值描述。”[5]现代陶艺在大众化艺术思维的影响下,肯定大众生活的日常经验以及现实生命的存在意义,将创作视角聚焦于平凡人生的现实世界,从日常经验以及现实文化中把握世界的本质。陶艺家们借助“陶瓷”这一物质载体,以艺术表现形式传达时代精神和民族文化。例如黄焕义的作品《三个可乐瓶》(图4),创作者用带有东方韵味的青花瓷装饰世俗形态的可乐瓶,可乐瓶象征西方工业消费文化,青花瓷象征东方民族文化。作品取材于日常生活经验,表达出雅俗共赏的创作理念,充满时代气息和民族文化特征。

3 后现代主义对现代陶艺的影响

3.1 推动现代陶艺探索自身民族语言

中国现代陶艺相较西方现代陶艺而言起步较晚,缺少一个缓慢成长的过程,理论基础还不够完善。但由于中国制瓷文化历史悠久,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精湛的技艺传承,能为现代陶艺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和技艺支撑。

“现代艺术是反叛传统的艺术,注重研究艺术形式,注重以形式来表达事物的内在本质,从而导致忽略了外在内容。”[4]后现代艺术則是对现代艺术的反思和超越,主张回归传统。中国现代陶艺是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片肥沃的土壤中孕育而生的,艺术家在现代陶艺的创作中从日常生活中汲取灵感,加入传统元素,注重构建自身的民族艺术语言。例如黄胜的生活陶艺作品《水洗》(图5),作品采用中国的传统元素梅花进行装饰,具有观赏性的同时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带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意大利著名哲学家基阿尼·瓦蒂莫曾在《现代性的终结》一书中指出:“‘后现代一词中的‘后事实表达了对现代的告别”[6]4,“我们把后现代

不仅看作相对于现代的新事物,而且也看作对‘崭新这一概念的消解——换言之,看作一种历史终结的体验——而不是看作历史本身一个不同阶段的出现”[6]8。现代性具有世俗化、肯定新事物价值的基本特征,后现代的意义表现为对“新”的价值的消解,是对现代性的反叛,甚至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后现代是对现代性的一种修正。

“后现代艺术尊重传统,试图将传统与现代元素混合,追求繁杂含混的审美效果。”[7]后现代艺术重新打开被现代主义摒弃的“博物馆”,寻找传统文化的价值。在后现代主义的影响下现代陶瓷进入发展的新阶段,但由于后现代主义本身带有多面性、混杂性的特征,中国现代陶艺也呈现出多元化的面貌。总之,中国现代陶艺在后现代主义的影响下,提高了创作的灵活性,打破了原本单一的创作模式,积极探索自身民族文化语言,在中外文化交流下取得长远的进步。

3.2 过分追求随意性

后现代主义无疑将个人意识推动到更高的层面,艺术家的创作天性得到解放,同时也对艺术创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代陶艺在快速成长的过程中也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上文提到现代陶艺在后现代主义的影响下呈现出大众化的发展趋势,同时也会使现代陶艺在艺术创造中出现过分追求随意性的问题。有一部分原因是艺术创作的水平参差不齐,还有一部分原因是部分艺术家对“现代陶艺”的理解存在误区,认为现代陶艺只注重艺术家的情感抒发,将工艺要求抛之脑后。因此,陶瓷展览上的有些作品虽然带有强烈的视觉冲击,但却缺少文化内涵,大众很难透过作品看到深层的情感意蕴。成功的艺术作品绝不是哗众取宠,而是在具有高超的工艺技术的同时含有深层的文化意蕴,与观赏者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后现代主义思潮所倡导的自由也并非简单的随意化,而是创作思维上的自由,在具备丰厚的知识储备的基础上寻求创新点,创造出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产品。

4 结语

后现代主义作为新的艺术思维方式,对现代陶艺的发展趋势具有重要影响。后现代主义促进现代陶艺突破传统的思维模式,传承传统陶艺精华的同时融入时代气息,推动陶艺家创造出既充满现代化气息又包含中华神韵的现代陶艺作品。然而,由于中国现代陶艺起步较晚,其成长之路任重而道远,面对相对完善的西方现代陶艺体系,中国现代陶艺审美理论尚有很大的进步空间。中国的现代陶艺发展之路绝不能亦步亦趋,要大胆创新,构建自身的民族艺术语言。

参考文献

[1]杨永善.发展中国现代陶艺的研讨:香港“中国传统陶艺与现代陶艺研讨会”随记[J].装饰,1989(3):3-5.

[2]付彬捷.传统陶艺与现代陶艺关系浅析[J].大众文艺,2018(2):47-48.

[3]耿宪东.后现代主义影响下的现代陶艺[D].济南:齐鲁工业大学, 2017:9.

[4]任华东.“现代陶艺”的舶来、际遇及其特征:以景德镇现代陶艺创作为例[J].艺术评论,2018(12):138-143.

[5]黄维维.大众文化成为现代陶艺创作的表达对象[J].佛山陶瓷, 2012,22(6):41-43.

[6]瓦蒂莫.现代性的终结[M].杨恒达,译.郑州:河南大学出版社, 2015.

[7]楚梵.当代陶艺中的后现代语言[J].美术观察,2017(8):125-126.

(责任编辑:刘 丽)

猜你喜欢

现代陶艺多元性后现代主义
库淑兰剪纸艺术中的多元性探究
“瑞狮壶”的艺术构成与文化多元性分析
从后现代主义传记戏剧到元传记:重读《戏谑》与《歇斯底里》中的荒诞性
元艺术与后现代主义
后现代主义的幻想
浅谈现代陶艺在环境艺术中的运用
汉代陶塑审美特征对中国现代陶艺创作的启示
现代陶艺教学中创意思维的培养
现代陶艺教学特点研究
浅谈后现代主义对服装设计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