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谈写作等
2024-01-08
*作家谈写作*
每个人的生命中都有属于自己的一份精华,我们要先了解自己,然后选定方向,认真追求,那就叫立志。
——罗曼·罗兰[法国]
如果你志在最高处,那么即使滞留在第二高处甚至第三高处,也并不丢脸。——西塞罗[古罗马]
朝着一定目标走去是“志”,一鼓作气中途绝不停止是“气”,两者合起来就是“志气”。一切事业的成败都取决于此。
——卡耐基[美国]
大作家往往都有大志向,这一点也不奇怪。如果不是了解自己,选定方向,认真追求,怎么能成为作家呢?
*佳句库*
拂晓来临
白露收残月,清风散晓霞。
绿杨堤畔问荷花:
记得年时沽酒,那人家?
——《南柯子·忆旧》【宋】仲殊
春眠不觉晓,
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
花落知多少。
——《春晓》【唐】孟浩然
忙着征衣快着鞭,回头月挂柳梢边;
两三点露不成雨,七八个星犹在天。
茅店鸡声人过语,竹篱犬吠客惊眠;
等闲推出扶桑日,社稷山河在眼前。
——《拂晓行军》【明】朱元璋
喔喔晨鸡唤出城,
篮舆兀睡忽天明。
偶因半路松招客,
始觉空山雨未晴。
——《十日祭先农拂晓过刘寺》
【宋】程公许
夜深静卧百虫绝,
清月出岭光入扉。
天明独去无道路,
出入高下穷烟霏。
——《山石》【唐】韩愈
一夜北风紧,
开门雪满沙。
铺阶都似玉,
着树即成花。
远近鸟声绝,
缤纷絮影斜。
微云谁共赏,
修竹自交加。
——《詠雪》【清】秦廷璧
昨夜雨疏风骤,
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
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宋】李清照
*汉语国*
烹饪带来的造字史
“大发现,大发现!这‘煮字下面明明是四点水,可是意思却是用火在下面加热!搞反了?”小胖大呼小叫,闹闹和谢义豪闻声赶来。
闹闹瞪了小胖一眼:“小静老师早就说过,四点底的意思不是水,火焰的形状是四点底!”
“可是,你们看,这和烹饪相关的汉字,有的是四点底,有的是火,水火混在一起,为啥呢?”小胖还是不服。
“好,这期汉字社的主题有了!”谢义豪说,闹闹也觉得有意思。
周日,汉字社活动在闹闹家举行,闹闹请大家来到厨房,只见蒸锅里蒸着包子,空气炸锅里烤着鸡翅,烤箱里躺着果仁蛋糕,炒台旁边放着鸡蛋……这简直是美食聚会嘛,大家都口水直流,小胖先抓了个豆沙包塞进嘴里。
小军笑道:“今天闹闹请客,可是下了血本啊!”
“岂止下血本,还要请我老妈帮忙!你们看,这与烹饪有关的字,确实是形形色色:四点底的,有‘煮‘煎‘烹‘蒸‘熟……”
闹闹点燃煤气灶,放上一口陶锅,准备煮鸡汤:“这锅不是金属的,是在云南买的汽锅,古人最初就是用陶器煮、蒸食物的。”
郑媛媛对邓芊芊说:“看,那火苗确实像四点底!”
闹闹说:“可汉字中的四点底,代表的并不一定都是火苗!”
谢义豪负责“煮”字,他马上展示了自己画的创意图画:“这个字的四点底代表的是火苗。”
煮,甲骨文=(着火的木柴,两点表示火星)+(火,火堆),表示古代部落燃烧篝火,用以煮食,聚众社交。
郑媛媛负责“蒸”字:
蒸,甲骨文=(米,米浆)+(豆,盛具、炊具)+(双手,托举、敬献),表示利用锅中水蒸气将盛具里的食物蒸熟。
“下面的四点底,原来是表示双手呀!”郑媛媛惊叹道。
小胖说:“古代也有简化字啊!你们发现没有,这几个字都是进化到隶书以后,把下面的形状简化成四点底了!”
确实有意思。
谢义豪回到烹饪话题:“最古老的烹饪方式是烧烤哦,可别忘了,只要有火就有它们,几百万年了,后面的火字旁的字,就是这么造出来的!”
郑媛媛有新发现:“可是这几个火字旁的字,‘炒‘烧‘烤
‘煲‘灼‘炸‘炖‘煸,没有甲骨文和金文,小篆才出现,奇怪!”
看着孤零零的楷书=(火,爆发)+(乍,突然),谢义豪说:“对,它们出现在小篆的时代,有的在楷书里才有!为什么反而不如‘煮‘煎出现得早呢?”
闹闹指着“炒”字的放大版,笑道:“因为战国以后才出现铁器,要想在高温下翻炒,没有铁锅怎么行?”他麻利地拿出准备好的铁锅,炒起了番茄炒鸡蛋。
炒,篆文=(热气,表示锅具高温)+(火,表示高温)+(刍,稚嫩的,代蔬菜),表示将鲜嫩的蔬菜放在高温的油锅里翻动至熟。
是啊,这就是造字的有趣之处!
小胖说:“原来,你早就找到了这些字的来历,来考我们啊!我也考考你,同样是火字旁,‘烩字和‘焙字怎么有金文的字形?那时候还没铁器呢!”
闹闹笑:“把我考住了!古人造字的过程,我怎么知道?”
谢义豪说:“‘焙字是全方位烘烤加热,有个石洞、土坡或者陶罐就行,没发明铁器也能做。”
邓芊芊说:“对了,不光是有了铁器的原因,‘炒‘烧‘烤
‘煲‘灼‘炸‘炖‘煸这些字都是有了东汉的形声字造字法之后,大量产生的!形声字只要有基础字形,加上偏旁部首,就能表达出很多意思!”
“所以,楷书才出现的字,就是形声字比较多!”闹闹说,“这些与烹饪有关的汉字里,藏着造字的历史啊!”
小胖叫道:“包子蒸好了,番茄炒鸡蛋出锅了,赶快把烤好的鸡翅拿出来,加上烘焙好的蛋糕,咱们为又获得了新知识庆贺一番!”
*佳作出炉记*
观察人物时有个秘诀:一边看,一边在脑海里用上比喻!这位小作者就是这样做的,她看到爷爷风卷残云地吃饭,就默默地把他比作大鲨鱼;再看看爸爸埋头苦吃的样子,给他取了个名字叫“大嘴怪”……“减肥人士”“好奇虫”也是很好玩的称号哦!下次写人物时,试试这个方法!
观察人物时在脑海里用上比喻
家庭吃相
曹语彤(9岁)
今天我心血来潮,吃饭时,观察了全家每个人的吃相,平时不注意,今天才发现各有各的特点!
我的外公,一名退伍军人,一直是家中的“吃饭主力军”。饭菜一上桌,外公总是第一个到,一手拿筷,一手端碗,一个人安安静静地吃,一句话也不说,一口菜,一口饭,好像都不嚼,没过一会儿,就像大鲨鱼一般把食物都吃进了肚里。妈妈不知说了多少次,让他老人家吃慢点,可外公总是改不掉。外公是第一个来到饭桌,也是第一个离开饭桌的。
我的爸爸更有趣,他可是个“大嘴怪”,他会把菜都夹进碗里再吃,吃的时候头都快埋进碗里了,仿佛囫囵吞枣,直到他风卷残云结束用餐。
我的妈妈,一名减肥人士,一天只吃一小口饭,慢吞吞地吃着,看得人着急,她说:“细嚼慢咽才能吸收好还不长胖。”真不懂,她已经很瘦了,还说什么减肥,真是没意思。
我的外婆是一个生活在慢世界的人,好像发生什么都不急。她吃菜前总要先闻一闻味道,好像感觉对了才会一点一点地吃掉,还有就是吃两口就要喝口汤,那她肚里的饭可能都成粥了吧。
过了好久,外婆起身拍了拍我,我一看,原来我光顾着看别人,自己的饭一口没吃,真不愧是“好奇虫”。我赶紧低头吃饭,都没怎么嚼就吞了下去,噎得我赶快喝水,看来做事真不能急!
这就是我们一家人的吃相,你也快去看看自己家人的吃相吧!
*不讀不快*
《我的朋友扎卡里》
这是一个令人难以忘怀的夏天。胖男孩扎卡里来小镇演出,给整个小镇,特别是托比带来了改变。托比羡慕扎卡里能到处旅行,看不一样的风景,不会为了妈妈到底什么时候回来而烦恼,不会为了逃避父亲的沉默寡言而尴尬,他一度以为,扎卡里和自己是完全不同的。可是,一个不经意间编造的小小谎言,让托比发现自己与扎卡里之间的隐秘共鸣。
作者金伯利·威利斯·霍尔特,曾获美国国家图书奖青少年文学奖,他的代表作品还有《寻水人》《黑夜的守卫者》等。
【精彩节选】
手术之后
狭窄的拖车里有一股菠萝汁和柠檬水的味道。里面黑乎乎的,只有一盏灯,还有从窗帘缝隙钻进来的阳光。那头挂着一个帘子,挡住了后面的空间。拖车中间就坐着那个我这辈子见过的最大块头的人——扎卡里·比弗。他满月般的大脸庞上顶着一头短短的黑发,活像戴着一顶小了两号的紧巴巴的帽子。他的皮肤白得像脱脂牛奶。他那淡褐色的眼睛被鼓鼓的腮帮子挤得几乎都看不见了。
他穿着一条巨大的松紧带裤子和一件褐色衬衫,坐在电视机前,看着《猜谜》节目,喝着超大杯巧克力奶昔。他腿上放着一份《收视指南》,脚边有几摞书和《新闻周刊》杂志,还有一袋雷伊牌薯片。三面玻璃墙把他围在中间。玻璃墙角的一个牌子上写着:别碰玻璃。其实,即使有人碰了也不要紧,电视机旁放着一瓶玻璃擦洗剂和一卷纸巾呢。
不可否认,这个地方干净得出奇。除了一个灰扑扑的书架,里面塞满了百科全书和其他图书,这里就像医院一样一尘不染。书架中间的一格孤零零地放着一个金色的纸盒。
站在这里,盯着别人看,就因为他长得与众不同,这种感觉似乎很怪异。威利在鹿茸镇上算是长得奇怪的人,但我见惯了他驼背坐在破烂的高尔夫车上的样子,早不觉得他相貌古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