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劳动教育融入石油化工类专业实验教学环节的探索与实践

2024-01-08赵立翠张宇马平华郑黎明

化工管理 2023年36期
关键词:层级劳动育人

赵立翠,张宇,马平华,郑黎明

(1.燕山大学 车辆与能源学院,河北 秦皇岛 066004;2.燕山大学 电气工程学院,河北 秦皇岛 066004)

0 引言

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意义深远[1-2]。2020 年3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中明确要求“要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3]。高校作为培养高素质技能技术人才的“主阵地”,需全面加强学生劳动教育,提高学生劳动素质,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输送高质量劳动者[4-5]。

自《意见》发布以来,国内各高校在劳动教育上做出了诸多探索并取得了初步成效[6-7]。然而,当前劳动教育中仍凸显出一系列问题[8],其中“重共性轻个性”问题尤为普遍,即未能从专业视角将劳动教育融入人才培养过程,千篇一律地将劳动教育泛化为简单的体力劳动,与专业教育相分离,导致劳动教育难以发挥其综合育人价值。如何打破现有思维,将劳动教育与专业人才培养有机融合,是亟需解决的问题。

实验教学作为高校专业教学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能强化学生对专业理论知识的理解,使学生掌握必要的实验技能,更能培养学生的科研思维和创新实践能力,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鉴于此,探索将劳动教育融入专业实验教学环节,构建“劳动+实验”育人模式,充分发挥两者的叠加育人效应,对解决传统劳动教育“重共性轻个性”问题、培养契合行业发展需求和具备综合素养的新时代劳动人才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

1 劳动教育与实验教学的内在联系

劳动教育和实验教学是高校教学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者在育人目标、教育过程及师资队伍需求方面能够相互关联、相互促进,为两者有机融合提供了条件和基础。

第一,劳动教育和实践教学在育人目标上同向同行。教育部于2020 年7 月印发的《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新时代劳动教育目标为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具备必要的劳动能力、培育积极的劳动精神、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和品质四个方面[9]。实验课程教学目标为使学生掌握基本实验技能,提升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吃苦耐劳、求真务实及团队合作精神。从育人目标上看,两者具有高度一致性。

第二,劳动教育和实践教学在教育过程中交叉融通。首先,实验教学资源是保证实验课程有序开展的基础,同时能为劳动教育的实施提供广阔的实践空间和平台。此外,实验教学以学生动手实操为主、劳动属性强,这一特点恰能为劳动教育的开展提供有效载体;而劳动教育作为立德树人的重要内容,能进一步深化实验教学内涵,为实验教学质量的提升提供有力抓手。因此,从教育过程中看,两者能够相互关联、相互渗透,具有高度互融性。

第三,劳动教育和实践教学在师资队伍需求上共通一致。无论是专业实验教学还是劳动教育,两者在师资队伍的需求方面具有通用性,即需要建立一支复合型、多元化的师资队伍,教师不仅要掌握学科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操作实务,还要在教育过程中牢牢把握专业人才培养需求,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因此,从所需师资队伍来看,两者具有高度共通性。

2 劳动教育融入实验教学环节面临的难题

(1)聚焦性研究不足。目前,在劳动教育与实验教学的融合运用及实际操作方面缺乏系统、深入的研究,尽管高校劳动教育融入专业教育的研究已初步进入学者们视野,但大部分研究内容并未涉及实验教学方面,且研究成果大多存在“重框架轻体系”的问题[14],可借鉴经验较少。

(2)融合过程复杂。劳动教育与实验教学的融合模式并非简单的机械叠加,而是在目标和内容上相互渗透、相互交融、共同发展的深度融合。因此,如何把握好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并使其自然融合,充分发挥出协同育人价值,仍需深入探究。

(3)忽视价值引领。传统的劳动教育和实验教学大多只停留于知识技能传授和能力培养层面,很少上升至价值引领高度。因此,如何在劳动教育与实验教学融合过程中打通知识、能力和素养的系统性整合路径,培养具有专业劳动技能、创新实践能力和综合素养的高素质劳动人才,仍需进一步思考。

面对上述难题,以燕山大学石油工程专业为例,围绕新时代劳动教育及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探索出一条劳动教育与实验教学环节有机融合的具体实施路径,构建了“劳动+实验”育人模式,促进劳动教育“专业化、体系化”,深化实验教学内涵,有效发挥两者的协同育人作用,为其他高校石油化工类专业相关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有益借鉴。

3 劳动教育融入实验教学环节的探索与实践

3.1 石油工程专业概况

石油工程专业主要研究储层油气资源从地下开采到地面过程中所涉及的知识和技术。在目前国家“双碳”目标下,石油工程专业作为石油化工类专业之一,更应扎实开展专业劳动教育,全面提升学生专业素质和劳动素养,助力专业人才培养、行业转型发展和国家“双碳”目标实现。

燕山大学石油工程专业培养计划中共设置专业类实验课程72 学时,涉及钻井工程、采油工程、油层物理、渗流力学等13 门专业类课程的31 个实验项目,主要开设于第3 至第7 学期,是贯穿于专业人才培养过程的重要环节。

3.2 劳动教育融入专业实验教学环节的具体实施路径

3.2.1 贯彻时代精神引领,明确劳动教育目标

在《意见》和《指导纲要》的时代精神引领下,结合石油工程专业人才培养需求及实验课程教学目标,确立了“劳动+ 实验”育人模式总体目标,即力求通过劳动教育与实验教学环节的有机融合,促进劳动教育的“专业化、体系化”,引导学生崇尚劳动、热爱劳动、主动探索、勇于创新,培养具备过硬专业知识技能、创新实践能力和综合劳动素养的新时代石油人才。

3.2.2 结合实验课程特点及内容设置,制定“三层级”劳动教育内容体系

劳动教育内容体系是劳动教育得以顺利实施、育人目标得以有效达成的支撑条件。结合石油工程专业实验课程特点及具体内容设置,制定了包含基础层级、专业层级和创新层级在内的“三层级”劳动教育内容体系。基础层级劳动教育主要内容设置为简单、基础的体力劳动,包括课前实验所需用品摆放到位,课后实验器材的清洗、归纳整理,以及打扫、还原实验室等;专业层级劳动教育在内容制定上更注重“专业化”,具体劳动教育项目与课程专业知识、技能紧密结合,包括实验设备提前调试、实验用品的制备与前期处理等;创新层级劳动教育主要内容设置为与实验教学相关的探索性、创新性劳动实践项目。

3.2.3 融合具体实验教学项目,“自下而上”分阶段开展劳动教育

坚持“与劳动教育目标相契合、与实验教学内容相融合、与学生实际能力相贴合”三项原则,依托劳动教育内容体系架构,精选不同教学阶段具有典型教育意义的实验项目“自下而上”分阶段开展劳动教育,具体实施路径如图1 所示。

图1 劳动教育融入实验教学环节具体实施路径

一是基础层级劳动教育实施阶段。该阶段主要面向刚接触专业基础类课程的石油工程专业大二年级学生。选取第3 学期开设的油田化学中两项课内实验开展劳动教育。以“堵水剂的制备与性质”实验为例,该实验项目所需器材和药品种类繁多,每个小组实验用品包括烧杯3 个、量筒3 支、玻璃棒4 根、具塞刻度试管10 支、试管架1 个、秒表2 个、pH 试纸1 包、不同类型化学试剂10 滴瓶、抹布3 块,实验前所需用品的摆放到位,实验后器材的清洗、烘干及归纳整理工作量大。针对该内容组织开展基础层级劳动教育,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通过身体力行,提前了解实验内容,掌握必备的通用劳动技能,培养吃苦耐劳、团结协作精神,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

二是专业层级劳动教育实施阶段。专业层级劳动教育的实施对象为大三年级上学期学生,在此阶段,专业基础课程陆续开设,学生的专业知识储备得到进一步提升。从本学期开设的八项实验项目中选取“地层因子的测定实验”“流体平面单向渗流实验”和“岩石碳酸盐含量的测定实验”开展劳动教育。以“地层因子的测定实验”为例论述劳动项目选择依据及具体实施过程,为保证学生能在2 学时内完成该项实验任务,实验教师需提前将实验所用的岩心进行烘干、称重、抽真空及饱和液体处理,整个处理过程持续约2 ~3 d。通过组织学生提前进入实验室,引导学生运用专业知识并结合行业标准等资料参与岩心的准备过程,使其掌握完整的实验流程和必备的专业劳动技能,在巩固学生专业理论知识的同时,提升了专业实践能力。

三是创新层级劳动教育实施阶段。该阶段劳动教育主要面向已具备完整专业知识体系的大三年级下学期学生开展。在综合考虑学生能力水平及实验教学实际的基础上,共设置两项创新型劳动教育项目。项目1 为针对“部分实验教学设备老旧,存在跑、冒、滴、漏现象”的问题,开展“集思广益,设备修旧利废”的劳动教育项目,学生结合自身兴趣选择“问题设备”进行拆装维修或改造,使设备“变废为宝”;项目2 为针对当前实验室“人造岩心制备程序老旧、使用材料单一”的问题,开展“充分调研、优选材料、改进岩心制备工艺”的劳动教育项目,学生通过文献调研自行设计岩心制备方案,所制得的岩心可以用于“岩心强度与破碎实验”“敏感性评价实验”等多项专业实验教学项目中。创新性劳动教育项目的开展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开拓精神,充分激发学生的劳动热情,健全学生的劳动品格,全面提升其综合劳动素养。

3.3 打造“二维度”劳动教育评价体系

对劳动教育的科学评价是劳动教育闭环系统的关键环节,也是促使其持续改进的主要驱动力[10]。《指导纲要》中明确强调“劳动教育目标的实现必须将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结合起来”[9],鉴于此,确立了实践评价与素养评价相结合的“二维度”劳动教育评价体系,形成了劳动教育闭环系统,如图2 所示,对指导劳动教育过程的更新改革,推动劳动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图2 基于“二维度”评价体系的劳动教育闭环系统

(1)“劳动实践评价”维度。劳动实践评价包括实践过程评价和实践效果评价两方面。在实践过程评价中,将学生的出勤情况、活跃程度以及课堂表现作为基本考查点,在实践效果评价中,则根据不同的劳动教育项目设置不同的评价指标。通过学生自评、组内互评、组间互评和教师评价,考查学生对不同层级劳动技能的掌握情况,并将考查结果作为相应实验项目预习及操作成绩评定的重要依据,激发学生的劳动积极性和投入度。

(2)“劳动素养评价”维度。第一,构建问卷调查监测机制,结合“三层级”劳动教育内容体系和具体实施时间,设计面向石油工程专业学生的通用劳动能力、专业劳动技能及综合劳动素养三项调查问卷,分别在大二上学期、大三上学期和大三下学期开展问卷调查;第二,制定劳动实践记录手册制度,指导学生将参与各层级劳动教育项目的情况与感受进行客观、详细的记录。通过问卷调查和劳动记录,有效监测、分析学生劳动素养的发展情况及劳动育人效果,为劳动教育的持续改进提供数据驱动和可溯依据。

4 结语

将劳动教育融入实验教学环节已在2019 至2021 级石油工程专业学生中实践应用,共涉及216 人,从劳动教育评价的定量数据及定性分析来看,劳动育人效果已逐步显现。(1)通过观察学生在劳育项目中的表现、追踪分析不同阶段问卷调查结果和评阅学生劳动记录手册得出,学生的劳动意识明显增强,劳动技能水平和综合劳动素养明显提升。(2)通过创新层级劳动教育项目的开展,学生共维修再利用“小问题”设备5 台,改造拟报废设备3 台;自制岩心143 块,并成功用于岩石绝对渗透率测定、岩石孔隙度测定及储层速敏性评价等7 项专业实验教学中。(3)线上匿名投票活动结果显示,对劳动教育融入实验教学环节非常支持和支持的学生占比高达65.73% 和26.45%,所做工作得到了学生的肯定与认可。同时,也有部分学生提出一系列建议,例如将劳动教育项目从必选模式改为学生可结合自身兴趣进行自选的模式、增设其他劳动教育项目等,为劳动教育内容及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提供了参考。

通过确定劳动教育目标、制定“三层级”劳动教育内容体系、开展“自下而上”分阶段劳动教育以及打造“二维度”劳动教育评价体系,实现了劳动教育与专业实验教学环节的有机融合。“劳动+实验”育人模式促进了劳动教育的“专业化、体系化”,也深化了实验教学内涵,使两者的协同育人价值得以充分发挥,并且引导学生树立了正确的劳动观,提升了学生的通用劳动技能、专业劳动技能和综合劳动素养,培养了学生吃苦耐劳、团结协作及开拓创新的精神。劳动教育融入实验教学环节的实施路径探索填补了当前该领域的研究空白,为其他高校石油化工类专业相关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有益参考。

猜你喜欢

层级劳动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军工企业不同层级知识管理研究实践
基于军事力量层级划分的军力对比评估
职务职级并行后,科员可以努力到哪个层级
热爱劳动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
任务期内多层级不完全修复件的可用度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