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高校音乐教学模式的发展路径
2024-01-08张雪洁
张雪洁
(上海音乐学院,上海 200032)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教育改革的推进,“互联网+”成了当前教育教学工作的新趋势。在此背景下,我国音乐教育联动互联网深度发展。诸如“教育大数据”“MOOC”“创客教育”等新型教育模式和教学手段对音乐教育领域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相比基础教育,由于年龄特征、身心特点以及学习者已有的学习经验等方面,使得高校音乐教育在“新技术”的冲击下,面临着更大的教学挑战。在此视域下,高校音乐教育应不断探寻互联网有效渗透高校音乐教育的模式与路径,提升教师教学水平与课程开发能力,丰富教学手段与教学内容,从而更好地适应学生的年龄特征与学习需要,提高他们的整体学习效率和其学习的动机水平。基于此,本文结合有关资料,以“互联网+”的教育大背景为出发点,针对“高校音乐教育教学模式如何发展?”这一话题进行具体的分析和探索。
一、“互联网+”背景下高校音乐教育的意蕴价值
(一)丰富音乐教育教学模式
互联网技术和应用的范围非常广泛,在社会群体中形成了广泛关注。新媒体技术所具有的便捷、技术化等特点都能够有效创新传统音乐课堂的开展模式,以新技术、新手段的方式为学生带来独特的学习体验感。由于“互联网+”的普及,高校和教师使用云计算、多媒体应用和移动大数据服务等创新技术的现象日益增多。[1]互联网融合于高效音乐教育中,依托信息技术互动性这一特点,使得音乐教学模式从传统说教、单一输出向实时交流、多方互动转变,音乐教学模式趋于动态化。通过这些技术的运用,结合音乐教学的授课特征和方式以及音乐教学和学生学习的交互,增加了高校音乐教学的多样性;同时,在信息技术的运用中,指导学生对音乐授课中重要知识点和难点进行深入学习,增强其领悟力——这样的新方式,能够使音乐课堂呈现出一些更加灵活且丰富有趣的课堂形式。
(二)优化音乐教育教学过程
在现代高校的音乐授课中,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和推广为音乐教学提供了良好的教学工具。一方面,教师可依托互联网掌握广泛的、最新的、适宜的音乐资源,构建全面的音乐教学资源库,实现“全天候”教学,为学生进行细致讲解;另一方面,互联网技术衍生的相关软件和平台,为师生搭建了充分学习的空间,以“形象的故事+生动的视频+有趣的讲述”等多维路径引导学生投入音乐教学情境、以“互动体验+练习巩固+思维碰撞”的创新教学过程加深对教学环节的充分领悟。相关互联网技术在这个全新的音乐教学创新平台上提供了一种非常好的教学补充平台和实践帮助。通过互联网技术的运用,师生交流更加密切,并且创新了学生完成作业的平台,能够通过在线等多种方式进行作业的提交,也促进学生对音乐专业知识和相关技能的学习。
二、“互联网+”背景下高校音乐教育的现实问题
(一)学生内驱力匮乏,主体意识薄弱
内驱力为学生的学习注入持续的动力。在我国很多高校的音乐课堂教育实践中,教师始终未能充分体现并重视在教育活动中学生的内在主体性。在大多数地区,教师在课堂教学的工作方式中仍习惯采用由“教师口头讲解内容”为主的灌输性教育课堂形式[2];学生则只能相对被动地学习各种课堂知识,其积极性难以调动。学生音乐学习的时间主要聚焦于课堂上,课后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导致高校音乐专业很多学生的实际音乐基础未能达到应有的水平,理论知识不扎实,能力参差不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经常遇到阻碍。至此,缺少互联网技术的支持,音乐课堂的生动性明显降低、实操性欠缺,学生的内驱力无法激发。
(二)教学局限性明显,教学内容陈旧
当前大多数高校音乐授课采取的模式相对固定且较为传统,对互联网新技术的运用有所涉及,但是涵盖广度不足,主要还是在传统的教室里面对学生集体教学。这就存在以下问题:第一,教材的内容经常会好几年才可能改版一次,但是音乐的发展是不断变化的。如果教师还是没有创新教学模式,继续循规蹈矩进行死板的教学,将会导致学生对教学内容逐渐丧失兴趣;第二,落后的教学模式非常不利于学生发展个性。学生个人的优势和长处无法得到展现。如果教学模式不随着时代进行改变,那么音乐专业学生的日常学习将可能难以适应社会对音乐发展的新变化和新需求。这既不利于学生充分掌握音乐专业知识,也不利于学生将来步入社会,从事音乐行业相关的工作。
(三)教师专业性停滞,信息水平不足
教师专业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高校音乐教育质量。“互联网+”视域下,要求教师充分掌握信息技术,不断提升信息技术应用能力。[3]现阶段,多数教师在实践教学的过程中仍始终把教学的重心放在课本的理论知识上,没有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积极整合学校已有的教学资源,并利用这些资源提供给学生学习,从而扩展他们的知识视野;而是采取故步自封的方法,只让学生去掌握教材里已有的陈旧知识。这样难以全面拓宽课堂的实践渠道宽度,无法拓展学习空间,不仅最终会导致教师工作积极性减退,且并不能有效满足每位学生个性化的发展需求,最终结果将会导致高校各方面工作人员的思想教育等工作质量下降以及教师自身能力水平的降低。
三、“互联网+”背景下高校音乐教育的实践策略
(一)立足学生主体,激发音乐兴趣
1.主动探究,自主学习
“立足学生主体,自主探究”成为触发学生深度思考的主要学习方式。在当前高校音乐课的改革中,教师要通过种种方式转变传统陈旧的教学思维,同时引导学生逐渐转变以课堂为主的学习思考方式,逐步在实践中找到一套适合他们自己实际情况的学习方法,激发其进行自主探究学习的意愿,去提高他们的整体的学习效率。鉴于网络资源能够有效对接起学生和教师两大不同群体,有利于学生在课后和教师进行相关教与学的沟通,这样就有助于突破以往传统课堂教学单一的教学局限性。
2.因材施教,对症下药
利用现今的互联网技术将更多的知识表现在教材中,用来拓展学生的视野。从“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新理念出发,高校的音乐教师在授课中,应当充分结合音乐专业学生的思维发展和学习水平,利用好新媒体技术,用科技化媒介实现课本知识的更好传统,并以形象贴切的方式便于学生对专业知识形成良好的学习兴趣,巩固学生对知识的领悟力。其次,“互联网+”音乐课程,能够便于授课老师发挥因材施教的教学方式,结合相关互联网技术,对学生的情况进行系统化的诊断、了解与分析,从而根据不同学生存在的学习问题对症下药。互联网技术为音乐传播和交流带来非常方便的途径,学生之间也能够利用互联网技术进行及时交流,提高学习效果,并根据大数据的分析寻找自己在学习中的不足之处,提高个人专业能力。
3.感知预习,激发兴趣
学生对未知的音乐课堂充满期待与好奇心,主动探索、提前感知能调动学生对音乐课堂的兴趣。学生可合理运用网络资源来主动学习,通过搜索关键词、辨别曲调等多重路径跟随音乐走近生活、回归生活,在感知预习中发现音乐之美;教师应鼓励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通过互联网收集各种有关的信息资源,建立个性化的知识数据库,针对自身在其专业学习中的优势及瓶颈,寻求快速成长并解决问题的途径。[4]如此,结合高校已有的资源,构建线上、线下互融的高校音乐教学模式,使线上环节与线下面授相结合,促进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知识(见下图)。
声乐教学模式流程图
创设预习任务单,驱动学生感受音乐氛围也不失为一个良好的方法。第一,搜集与歌曲内容相关的背景资料;第二,研究歌曲的主要描述内容;第三,分析歌曲的情感基调。在这一系列过程中,让学生能够有更多机会去了解一个新授作品的相关背景知识,使得他们在课堂教学开始之前就已经对内容有了相关认知,从而奠定良好的学习基础。此外,在教师为学生们具体布置了阶段性的学习计划任务要求之后,他们未来的学习规划会更加合理明确,从而能够进一步提升学习效率。如舞剧《红色娘子军》,教师可以让学生利用数字资源自行查找相关资料,了解舞剧这种综合艺术体裁的特点;分析音乐内容与相关音乐片段的曲式结构,了解音乐的旋律构成要素。在这种开放式自主教学所产生的新模式的指导作用下,将给予每位学生更多独立发挥才能的想象空间;在学生发现自身学习能力水平的同时,进一步提高其发展过程中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增强学习动机。
(二)聚焦优质资料,创新教学方式
1.丰富教学资源,拓宽音乐认知
互联网平台是一个有效承载知识的优质课程资源平台,其中丰富多元的多媒体网络知识对于现代学生的课堂拓展和课外内容大有裨益。“互联网+”背景下,互联网技术为音乐学习带来了丰富的网络资源,从互联网中能够找到跨越时间、空间的音乐领域资源,例如音视频和相关专业书籍等。这些网络资源方便了学生的学习,能够使其以便捷高效的方式获取信息,提高学习效率。网络资源还能快速、高效地带来大量前沿的研究课题与论著,从而使得师生及时获取专业相关的最新动态。利用“互联网+”,将知识有机融入实际的教学活动中,这能够使学生及时掌握现有的教材资源,并在其基础上推陈出新,从而真正实现网络课程技术的技术化;教师们和平时一言不发的学生也可以十分轻松地沟通交流,探讨前沿音乐作品的内容和相关信息。互联网视频教育平台将传统高校教学中的音乐知识和教学视频中的重难点具体化,提高了教师在实际教学中的工作效率。
因此,在目前的“互联网+”的背景条件下,可运用一些互联网资源丰富课堂的教学内容,构建出一种现代化的课堂,保证教学内容的完整度。比如,在进行音乐教学之前,教师可以提前在网络上搜索与本堂课教学相关的内容,分析教材内容和网络资源的差异,然后在教材的基础上进行相关知识点的补充。在课堂上,教师就可以直接为学生展示自己根据互联网所收集到的丰富音乐学科资源,让他们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地进行思考和分析,以此能够有效夯实学生的音乐学习基础。
2.联动多元模式,助推音乐理解
教师能够通过互联网技术的运用,采取云上课、慕课录制等方式为学生带来新的授课方式,摆脱传统单一的线下教学模式,及时掌握学生学习情况,对学生学习进行电子化的统计和总结;由于回放的存在,线上的课程一定程度上还有利于学生课下巩固知识。但多元化的教学新模式并不意味着摒弃那些保守落后的传统教学管理方式,而是应取之精华、弃其糟粕,针对网络课程形式的特殊性,采用更为多元新颖的创新教学管理方式,如线上线下互动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等。同时,学生们可以自由利用各类互联网资源随时随地进行远程线上大师课参与学习,通过这种联际互通的方式,开拓视野,提高能力。
(三)关注教师素养,提高专业能力
1.阶段性研训,提升信息化能力
高校应当及时调整教学思路,创新信息技术研训方案,利用互联网技术以及专业人才帮助教师确定教学内容,利用“互联网+”技术构建特色化的师生沟通平台,这样就能够很好地帮助提高高校和教师音乐教学的效率,促进师生之间顺利沟通。
大学音乐专业教师在授课中更多融入现代化新的教学技术,需要在前期准备中充分学习新技术,挖掘互联网新技术和音乐教学之间的契合之处,从而优化传统的授课方式,在课程设计中穿插现代化教学技术,探究新技术运用对学生掌握音乐专业知识的影响,从而改进授课手段,提高教学质量,加深对课程知识的理解。
2.沉浸式体验,转变传统性观念
“互联网+”教育是互联网科技与教育相融合的一种教育模式,教师转变育人观念,让学生在亲身体验、实践中深度学习。在“互联网+”教育环境下,借助先进的电子设备为学生展现生动的音乐教学素材,让学生在课堂上运用多种感官感受音乐的乐趣,丰富学生的音乐体验,增强学生的音乐学习效果。在目前的“互联网+”教育背景下,教师注重学生在学习中的体验感,在课堂上运用互联网上的资源来引导学生,帮助学生借助相关的资源进行学习,对音乐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借助这样的方式,能够很好地增强学生在课堂上的活跃度。
3.借鉴式汲取,丰盈内涵性素养
课堂教学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效率,进而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教师在课堂上要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因地制宜、因势利导、深入浅出,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但由于音乐课堂空间的局限性,不能完全满足学生的个性发展。此外,由于课堂存在一定滞后性,致使在学生们通过各种渠道接触各类社会音乐活动的同时,也使音乐课堂与实际生活造成了相对的“脱节”。教师应充分利用校外优秀资源,借鉴合适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例如到附近音乐培训中心学习交流、学习借鉴优秀的教学培养模式,或是去学习当地民间传统音乐,提升自己的音乐内涵,以不断丰富自身教学方法。
四、结语
“互联网+”背景下,我国音乐教育联动互联网深度发展。现如今,高校应不断探寻互联网有效渗透高校音乐教育的模式与路径,依托各级政府为各类高等院校音乐行业制定有效的发展激励措施,促进高等院校音乐文化多姿多彩,树立文化自信,发扬中华音乐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