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设工程项目施工管理的风险及其防控措施研究

2024-01-08李宜旻惠善军杨文璁

中国建筑装饰装修 2023年24期
关键词:项目管理管理人员工程项目

李宜旻 惠善军 杨文璁

1 建设工程项目施工管理风险防控的意义

1.1 确保工程项目的顺利进行

有效的风险防控可以提高项目的管理水平,降低风险带来的不确定性,减少潜在问题,确保项目的顺利进行。例如,如果提前预测到某些关键设备存在故障风险,可以准备备用设备或制订紧急维修方案,从而确保施工进度不受影响[1]。

1.2 节约资源和成本

风险识别和防控不仅能够降低项目的事故发生率,还可以节约资源和成本。通过有效控制延期、质量问题和额外费用等风险,可以避免不必要的资源浪费和成本超支。例如,建筑企业通过制订合理的质量控制计划和安全防范措施,能够及时发现和解决施工过程中的材料浪费和工期延误等问题,减少资源浪费,避免因补救问题而产生的额外成本。

1.3 提高项目质量和企业声誉

通过分析和防控风险,可以避免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问题、质量缺陷和环境污染,从而提高项目质量,为企业带来良好的声誉。例如,建筑企业制订科学的施工质量控制标准和管理制度,严格管控材料、设备和施工的质量,能够及时发现和解决潜在问题,增加客户的满意度和信任度,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2 建设工程项目施工管理中的风险分析

建设工程项目施工管理中的常见风险类型有6 种,包括项目经理履职风险、安全质量风险、材料管理风险、项目资金风险、成本控制风险以及分包队伍选用风险,如图1 所示。

图1 建设工程项目施工管理中的常见风险类型(来源:作者自绘)

2.1 项目经理履职风险

项目经理在项目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负责施工整体规划、资源调配和沟通协调等工作。如果项目经理缺乏相关经验,将无法应对复杂的项目环境,导致项目进展缓慢。如果项目经理沟通协调能力不佳,也会影响团队合作,进而引发问题和冲突。

2.2 安全质量风险

安全质量风险是指在建设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对人员安全和工程质量产生不利影响的潜在问题[2]。它是建设工程项目施工管理中重要风险之一,包括人身安全和工程质量两方面的风险。

人身安全风险是指威胁施工人员生命安全的风险,产生的原因包括施工现场环境问题、施工设备使用不当、员工培训不足以及施工人员违规操作等。如果不重视人身安全风险,可能会导致工人意外伤亡,产生法律纠纷等严重后果。

工程质量风险是指影响建设工程质量的风险,产生的原因包括施工材料质量问题、设计错误、施工方法不当及监理不到位等。如果不重视工程质量风险,会导致工程质量不稳定、施工问题频发和工期延误。例如,在施工过程中,如果使用质量较差的建筑材料或未按照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进行施工,可能会导致建筑物出现开裂和渗水等质量问题,影响建筑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严重影响企业声誉[3]。

2.3 材料管理风险

材料管理风险是指在项目施工过程中,由于材料采购、储存和使用等环节出现问题而产生的潜在风险,如材料质量不达标、材料供应不及时和材料型号不匹配等。良好的材料管理可以确保施工过程中材料质量和供应的及时性,从而减少工程质量和项目进度风险。

2.4 项目资金风险

由于受到宏观经济、资本市场波动和政策等因素的影响,项目资金存在极大的不确定性。银行贷款、自有资金和政府拨款等不同来源的资金均存在一定风险。例如,如果银行贷款利率上升或政府补助资金延迟,可能会造成项目资金短缺和工程款支付困难,进而影响项目的顺利进行,甚至导致项目停工或终止。

2.5 成本控制风险

成本控制是项目管理中非常重要的环节,旨在控制项目实施过程中的费用支出,确保项目成本处于可接受范围,包括工程项目的预算制订、成本估算和费用监控等内容。外部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项目成本控制的成效。例如,当经济形势不稳定或通货膨胀时,人力、材料和设备的成本会上升,为项目成本控制带来额外压力。为有效控制成本风险,项目管理团队应采取积极的成本控制措施,并定期进行成本审查和效益评估,以便及时调整和优化项目的资源配置。

2.6 分包队伍选用风险

分包队伍的选择关系到工程施工的质量和进度,选用不当会导致工程质量问题和工期延误,甚至产生经济损失。在选择分包队伍时,应综合考虑分包队伍的资质、信誉、技术能力和管理水平等因素。如果分包队伍存在管理混乱和技术不过关等问题,可能会造成工程质量问题,甚至需要承担损失和额外的返工费用。

3 风险产生的原因分析

3.1 管理人员素质不足

在企业管理中,管理人员的能力和专业水平会直接影响管理工作的合理性、公正性和有效性。然而,部分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较低且缺乏实践经验,导致管理过程出现纰漏,无法根据实际情况做出正确判断,进而给企业发展带来潜在风险。

管理人员法律意识不强。建设工程项目施工管理涉及多部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然而在施工过程中,部分施工管理人员法律意识不强,缺乏对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了解与重视。一方面,许多施工管理人员对法律法规的了解不够全面和深入,使得他们无法正确把握法律底线。另一方面,由于法律意识不强,施工管理人员在处理纠纷或违约等问题时不会使用法律手段。这使得企业无法正确评估法律风险,导致项目在施工过程中频繁发生合同纠纷,这将给企业带来经济和名誉损失。

管理人员风险意识不强。在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许多项目管理人员对风险的认识和理解不足,缺乏风险敏感性和警觉性,导致企业无法有效识别或评估风险,难以及时采取措施防范和消除风险。造成管理人员风险意识不强的原因有很多:一方面,部分管理人员对风险管理重要性认识不足,因此忽视风险,进而影响整个项目的管理效果。另一方面,一些项目管理人员存在侥幸心理和自大倾向,导致其不愿意主动识别和评估风险。

管理人员责任意识不强。项目管理人员在整个项目的规划、组织和控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承担着施工风险管理的责任。然而,部分项目管理人员缺乏责任意识,对项目风险的认识不足,忽视风险评估、风险预防和应急措施的重要性,导致企业无法及时采取措施规避和控制风险,进而为项目带来损失。

3.2 管理体制不够完善

管理体制不够完善是指在建设工程项目施工管理过程中,缺乏科学、合理和规范的管理体制,导致项目管理效果不佳。例如,项目管理涉及多个环节和部门,如果项目管理团队的组织架构不合理,可能会出现职责不明确、工作重复或缺失等问题,进而影响项目管理的高效性和协同性。因此,建筑企业应该建立健全合理的组织架构,明确各部门和人员的职责和权限,确保项目管理工作的无缝衔接和高效运转。

4 建设工程项目施工管理风险的防控措施

4.1 增强工作人员的风险意识

增强工作人员的风险意识是指提高工作人员对项目管理中的潜在风险的敏感性和预见性,使其能够主动识别、分析和评估项目中的各类风险,并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当工作人员具备较高的风险意识时,将能够敏锐发现潜在风险,并主动采取预防措施,从而降低项目的事故发生率和损失程度,提高项目的成功率。

提高工作人员风险意识的措施如下:一方面,要组织风险教育培训。通过组织项目风险培训,使工作人员了解风险管理的理论知识、经验和方法论,提升企业风险防控意识。培训内容应包括常见的风险类型、案例分析和风险评估工具等。另一方面,要加强信息共享和沟通。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确保项目中信息的传递和共享。例如,通过定期召开项目风险分析会议,让各部门共同分析和讨论项目风险,从而提高工作人员对项目风险的认知和关注。

4.2 完善工程管理体系

为了防范建设工程项目的施工风险,要建立完善的管理体系。首先,应该建立安全管理制度、合同管理制度和施工管理制度,确保有效防范建筑工程管理过程中的风险。其次,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管理模式,并对其进行优化和升级,以适应项目的实际需求,实现管理工作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再次,在企业经营过程中,要提高对合同管理的重视程度。建筑企业必须遵循合同管理制度,确保项目合同执行的合理性和合法性。最后,为保证工程项目能够按时完工,各部门必须加大对各施工环节的管控力度。建立进度管理制度可以保证施工人员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任务,进而有效降低施工成本。此外,各部门还应制订严格且合理的施工进度计划,并监督计划的实施,从而确保项目保质保量完成[4]。

4.3 提升管理人员的综合素养

管理人员的培训和学习是提升管理制度体系的关键。在招聘过程中,建筑企业应根据岗位需求制订相应的考核标准,并全面评估应聘人员的综合素养,以确保管理人员的素质满足企业的需求。为了提高管理成效,相关职能部门需要加强对管理人员的教育培训,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为后续的项目管理奠定坚实基础。

首先,应落实持证上岗制度。“企业挂靠经营”现象会导致证书滥用和伪造,进而引发纠纷和安全事故。因此,企业应加强持证上岗制度的执行力度,并采取适当的监管机制来确保证书的有效性。同时,需打击“挂靠经营”和“人证不匹配”等违规行为。企业应对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进行严格审查,以便能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惩罚措施。

其次,建立有效的绩效评估机制。为全面提升管理人员的能力和素质,各部门应定期评估管理人员的能力,并建立公正、公平且合理的绩效考核评价机制,考察管理人员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养。例如,为全面了解管理人员的工作能力和工作效率,相关部门可以进行不定期的调查和研究,以访谈或考核的形式深入了解他们的工作表现和管理水平,为其综合素养的提升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建议。

最后,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在新时代对人才要求日益提高的背景下,管理人员必须具备良好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养。这就要求他们要不断拓展学习领域,提升认知水平,从而达到更高的认知层次。管理人员应明确自身的角色定位,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将被动转化为主动,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提高自身水平。

4.4 建立完善的风险预警机制

为了提高风险防范效果,建筑企业需要建立风险预警机制,以便在发现潜在风险时,能够及时进行全面地分析、监测和评估,避免企业遭受重大经济损失[5]。在建立风险预警机制的过程中,一方面要全方位审视和剖析所有的潜在风险。这些风险可能源自项目的内部环境,如设计缺陷、施工错误和设备故障等,也可能源自外部环境,如市场波动、法律法规更改和自然灾害等。另一方面,深度评估已经识别的风险,并设立风险预警阈值。当风险的发生概率和影响程度达到或超过设定的阈值时,预警机制启动,相关人员迅速发布和传达风险预警信息。这样能够使所有的相关方都及时了解风险情况,有充足的时间应对风险,并采取转移风险、减轻风险、接受风险或避免风险的应对措施。风险预警机制能够帮助施工单位有效预防和应对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从而保障项目的顺利进行。

4.5 制订风险防控应急预案

企业要认真排查可能出现的风险来源和潜在的风险事件。通过分析历史数据、调查现场和咨询专家等,总结潜在风险的来源和特征,并制订相应的应急预案。预备方案应包含对各种可能风险事件的预测和处理措施。例如,为了有效应对灾害风险,建立灾害预警系统,制订应急预案,并配备必要的安全设备和救援工具。预备方案还应包括监控和评估措施,以及时发现和跟踪风险事件的发生及发展情况。例如,建立风险预警系统,并进行定期检查和巡视,确保及时发现和消除风险。此外,建设企业应根据已发生的问题和行业最新动态,及时调整和优化预备方案,这有助于提高防控效果,最大限度减少潜在风险对建设工程项目的影响。

5 结语

建筑工程项目管理面临诸多风险,解决事故的成本远高于事前预警费用,因此应强化项目事前风险的预防和管理。针对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管理中的风险,本文提出了一系列风险防范措施,包括加强风险防范意识、完善工程管理体制、提升管理人员的综合素养、建立完善的风险预警机制以及制订风险防控应急预案。这些措施的目的在于消除施工管理过程中的潜在风险,切实提高建筑工程的社会和经济效益,从而推动建筑行业的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

项目管理管理人员工程项目
装配式EPC总承包项目管理
基于大数据分析的集合式EPC总承包项目管理软件技术的应用
项目管理在科研项目管理中的应用
未来如何更高效地进行工程项目管理
工程项目造价控制中常见问题的探讨
高校教学管理人员专业化探讨
加强工程项目档案管理的有效途径
5年前的选择决定今天
成套集团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的实践和探索
招投标管理人员应具备的七种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