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算管理一体化对国库集中支付的影响
2024-01-08肖玉荣
肖玉荣/文
构建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应当确保其规范和透明,在系统管理下有效约束预算。通过对该系统的应用,不断完善国库集中支付运行机制,可以实现对预算资金支付的全面控制。但同时,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发现了一些不足,需要深入分析和挖掘其背后的原因,并结合实际情况进行优化,以提升预算管理效率,确保财政资金得到全面监管,保障财政资金安全,提升资金使用效率。
预算管理一体化对国库集中支付的影响
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
预算管理一体化平台能够充分整合预算编制、执行、会计核算和政府采购等模块,实现一体化管理。预算管理一体化模式需要预算单位年初建立相应的项目库,并在预算部门审核后自动生成相应的预算指标,预算单位通过年初的预算审批对预算资金进行合理安排,并由单位提出申请,国库部门进行审核。在审核完成后需要上传支出票据,从而减少资金审批流转环节,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
降低行政运行成本
在预算管理一体化背景下,实施全流程电子化管理,将预算一体化平台与代理银行连接,优化原本的授权支付模式,国库资金可以实现直接支付,减少中间环节,降低支付风险,保障资金安全,全面提升财政资金支付效率。例如,在政府采购环节,一般情况下所采购的物资比较复杂,项目种类较多,原本的采购模式需要对采购资金进行提前申请,获批后才可由组织政府采购,流程完成后还需要送审纸质资料才能申请资金支付,审批手续繁杂。而建立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将其与政府采购平台连接起来,预算单位就不再需要经过复杂的申请审批环节,只需要及时上传采购合同(协议),然后从政采指标中直接支付,原本的审批流程被大幅简化,资金支付控制(指标和合同双控)得到强化,能够降低行政运行成本。
提高资金清算效率
在国库集中支付传统管理要求下,支付程序是通过代理银行执行支付指令,最终向收款人付款,资金一般都是由代理银行先行垫付,支付完成后,人民银行根据财政部门的清算通知单和代理银行的付款凭证,在核对无误后进行清算,因此若银行和当地财政部门之间存在数据不符的情况,则无法将资金支付给代理银行,对清算进程造成阻碍。建立预算管理一体化平台,对资金支付程序进行优化,由财政部门先将总清算额度清单发送给人民银行,在有额度后才将支付数据发送给代理银行,能有效避免清算额度不足影响清算进程的问题,全面提升资金清算效率。
国库集中支付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对相关工作重视不足
一些单位在实际管理过程中不了解预算管理一体化下国库集中支付的相关内容,对其必要性了解不足,甚至部分人员认为推行该项工作会打乱原本的工作流程,导致自身工作量增加,影响工作效率。同时预算一体化下国库集中支付需要各单位根据要求构建相应的财务流程,各单位需要为此投入大量的财力、物力。一些单位本身规模较小,缺乏足够的内部资源储备,因此对相关工作不重视,不了解具体的流程,严重影响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系统部分模块不够健全统一
部分单位在开展预算管理一体化工作时存在系统部分模块不够健全统一的问题。例如,预算单位在申请预算计划时是根据本单位的用款需求来确定额度,国库部门则每天根据库款的额度审核预算单位的用款计划,一旦用款额度超出当日的出款额度,且不能根据预算单位的申请金额对其进行修改,则会将指标返回给预算单位,由预算单位修改完成后再次进行审核。同时,政府采购指标跨年度挂接时,可能存在政府采购与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不统一,无法实现对接的问题。一般情况下,政府采购网是统一开发的系统模块,而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则是财政专门的内网,独立运行。预算单位在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中进行跨年度预算指标支付,需要先在政府采购网进行挂接,联系政府采购网相关人员,并及时上传之前的采购合同,然后相关审核人员根据上传的附件进行操作,做好指标的挂接,才能在预算系统中进行支付申请。这些流程烦琐复杂,系统之间无法实现有效的数据同步,导致预算单位财务管理人员工作量过大,最终造成工作质量和效率下降,影响支付进度。
预算编制与资金支付不统一
预算编制是预算管理一体化的基础工作,如果预算单位实际预算编制不准确,就会对后续工作产生影响。各单位在传统的预算管理中,一般采用单独的预算系统和资金支付系统,且二者交叉不多,相互独立。具体的预算管理中,财务人员会在下半年着手编制下一年预算,同时通过预算系统将当前的财报制作好并交给财政部门,审批完成后由财政部门提交到国库支付系统中,在确保符合支付规则后进行资金支付。而预算单位在年初制定预算总额度则会在具体使用时根据实际情况重新进行分类,但在国库系统中显示的依旧是上报的项目资金综合数额,并且国库系统中只会显示项目总称,根据特定的支付方式对预算单位进行拨款。这样一来,国库系统就无法及时掌握预算单位后续的预算资金使用情况,相关人员也不能进行问询,对财政资金的使用性质和使用途径都不了解,因此业务支付和核对存在较大难度,不能实现与预算指标的对应,因此无法掌握预算执行的具体情况,对预算资金的使用过程无法做到全面监管。
缺乏完善的风险管理机制
使用预算一体化系统,国库资金支付将更加简单和便捷,对预算资金的监督将更加完备,进而实现对预算资金的全面管理。此外,在预算管理一体化模式下建立相应的预警控制机制,可以保障预算资金使用更加科学合理,避免资金随意浪费。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管理内容愈加庞杂,财政资金支付和使用也更加复杂,资金风险越来越大,因此,各预算单位需要进行科学有效的风险防范,确保财政资金安全。现阶段,在支付财政资金时一般采用单一的账户支付模式,取消支付的中间环节。这种模式虽然高效便捷,但可能会出现一些人员非法编制收款人和账户等以获取财政资金的现象。同时,在全流程电子化管理的模式下,财务监管能够发挥的作用有限,资金支付存在较大风险。
部分财务人员素质有待提升
预算一体化改革使国库集中支付发生了巨大变化,库款额度是财政部门控制预算的重要审核依据,需要专业的财务人员负责财务报表、生成记账凭证等工作。但当前一些单位财务人员专业素质不高,甚至一些单位财务人员并非专业的会计人员,缺乏专业的财务知识,对当前财务制度的了解不足,并且缺乏学习积极性,缺乏预算一体化业务操作的专业培训,无法对相关业务进行实际操作。因此,一些财务人员在会计核算记账凭证和财报生成等方面存在不足,容易出现会计基础工作失误,对财务管理造成严重影响。
预算管理一体化国库集中支付的优化措施
提高对相关工作的重视度
在实际工作推进过程中,预算一体化下实现财政资金支付需要有完善的制度作为保障,并且需要设置科学的流程,从而保障资金支付更加安全合理,确保所有预算单位都能快速准确获得财政资金。因此,单位应及时了解国家政策,认识到该项工作的重要性,明确预算一体化的需求,成立专门的小组,划分工作责任,实现对预算所有环节的全面监督,提高工作效率。同时,实施岗位责任制,可以对相关人员起到很好的督促作用,促使相关工作人员不断提升自身专业技能,从而不断提升工作效率和质量,有效控制风险。
优化预算管理一体化功能
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不完善,会导致实际业务开展支付进度受到影响,因此必须优化预算管理一体化功能,完善现有工作流程。在具体操作时,需要积极利用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政府采购、财政预决算及财务核算等模块的融合,建立完善的综合服务平台,一般的支付业务能够结合设置的相应规则,跨年度指标结转工作则交给系统完成,如果系统不能顺利执行结转,则需要人工进行处理。跨年度的政府采购业务,可以实现系统自动设置指标自动挂接程序,保障相关操作简便顺畅。在一卡通业务处理中,需要预算单位加强对预算的沟通和协调,并对一卡通标识进行挂接,实现自动结转。此外,要加强对系统的优化和改进,不断修复其中存在的漏洞,全面提升系统运行速度,确保数据得到有效传递,从而促使财政部门、预算单位及代理银行之间能够实现数据共享,确保国库集中支付更加便捷和高效,实现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的规范化,使其真正发挥作用。
实现预算编制和预算执行的统一
通过预算管理一体化平台,实现预算编制和国库集中支付的相互连接。实现预算管理一体化后,可以结合单位需求设置财务系统,通过该系统对国库资金的收支与单位预算资金使用情况进行全面监管。预算人员通过系统可以及时发现资金使用存在的问题,在合理范围内进行资金增减。预算一体化促使原本的财务管理模式发生改变,根据实际情况及资金情况对支出需求进行逐项核定。在具体的管理中,预算单位设置专门的项目库,纳入所有的预算项目,结合具体的分类方式对其进行分类,做好后续管理,在项目开展中明确资金使用范围,并建立相应的退出机制,一旦项目到期则及时退出,并规定资金的使用期限,为国库资金支付提供重要依据。预算一体化的应用,促使预算和国库资金统一,避免出现预算层层上报且需要预算单位及时整理和核算报表的情况,同时方便财务人员直接掌握单位预算执行的具体进度,加强各部门之间的沟通,提升预算执行效率。
制定科学的风险管理机制
做好风险管理工作,严格控制财政资金支付,确保财政资金安全是各单位在预算管理一体化中需要强化的任务。一方面,各单位要加大内控力度,对现有的工作流程加强控制,实现规范管理,确保内控所有要求得到全面落实。在此环节应明确各岗位的职责,划分好目标任务,加大整体考核力度,有效落实岗位责任制,避免出现违规问题。同时,各单位在预算资金支付环节应做好资金风险管理工作,充分梳理各个预算环节,及时发现潜在风险,并对其进行分类,准确分析风险发生可能会给单位带来的影响,结合单位管理特点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有效预防风险。例如,国库在拨款时,应对其进行全面的监督管理,做好审核工作,并定期检查,明确工作职责,全面落实责任。同时,应保障所有岗位设置合理,确保各部门人员都能积极参与到该项工作中,不断强化内部监督,合理控制风险。
另一方面,做好内部监管工作,各单位应结合实际情况建立完善的内部监督体系,将财务会计、内部审计及内部控制全部纳入其中,从而形成完善的监督机制,对单位所有业务和部门实现全面覆盖,加大监督力度,确保业务开展合法合规。全面了解业务特性及流程,基于风险管控要求完善工作,合理控制业务风险,制定科学合理的风险应对措施。此外,预算单位还需要结合实际制定相应的问责制度,严格遵循“谁检查、谁管理”的原则,全面落实管理制度。各单位需要在系统中按照等级对风险进行合理划分,构建相应的风险评估机制,完善风险预警机制,及时发现潜在风险源头,做好全过程监督管理,合理消除风险。
加强财务人员队伍建设
预算管理一体化需要对国库审核人员及各预算单位的财务人员进行专业培训,提高财务人员专业素养,使其能够充分胜任财务工作。一方面,国库集中支付审核工作涉及的范围较广,因此相关审核人员应具有较强的综合能力,能够熟练应用信息系统完成工作。此外,审核人员还需要具有较强的财务专业能力,同时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审核人员需要及时学习相关文件和政策,掌握预算编制、政府采购等详细内容,明确各预算单位的经济业务,不断提升自身的服务水平。因此,各单位需要建立完善的人才培养机制,加强对相关人员的培训,以此确保国库审核工作高效安全。
另一方面,加强对预算单位财务人员的培训。实践中,预算单位财务人员专业素养参差不齐,因此要求财政主管部门定期开展财务业务培训工作,提升预算单位财务人员的积极性。针对部分预算单位人员流动性较大的情况,在开展培训时应做好对相关人员的交接培训,不断提升财务人员的综合素养。同时,在财务人员招聘中应提高对财务人员的要求,设置与单位需求相符的门槛,加强对财务人员的培训,鼓励财务人员不断实现自我提升,从而顺利完成财务相关工作。
预算管理一体化的实施对推进预算管理深化改革和建立现代财税制度都有重要作用。在预算管理一体化模式下,预算单位能够实现对财政资金的统筹管理,从而进行全方位监管,保障单位预算执行更加顺利和规范,确保财政资金得到充分利用,发挥应有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