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学生人际交往抗挫折能力培养研究

2024-01-08陈春林

山东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23年6期
关键词:挫折院校高职

陈春林,顾 敏

(无锡南洋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无锡 214125)

0 引言

2023 年4 月,教育部等十七部门印发通知《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专项行动计划(2023—2025 年)》强调,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切实把心理健康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对高职院校学生的抗挫折能力培养提出了要求,指明了方向。提升高职院校学生的抗挫折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促进高职院校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如果学生在生活、学习中不能正确对待挫折以及挫折带来的紧张、悲观、焦虑等消极情绪,将会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甚至危及学生的生命安全,给学校、学生、家庭甚至社会带来危害。

(2)施工流程划分:该项目包括主要施工工序有:现场施工准备、土方工程施工、基础工程施工、主体结构施工、砌筑工程施工、装饰工程施工、安装工程施工等。

本文对某高职院校在校生进行人际交往抗挫折能力问卷调研,分析了目前高职院校学生人际交往抗挫折能力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通过组建专业教师团队、开设心理访谈工作室、进行情境模拟训练、搭建校企共育实践平台等措施,实现“事前预防、事中调节、事后跟踪反馈”的模式,探寻培养和提高高职院校学生抗挫折能力的有效途径。

穿插了解对联在生活中的广泛运用,知道对联的分类、粘贴方法。介绍李渔的《声律启蒙》、诵读丁慈矿的《晨读对韵》、朗读《增广贤文》联句,进一步感受对联的特点与魅力。

1 高职院校学生人际交往抗挫折能力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2.1.3 拓宽实践教育路径

图1 学生抗挫折能力的自我评价情况

学生产生挫折心理的影响因素分为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2 种。客观因素包括社会、家庭、学校、就业等外部环境给学生个体带来的挫折经历,例如高职院校的学习内容、方法和管理方式与学生之前的学习经历相比有较大差异,因此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适应性问题[1]。主观因素包括部分学生的自我认知不够清晰、对自己期望值过高等,导致学生挫折心理的产生。

1.1 学生对挫折认知不足

目前,高职院校学生基本上都是“00后”,是在父母的保护和互联网的陪伴下成长起来的一代人,进入大学前,学生所经历的困难和挫折相对较少。多数学生无法客观地预测一件事情可能会碰到的困难,对挫折缺乏理性、全面的认知,容易受到各种外界因素的影响。而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比较重视理论知识的学习,没有形成系统、全面的抗挫折能力培养体系,学生对抗挫折方面的整体认知不足。

1.2 学生挫折承受能力较弱

2.3.1 规范媒体净化空间

1.3 学生调节能力欠缺

人际交往挫折调节能力是指个体在遭受挫折后的自我化解以及挣脱挫折的能力,是个体对遭受的挫折进行自我心理调节的能力[2]。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有27.21%的学生容易心情低落、紧张焦虑、恐惧社交、固执己见,说明学生的人际交往调节能力有所欠缺,学生遇到问题时不能及时有效地调整到正常的心理状态。

上古介见纽月韵,丯溪纽月韵,叠韵旁纽。结合字形分析,可以得出“介”借“丯”契刻的意义,由契刻可引申出画的意义,所以许慎用“画”来解释“介”。典籍中也常用此义,例如:

那能算是个么法子啊,那是自讨羞辱!在焦躁不安的等待中,我跟赛十娘商量对策。恐惧像茅草一样,把心都塞满了。

互联网的出现开辟了人际交往的新渠道,但也成为了部分学生用来逃避现实的工具,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有21.61%的学生认为网络中的自己更真实,有33.67%的学生认为自己在网络中更健谈。在对学校及二级学院挫折教育开展情况的调查中,有49.92%的学生认为学校及所在二级学院开展挫折教育的频率较低,有18.93%的学生认为学校及所在二级学院从未开展过挫折教育相关课程或讲座,这说明学校未能通过教育手段有效提高学生的抗挫折调节能力。

父母和孩子之间缺乏沟通交流是家庭教育中的主要症结。父母忙于工作会疏忽与孩子之间的情感交流。因此,家长要学会倾听孩子内心的声音,通过换位思考获得孩子的信任,努力成为孩子的良师益友[7]。

1.4 学生挫折总结能力不强

人际交往挫折总结指学生在人际交往挫折中总结经验、不断反思、分析及改进的过程。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有59.18%的学生人际交往挫折总结能力不强。相比于家庭、学校和社会对学生人际交往抗挫折能力的影响,更重要的应当是学生自身对其人际交往抗挫折能力的思考。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有40.82%的学生会主动应对社交上的困难和挫折,有27.21%的学生会选择逃避,有31.97%的学生未发挥过主观能动性去应对人际交往挫折,学校只有通过挫折教育充分激发学生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才能帮助学生改变被动的状态。

2 高职院校学生人际交往抗挫折能力提升策略

2.1 加强高职院校教育管理作用

高职院校是学生人际交往抗挫折能力提升的重要场所,也是进行学生人际交往挫折教育的主阵地。高职院校应建立健全教育教学一体化协同育人机制,形成全员、全方位育人体系,将人际交往挫折教育纳入日常教育教学中,切实发挥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应有的作用[3]。

2.1.1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高职院校可以通过开展主题讲座,加强宣传、引导,普及学生对人际交往抗挫折能力的认知,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改善教育环境。

在物质文化建设方面,可以通过在教室、走廊、宿舍等区域张贴挫折教育小故事的方式,培养学生无意识学习小故事的环境。在精神文化建设方面,可以通过良好的校风、学风、班风建设等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心理。在制度文化建设方面,可以通过在系部(二级学院)增设“心理访谈工作室”,制定计划文件,经常性地开展相关活动,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加强系部(二级学院)的人文关怀建设。

2.1.2 丰富挫折教育内涵

建立健全高职院校人际交往挫折教育培养体系,将思想政治、心理健康、道德教育等互相融合,丰富挫折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帮助学生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4]。

带着等待投水神气的大学生,似乎也记起了自己应做的事情,不能尽在这烈日下捧场作呆二,沿着前海大路挤进游人中不见了。

根据十堰市气候条件,选择最适宜本地实际情况的砧木育苗方式。砧木苗一般采用实生繁殖,在进行嫁接的时候,如果砧木苗较小,则会影响嫁接的时间以及苗木出圃时的规格。

以某高职院校在校生为调研对象,进行高职学生人际交往抗挫折能力问卷调研,共收回有效问卷597 份,调研对象包括男生312 人和女生285 人。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有71.86%的学生对自身人际交往认知以及抗挫折能力的了解不足,有27.21%的学生认为自己的抗挫折调节能力不足,有59.18%的学生认为自己的人际交往总结能力不强。学生抗挫折能力的自我评价情况如图1所示,其中,有59.46%的学生认为自己承受挫折的能力一般,有5.36%的学生认为自己承受挫折的能力较弱,有1.68%的学生认为自己承受挫折的能力很差。

高职院校除了要利用校内资源创造实践路径外,还应挖掘校企合作的社会资源,搭建实践平台,帮助学生走出校园、走入社会,在实践中发展社会关系,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挫折教育质量。

中国古人有立德、立功与立言的“三不朽”之说。德指道德,是说一个人的修养与人格;功指事功,说的是人要建功立业;言指思想,就是说一个人是靠他的思想或学术而扬名。

以学生人际交往抗挫折能力培养为目标,加强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开拓实践基地。让学生参与社会生产和服务一线工作,增强纪律性、规范性、技术性和合作性意识,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乐观的生活态度,从而提高学生挫折感受力,更好地帮助学生进行人际交往。

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活跃,容易在价值选择和判断上受到拜金主义、饭圈文化等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因此,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对学生的成长以及成才非常重要,可以潜移默化地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及价值观。

从中央、省委到地方巡视组在巡视反馈意见中不难发现,个别职业院校党委对意识形态工作思想上不够重视,对当前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复杂性认知不足,敏锐性不够,工作责任制落实不到位。有的院校认为意识形态工作比较“虚”,想要抓却不知从何抓起,想要落在实处又欠缺工作经验,片面认为宣传部门牵头主抓这项工作就可以了,没有摆到学校全局去谋划,缺少专题研究和专项工作部署。

组建专业教师团队,鼓励教师参加专业的心理咨询培训,加强团队教师人际交往挫折教育理论和实践知识体系建设,做好学生的领路人。提高教师的综合能力素养,教师通过参与模拟实践进行感悟、体验、总结,在以学生为主体的挫折实践活动中践行“以人为本、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帮助学生在人际交往挫折中获得真正的进步[5]。

2.2 注重家庭教育辅助作用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和谐的家庭环境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必要条件,为学生人际交往挫折教育奠定了基础。对个体而言,家庭教育是介入时间最早、影响最为深远的教育形式。有什么样的家庭教育,就会成就什么样的儿女。要教育好孩子,扣好人生的第一颗扣子[6]。

2.2.1 营造和谐的家庭环境

思想政治教育可以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人际交往挫折态度,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提高人际交往抗挫折能力。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增强学生的人际交往抗挫折能力,将心理健康和人际交往挫折教育相互融合,帮助学生调整心理状态,正确对待人际交往挫折。加强道德教育就是要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教育学生在人际交往中既要恪守道德又要遵纪守法,最终达到提高学生人际交往抗挫折能力的目的。

家庭是人的精神成长、价值观形成及思想成熟的基础环境。在家庭中,父母应遵循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善于发现孩子的优点,多用欣赏的眼光加以鼓励、正向引导,帮助他们养成积极乐观的心态。同时,学生进入大学校园时已基本成年,对待事物有了自己的独立判断,形成了一定的自我意识,父母应当用平等的身份与孩子交流,尊重孩子的意见,在和谐的家庭环境中促进学生抗挫折能力的提高。

2.2.2 建立亲密的亲子关系

我今天请你吃饭,就是觉得那时亏欠你,我们都上了老田的当。你还能想起老田吗?那个天杀的老田,咱们是让他给害苦了。

同时,父母应当加强与学校的联系。教育需要学校和家庭积极合作,挫折教育更是如此。孩子离开熟悉的家庭环境,走进陌生的大学校园,家长要及时了解孩子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加强与学校辅导员之间的沟通,及时交换意见,对学生进入大学校园后的表现进行评估,家校合力,共同进行挫折教育。

2.2.3 倡导民主型教养方式

一般而言,家庭教养方式主要分为权威型、放纵型、溺爱型和民主型,从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及需求来看,民主型家庭教养方式是较为恰当的方式[8]。

民主型教养方式具有平等交流、倡导鼓励教育为主、家长管理有度等特点。高职院校学生的独立个体意识较强,父母应当对孩子的需求给予真诚、热情的回应,才能与孩子产生共情,拉近距离,从而培养出独立、自信、勇敢、乐观的学生。家长要给孩子一定的独立成长空间,帮助他们在独立处理事务的过程中获得理论知识和实践锻炼的机会,提高他们的社交能力、环境适应能力、沟通协作能力等,从而有效提升人际交往抗挫折能力。

2.3 发挥社会支持作用

社会是学生学习、生活以及就业的宏观环境,会对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产生重要影响。社会支持与学生个体的身心健康之间是正相关的,应激事件与学生身心健康之间是负相关的[9]。因此,社会支持对学生的人际交往挫折教育具有重要意义,应当通过规范网络媒体、完善社会管理等措施,优化社会环境,达到提高学生人际交往抗挫折能力的目的。

季羡林先生对中国文化曾有名喻:“中华文化这一条长河,有水满的时候,也有水少的时候;但从未枯竭。原因就是有新水注入。”中华文化兼收并蓄,以唐、宋文化形态为例:唐代中国文化呈现外展性的一面,充分接纳各族、各国文化,“胡姬酒肆”是市井景象,诸如“菩萨蛮”“苏幕遮”“苏和香”等教坊词牌都来自西域;国力已弱的宋代文化则出现内生性特征,转向社会内部、底部挖掘,出现世俗化趋势,方言诗词常见,如“渠”“勃姑”等字。走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中国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今天,中华文化有了强大国力的支撑,呈现出更加繁荣的景象,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逐渐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一种表现。

目前高职院校学生整体家庭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因此,学生在生活中承受的挫折和失败较少,问卷调查结果显示,“00后”高职院校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较差,对接触的人和事较敏感,遇到挫折时容易采取逃避和封闭思想等消极行为,容易陷入人际交往挫败情绪中。学校组织的挫折教育缺乏针对性,不能从个体角度出发实现因材施教,无法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和教育,所以部分高职院校人际交往挫折教育工作效果不明显,学生整体抗挫折能力较弱。

第52 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指出,截至2023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到10.79亿,按照职业划分,学生群体占比高达32.2%。学生群体的世界观、人生观及价值观还未完全定型,容易对新事物产生好奇和迷恋。虽然网络信息的多样性及综合性开拓了学生的视野,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部分网络媒体及平台责任意识淡薄,为了吸引流量,宣扬和报道一些失实内容,造成负面影响,从而影响学生的价值判断。

我国相继出台了各项法律法规,为网络安全提供法律依据和保障,加强对网络平台的监管,增强网络平台的社会责任感,树立正确的价值导向。利用网络传播范围大、速度快及受众广的特点,多角度全方位地宣传现代交往规范、交往礼仪以及交往挫折应对办法等内容。利用好网络载体,不断开拓人际交往挫折教育新模式、新空间。

2.3.2 完善管理优化风气

2.1.4 组建专业教师团队

社会环境对学生在人际交往方面的引导和促进作用可以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来实现,促进全社会形成精神振奋、乐观向上的社会风气。鼓励学生走出校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

2.4 激发学生自身主体作用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高职院校加强学生挫折教育的同时还应注意提高学生自身在挫折教育中的主体作用。相较于高职院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自我教育更能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达到自我提升的目的。

饮食总公司对于食堂日常食品安全的管理,结合当前食品安全发展的时代潮流,重新界定了服务督查部的工作内容,强化了该部门的食品卫生专项检查职能,并投入近20万元新购了相关检测设备,全面升级了原来食品化验检验室的功能(检测范围涵盖了农药残留、铝含量、大肠杆菌等5大类27项),进而形成从物资采购、生产加工、销售服务等各环节、全覆盖的检查能力,从根本上确保了校内食堂的食品卫生安全。

2.4.1 树立正确挫折认知

人际交往是一项具有复杂性、多样性及艺术性特征的社会实践活动。艾利斯情绪ABC 理论提到,有时仅通过表面现象会将交往挫折的原因判断为人际障碍和人际冲突,但实际原因可能是学生个体对于挫折的看法、观点和态度引起了学生的冲突行为,因此,学生应当树立对人际交往挫折的正确认知,激发自身的主体作用和主观能动性[10]。

1)人际交往挫折具有普遍性。我们每个人作为社会的一份子,每天都在与各种各样的人交往,可能会产生摩擦、矛盾或者挫折感等。因此,学生应当将每一次挫折视为对自己人际交往的考验,将挫折从绊脚石变成帮助其成长和进步的垫脚石。

2)人际交往挫折具有特殊性。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也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人。人和人之间的差异性构成了人际交往挫折的特殊性。不同学生的文化背景、成长环境及个性特征不同,挫折的主体、客体和挫折情境也并不完全一样。因此,学生经受挫折后要学会通过“复盘”等方式,细致分析、全面认识挫折,学会换位思考,学会理解他人,不断汲取经验,提升自我。

echo “OK Now ready to accept connections. Listening on the socket... ”;

3)正确认识心理咨询。在现实生活中,有一些学生需要借助心理咨询才能帮助他们摆脱困扰。因此,学生要纠正对心理咨询的认知偏差,树立正确的心理咨询理念,构建正确、合理的归因模式及行为模式。

2.4.2 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人际交往是一门学问,也是一门艺术。学生要有一定的挫折预见能力,对可能发生的困难或者挫折做好心理准备,这样既能帮助自己缓解心理压力,又能给予自己一定的缓冲和思考时间,促进自身主观能动性的培养和发挥。

1)树立理性思维。挫折是客观存在的,面对挫折,学生应当发挥主观能动性,遵循人际交往原则,掌握人际交往技巧,构建理性的思维模式,采取合理的措施,用积极的态度面对挫折,不断提升抗挫折能力。

2)正确认知自我。只有正确认知自我,才能看到自身的优点和不足,在人际交往中尽量发挥优点、弥补缺点。学生应当设立合理的个人期望及个体目标,根据目标制定可行的计划,加强自我督促,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

3)增强自身韧性。学生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将挫折的消极影响转变为促进自我发展及自我完善的动力,增强自身在人际交往中的韧性,从而达到提高自身抗挫折能力的目的。

4)增强个体自信。首因效应充分证明了个人形象的重要性。学生应当不断优化自身形象,树立在人际交往过程中的自信心,提高自身人格魅力。自信和信任体现在人际交往双方互相感知、互相影响的情感过程中,个体自信会增加对方信任的可能性。

其次,消费社会环境的变化。就像鲍德里亚所指出的那样:“要成为消费的对象,物品必须成为符号。”[26]媒介的更替、信息的爆炸,壮拳也由原来实实在在身体技术升腾为文化符号,表现出由“物”至“符号”的抽象而系统化过渡。桂西壮拳随着时间的推移由格斗技术与宣泄手段到成为教材上图片与文字的教育资本的流变与由壮人组成的消费社会环境的变迁息息相关。

3 结语

高职院校学生人际交往抗挫折能力的培养是高职院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需要,也是学生自身成长的需要,更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有助于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高职院校学生人际交往抗挫折能力的培养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离不开高职院校的主导、家庭的联动、社会的支持和学生个人的主体性作用,通过多方合作、共同育人,才能切实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的人际交往抗挫折能力。

猜你喜欢

挫折院校高职
挫折使我更坚强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在挫折与攻关中铸就优雅
生活需要挫折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