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学段“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任务群教学思考与实施
——以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教学为例
2024-01-08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兴围小学黄建飞曹文君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兴围小学 黄建飞 曹文君
新课标的重要变化是提出了“语文学习任务群”。它注重整体规划,并构建了三大层次六大任务群,既契合不同学段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需求,也将引领新时代的教学方式变革。
一、“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概念解读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结构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核心素养形成的内在逻辑,以生活为基础、语文实践活动为主线、学习主题为引领、学习任务为载体,整合学习内容、情境、方法和资源等要素,设计语文学习任务群。这六大任务群可以勾勒为金字塔形状,三个层级循序渐进,共同形塑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内容结构。(如图1)
图1 金字塔式图解学习任务群
“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属于发展型学习任务群之一。新课标对其这样描述:本学习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通过整体感知、联想想象,感受文学语言和形象的独特魅力,获得个性化的审美体验;了解文学作品的基本特点,欣赏和评价语言文字作品,提高审美品位; 观察、感受自然与社会,表达自己独特的体验与思考,尝试创作文学作品。可见,“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任务群的实施路径是“整体感知—联想想象—审美体验—鉴赏评价—表达创造”,既遵循文学教学由简到繁的发展过程,又包含着有序的心智层级。该学习任务群的关键词是审美,侧重指向核心素养的“审美创造”。其中,“文学阅读”和“创意表达”相互交织并进,不可割裂教学。
二、第三学段“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任务群学习内容解读
新课标中“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任务群第三学段的学习内容有四条。这四条内容共同指向学生在阅读中交流情感、表达自我、提升核心素养且各有侧重。第一条旨在继承弘扬革命文化,培养学生“文化自信”,后三条分别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三方面引导学生全方位地阅读,感受生命的丰富,享受阅读乐趣,为学生的精神成长奠基。
三、第三学段“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任务群教学原则
(一)前后学段层次性原则
第三学段对小学阶段的学习有着总结提升的要求,且要顺承第四学段的学习。如同样是“革命文化”的文学阅读,第一学段要求“阅读并学习讲述”,需要教师引导和给予基本方法,属于起步阶段。第二学段要求“阅读并讲述”,属于应用阶段。第三学段增加了“讲述、评析”等方式,不再是简单的阅读输入与讲述复述,而是包含了批判性思维及融合个人生活体验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综合性输出,因此对学生阅读力、表达力等都有进阶的要求。
(二)实践活动整合性原则
“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任务群在教学提示中明确指出,注意整合听、说、读、写,引导学生综合运用朗读、默读、诵读、复述、评述等方法学习作品。创意表达是文学阅读与写作的融合点,要实现听、说、读、写、思辨等的整合,需要结合现实生活,通过实践活动的方式实现,从而引导学生成长为主动的阅读者、积极的分享者和有创意的表达者。第三学段作为小学的最后一个阶段,是全面检验学生综合应用能力的阶段。因此,教师要在主题情境中,将“阅读与鉴赏”等四项语文实践活动灵活地整合,着力发展学生对文学作品中的语言、形象、情感、主题的领悟鉴赏力及融合个人生命体验和语言经验的创意表达力。
(三)教学落脚点精准性原则
“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任务群的教学前提是精准把握文学作品中的创意表达之处。“创意表达”可以理解为一种内容与形式的独到新颖的表达,应引导学生去关注有新奇感的词句,感受有新奇感的段落。语文教师要有精准把握不同文学类作品创意表达的教学落脚点,如古诗的创意表达教学落脚点是声韵音律、画面想象等;神话的创意表达教学落脚点是感受情节、角色等的神奇。其他文体也需关注体裁,保证学习任务群的设计方向不产生偏差。
四、第三学段“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任务群教学实施
笔者现以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教学为例,浅谈“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任务群教学实施策略。
(一)剖析教材,把脉学情,制订学习目标
本单元的学习要素是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学习把一件事的重点部分写具体。围绕“童年往事”主题,该单元编排了古诗《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稚子弄冰》《村晚》,精读课文《祖父的园子》,略读课文《月是故乡明》《梅花魂》,“口语交际”“走进他们的童年岁月”,习作“那一刻,我长大了”和“语文园地”。
“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这一要素,教材从四年级下册就陆续编排了与其相关联的语文要素(见表1),教师只需结合课文导语、课后练习、交流平台来设定这个单元学生的提升点。
表1 统编版语文教材“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语文要素统计
“把一件事的重点部分写具体”是本单元的第二个语文要素。写具体,先要求写清楚,再要求写细致。学生已经有写具体方面的经验(见表2),所以,这一要素的落实,关键在于引导学生找到典型事例中有“成长”感悟的场景。
表2 统编版语文教材“把一件事的重点部分写具体”语文要素统计
基于以上教材分析及学情梳理,笔者以任务群理念做指导,制订如下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当堂背诵《古诗三首》及《游子吟》。
2.随文认识“蝴蝶、蜻蜓”等字词并会写相关词语。
3.借助表格梳理课文主要内容。
4.用朗读、看插图、联系生活等方式,想象《古诗三首》的画面;抓住关键语句体会《祖父的园子》中的祖孙之情、《游子吟》中的舐犊之情、《月是故乡明》《梅花魂》中的家国之情。
5.通过采访了解父辈的童年故事,学会从同一角度或不同角度提出采访问题。
6.运用人物描写方法刻画“成长”的场景,用直接和间接抒情的方法抒发成长感悟。
(二)创设情境,设计任务,推进学习过程
新课标在第三学段“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任务群教学提示中要求,在主题情境中,开展文学阅读和创意表达活动。故本单元的学习情境创设如下: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童年往事,快乐也好,辛酸也好,都是让人心动神怡的最深刻的记忆。”三年级的《剃头大师》让我们啼笑皆非;四年级的《牛和鹅》发人深省……五年级,我们又将读到哪些令人心动神怡的童年故事呢?接下来两周,我们将举办一场童年光影展,展出文人、父辈和我们童年的玩具,故事连环画等重要物件,编辑班级《童年回忆录》。
笔者围绕学习目标与情境,设计以下学习任务——
任务一:畅聊父辈的童年。(两个课时)
小组合作学习“口语交际”,采访前针对采访对象列出问题清单,采访中倾听记录,采访后结合自己与父辈的玩具对比图、书本对比图等,分享采访感受。
任务二:赏读文人的童年。(六个课时)
活动1:涵泳鉴赏,寻诗中乐。整合学习三首古诗。以“这三首古诗有什么异同”为核心问题,带领学生通过多形式朗读、抓关键词、结合插图等想象画面,理解诗意,体会童真童趣,如给《稚子弄冰》配上拟声词,抓住色彩与声音想象《 村晚》意境等。
活动2:入景入情,品园中趣。精读《祖父的园子》。围绕“园子里有什么”“‘我’和祖父在园子里做了什么”两个问题聚焦园中景和祖孙俩的活动;结合“语文园地”“词句段运用”第1题,体会蕴含在景物中的思想感情;勾连本课“阅读链接”,适时推荐《呼兰河传》。
活动3:有笑有泪,感物中情。自主学习《月是故乡明》《梅花魂》。利用表格梳理课文内容;读中感悟,在体会《月是故乡明》的情感时,顺势学习“语文园地”“词句段运用”第2题,在感受《梅花魂》中外祖父的情感时拓展阅读《游子吟》;阅读季羡林的《海棠花》《留德十年》片段,进一步体会思乡之情。
任务三:抒写自己的童年。(六个课时)
活动1:围绕“长大”话题,学生头脑风暴,筛选典型事例。
活动2:聚焦“那一刻”,引导学生运用人物描写方法把“那一刻”写具体;回顾“交流平台”迁移写作(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同伴互评互改,完善习作。
活动3:举办展览,编辑成册。将习作与课文绘成故事连环画,并配上文中经典语句;给科任教师写“童年光影展”邀请函,制作展会海报;将故事连环画、父辈与自己的童年影集和旧物在班里展览;将父辈、文人和自己的童年故事编辑成《童年回忆录》。
(三)丰富形式,准确评价,检验学习效果
评价作为教学行为的最终环节,对学习目标的达成、学习成果的检测、学习问题的诊断,都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要丰富评价形式,既要注重终结性评价,也要注重过程性评价,将两者有机结合起来。在评价主体的选择上要多元化,教师可邀请学校领导、科任教师以及家长参与,通过多角度、多主体的反馈,更加客观地评价学生在真实的任务情境中表现出来的“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的水平。
过程性评价举例:
1.书写工整,语句通顺,标点符号正确。
2.开头精彩,结尾表达了感受和收获。
3.能突出长大的“那一刻”。
4.能把“那一刻”写具体。
终结性评价举例:
1.完成一份采访清单和访后文稿。
2.将故事连环画、童年影集和旧物在班里展览。
3.给科任教师写“童年光影展”邀请函,制作展会海报。
4.将习作与本单元课文绘成故事连环画,配上文中经典语句。
5.编辑《童年回忆录》,制作封面、封底和卷首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