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首语
2024-01-08创意与设计编辑部
文/《创意与设计》编辑部
设计批评又称为设计评论,是设计学和设计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贯穿于创意、制作、生产、发布等各个设计实践环节。本期的专题策划围绕“设计批评”展开。曹芳芳博士后从中国设计学视阈中的工艺美术及其批评对新时代中国工艺美术传承发展的作用进行了评述,就目前工艺美术在学科专业目录中的尴尬境遇等问题展开讨论,指出工艺美术批评需要在创作与产业领域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何莎副教授以“马面裙”事件为示例,从款式多维度解析、历史和当代维度的比较以及是否构成“文化挪用”3个方面就设计批判视角反思展开讨论,针对中国传统文化如何在全球化语境中树立文化自信、设计自信,形成中国风格的设计主体性展开论述。蔡淑娟副教授基于背景理论、场域理论以及主体性构建理论,对中国乡村祠堂的历史变迁与主体性建构展开分析与评述,以“主体性”建构视角拓展作为场所空间的祠堂对社会现实、身份想象与改造叙事之间关系的理论探讨。
创新是设计本质的要求。设计出具有新颖性、创造性和实用性的新产品逐渐成为衡量创新设计的重要标准。“创新设计”栏目中,汤军教授等对海南候鸟型人才生活形态展开研究,以其对食物存储的需求点及痛点进行调研分析,以用户体验研究方法为设计基础,叙事性体验设计模型为框架,提出适合海南候鸟型人才使用的冰箱设计方案及现有冰箱产品设计改进的方向及思路。蒋秋洁等针对旅游产品所面临的同质化和设计知识不可持续的问题,以炎帝故里湖北省随州市为例,提出从探索到回收的全链路旅游产品设计方法和开发模式,改善旅游产品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同时构建设计平台,帮助实现地方资源、设计知识、渠道通路的整合,从而助力产学研融合发展和区域的整体创新。曹建中副教授等通过对调查到的运动健康领域下产品服务相关内容进行分析与归纳,发掘潜在用户与产品服务需求,并根据生活方式、设计方法构建运动健康生活方式PSS设计策略模型,并针对该模型展开设计实践,挖掘产品机会,助力体医融合趋势下相关运动健康产品的成果转化与产业升级。
“设计遗产”栏目中,邰杰教授等以万历四十五年七峰草堂本 《牡丹亭还魂记》为例,对其插图中园林景观元素的创作运用以及氛围营造进行研究,旨在呈现明代刻工对园林景观塑造在图面表达上的精湛工艺与创作技法以及当时的造园风格倾向,亦以计算机虚拟表现技法进行设计性的、概念性的景观复原。张建国教授等从景观叙事理论的视角出发,研究了苏北地区传统私家园林代表泰州乔园的叙事表达方式,以期为当代景观设计提供思路和借鉴。元末嘉兴“西塘派”剔红漆艺兴起具有特定的时代背景、条件及成因,并有自身工艺创新特色,是各种综合性要素影响下的必然产物。李传文教授从外在动因和内在变革两大要素出发,探讨了这一地域性漆艺流派的兴起历程。
“设计理论”栏目中,邹其昌教授从中国当代设计理论体系建构现状出发,就中国当代理论体系、当代设计理论体系问题以及设计学科体系建构与学者个人研究、教育体系、传统本土设计的关系等方面,探讨了中国当代设计理论体系构建与未来设计学发展的问题,对管理者、教师队伍、研究型学者、设计人都提出了更高要求。杨修憬副教授通过对李西茨基不同时期的作品进行评述,分析了其风格变迁的各种因素以及在前苏联设计史上的作用,以期重新认识这位对现代设计艺术发展做出重要贡献的艺术家和设计师。
“设计教育”栏目中,朱蓉教授等立足于环境设计课程教育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基础,从新时代一流专业建设与产教融合的发展实际出发,以江南大学设计学院环境设计课程为例,将产教融合育人理念与国家战略、市场需求紧密结合,进行乡村振兴环境设计教学与设计实践,为环境设计专业的创新与实践提供了优秀案例及参考经验。沈琼副教授等探索了工业设计创新人才的实践能力培养方式,在面向高血糖人群的智能餐垫设计实践中,总结出3种工业设计创新设计人才培养的路径,分别为工业设计创新联盟方式、国际协同合作组织方式以及校内外专家交叉培育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