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口的结构优化与韧劲
2024-01-08廖宗魁
廖宗魁
全球经济放缓对2023年出口形成拖累。长期来看,中国高水平对外开放与“一带一路”十年来的长足发展,使得中国贸易在全球中的占比逐步提升,贸易结构不断优化,出口的韧劲更强。
疫情的三年里,出口的高增长为经济提供了较好的缓冲。但疫情消退后的2023年,外贸反而成了经济复苏的拖累。这一反差与疫情在全球不同国家的影响时间及全球经济的复苏周期错位有关。
在疫情后的全球“大放水”中,全球经济需求得以恢复,但全球的生产供应则相对滞后,中国在强大的产业链供应能力加持下,快速抢占了份额,使得2020-2022年平均出口增速达12%。2022年以后,全球主要经济体均受到高通胀的困扰,欧美等国纷纷采取快速加息来对抗通胀,全球经济和贸易有所放缓,对2023年中国的出口形成了拖累。
海关总署的数据显示,1-11月中国出口(以美元计价)同比下滑5.2%,实现贸易顺差7481亿美元,同比下降2.1%。实际上,同期一些出口导向型国家,比如韩国、越南出口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滑,都受到全球经济放缓的冲击。全球商品价格伴随着通胀的回落而有所下降,也在一定程度上对出口额形成拖累。
经济都具有周期波动,全球经济也一样,我们不可能期望外需年年都旺盛。从更长的时间维度看,中国贸易在全球中的占比在提升,贸易的结构更趋优化。经过十年的长足发展,对“一带一路”国家的出口占比不断提升,对欧美日传统市场形成有效的补充;以绿色低碳为新增长点的“新三样”录得较高增长。
在全球大幅加息的背景下,2023年中国出口的下滑主要受全球经济放缓的拖累。由于欧美股市表现较好,且美国经济似乎韧劲不错,容易给人产生全球经济不错的错觉。1-11月中国对美出口同比下滑13.8%,对欧盟出口同比下滑11%。
受高通胀、大幅加息、全球经济放缓和地缘政治等因素的干扰,2023年欧洲经济明显放缓,在衰退的边缘挣扎。欧盟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欧元区2023年三季度GDP环比为-0.1%。
美国经济看起来要比欧洲好不少,似乎扛住了高利率的压力,2023年三季度美国GDP环比折年率更是高达4.9%。既然美国经济表现出了一定的韧劲,那为何中国对美出口仍持续走低呢?这可能与美国消费在不同领域的强度差异有关。美国消费支出占GDP约80%,分为商品消费支出和服务支出,实际上美联储的加息对商品消费支出影响要大于服务消费支出。2022年以来,商品消费支出的季度平均增速(环比折年率)为0.6%,而服务消费支出的平均增速(环比折年率)为2.9%,要比商品消费强得多。从美国进口数据也能看到,2023年上半年美国商品进口同比下滑6.3%,但服务进口同比仍增长7.2%。中国对美出口中,主要以商品为主,所以下滑较多。
招商证券认为,2023年中国对美国的出口表现低于预期,一是美国进口贸易表现弱于经济。二是欧盟主要国家及墨西哥等国一定程度上替代了中国对美国的出口。从美国进口的商品看,中国对美国出口的机电设备及其零件、铁路/有轨电车和医药制品份额主要被墨西哥和德国替代,铁路或有轨电车以外的车辆及其零部件 份额主要被德国替代,光学、医疗等机械设备和零件份额主要被越南和墨西哥替代。
由于全球经济的放缓,中国对其他一些主要国家出口增速也有一定程度的下滑。1-11月中国对东盟出口同比下滑5.5%,对拉丁美洲出口同比下滑3.3%,对这些主要地区的出口表现要好于欧美。
相比于出口的下滑,进口的疲软更应该引起重视,因为这侧面说明中国的内需偏弱,而内需才是影响中国经济的基本盘。1-11月中国进口(以美元计价)同比下滑6%。
欧美长期以来都是中国出口占比最大的两个经济体,我们分析外贸形势的时候也主要抓住这两个大头。但近些年,随着贸易广度的进拓宽,“一带一路”国家对中国出口的贡献稳步提升。
自2013年习总书记提出共建“一带一路”构想以来,“一带一路”发展已经走过了十个年头,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成果,对中国贸易结构的优化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推进 “一带一路”建设既是中国扩大和深化对外开放的需要,也是加强和亚欧非及世界各国互利合作的需要。
十年来,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占中国外贸整体的比重,从2013年的25%显著提升到2022年32.9%。欧盟、美国和日本等是中国外贸的传统市场,2022年对上述经济体出口合计占整体出口比重的36.6%。也就是说,“一带一路”国家在中国出口中的分量已经与欧美日相当,按照目前的发展趋势,未来几年,“一带一路”国家很可能超过欧美日,成为中国最大的出口贸易伙伴。
以美元计,2013-2022 年,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 国家的货物进出口贸易额由 1.04 万亿美元增长至 2.07 万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为 7.1%,同期中国整体货物贸易进出口额复合增长率为 4.25%,“一带一路”的发展对中国整体的贸易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招商证券认为,中国出口的目的地更加多元化,出口集中度在下降。与过去几年相比,2023年对新兴市场国家和地区的出口份额出现明显提升,出口份额提升较大的包括俄罗斯、墨西哥、东盟、印度、巴西、沙特、中亚等国家和地区。作为长期主要出口目的地的发达国家和地区份额出现明显回落。其中出口份额降幅最为明显的国家和地区为中国香港、美国、日本,其次是韩国、德国、英国。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在中国出口中,东盟的份额提升非常多。2012年东盟在中国出口中的份额只有10%(以美元口径测算),到2022年已经提升到了15.8%。中国和东盟的贸易往来持续升温主要得益于几个方面:一是RCEP政策红利持续释放,东盟是中国在RCEP中的重要伙伴。二是产业链供应链的联系更加紧密,中国与东盟产业优势互补,产业链供应链融合式发展加快推进,带动了中间产品贸易规模保持增长。三是能源和农产品的合作更加深入。
另外,虽然俄罗斯在中国出口中的占比只有2.5%左右,但近两年对俄罗斯的出口增速非常高,随着中俄各方面合作的推进,未来其在中国出口中的比重有望进一步提升。2021年和2022年中国对俄罗斯出口分别增长33.8%、12.8%,2023年1-11月同比增长更是高达50.2%,对中国整体出口增速的拉动最大,约有1个百分点。
中国对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投资额也在逐渐上升。2013 年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投资金额为126.3 亿美元 ,到2021 年已经增加到 241.4 亿美元,八年间共增长 91.1%,而同期中国整体对外投资总额增长幅度为 65.8%。
总体而言,中国出口对欧美日传统市场的依赖度在逐渐下降,“一带一路”国家在贸易上的重要性逐步提升。这种结构的优化会让中国的出口更有韧劲,更容易抵御单一或多个出口源的需求下降帶来的冲击。随着中国贸易广度的增加,“一带一路”国家对贸易中人民币的认可度也大幅提升,有利人民币国际化的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