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拿大历史课程标准对国家认同的建构

2024-01-07张汉林熊巧艺朱贝多

中国德育 2023年22期
关键词:魁北克加拿大人课标

张汉林 熊巧艺 朱贝多

摘 要

在实行多元文化主义和教育分权制的加拿大,国家认同显得尤为重要和复杂。安大略省和曼尼托巴省的历史课程标准堪称加拿大各省历史课程标准的典范,足以反映加拿大建构国家认同的基本策略。为建构国家认同,两省历史课程标准均在建构加拿大通史框架、塑造加拿大国家形象、处理魁北克问题三个方面煞费苦心,所采取的策略基本相同,但又呈现出一定的差异。这种差异是由于各省的教育传统、课程编制以及历史、社会与文化的不同而造成的。加拿大国家认同的建构仍是一个任重道远的过程。

关键词

历史课程标准;国家认同;国家认同教育;多元文化主义

作者简介

张汉林,首都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熊巧艺,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博士研究生;朱贝多,首都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博士研究生

一、引言

加拿大的国家认同具有两面性。一方面,受历史、现实和地缘等因素的影响,加拿大的独立民族国家身份面临诸多挑战。历史遗留的原住民问题、独特的英法二元制、联邦和省政府的矛盾、魁北克独立运动、来自世界各地的移民以及与强邻美国的纠结关系,都对其国家认同造成了困扰。另一方面,加拿大在过去的半个世纪中成功地建立并维持了多元文化社会,让“马赛克式”的社会得以稳定发展,使多元化社会群体成为“和谐的交响”,甚至拥有了多元文化社会的“灯塔”之称。

基于此,加拿大的国家认同教育,应该放在联邦制、多元文化主义和教育分权制的背景中去理解。加拿大是由十个省和三个地区组成的联邦制国家,官方语言为英语和法语。加拿大是世界上第一个实行多元文化主义政策并将多元文化主义写进宪法的国家。[1]多元文化主义是加拿大国家认同建构的支柱。加拿大实行教育分权制度。《1867年宪法法案》规定:“在各省且对于各省,立法机构可单独制定关于教育方面的法律。”为协调各省的教育政策,加拿大成立了由各省教育部长组成的教育部长理事会。

本文选择安大略省(以下简称“安省”)和曼尼托巴省(以下简称“曼省”)的历史课程标准作为个案,对加拿大的国家认同教育进行分析。安省作为加拿大首都渥太华所在地,是加拿大第一人口大省,2020年数据显示有1,471.18万人,以英裔为主,是加拿大英语人口最多的省。作为加拿大教育改革的“先行者”,安省的课程标准一方面代表了加拿大官方对于加拿大公民身份的构想,另一方面又反映了英法双元制下英语社区与其他社区的相处方式。曼省位于加拿大的中心地带,有一百多万人口,由多语言、多种族、多文化的多元社群组成。曼省是加拿大人口多元化最明显的省份之一,同时也是历史上英法族裔矛盾、原住民与殖民者矛盾集中爆发的地区。曼省的社会科(历史)课程是加拿大中部诸省的典范,萨斯克切温省、阿尔伯塔省和不列颠哥伦比亚等省与其非常相似。故此,通过对两省历史课程标准的考察,可以窥视加拿大通过历史教育建構国家认同的基本面貌。

二、建构加拿大通史框架以示对国家的认同

一般来讲,历史课程标准以建构公民对国家的认同为己任。但在加拿大,这个问题比较复杂。在这个多语言、多种族、多文化的联邦制国家中,个别省份(如魁北克)并不认同加拿大这个国家。这从魁北克历史课程标准建构的是一部完整的魁北克通史而非加拿大通史就可见一斑。因此,一个地区的历史课程标准是否表示对国家的认同,首先就要看它是否以建构国家通史体系为己任。

(一)安大略省课标的认同对象

为建构国家认同,安省精心设置了通史与专题相结合的历史课程体系。在四、五、七、八、十年级,安省历史课标按照时序建构了一部完整的、系统的加拿大历史。该课标以加拿大国家为叙事单元,将其分为前后相继的七个阶段——早期社会:公元前3000年到公元1500年;新法兰西的第一民族和欧洲人与早期加拿大;新法兰西和英属北美(1713—1800);加拿大1800—1850:冲突与挑战;创建加拿大:1850—1890;加拿大1890—1914:一个变化的社会;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的加拿大。

通过加拿大通史的建构,课程标准将原住民、法裔加拿大人、英裔加拿大人和移民的过去整合在一起,形成共同的历史记忆,进而建构一个休戚与共的政治共同体。在加拿大通史中,安省课标自觉地运用认同理论,将身份认同作为历史课程的重要内容。例如,在八年级“创建加拿大:1850—1890”的学习中,课标要求识别这一时期加拿大的重要个人、群体,并解释他们对加拿大文化遗产或身份认同的贡献。这些历史人物有社会精英,也有普通民众;有男性,也有女性;有英裔加拿大人、法裔加拿大人,也有原住民和外来移民。如乔治·艾蒂安·卡地亚作为法裔加拿大人群体的代表,是联邦化运动的领袖人物;约翰·亚历山大·麦克唐纳是英裔加拿大人群体的代表,第一位加拿大总理,被誉为“加拿大国父”;路易斯·里埃尔是梅迪斯人的代表,梅迪斯人国家委员会主席;大熊是克里族的首领;中国铁路工人则是因为参与修建加拿大太平洋铁路而载入史册。这几个人物或群体,分别代表了加拿大社会的几个主要族群——英裔加拿大人、法裔加拿大人、印第安人、梅迪斯人、可见性少数族裔①。由此可见,在安省课标中,不同的族群、性别、阶层都拥有一个共同的、无差别的身份——加拿大人。通过这样的方式,安省课标力图将不同族裔拢聚在一起,形成牢固的国家认同。

(二)曼尼托巴省课标的认同对象

曼省课标以公民性作为其核心概念。公民性包括加拿大积极的、民主的公民性,面向未来的公民性,全球语境中的公民性,以及特定环境中的公民性。从时间来讲,加拿大的公民性包括当下和前瞻两个维度。前者是指基于过去而形成的公民性,即加拿大积极的、民主的公民性,核心在于“认同加拿大人的共同身份,理解加拿大身份的多面性、争议性及与其他身份的区别”[2]。后者包括面向未来的公民性和特定环境中的公民性,其要点有“为过去和现在的不平等现象给原住民和其他群体的造成的痛苦提供补偿”“向魁北克地区的复杂性妥协”“在国家统一的前提下平衡地域与文化的多样性”“实现经济增长、提高生活水平与尊重自然和后代需要的最终平衡”[3]。从空间来讲,加拿大的公民性包括加拿大和全球两个维度。加拿大的维度如前所言。全球维度即全球语境中的公民性,其核心是“加拿大公民要站在全球和国家立场上进行思考并采取行动”[4]。学习历史,其目的就在于了解作为加拿大公民的意义,形成对国家的忠诚感,为学生投身于加拿大社会的持续发展打下基础。为此,曼省课标也建构了一部完整的加拿大通史。其结构如下:早期居民和新法兰西(1763年之前)——英属北美(1763—1867)——成为主权国家(1867—1931)——成就与挑战(1931—1982)——定义当今的加拿大(1982年至今)。

与安省建构的加拿大通史框架不同的是,曼省建构的加拿大通史框架特别重视加拿大历史上的转折点。1763年是新法兰西殖民地的结束和英属北美殖民地的开始。1867年,《英属北美法案》通过,加拿大作为一个国家正式形成。1931年,加拿大通过《威斯敏斯特条例》成为自治领,获得事实上的独立。1982年,《加拿大权利和自由宪章》通过,加拿大对外获得完全的自治,对内确认多元文化主义。由此可见,曼省课程标准选择的是加拿大国家发展史上的标志性事件。这样的通史结构,勾勒出了加拿大作为一个政治共同体的发展脉络。加拿大通过这样的历史学习,形成的是关于加拿大这个国家的集体记忆,由此产生对加拿大的认同。

三、塑造加拿大的国家形象

国家认同不仅涉及对“自己属于哪个国家”的认识,还关系到对“这个国家究竟是怎样一个国家”的认识。后者即国家形象。历史教育是塑造和传播国家形象的重要途径之一。从某种意义上讲,国家形象是通过对历史的回顾而体现出来的。

(一)安大略省课标对国家形象的塑造

安省课标所塑造的加拿大国家形象,可以简单概括为两点:加拿大是多元文化主义国家,是一个从不公正走向公正的国家。

安省课标表明,加拿大是一个由多种语言、文化、种族群体组成的多元文化国家。在这个国家中,每个群体的地位是平等的,他们都对加拿大的国家形成与历史文化作出了贡献。

安省课标对加拿大多元文化主义形象的塑造,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课标力图表明,加拿大身份的独特性是由构成加拿大的所有群体共同塑造的。在初中,是识别这一时期加拿大一些重要的个人和群体,解释他们对加拿大文化遗产或身份认同的貢献。而这些人物或群体,从种族来讲包括第一民族、梅迪斯人、因纽特人、英裔、法裔、非裔、华裔、日裔等,从身份来讲包括猎人、毛皮商人、传教士、探险家、修女、工匠、农民、奴隶、政治家、文学家、艺术家、铁路工人、运动员、各种工人团体、各种宗教团体、各种移民团体、各种妇女组织、各种政治团体等。课标通过对这些人物和群体的叙述,力图彰显加拿大多元文化主义的特色。在高中,是“身份认同、公民权利和文化遗产”,解释这一时期个人、组织和特殊的社会变化如何对加拿大的身份认同、公民权利和文化遗产作出贡献。同样,这些个人和组织涵盖加拿大历史上的各个种族与文化,学生要借此探究“对女性、原住民、混血人群、因纽特人和其他少数群体的主流态度影响了加拿大的身份认同和公民权利的发展”[5]。

其次,课标力图表明,多元文化对加拿大来讲是有益的。安省高中历史课标设置了一门名为“一个加拿大族群的发展史”的选修课程。该课程的主要内容是“研究从一个特定国家或地区移民到加拿大的族群的历史”[6]。在该课程中,学生选择一个族群,研究该族群原籍国或地区的历史文化、移民到加拿大的影响因素、定居在加拿大的区域位置以及所面临的挑战和所作出的贡献、该族群在当代加拿大的状况。这启发学生思考:“为什么支持少数族群不但使特定机构获益,同时还对加拿大全社会有利?”[7]

安省课标还认为,加拿大是一个从社会不公正走向社会公正的国家。1867年加拿大联邦成立之后,“并非所有的加拿大人都享受相同的权利和特权”[8]。课标通过提问的方式,将加拿大历史上的不公正现象一一揭示出来:“你认为对阿卡迪亚的驱逐应该被视为文化种族灭绝吗?”[9]“说明加拿大这一时期剥夺某些群体公民权的影响(例如原住民、梅迪斯人、因纽特人、妇女、非洲裔加拿大人、华裔加拿大人、爱尔兰裔加拿大人、德裔加拿大人、乌克兰裔加拿大人、日裔加拿大人)。”[10]“这一时期加拿大政府是否尊重所有人的人权?”[11]“哪些少数民族在历史上受种族歧视态度或歧视性政策的影响最深?”[12]“是否有证据表明你所学习的族群在加拿大受到或持续受到歧视?”[13]但是,对历史污点的揭露,并不是在解构加拿大的国家认同。相反,其意图是表明加拿大人敢于正视历史污点,体现了加拿大人对本国制度与文化的自信。课标认为,“加拿大的个人和群体的努力为我们今天所拥有的权利奠定了基础”[14]。课标不仅为加拿大的现状感到自豪,还具有一定的反思精神,为建设一个更加美好的加拿大而殚精竭虑。课标提出:“政府对向中国人征收人头税道歉的重要性是什么?”[15]“加拿大的多元文化主义政策是否存在局限?”[16]“加拿大的历史叙述是否需要被重新审查?”[17]这些反思性问题的提出,是为了加拿大的未来更加公正。

(二)曼尼托巴省课标对国家形象的塑造

曼省课标所塑造的加拿大国家形象,可以简单概括为两点,即加拿大是英法双语框架下的多元文化主义的国家,是一个现在仍在不断发生变化的国家。

首先,加拿大是英法双语框架下的多元文化主义的国家。曼省历史课程标准强调课程的包容性与公正性,尤其重视通过多视角的历史叙事养成“平等”“正义”“民主”等加拿大多元文化主义共同价值观。曼省的历史课程要在不同族裔、不同历史文化背景、不同语言的国民中建立广泛的国家认同,又要避免在历史叙述或公民身份的界定中忽视少数群体的经历与特征,造成部分群体被排除在主流之外进而产生分离倾向。因此,曼省在历史课程目标中突出多元化视角和共同价值观,将“平等”与“差异”作为构建国家认同的基础,在阐述社会科课程的目标时将身份认同和多元化视角以及平等、公正等价值观紧密联系在一起。“为了回应组成加拿大人共同经验的各种声音与故事,一直以来曼尼托巴省的社会科课程都涵盖了原住民、讲法语者以及多种文化的视角。”[18]曼省课标认为,加拿大的多元文化首先来自三大支柱,即原住民、法裔和英裔居民。原住民的文化是加拿大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加拿大人的思想都植根于原住民的观念与行为方式之中”[19]。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曼省课标并没有给原住民贴标签,将其脸谱化,而是认为原住民自身也是多样的,拥有“独特丰富性”[20]。英裔和法裔是加拿大的两大建国民族,曼省课标将其相提并论,刻意避免厚此薄彼,强调“英法二元制是植根于加拿大历史并受宪法保护的加拿大社会要素”[21]。对于法裔的贡献,曼省课标予以高度认可:“加拿大的新法兰西、阿卡迪亚①、魁北克和法语社区在塑造加拿大历史和国家认同的过程中发挥了作用。”[22]至于英裔,也对加拿大的历史文化作出了贡献。“英国的文化传统与政治体系在加拿大历史与国家认同的形成过程中发挥了作用。”[23]

加拿大多元文化的另一重要来源是移民的多元化。曼省课标认为:“历史上和今天的移民趋势使加拿大的文化、语言、宗教多样性特点日益显著。”[24]“外来移民帮助加拿大塑造了其历史,并持续塑造其社会形态及身份认同。”[25]课标通过对原住民、法裔、英裔和移民的文化的描述,成功地塑造了一个多元文化国家的形象。

其次,加拿大是一个现在仍在不断发生变化的国家。曼省课标认为,加拿大是“一个繁荣的、和平的民主国家”[26],但是,加拿大是复杂的,地域广阔且多样,“加拿大的历史似乎是一个有关不断变化且持续发展的多样化人群、语言、文化、宗教、技术和观念的故事”[27]。对于加拿大来讲,“建构多样、平等、包容、可持续发展的社会”是现在及未来若干代的加拿大公民所要面临的“持续挑战”[28]。故此,“加拿大的国家认同、公民性以及国家地位仍然是被其多元文化社会持续争论的话题”[29]。第一,在加拿大,如何在尊重文化多样性的基础上建构统一的国家认同,这是一个尚待解决的问题,尤其是“魁北克地区的特殊身份与历史使加拿大联邦至今仍是一个备受争论的话题”[30]。第二,随着时代的变迁,公民的内涵也在发生变化。“公民性的意义是随时代变化的。同时加拿大公民的责任、权利和自由一直是被持续争论的话题。” [31]在原住民人口增长率快速提升、移民来源地发生巨变且移民数量急剧增加的新时代,如何界定好公民,这个问题至关重要。第三,加拿大作为联邦制国家,“政府的角色、权力分配和加拿大联邦系统的职责仍然是谈判的议题”[32],概要来讲,就是要如何平衡联邦与省、地区的权力。总之,曼省课标认为,对于加拿大來讲,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无论是国内形势还是国际环境,都在不停地发生变化,加拿大尚存在有待解决的复杂的社会与政治问题。曼省课标对加拿大复杂性和变动性的强调,不是否定加拿大的发展成就,更不是搞历史虚无主义,而是基于“教育要面向未来”的思想。加拿大在不断地发展变化,其未来的走向如何,就取决于今天加拿大教育的作为。学生不能躺在前人的功劳簿上,仰人鼻息,每一代人都要承担起自己的责任,解决自己这一代人所面临的问题。用课标的话来讲,社会科教育的重点在于“使学生参与到决定加拿大未来发展的讨论之中”[33]。

四、慎重处理国家认同的难点问题

在加拿大,国家认同的主要威胁来自魁北克。魁北克省是加拿大唯一以法裔居民为主的省级区划,约占全国总人口的23%。[34]魁北克人先后进行了两次独立公投,虽然均告失败,但赞成票在上升。为了挽留魁北克,加拿大政府做出了各种让步。2006年11月,加拿大总理哈珀提出“承认魁北克人在统一的加拿大国内组成一个民族”的动议,获得国会通过。鉴于魁北克问题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加拿大各省课标在建构国家认同时无不对此小心翼翼。

(一)安大略省课标对魁北克问题的处理

安省课标对魁北克问题的总体看法是,承认法裔同英裔一样对加拿大历史具有重要贡献,但从其多元文化主义的立场出发,并不承认魁北克享有凌驾于其他族群和省份的特殊权利。

安省课标总是将英裔和法裔相提并论,引导学生讨论诸多问题:“说英语的加拿大人和说法语的加拿大人对于参加布尔战争有什么不同看法?”[35]“为什么曼尼托巴的学校问题会增强说英语的加拿大人和说法语的加拿大人之间的冲突?”[36]“戴高乐的演讲对法语系加拿大人的意义是什么?对英语系加拿大人的影响是什么?”[37]这种做法,一是承认法裔的角度与英裔的角度一样,都很重要,希望通过这种做法换取法裔对于加拿大的忠实;二是认为法裔和英裔是平等的,法裔并不能享有特殊的地位,由此反对其分裂的倾向。

安省恪守的是彻底的多元文化主义立场。老特鲁多总理提出多元文化主义和英法双语制,其目的就在于抵制魁北克的独立运动。因此,安省课标对多元文化主义和双语制立场的坚守,就等于在抵制魁北克的独立。魁北克一直坚持认为自己是加拿大的两大建国民族之一。对此,安省课标表示了质疑:“什么组织或团体缺少‘两国的产物的观点?”[38]亦即,安省课标在暗示,从其他族群的角度来看,“加拿大是英法两国的产物”这一说法是难以立足的。因此,真正值得思考的问题是:“如何改变‘两国的产物的想法?”[39]安省课标虽然往往将法裔和英裔相提并论,但并不等于只关注这两个族群的视角。相反,课标常常站在他者的角度来反思安大略和魁北克的视角:“如果你以这一时期一个人的名字来命名一个新的国定假日,这个人会是谁?你为什么选择这个人?如果你在安大略以外的一个省,你的选择会有所不同吗?”[40]总之,安省课标既尊重法裔的视角,同时又视其为加拿大多元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并不承认它具有特殊的地位。

(二)曼尼托巴省课标对魁北克问题的处理

作为一个文化多元、拥有较多原住民和移民的省份,曼省所建构的加拿大历史课程将英法二元制作为重点关注的专题之一。关于英法二元制,学生要持续理解以下重要问题:“英法二元制是植根于加拿大的历史、并受宪法保护的加拿大社会元素”“英法关系至今仍然在关于加拿大主要民族与少数民族的责任与权利问题上发挥着影响”。[41]

与安省课标不同的是,曼省课标明确承认魁北克地区具有特殊地位,并希望学生将来要“向魁北克地区的复杂性妥协”[42]。但是,曼省课标力图将魁北克问题限定在宪政范围内,“探索以宪政改革解决英法双元制给加拿大带来的问题的长期之路”[43]。因此,课标在魁北克问题中特意提到了两个知识点,一个是最高法院1998年关于魁北克脱离权的判决,一个是2006年哈珀总理提出的、获得国会通过的动议。1995年魁北克公投结束之后,加拿大最高法院在1998年的判决中否定了魁北克具有“未与其他省份和联邦政府举行先行谈判的前提下单方面宣布实现脱离”的权力。[44]这个法律判决,从根本上否定了魁北克通过公投获得独立的可能性。而哈珀著名的“魁北克人在统一的加拿大国内组成一个民族”的提议,既承认了魁北克的特殊地位,又维护了加拿大的统一。这两个知识点的选择,表明了曼省课标希望通过宪政解决魁北克问题的基本立场。

五、结语

“我们必须先知道我们是谁,然后才能知道我们的利益是什么。”[45]“我们是谁”是国家认同建构过程中的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问题。在实行多元文化政策、长期维持着松散的联邦制的加拿大,由于各省的教育传统、课程编制以及历史、社会与文化的不同,各省课标所力图建构的身份认同呈现出一定的差异。

安省课标和曼省课标由于相同的课程理念和共同的政治理念,都将加拿大塑造成多元文化主义国家,通过追述多元文化主义的由来及其合法性,激发学生思考这一政策在当今和未来所面临的问题,并为之作出自己的贡献。两省历史课程标准还特别强调加拿大历史上公民身份与价值观的变迁。而今天,加拿大又迎来了全球化的挑战,来自世界不同国家、民族、宗教的“新公民”大量涌入。要使这些群体对加拿大产生归属感,就必须强调加拿大历史上公民身份与价值观的变迁,将当今“加拿大公民”的身份与历史上基于血缘、地缘或宗教来识别公民身份的状况区别开。在建构国家认同的过程中,两省课标都将魁北克问题作为难点。两省课标从多元文化主义的立场出发,尊重魁北克的视角及其对加拿大的贡献,但都不赞成魁北克省的分裂倾向。略有不同的是,安省并不承认魁北克享有凌驾于其他族群和省份的特殊权利,曼省则认同魁北克具有特殊身份,并认可要向魁北克做出一定的妥协,但主张魁北克问题应该在宪政的框架内解决。

总之,由于加拿大英法二元制的历史与联邦制的特殊国情,制定课程的权力掌握在各省之手,导致各省的身份认同建构呈现出一定的差异。正像安省课标和曼省课标所揭示的那样,加拿大的社会在变迁,加拿大的公民身份认同也在随之变化,统一的加拿大认同的出现虽然并不是不可能,但它是一个进行时,需要时光的打磨和人们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梁浩瀚.21世纪加拿大多元文化主义:挑战和争论[J].陈耀祖,译.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2):41-48.

[2][3][4][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32][33][41][42][43]Grade 11 History of Canada: A Foundation for Implementation[EB/OL].[2023-11-01].https://www.edu.gov.mb.ca/k12/cur/socstud/history_gr11/document.pdf.

[5][11][37]The Ontario Curriculum Grades 9 and 10 Canadian and World Studies GEOGRAPHY·HISTORY·CIVICS(POLITICS)[EB/OL].[2023-10-08].https://www.edu.gov.on.ca/eng/curriculum/secondary/canworld910curr2018.pdf.

[6][7][9][10][12][13][15][16][17][38][39]The Ontario Curriculum Grades 11 and 12 Canadian and World Studies ECONOMICS·GEOGRAPHY·HISTORY·LAW·POLITICS[EB/OL].[2023-11-08].https://www.edu.gov.on.ca/eng/curriculum/secondary/2015cws11and12.pdf.

[8][14][35][36][40]The Ontario Curriculum Social Studies Grades 1 to 6,History and Geography Grades 7 and 8[EB/OL].[2023-10-12].https://www.edu.gov.on.ca/eng/curriculum/elementary/social-studies-history-geography-2018.pdf.

[34]對外投资合作国别(地区)指南﹒加拿大(2020年)[EB/OL].[2023-11-08].http://www.mofcom.gov.cn/dl/gbdqzn/upload/jianada.pdf.

[44]杜思雨.加拿大联邦最高法院《关于魁北克脱离的参考意见》评述[J].南昌高专学报,2009(6):15-18+24.

[45]塞缪尔·亨廷顿.我们是谁?美国国家特性面临的挑战[M].程克雄,译.北京:新华出版社,2005:9.

责任编辑︱何 蕊

猜你喜欢

魁北克加拿大人课标
Why“Sorry”Is the Easiest Word for Canadians to Say为什么“对不起”是加拿大人最易脱口而出的话
超1/3加拿大人 应急储蓄撑不了2个月
枫糖季,寻味魁北克
依托课标 夯实基础 精准备考
高中生物新旧课标比较——以实验版课标和2017版课标为例
魁北克Strøm Nordic水疗中心
魁北克冰雪嘉年华
Les Chinois et les dépanneurs au Québec : une incursion asiatique au cur du Québec francophone
2016年全国课标卷透视与2017年备考展示
基于课标“教学评一致性”的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