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可染:两位夫人皆知音
2024-01-07潘彩霞
李可染是当代中国画领域的大家,其山水、人物在中国画创作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李可染一生坎坷,有过两段婚姻。所幸的是,两位夫人不仅是他人生路上的伴侣,也是他艺术道路上的知音知己。
痛失所爱
1925年,徐州,有个京剧活动正在进行,演出的是《南天门》,扮演曹小姐的女子,年方十六,“身长玉立,齿白唇红”;台上,拉胡琴的青年眼神专注,琴艺精湛,他们的演出珠联璧合,深受观众欢迎。
她叫苏娥,是当时非常活跃的戏曲家苏少卿的长女,不仅擅长唱青衣,还涉猎中、西画;他叫李可染,是徐州“民众俱乐部京剧研究班”的骨干。一个拉琴,一个吊嗓,情窦初开的两个少年,好感互生。1931年,这对有情人终成眷属。成为夫妻后,李可染和苏娥的家庭生活温馨。
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李可染决心去大后方投入抗日宣传工作。临行,他去上海看望苏娥,那时,她已经再次有孕在身。谁也没有料到,这一面,竟成永诀。
带着四妹李畹,李可染辗轉到武汉,和左翼文化人士一起以画笔为枪,积极抗日。1938年,他到达陪都重庆。与此同时,上海沦陷。因长期的担忧和思念,苏娥得了重病,生下第四个孩子后,仅仅3个月,她就离开了人世,年仅29岁。
这个消息,李可染一年后才从徐州老乡处得知。痛苦之下,他患上了严重的失眠和高血压。
又遇知己
1943年,李可染受邀到重庆国立艺专担任国画讲师。报到那天,阳光明媚,小路边,有个女生在画水彩画,他上前问路:“请问国立艺专怎么走?”
女生给他指了路,李可染顺口又问:“你认识李畹吗?”那时,四妹李畹正在国立艺专求学。缘分就是如此奇妙,碰巧,女生是李畹的好朋友邹佩珠,就住在李畹上铺。而她也立刻明白了,此人就是李畹的二哥李可染,她已听说过,他要来艺专任教。
邹佩珠是杭州人,本来家境不错,可是战争改变了一切。日本人打杭州的前一天,她和父母一路逃难,途中,母亲因染病毒去世。之后,她辗转到了重庆姐姐家,进入国立艺专学习雕塑。
战争把他们拉到了一起,在学校,李畹常邀邹佩珠去李可染的小茅屋谈论艺术。有一天,李可染在拉胡琴,邹佩珠脱口而出:“你拉的是京戏曲牌《柳青娘》!”
她居然懂京剧!李可染既吃惊又激动,从这个清秀又才情出众的江南姑娘身上,他看到了去世的发妻苏娥的影子。
令他惊喜的是,邹佩珠不仅喜爱京剧,还能唱整折的老生戏。共同的志趣让他们越走越近。1944年,在林风眠主持下,他们结婚了。那年,他37岁,是四个孩子的父亲,而她仅仅24岁,风华正茂。
铸就辉煌
新中国成立后,李可染当选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在新的环境中,他产生了革新山水画的想法。不过,要想“精读大自然”,出去写生成为必须,而这也是邹佩珠最为担心的事。
李可染常年患有脚疾,脚底突出一块,一走路就痛。他的鞋子都是邹佩珠特别加工过的,每一双鞋,她都得在鞋底挖一个洞,刚好合他的脚形,然后再加上一层鞋底,而这样一双脚要去跋山涉水,她怎么能够放心呢?然而他决心已定,她唯有支持。“这辈子我做了多少双这样的鞋真记不清了。
几年时间里,李可染走遍大江南北,风餐露宿,为了写生,付出了艰苦的代价。回报同样是可喜的,他为中国画发展开辟出一条充满生机的新路,两次“写生画展”的举办,确立了他在山水画坛的地位。1989年冬天,因心脏病突发,一代大师猝然离世。
他走了,爱还在继续,邹佩珠以八九十岁高龄,主持出版了几十种李可染画集和书刊。她举办大型展览,筹建艺术基金会,并把属于自己的200多件李可染作品捐赠给国家,而那些作品,价值不可估量。
2015 年,邹佩珠去世。
(摘自《各界》 潘彩霞/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