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督察,缚住破坏生态的“黑手”
2024-01-07
十年毁林开垦近10万亩,6000余亩人工水面长期违规取水,压减地下水取水量不降反增……近日,中央生態环保督察通报了西北某地在环境保护上存在的种种问题,直言当地一些部门“不作为、乱作为问题突出”。
我国西北内陆地区常年干旱少雨,用水矛盾突出,水资源的保护与利用直接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但在一些人眼中,冰川水、地下水似乎成了可以“截流变现”的资源,尽管中央多次提出整改要求,但圈水圈地造园林现象仍然在一些城市普遍存在。就拿此次被通报的地市来说,自2020年6月国家加强“挖湖造景”排查整治以来,该地仍然在几个公园里挖出四个人工湖,占用近200亩耕地,不惜以我国第二大内陆河下游主河道断流十几公里为代价,营造波光粼粼、塞上江南的幻景。
从秦岭违建到木里盗采,从“环湖造城”到“圈水造景”,纵观近年来发生的破坏生态环境案例,一个共性问题是发展理念不对头,忽视乃至无视生态文明建设,不惜以牺牲生态环境换取一时一地的经济增长。这背后,更多有畸形政绩观的影子,一些人迫切希望在短期内“脱颖而出”,不愿意“为他人做嫁衣”,于是寅吃卯粮、急功近利。凡此种种,折腾的是自然,挫伤的是民心,浪费的是资源,损耗的是政府公信力,轻则危害当地可持续发展,重则祸及子孙后代。
生态环境没有替代品,用之不觉,失之难存。生态文明建设如何从一些人脑海中可松可紧的软约束,变成必须坚决落实的硬杠杠?用好督察利剑是主要抓手之一。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制度运行8年来,已系统开展过两轮大规模督察,受理举报材料超20万件,立案处罚超万家,追责问责近万人。眼下,第三轮督查大幕刚启不足半个月,就发现问题、曝光典型,展示了动真碰硬、啃硬骨头的作风。期待这样环保督察能够进一步以条破块,在推动地方建立保护生态环境长效机制的同时,促新发展理念更加深入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