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态逼真的明清竹雕像生器
2024-01-07鲁祖霞
文萃报·周五版 2023年49期
像生器是竹雕工艺的一个重要品种,也是明清竹雕创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仿天然物如花果、鸟兽、昆虫、人物等制作的单体或组合的工艺品,因其形态逼真,故称为像生器。以竹子为材质,或者以竹子为主要材质制作加工的像生器,在我国已有相当长的历史。以文献为证,至少在明代中期,其就已经发展得相当成熟,并涌现出以嘉定朱缨为代表的一批知名竹刻大家。而竹雕像生器主要用竹子的根部(含根須和竹鞭)来创作,题材则以植物、动物和人物为主。
据清代文献《竹人录》记载,竹雕像生器的第一位作者,是明代“嘉定三朱”中的朱缨。朱缨(1520年-1587年),明代书画家、竹刻家,字清父,号小松,南直隶松江府嘉定(今属上海)人。其所作植物类竹雕像生器,有如北京故宫博物院藏高11厘米的明代朱小松竹根制佛手(如图)。其呈仰立状的折枝式双佛手,攲正有致,色为深褐。其枝叶相连,秀逸清丽,形体独特,下承云纹木座。还有“小松”楷书款识,刻于枝端。佛手转侧不同,高低错落,尽管只有一双,但其精微的变化,开合的指裂,已然颇具赏玩之意。佛手还有“佛祖之手”的吉祥寓意,故成为常见的明清时期工艺题材。而此朱缨制双佛手,不仅充分利用竹根的肌理,还加上构思巧妙的雕琢,实为佛手题材的尚品。
朱缨之子朱三松所刻的像生器作品,创作题材比其父有所拓展;除了植物和动物以外,还有人物作品。由于朱缨和朱三松父子的共同努力,从而确立了像生器作为嘉定竹刻一个重要品种的地位。到了清代,嘉定派竹人不仅继承了朱氏像生器制作的传统,并又有了发展,涌现出如封锡爵、封锡禄、封锡璋“封氏三兄弟”等一大批制作高手。他们创作的竹雕像生器,不但注意“肖形状物”,且更加注重“寄情寓意”而意必吉祥。
(摘自《收藏快报》鲁祖霞/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