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孩子说“织女看见牛郎应该称‘流氓’”
2024-01-07袁风
文萃报·周二版 2023年50期
袁风
儿子曾在不同年级问过两个课文里的词,我记忆犹新。“爸爸,什么叫里屋?”“爸爸,什么叫灯绳?”“里屋”和“灯绳”在我眼里都不是问题,在儿子那里竟然成了问题。我比画了半天,还找来视频图片,他才明白了。大人熟悉的概念不能理所应当认为孩子们就明白,否则,有时大人小孩就会莫名多了一些不必要的冲突。小孩子会带着自己所处时代的印记理解课文,有自己不同的思路,大人也不能忽视他们的想法。
小学课本里选的《牛郎织女》家喻户晓。儿子学完后很开心地说发现了该文中有两处明显不对。第一个地方是,牛郎听了老牛的建议把织女的纱衣拿走时,织女和牛郎面对面对话的场景。儿子说,织女是大人了,当时看见牛郎应该说是“流氓”,而不是称呼“牛郎”。儿子的理由是,织女和姐姐们在僻静处游泳,衣服没了,牛郎怎么能直接出来与她说话呢?第二个地方是,织女被王母娘娘带走时,叮嘱两个孩子去找牛郎。这两个孩子大一点的也就是两岁多,这么小的孩子怎么能找到在外面干活的牛郎呢?就是找到也不能把事情的来龙去脉说清楚。儿子边说边笑。我认真听完,又阅读了原文。这两个问题,我小时候从未质疑过。20世纪八九十年代,家里条件有限,大街小巷总能见到大众浴池,母亲们常会带着上小学的男孩子到澡堂子洗澡,大家对此习以为常。而现在的小孩性别教育较早,男孩在幼儿园阶段基本就是父亲帮忙洗澡了,并被告知孩子妈妈洗澡时他不能进入。
小孩子在学习课文时自然会带着自己的时代特色去思考理解,就会有自己的认识视角,并且在朋辈中拥有自己熟悉的语言体系。小孩长大,大人们也得与时俱进,跟着成长,跟著多想一想。这种倒逼,是真正的“后浪推前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