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村官对农户信贷可获得性影响研究
2024-01-07袁敬然王语瞳周艾星乔
□文/袁敬然 王语瞳 周艾星乔
(南京农业大学金融学院 江苏·南京)
[提要] 为实现乡村振兴总目标,以农商行为代表的金融机构在改善民生和金融生态环境方面持续发力,而金融村官政策作为一项探索发挥金融优势参与乡村治理的创新机制被寄予厚望。对金融村官政策的期待并不只在于其本身,而在于新的历史条件下普惠金融能否透过金融村官制度得到进一步落实,在于乡村经济能否得到更多金融活水的浇灌,是否能真正提高农村居民的信贷可获得性来推动乡村特色发展。本文基于湖北荆门钟祥县实地调研获取的312 份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梳理金融村官政策实施对农户信贷可获得性的影响机制。
一、文献综述
农村商业银行作为服务与支持“三农”及推进乡村振兴的金融主力军,持续为“三农”输送金融“活水”,助力乡村振兴成效明显。投入“三农”及县域经济的信贷资源不断增加,各地农商行普惠性涉农贷款增速也在持续增加。
农商行做出多项创新和探索,其中就包括金融村官政策的实施和推行。各地在实践中出现了两种路径:第一种是从村官到金融从业人员,从大学生村官中招聘员工,大学生村官们熟悉农村信用状况,了解农村金融需求;第二种是从金融从业人员到村官,即金融机构从其员工队伍中选派人员,到服务辖区的村(社区)两委任职,继续从事金融相关工作,一定程度上协助、参与乡村治理。目前,第二种路径被更多地方农商行采用,本文基于第二种路径进行研究。
在金融村官的制度层面建设上,学者们关注金融村官的考核评价体系。黄宝清(2021)认为金融村官需要承载起价值引领等脚踏实地的作用,金融村官的考核应以非商业化为导向,区别于利益驱动的商业化代理人。健全考评体系有助于将金融村官与商业银行代理人区分化,有效打通信贷需求端与供给端。
在金融村官政策实施层面,罗军(2021)通过招商引资、线上办贷、支持微贷产品以及一定时期内信用变现的情况等维度分析,评估了湖北省荆门市荆门农商银行下放的金融村官的实施效果,并得出金融村官政策的实施对信贷可获得性提升有正向的影响的结论。邹晓红、卢相君(2020)通过对金融村官的实施进行调查研究,指出金融村官政策的实施对提高农村整村授信有积极影响,且为农民“量身定制”的微贷产品亦促进了放贷金额的提高,“金融村官”对补齐乡村金融服务短板具有重大意义。
金融村官政策在党建背景下的发展层面,桑椤(2021)以公安农商银行为对象进行分析研究,提出公安农商银行要以“红色阵地、绿色生态、金色种子”为核心要素,选派金融村官进村入户,凝党建之力,畅惠农之路,提振兴之效的观点。桑任庚(2021)以青海农信为例,探究了其“双基联动”合作贷款模式,研究表明这种模式有助于实现金融村官与村委行长“联姻”,共同助力农牧民增收、村集体发展。学者们对金融村官的“红色血脉”做了相应调查研究,在此基础上,学者切实关注政策的实施过程,但在实施成果上缺乏进一步的评估分析。
在政府政策对信贷可获得性的影响层面,邓秋灼(2020)认为,政策支持环境特征变量中,受到政府政策支持对正规信贷需求和信贷可获性均有显著正向影响,同时建议完善金融机构服务机制,包括利用金融科技手段创新数字化信贷产品,探索符合乡村特征的金融风险管控模式。
在农村金融机构创新对信贷可获得性的影响层面,张兵等(2015)通过研究发现,新一轮农村金融机构改革提高了有还款能力农户的信贷可获性,较好地满足了这部分农户的有效信贷需求。此外,张兵等(2014)认为增加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能显著提高农户的信贷可获性。Longqin(2018)认为,关于农村家庭信贷可得性的文献主要侧重于供应方,而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需求方。研究发现,农户融资面临的主要障碍是农户向正规金融机构申请信贷的恐惧心理。
目前,学者们在金融村官政策研究方面主要关注于考核评价体系的建设,并呼吁在更高层面倡导价值引领。虽然金融村官在农村信贷方面的创新点和积极影响得到了认可,但是从农户需求的角度出发,其政策实施是否真正满足个体信贷需求还需进一步研究。同时,虽然关于农村信贷可获得性的研究已相对丰富,但直接探究金融村官政策对农村信贷可获得性的研究仍然较少。因此,研究金融村官对信贷可获得性作用以及影响机理,将有助于扩大金融村官政策研究的理论范围,并丰富农村金融领域的理论成果。
二、研究设计
(一)数据说明。本研究选择自2019 年开始试点金融村官政策的湖北荆门钟祥县内发展水平类似、政策实施情况类似、所处地域相近等拥有相似条件的村庄作为调研地区,以金融村官政策是否实施作为变量,研究金融村官政策实施对于信贷可获得性的影响。采取发放问卷、入户调研、和当地金融村官进行访谈的形式,收集农户基本信息,以及在金融村官政策实施与否的情况下,农户们获得信贷的数量、难易程度等基本状况。在实证分析前,本文剔除了关键变量包含异常值或缺失值的样本,对于个别控制变量的缺失值采用均值插补法处理,最终得到包含312 户农户观测值的横截面数据。
(二)变量设置。本文选取农户实际贷款金额作为因变量;选取地区(实施与未实施)作为主要自变量group 来研究金融村官政策的实施对于农户信贷可获得性的影响。具体设置变量如下:
1、被解释变量:贷款金额。本研究项目的目的在于了解金融村官的实施对农村信贷可获得性的影响。由于农商行已对农户进行授信,超过了实际贷款金额,因此贷款金额是决定信贷可获得性的主要因素。
2、主要解释变量。金融村官政策下农户所在地区(虚拟变量group),金融村官实施地区,赋值1;未实施地区,赋值0。因实施情况的具体成效需要严谨的定量分析来确定,故为了实际调研的需要,根据金融村官实施的实际情况定性判断来界定实验组与对照组。
3、其他解释变量。其他解释变量包括反映农户家庭情况的户主年龄、文化程度,家庭人口数量,以及反映家庭资金情况的总收入、总支出、存款数量。
问卷数据中实验组/对照组农户家庭基本信息的呈现见表1。(表1)
表1 实验组/ 对照组数据一览表
(三)描述性统计。基于问卷数据,对用作解释变量的数据进行的描述性统计见表2。(表2)
表2 描述性统计结果一览表
(四)构建实证模型。基于模型和文献分析,构建数据模型如下:
由于一个家庭的贷款数额(loan)会受到除金融村官是否实施以外的其他因素的影响,综合考虑下,本小组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group,虚拟变量,表示金融村官政策实施的实验组与对照组。来自金融村官实施地区的数据归为实验组,赋值1;来自未实施地区的数据归为对照组,赋值0。group 也是主要解释变量。
模型中包含若干个用于衡量家庭基本特征的解释变量,其中age表示户主年龄,数值型;edu 表示户主文化程度,分类变量,1=未接受正式教育,2=小学,3=初中,4=高中,5=大学及以上;labor 为家庭人口数,数值型。模型中包含若干用于衡量家庭资金情况的解释变量,其中depo 表示家庭存款总额,income 表示总收入,expense 表示总支出,均为数值型变量。
三、实证结果分析
(一)回归分析结果。本研究基于获得的312 份有效问卷数据,利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得出以下初步结果。估计结果显示,金融村官的实施(group)显著提高了农户贷款数额(loan)。从结果看,实施金融村官政策的村庄,其农户贷款数额增加172.5079%,且在1%水平下显著。金融村官群体通过增加农户贷款的来源与渠道、提高农户的贷款意愿等方式促进农户贷款,效果是非常显著的。另外,农户的资金情况也对农户贷款数额有一定影响,但并不显著。涉及的变量包括总支出(expense)、总收入(income)、存款数(depo)等。农户的总支出提高对资金的需求,选择贷款来满足资金需求的可能性也会更大;收入与贷款数额有较小的负相关关系;存款数与贷款数额之间呈正相关。(表3)
表3 模型回归结果(被解释变量l oan)一览表
(二)BP 检验和稳健性检验。对模型采用BP 检验来检验模型中的异方差性,结果见表4。可知,结果通过检验,即线性回归模型不存在异方差性。(表4)
表4 模型Br eusch-Pagan 检验结果一览表
改变变量度量方法,以“贷款余额与总资产的比例(rate)”为信贷可获得性的另一种度量方法进行回归分析后,表5 显示金融村官政策是否实施对信贷可获得性(总资产与总负债之比)的影响是正向显著的;农户的家庭特征、资金情况对信贷可获得性(总资产与总负债之比)无显著影响,与之前回归结果无明显差异。(表5)
表5 稳健性检验结果(以r at e 为被解释变量)一览表
四、金融村官政策对农户信贷可获得性影响机制探析
(一)金融村官拉近银农距离,紧密银农关系。金融村官群体作为农村金融机构的代表,深入基层群众、开展党建互融、助学帮扶等工作,成为银行与农户之间的纽带,拉近银农距离。
1、“五位一体”工作站拉近农户与金融机构的物理距离。已有研究显示,农户家庭与金融机构之间的物理距离的增加会提高农户借款的交通成本、时间成本、信息收寻成本等,使借贷双方融资意愿减弱,农户信贷可获得性下降。金融村官入驻各村建立“五位一体”金融工作站,拉近了农户与金融机构的物理距离,既减少借贷过程的各类成本,增加服务便捷性,又方便金融村官深入基层向农户宣传、讲解惠民金融政策,为存在信贷需求的农户提供便捷服务。金融村官政策实施拉近了物理层面的银农距离,提高农户信贷可获得性。
2、搭建良好服务桥梁,紧密银农关系。基于关系型借贷理论基础,借款人与金融机构的紧密关系将降低信息不对称程度,银行更易获取借款人信息,具备优良资质的借款人更容易获得贷款。金融村官群体既代表金融机构服务基层,也帮助政府进一步推进普惠金融。一方面金融村官们向农户们讲解惠民金融政策,推介存款、信贷等各类金融产品,提高农户金融素养,使其在与银行借贷行为博弈中更容易获得贷款;另一方面金融村官驻村工作可以切实了解农户潜在信贷需求,量体裁衣制定更符合农户需求的信贷产品,有效提高了农村信贷可获得性。
(二)金融村官政策优化银行信用评级授信打分。金融村官政策的实施,农村商业银行由被动变主动,提高了对农户的信用评级授信效率和质量,进一步提高了农户信贷可获得性。
金融村官政策实施后,金融村官协助支行与派驻村签订整村授信协议书,参与完成整村授信工作。金融村官、村书记、乡贤三方参与评级授信,通过多方信息收集降低传统授信过程中的信息不对称程度,提高了授信打分的置信度。调研中发现,规模较大的村庄实行金融村官政策能在短时间内完成整村授信并公示,授信效率得到明显提高。
(三)金融村官政策助力村庄发展
1、改善农村信用环境。信用环境关系到借款人的诚信意识、行为以及市场上的信息不对称程度,好的信用环境有利于贷款人信贷资金的获得。金融村官政策的实施能明显改善农村的信用环境,提高农村信贷可获得性。一方面金融村官群体协助开展信用村、信用户评比,营造诚实守信文明和谐的信用环境;另一方面金融村官驻村工作能够有效降低农商行与借款人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程度,提高债务人的违约成本,降低道德风险。在此过程中,农商行对信用贷款的门槛相应降低,获取企业和个人相关信息成本降低,降低贷款的资金成本,进而增加农户的贷款需求,农村的信贷可获得性提高。
2、改善农村经济环境。在金融村官驻村工作中,金融村官不仅推动村庄的信用环境建设,还会参与村级建设,为村庄发展提供新思路,新技术,促进村庄的经济建设。村庄的经济环境向好,农户未来收入预期改善,农村贷款活力提升,亦会反作用于村庄的经济状况的改善,提升信贷可获得性,并获得源源不断的动力。同时,金融村官积极为派驻村寻找投资项目并配合落实好民生项目,助力当地经济产业发展,产业升级,增产增收,扩大农民的资金需求,进而提高农村信贷可获得性。
(四)金融村官政策助力农户个体发展
1、送政策、送信息、送金融,多方面提升农户个人素养。针对农户受文化程度和信用观念制约造成的农户发展、获得和使用贷款受到限制的状况,金融村官在驻村工作中,面向农户普及金融知识,传递最新的金融与政策信息,向村民们传递新的金融理念。金融村官群体联合村庄开展组织活动,鼓励创业与教育,协助驻点村开展各类争先创优评选,每半年在驻点村开展“四评”活动,对获奖者予以一定的物质奖励,从而激励农户提升个人素养。这一过程加强农户对资金的使用能力,从而有效提升信贷可获得性。
2、建平台,助力农户增收,扩大资金需求。金融村官通过销售平台为农户提供农产品销售渠道,帮助农民增收。例如在工作过程中,金融村官们利用省联社利农购网上销售平台及时有效地提供销售渠道和市场信息,解决产业发展、产品销售、收入增加等问题,助力农民增收创收。这些努力提高了农民的收入,扩大了农村产业发展空间,激发了农户对贷款资金的需求,改善了经济状况,进一步提高了信贷可获得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