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存款利率超预期下调未雨绸缪

2024-01-07杨千

证券市场周刊 2023年46期
关键词:息差降息负债

杨千

四大行官网显示,12月22日,存款挂牌利率大面积下调,具体执行如下:

1.整存整取:3个月期、半年期、1年期、2年期、3年期、5年期分别下调10BP、10BP、10BP、20BP、25BP、25BP,下调后挂牌利率分别为1.15%、1.35%、1.45%、1.65%、1.95%、2%。

2.零存整取:1年期、3年期、5年期各下調10BP、10BP、10BP,下调后挂牌利率分别为1.15%、1.35%、1.35%。

3.定活两便:协定存款、1天通知存款、7天通知存款利率各下调20BP、20BP、20BP,下调后挂牌利率分别为0.7%、0.25%、0.8%。

这已经是2023年年内第三次下调存款挂牌利率。2023年以来,国有大行分别在6月、9月两次调降挂牌利率,后续中小银行均追随下调。本轮调降延续“期限越长、下调幅度越大”的特征,使得存款利率曲线平坦化,或有效遏制定期化趋势,从而持续降低银行负债成本。

为保证竞争格局稳定,国有大行调降挂牌价之后,中小银行也会跟随调降。根据民生证券的计算,42家上市银行2023年上半年定期存款在计息负债平均余额中的占比为14.6%,假设平均置换期为3年,平均调降幅度为20BP,则将节约679亿元成本,对2024年净息差的贡献为3BP,由此或将提振2024 年营收增速1.2个百分点、归母净利润增速3.2个百分点。

由此可以推断,此次调降利率定期存款占比高的银行或更受益。数据显示,上半年,邮储银行定期存款占比为67.3%,齐鲁银行为52.7%,南京银行为51.8%,小型农商行普遍在 50%以上。

从具体操作来看,每年年初的“开门红”阶段,银行揽储一般较为集中,此时有较大比例的存款会完成到期置换。本次调降选在“开门红”前进行,对银行2024年(尤其是上半年)负债成本的效果或更显著。此举也打开了2024年上半年LPR降息空间,对称降息对净息差的影响较小,且有望提振经济预期,利于银行估值修复。

相比之下,此次存款降息更广泛、更及时,且选择在年初“开门红”之前降存款利率,重定价的效果更为明显,调降负债成本的意图也更显著。

本轮存款降息的背景之一:资产端重定价推进,偏低的息差面临进一步下行压力。

受贷款降息及存款成本率上行的影响,商业银行息差持续收窄,不断创统计以来新低。截至2023年三季度末,商业银行净息差为1.73%。受存量住房贷款利率下调及贷款重定价的影响,银行业净息差还将面临进一步下行压力。

根据东海证券的测算,2023年四季度及2024年上半年,商业银行净息差将在当前基础上进一步收窄9.7BP与5BP。鉴于现阶段银行息差水平偏低且面临进一步下行压力,存贷端降息协同性会加强,未来贷款端降息对息差的单向挤压会明显缓解。本次存款降息距离上一轮降息(9月初)不到4个月,节奏快于预期,体现存贷端降息协同性加强。

本轮存款降息的背景之二:存款结构持续分化加剧成本刚性。

2022年以来,在住房销售下降、金融市场较弱、投资消费出口放缓的背景下,存款结构持续分化。一方面,定期存款强,活期存款弱;另一方面,居民存款强,公司存款弱。这种分化的局面使存款成本刚性的属性进一步加剧,2022年以来,上市银行存款成本率从1.79%上升至1.92%。

截至11月底,存款分化仍在持续,直观的表现是11月M1与M2增速差有所扩大。当前住房销售、投资出口及金融市场处于低位,未来存款结构分化局面有望随宏观修复而改善,但这一预期需未来数据进一步验证。从中长期视角来看,由于居民加杠杆空间越来越窄,存款结构活化动力不足,存款成本率仍会面临较强刚性。

如果说2023年6月第一轮存款降息是主动应对存款形势变化的适时之举,那么,本轮降息亦是银行发挥利率市场化改革潜力,对存款结构分化局面的进一步应对。

本轮存款降息的背景之三:2024年上半年是存款大量与大比例重定价的组合高峰。

截至2023年上半年末,上市银行平均存款成本率为1.92%,这一利率水平对应的平均期限或为1-2年,这意味着2022年以来新增的近52万亿元存款将会大面积重定价。此外,从近年存款季节性特征来看,一季度与二季度新增存款占年度新增存款的比重约分别为40%与30%。

综合上述分析可知,2024年一季度与二季度是存款大量与大比例重定价的组合高峰,本轮降息选择在此组合高峰前夕,存款成本下行的正面效果会获得更及时、更充分的体现。

由于本轮降息的影响更广泛、更及时,其对银行息差的改善也更明显。本次存款降息范围更广,主要体现在与上一轮(2023年9月)相比,降息范围延伸至3个月定期存款、半年期定期存款、协定存款以及通知存款;其中,协定存款和通知存款分别是对公和个人活期存款账户中成本率较高的品种。对照上市银行活期存款成本率,协定存款在对公活期存款中应占有相当比例,本次协定存款降息有望带动对公活期存款成本率下降。

以四大行为例,测算本次存款降息将提升息差8.58BP,活期与定期端分别是1.93BP与6.65BP。从节奏上看,2024年一季度与二季度分别为3.31BP与0.97BP。叠加前两轮存款降息的影响,2023年四季度、2024年一季度与2024年二季度息差约分别提升0.49BP、4.9BP与2.09BP,将明显缓冲资产端利率下行的负面影响。基于此,东海证券调整行业息差展望,将2024年息差低点从1.56%提升至1.61%。

而且,与前两轮降息类似,在国有大行降息之后,预计中小银行会陆续跟进。我们测算了同等降息情景对所覆盖中小银行的影响,宁波银行与常熟银行息差的提升幅度分别约位14.44BP与9.55BP。

近年来,中国商业银行利润保持增长,但净息差持续收窄,利润增速有所下降。随着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深入推进,信贷市场竞争加剧,尤其新冠肺炎疫情以来,贷款利率下降较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持续处于历史低位。同时市场利率低位运行,带动债券投资和票据贴现等市场化资产收益率继续下降。

除此以外,虽然2023年以来经济呈复苏态势,但需求驱动仍显不足,居民消費意愿仍然较为低迷,收益率相对较高的信用卡贷款和个人住房贷款增长放缓,银行盈利能力有所下降。截至9月末,商业银行行业净息差降至1.73%,低于1.8%的监管合意水平,银行利润增长主要依靠资产规模扩大来“以量补价”,整个银行业共同面临着净息差持续收窄的困境。

本轮存款降息范围和节奏好于预期,有望较大程度缓解银行息差下行压力。当前宏观因素主导银行板块投资逻辑,可重点关注宏观面改善对银行板块的催化。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受重点领域及区域经济差异性的影响,银行业分化也会持续演绎。

本次存款降息是国有大行2023年年内第3次大规模进行存款利率调降。此前,国有大行曾在6月和9月初分别进行了存款挂牌利率的调降,而2023年年内的两次LPR利率调降也分别发生在与存款降息时间点临近的6月和8月下旬。再向前回顾,2022年9月的国有大行集体存款降息亦发生在当年8月的LPR利率调降之后。

在“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的政策总基调下,12月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促进社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这是自2019年以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对降低融资成本提出明确要求。而下半年以来,实体信贷需求相对疲弱,企业中长期贷款同比少增。下一阶段在金融支持实体的政策要求下,LPR利率或有进一步下调的可能,由此可见,此次存款降息就是资产端融资成本下调的先导政策。

如果说存款降息是资产端降息的前奏,那么,银行存款利率进一步下降将使得银行的息差得到进一步改善,未来有望逐步企稳,这使得银行能够保持合理的利润服务实体经济。由此可见,稳定息差是新一轮存款利率下调落地的题中之义。

整体而言,银行业息差水平已经连续多年下降,三季度已跌至1.73%,而三季度银行业整体的不良率为1.61%。考虑到商业银行还需要员工投入、设备维护,以及为未来的风险等方面做出准备,因此,在这个息差水平下,银行的盈利能力极其有限。央行在二季度货币政策报告中就提出“要合理看待银行利润”,同时2023年无论是LPR下降还是按揭贷款利率的调整,都会相应配套存款利率的下降,这实际上反映了监管对当下银行业息差过低的重视,银行业整体的息差有望逐步企稳。

从息差角度看,存款利率调降也隐含着对银行“合理净息差”的呵护。人民银行在2023年三季度货币政策报告中提出“银行业要把握好信贷增长和净息差收窄之间的平衡,亦需 寻求新的信贷合理增长水平”。结合2023年二季度货币政策报告中“商业银行维持稳健经营、防范金融风险,需保持合理利润和净息差水平”的表述,出于对银行维持合理利润空间的需要,稳息差逐步成为行业和监管共识。

2023年以来,净息差收窄和信贷利率下滑趋势仍在延续,截至三季度末,银行净息差和人民币贷款加权平均利率分别为1.73%和4.14%,均为历史最低值。而且,在2023年9月存量房贷利率调降和2024年年初按揭贷款重定价的压力下,银行资产端收益率或仍有进一步下行的压力。

从息差两端看,在当前“降低综合融资成本”的政策导向下,银行资产端的收益率还不具备明显回升的基础,稳息差要更多从存款端发力。从量上看,当前存款供给相对充裕,自2022年二季度以来,人民币存款同比增速始终维持在10%以上的高位,银行高息揽储动力有限,从负债端稳息差为资产端腾挪出定价空间更为紧迫。

从负债成本看,存款重定价周期比较长,银行存款成本相对刚性,并且近期新增存款中高成本的居民定期存款占比较高,对银行的负债成本形成了一定的上行压力。尽管2022年下半年以来多次降息,在新增存款结构的影响下,截至2023年上半年末,上市银行存款成本率不降反升达2.18%,为2019年以来最高水平,降低存款利率也是对于银行负债成本压力的直接缓释。

资料来源:各上市公司公告、Wind,东海证券研究所

本次存款利率调降再次释放出积极的信号,说明监管层面和银行层面都在着力稳定合理息差,体现出对于银行营收空间的重视和呵护。回顾从2022年9月至今的存款利率调降历程,华福证券认为其本质是目前的息差或已经接近银行经营的忍耐下限,我们曾提出“货币政策有望稳中有松,银行负债端有望获得更多监管利好,以缓解负债成本刚性的问题”,本次存款降息印证了我们前期的判断。

下一阶段,在资产端降低融资成本支持实体经济的背景下,我们预期监管端和银行可能采取更多方式缓释银行息差压力。往后看,存款降息给了银行资产端定价向下的空间,稳息差与资产端降息有望兼顾。而随着2024年部分前期高定价定期存款产品逐步到期,银行前期多次存款降息的利好有望逐步释放。

近期,政治局会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均对2024年经济工作进行了部署,在“稳中求进、以进促稳”的发展诉求下,财政政策有望持续发力,发挥投资的关键作用,基建等领域信贷增长也有望保持高景气。在监管引导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背景下,国有大行将继续担负起加杠杆的任务,有望持续“做优做强;部分优质区域中小银行受益于本地高景气信贷需求以及成熟的经营模式,有望继续在重点业务领域发力”。

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在要求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同时还指出了建设金融强国,这对双方而言都是一种共赢,金融服务支持实体经济,实体经济反过来促进金融的业务发展,同时合理的利润才能使得银行能充分的服务实体经济。存款利率下降有助于维持银行的利润水平,从而使得银行能够更好地支持实体经济,因此,银行未来的利润增速无需担忧。

此次存款降息首次调低1年期以内定期存款挂牌利率,调整幅度大于以往,长期利率 步入“2%”以内。不过,12月22日早,国有大行及招商银行官网均已完成以上存款利率下调公示,但其他银行暂未跟进。

本次调降为2023年年内继5月、6月、9月以来的第四次存款利率调降,其中5月是调低协定存款及通知存款自律上限,6月是调低活期和2-5年定期挂牌利率、9月是调低1-5年期挂牌利率,本轮是首次调低1年期以内定期存款挂牌利率,调整幅度大于以往,3年期定存挂牌利率低至1.95%,正式步入“2%”以 内,且本次调整时间略早于市场预期。

中泰证券分析认为,本次存款利率调降的驱动因子有三:一是银行合理利润,二是“开门红”前置所需,三是人民币汇率压力缓解,四是打开降息空间。

第一,维持银行合理利润空间。当前,在存量房贷利率下调、地方化债、LPR重定价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下,银行息差下行压力较大,负债端调控是维持银行合理利润空间的必要手段。央行在2023年二季度货币政策报告中明确提出维持商业银行合理利润和息差水平,又在2023年三季度货币政策报告中提出银行业要把握好信贷增长和净息差收窄之间的平衡,稳定银行负债成本。

第二,“开门红”前置所需。央行在2023年三季度货币政策报告中提出鼓励“均衡投放”,平滑季度波动,特别是四季度和来年一季度的波动,在“开门红”提前的情况下,存款利率提前下调有助于负债端成本的有效把控。

第三,人民币汇率压力缓解。12月,美国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宣布,将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维持在5.25%至5.5%的水平不变,FOMC已连续三次议息会议维持利率不变,鲍威尔表示美国利率处于或接近见顶。随着美联储货币政策或开始转鸽,人民币汇率压力弱化。

第四,或为打开降息空间。12月13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指出要继续促进社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同央行货币政策报告基调一致。当前地产供需仍有压力,企业个人需求缓慢复苏,经济恢复成果需要稳固,降息仍有驱动因素,本轮超预期负债端调整或为2024年进一步降息打开空间。

根据中泰证券的测算,本轮存款利率下调总计支撑息差5BP,2024年反映2.6BP。

具体测算如下:若上市银行均参照国有大行调整幅度,测算本轮定期存款利率下调对上市银行总体息差、营收、利润分别支撑5BP、2.4个百分点和5.4个百分点,其中,2024 年反映2.6BP、1.2个百分点、2.8个百分点。

分板块来看,本轮调整全部为定期存款,因此,定存占比较高的农商行普遍更加获益。对上市农商行总体息差、营收、利润分别支撑6.8BP、3.1个百分点、7.6个百分点,其次为国有大行、城商行、股份制银行,总体息差分别支撑5.2BP、4.9BP、4.6BP。

展望未来行业发展趋势,预计中小银行一个月内完成跟进调整,资产负债两端利率下降仍有空间。LPR与存款利率相互影响,负债端利率与政策利率保持平衡。

梳理资产端利率和负债端利率调整历程,“政策利率—LPR—存贷款利率”的传导机制逐步发挥作用,资产端利率影响负债端利率,负债端利率与政策利率保持平衡。

从近期LPR以及存款利率的调整逻辑来看,2022年以来,央行每下调LPR两次,接着国有大行就会下调挂牌存款利率两次,一方面负债端适配资产端下调,同时也为资产端进一步下调打开空间。

1.2020年4月LPR调降—随后2020年6月,国有大行下调大额存单利率。

2.2021年12月和1月调降LPR—随后2022年4月,存款利率开始挂钩10年国债和1 年期LPR,初步形成了“政策利率—LPR—存贷款利率”的传导机制,而且,国有大行和股份制银行月末下调部分定期存款利率上限。

3.2022年5月以后,LPR两次下调后,国有大行两次下调挂牌利率:2022年5月和8 月调降LPR—2022年9月国有大行下调挂牌利率,后续中小银行陆续补降;2023年6月8 日下调存款挂牌利率,后续中小银行陆续补降。

4.2023年6月和8月下调LPR—2023年9月和12月分别再次下调存款挂牌利率,其中,2023年6月存款利率和LPR均进行调整(存款8日下调,LPR20日下调)。

由此可见,在国有大行调整后,中小银行均会陆续跟进,预计主要中小银行在一个月内完成调整。观察历次存款挂牌利率下调进程,往往国有大行调整过后,中小银行陆续在一个月内会进行调整,例如2023年6月8日以及9月1日,国有大行存款利率下调后, 上市中小银行基本在7月和9月内均完成相应跟进调整。

目前,银行资产端压力不减,调降存款利率是对冲银行资产端压力的重要举措。一是LPR定价下行压力持续。从影响的惯性来看,LPR下调和资产供求关系带来的定价下行压力都会持续,2023年6月和8月两度下调LPR,1年期和5年期LPR累计分别调降了20BP和10BP,贷款重定价将会对资产端收益率有所压制。二是房贷利率调整压力将持续到2023年四季度和2024年。2023年以来,监管部门持续通过推动降低存量首套房贷利率、调降二套房貸利率下限,引导购房利率下行,银行资产端面临更大的压力。三是通过展期降息、债务置换、借旧换新等方式进行化解债务风险,或将进一步收窄净息差。

综合来看,在资产端持续承压的趋势短期难以扭转的背景下,本次国有大行2023年年内第三轮下调存款利率,有望带动中小银行逐步跟随下调,缓解存款定期化的现象,量价合力推动银行负债成本下行,对冲部分净息差收窄的压力,进而更好支持实体经济。此外,下调存款利率通过降低存款收益,对居民的投资和消费也有一定的刺激作用,从而提升经济活力。

猜你喜欢

息差降息负债
美联储宣布今年年内第三次降息
美联储降息与全球降息潮为何再现
美联储降息会结束美元上涨周期吗
美联储降息预期下的6月汇市
你的负债重吗?
彻底解决不当负债行为
彻底解决不当负债行为
加强公立医院负债管理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