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女医官哪家强

2024-01-07邱文虎

环球人物 2024年1期
关键词:医学

邱文虎

提及中国古代医学,一些名字耳熟能详:华佗、扁鹊、张仲景、李时珍……在男性为绝对主导的古代医界,女性往往只能以产婆、稳婆的形象作为陪衬。

然而,细细翻阅历史,我们仍能找到许多为女医正名的人。她们或出身优渥,或身世坎坷,但都致力于行医济民,逐渐松动传统“闺范”,打破古代社会的性别藩篱,改变了古代女医被长期边缘化和污名化的处境。

她们,是真正的医界女强人。

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有文献记载的女医是西汉的义妁(音同硕),常被称为“巾帼医家第一人”。2000多年前,义妁生长于河东(现山西运城一带)。她的成长之悲源于医学,其父母遭太医院最高长官太医令陷害,双双身亡;她的成就也出自医学,十几岁就上山采药,给乡亲们敷治外伤,不顾养父阻挠,立志成为女医。

西汉的医事制度上已设有“女医”,负责“视产乳之疾者”。为学医,义妁先拜长安名医郑无空为师,后又因在民间有“女中扁鹊”之名被汉武帝召至宫廷,从乳医做到女医,最后成为王太后的女侍医。

一方面,义妁凭精湛医术深得太后信任,她的弟弟义纵甚至因此得到王太后推荐,从少时为盗之人成为中郎;同时,她又因盛名遭各方忌惮,多次遭受牢狱之灾。但她始终坚持济世救民的信念,屡屡治愈疑难杂症。最后,她因调治王太后身体有功,被汉武帝封为女国医。这是古代女医的第一次巅峰亮相。

义妁之后,古代女医界另一位大咖在晋代登场。鲍姑,名潜光,上党(现山西长治)人,是道教理论家、医学家、炼丹家葛洪的妻子,也是我国医学史上第一位女灸学家。相传她是晋代广东南海太守鲍靓的女儿,以能治愈赘瘤和赘疣的灸疗而闻名。

鲍姑的父亲和姑母精通道学,鲍姑从小接触道教医术,长大后成为一名道医。她与葛洪结为夫妻后,在广东罗浮山长期炼丹行医,济民无数,岭南人民称她为“鲍仙姑”。鲍姑与丈夫在岭南一带行医采药,足迹遍及广州、南海、惠阳等地。她医术精湛,尤其擅长灸法,常选用越秀山下的红脚艾。后人称这种艾为“鲍姑艾”。

到谈允贤为止,中国古代女医一定程度上实现了职场上的跨越和突破;到了清末,曾懿的出现则是超越了职业本身,开启了医学新女性的篇章。

鲍姑在中国医学史上的名声不及葛洪,但贡献不小。在葛洪的医学著作《肘后备急方》中,前卷中医针灸理论比较简略,详针略灸;后卷共有针灸医方109条,其中灸方就占90余条。有学者认为,葛洪并不擅长灸法,鲍姑的灸法经验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葛洪的医学理论和实践。可以说,鲍姑使《肘后备急方》弥补了前代医学文献的不足,在系统总结灸疗经验的基础上,创造了隔物熏等熏疗方法和规范,开启了灸法史的新篇章。

鲍姑晚年在罗浮山玉鹅峰采药时坠崖而亡,其父鲍靓将越秀山下鲍姑行医处改为鲍姑祠。明朝时,鲍姑祠被改为三元宫,鲍姑与尧、舜、禹被共同纪念,可见她在岭南的地位之高。

鲍姑医学精湛,但她仍摆脱不了夫唱妇随的宿命,将其医学成就归给自己的丈夫。宋代之后,随着商品经济发展,有才艺的女性出现在劳动力市场,女医故事也逐渐有了新的色彩,如北宋张小娘子,就是因外科手术而扬名的“女医圣”,宋代杭州一带甚至还出现了“重女轻男”的风气。

到了明朝中期,一些开明的士大夫开始为女性发声,女性在职业领域的地位进一步提高,其中代表就是近年因电视剧《女医明妃传》而被大众熟知的谈允贤(1461年—1556年),中国第一部女性专科医案的作者。

谈允贤是江苏无锡人,生于官宦与儒医之家,家族在无锡声名显赫。谈家是医学世家,但谈允贤的伯父和父亲入仕为官后,家族医术后继无人。谈允贤10岁时,父亲官至刑曹,将谈允贤祖父母接到身边。在欢迎家宴上,谈父让小允贤背诗诵文为宴会助兴。小允贤诵讀如流,祖父当场决定让小允贤继承家传医学,说道:“如果只是学习寻常妇女的针织女红来约束她,就浪费她的天赋了。”

深受程朱理学影响的父亲不敢反驳祖父,但仍每日让允贤诵读《女则》,不想让女儿以医为业。小允贤在学医中展示出惊人的学医天赋和毅力,她跟随祖母茹氏学习《难经》《脉诀》等医书,通宵达旦,且过目不忘。等到15岁出嫁时,谈允贤已经对医学有了相当的积累了。

后来,祖母茹氏染上重病,生命垂危,临终前将生平临证的经验方书和诊疗器具都传给了谈允贤,并嘱咐要严谨施治,认真识记医书。谈允贤因悲大病,卧床7个月。传说,她一日昏睡时梦见祖母说:“你命不该绝,药方就在某书的第几卷中,按照那个办法去治疗,不久就会痊愈,应当光大祖先的医术来救死扶伤,不要犹豫和害怕。”梦醒后,她翻检自救的药方,经过调治竟真的痊愈,从此坚定了钻研医术的信心。

谈允贤沉疴自愈的消息传开来,女病人纷纷前来问医。由于古代男女大防,一些女病者耻于详述妇科之痛和家庭隐私,常常含糊甚至歪曲病情,严重干扰了诊疗判断,因此明代男医流传着“宁医十男子,莫医一妇人”的说法。谈允贤的出现,消除了女性患者在礼教与治病之间的顾虑和纠结。当年若有专家号,谈允贤或许就是无锡最难挂上号的一位医生。

谈允贤的问诊,一是专业熟练,二是充满人性。她善于倾听妇女心声,缓解病患心理压力。比如一位流产6次的妇女前来问诊,谈允贤不仅看脉象,更关注妇女的家庭生活和心理健康。这才了解到是婆婆与丈夫施加压力导致身心俱疲,肝气郁结,扰动胎元,于是运用《丹溪方》中的紫苏安胎饮为她治疗。此后,这位妇女果然安固了胎元,顺利诞下女婴。

谈允贤50岁时,突然意识到白驹过隙、时不我与,决心让平生所学的医学道理和临证诊治经验惠及乡里,泽被后世,于是撰写了《女医杂言》。书中共记载31则医案,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女性专科医案专著。

到谈允贤为止,中国古代女医一定程度上实现了职场上的跨越和突破;到了清末,曾懿(1852年—1927年)的出现则是超越了职业本身,开启了医学新女性的篇章。

对许多人来说,曾懿是个陌生的名字,但她的后代都声名在外。长子袁励准,曾是末代皇帝溥仪的老师,今天北京中南海新华门的匾额之字,便出自他笔;次子袁励恒,是著名银行家,也是交通银行的创办人之一;曾懿还有一位著名的曾外孙女——作家琼瑶。曾懿自己也是大才女,四川华阳(今成都市双流区)人,5岁时就跟随父母学习经史诗词,天资明敏,过目成诵。儿时读书时,曾懿的老师徐晴轩曾感慨道:“可惜你不是男孩儿呀!”幼年的曾懿不懂先生何出此言,先生说:“生为女孩可以学作文章,但不能博取科举功名呀。”听后,小曾懿一天没有吃饭。

10岁那年,曾懿的父亲在镇压太平军的战事中身亡。曾懿历经两年艰险,协助母亲将父亲的棺椁从安庆移到四川华阳老家。曾母担心孩子沾染城区浮华奢侈风气,又阖家迁居成都府杜甫故居浣花溪草堂旁。15岁那年,曾懿感染温症,一病就是5年。她开始独自钻研医学典籍,后来又深入研究清代名医吴鞠通的《温病条辨》,融汇张仲景的《伤寒论》和金元温病学派的理念,学会了如何鉴别与治疗伤寒和温病,治愈了自身的4次温症,还医好了前来求医的不少乡邻。她由此决定开设诊所,悬壶济世。

20岁时,曾懿与江南名士袁幼安结为夫妻,婚后随袁幼安宦游福建、安徽、江西诸省,前后20多年。她在各地医治病患的同时,洞察社会百态。清廷吏治腐败,列强蹂躏国土,她意识到文教衰败令国家未来更为渺茫,遂专心研究教育,抨击封建教育的流弊。她一方面将伤寒和温病的辨别和治疗方法,生平治疗的古方、时方和自制诸方,写进《医学篇》八卷中;同时,她主张教育救国、妇女解放,写下《女学篇》和《中馈录》。

在《女学篇》中,曾懿提出三点主张:第一,教育子女,男女平权,培植国民的家庭教育基础;第二,勤俭持家,关心社会公益事业;第三,大力发展医学卫生,保证人民健康强壮。她不仅将这些主张写到书里,也落实在家庭教育中。她的子女和家风,在那个动荡年代都堪为楷模。可以说,曾懿是中国近代妇女解放与家庭教育革命的先行者。

曾懿之后的时代,中国医学界出现了越来越多优秀的女性医务工作者,如最早的西医博士康爱德和石美玉,有“南梁北林”之称的妇产科专家梁毅文和林巧稚,以及首位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屠呦呦……

从义妁到谈允贤,从曾懿到屠呦呦,这是属于中国女医生的逆袭。

猜你喜欢

医学
本刊可直接使用的医学缩略语(二)
医学写作的概念
医学的进步
预防新型冠状病毒, 你必须知道的事
医学模拟教学中Debriefing的认识与实践
医学写作的概念
让医学大数据给你解答
关于医学符号的使用
关于医学符号的使用
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