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江济淮工程规划及其对流域生态安全的思考建议
2024-01-07赵兴成
赵兴成
(安徽省引江济淮集团有限公司,安徽 合肥 230000)
20 世纪50 年代以来,一系列淮河重大水利整治工程相继开展,随着治淮工作的深度推进,一个全新的构思——引江济淮逐步成型[1]。2016 年12 月,引江济淮工程历经数十载规划、勘测和论证,终于开工建设,建设工期预计60 个月[2]。该项工程的建成不仅为我国新增了一条重要的南北水运黄金通道,而且将大幅改变淮河中游水资源短缺现状,并极大改善巢湖、淮河水生态环境[3]。安徽引江济淮工程借鉴了有关水环境生态保护工程的成效、经验,极大提升了水质保护能力[4-5],对水利生态保护工程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1 工程概况
1.1 工程区域情况
安徽省地理位置特殊,存在复杂气象条件和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平衡问题。引江济淮工程既可以向淮河流域调水,缓解淮河流域缺水状况,又可南连长江、北接淮河形成一条江淮运河,缓解京杭大运河的拥堵状况。
淮河水资源分布极不均衡,雨季集中在7~8 月份,降雨量约占全年降水的70%~80%。而汛期之后,淮河流域水资源又极为短缺,流域内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不足全国平均水平的1/4,属于严重缺水地区。淮河丰枯变化大,枯水季节甚至经常断流,在世界众多河流中也属少见。淮河中游淮北地区常住人口4 595 万、耕地面积360.8 万hm2,是我国人口密度最大、耕地比例最高的区域之一,水资源承载能力与人口、耕地分布不相适应,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少,历史上旱灾频繁。同时,由于水源不足和地表水体污染严重,长期依靠超采中深层地下水以维持发展。
从水资源战略配置格局上看,解决时间分布不均的主要手段是修建水库、大坝等蓄水工程,解决空间分布不均的主要手段是跨流域或跨区域调水。淮北地区地处平原,缺少新建大型水库的地理条件,唯有建设跨流域、跨区域调水工程,才能满足淮河流域经济社会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长江水资源丰富,年均水资源总量约9 000 亿m3,向淮河中游地区进行跨流域补水,有助于解决淮北地区水资源短缺、枯水年份严重缺水等问题。
1.2 引江济淮工程(安徽段)
引江济淮工程是一项以供水、航运为主,兼顾灌溉与水生态保护的调水工程。引江济淮(安徽段)水质保护工程从长江干流左岸西兆河凤凰颈引江枢纽和菜子湖枞阳引江枢纽分别取水,在白石天河口接菜子湖线引江水和巢湖水,新开挖明渠输水至派河口泵站枢纽,再经蜀山泵站提水明渠穿江淮分水蛉至瓦埠湖,经东淝河入淮河,淮河以北利用沙颍河、涡河、西淝河等向安徽省、河南省受水区供水。工程自南向北划分为引江济巢段、江淮沟通段、江水北送段三大段,输水线路总长723 km,其中新开河渠88.7 km,疏浚扩挖215.6 km。
引江济淮工程建成后,可改变淮河中游水资源短缺问题,彻底扭转河道生态用水、农业灌溉用水被长期挤占的被动局面。从引江济淮工程的航运功能看,长江至淮河航道长354.9 km,菜子湖线和西兆河线按通航1 000 t 级船舶的Ⅲ级航道标准建设,江淮运河段考虑按Ⅱ级航道建设,可通航2 000 t 级船舶(菜子湖线、西兆河线、江淮运河段分别按不同的设计标准建设)。工程建成后将改善巢湖和淮河的水环境,促进巢湖水质与水生态环境的改善,同时能维护淮河河道生态基流,抑制淮北中深层地下水超采,改善生态环境用水条件。
2 工程总体布置规划
2.1 建设目标任务
工程建设任务包括长江入河排污口截导污工程,黄陂湖节制闸工程,东淝河-瓦埠湖沿线截导污工程,凤台县新集、张集、毛集试验区截导污工程,凤台县顾桥、利辛县阐啼截导污工程,阜阳市济河截导污工程共六项。主要新建怀宁、桐城、紫蓬山、寿县,凤台县张集、新集,淮南市毛集等七处污水处理厂的尾水净化湿地。
2.2 工程建设内容
工程主要建设内容为:引江济巢、江淮沟通段输水航运线路、西淝河输水线路及相关枢纽建筑物、跨河建筑物、跨河桥梁、交叉建筑物以及水质保护工程。其中,输水线路总长587.40 km,疏浚扩挖204.90 km,新开明渠88.70 km,压力管道37.90 km,开发航道里程总长354.90 km,建设Ⅱ级航道336.00 km,利用合裕线Ⅱ级航道18.90 km。控制性枢纽建筑物包括:枞阳引江枢纽、庐江节制闸枢纽、凤凰颈引江枢纽、兆河节制枢纽、白山节制枢纽、派河口泵站枢纽、蜀山泵站枢纽及东淝河闸枢纽等八大枢纽工程。
2.3 水资源配置方案
安徽省境内供水范围包括安庆、铜陵、芜湖、马鞍山、合肥、六安、汾州、淮南、蚌埠等13 个市、46 个县(市、区),供水范围5.85 万km2。此外,工程通过西淝河输水线路为河南周口、商丘2 个市的9 个县(市、区)供水,供水范围1.21 万km2。
3 工程对流域生态安全的思考与建议
3.1 科学合理布局,提升治污水平
科学合理规划布局,从上层建筑层面增强治污水平。引江济淮工程沟通巢湖和淮河的水流,将长江水引入巢湖和淮河流域。通过调水改善巢湖和淮河生态环境。从长江干流左岸和菜子湖取水,经白石天河口、派河口、瓦埠湖、东淝河,流入淮河。淮河以北利用沙颍河、涡河、西淝河等向安徽省受水区供水。
工程自南向北划分为引江济巢段、江淮沟通段、江水北送段三大段。其中:引江济巢段的菜子湖引江线路从枞阳引江枢纽起,经长江进入菜子湖调蓄,沿孔城河、柯坦河北上,过菜巢分水岭后,经罗埠河接白石天河进入巢湖;在白石天河口接菜子湖线引江水和巢湖水,新开挖明渠输水至派河口泵站枢纽。江淮沟通段,引水起点为派河口泵站枢纽,沿派河上溯输水,再经蜀山泵站枢纽提水开挖平底明渠穿江淮分水岭至瓦埠湖,经东淝河入淮河。江水北送段,为淮河以北利用沙颍河、涡河、西淝河等向安徽省受水区供水。
3.2 新建截污导流,巩固生态建设
采用新建截污导流工程,控制支流入河污染物总量,减少对输水干线河水污染。通过建设人工湿地、泵站、截污导污管、节制闸等截污治污及改善水质工程,保障引江济淮输水沿线水质安全。
沿工程区打造生态廊道,提升渠畔绿化,构建面向农业源污染控制的节水灌溉体系,加快灌区两侧塬、台的坡耕地综合治理、植被恢复。同时增强对沿线生态系统恢复以及水环境、土壤环境治理,构建生态型灌区,实行生态型灌区现代化管理[6]。有效推动淮河流域干旱地带的灌溉补给,为流域农业生产提供支撑,引江济淮工程可有效缓解淮河流域部分地区干旱问题,促进沿线农业现代化。
3.3 消除污染隐患,保障水质安全
引江济淮水质保护工程包括长江、派河等工程,其中派河截污导流工程是引江济淮水质保护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首先在满足现状灌溉用水的基础上,扩大了部分灌溉面积,合理配置了灌区的水资源,推进了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其次重塑了区域生态链,构建了良好的农业生态环境。水利设施的进一步配套,推动了农业水利化,有利于推广无公害农业。农业产量、产值的提高,减少了农民毁林开荒,对保护地表植被、减少水土流失、保护生态环境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为消除输水干线潜在的污染隐患,建议对直接影响淮河以南输水沿线及淮河以北清水廊道水质安全的入河排污口、污染严重的河堤,采取截污、避污、控污等水质保护措施[7]。
3.4 推进低碳发展,建设绿色家园
立足安徽省淮河水质现状,着力推进引江济淮水质工程,推动安徽省低碳绿色健康发展。一是提高渠系水资源利用率,有效改善区域灌溉环境,促进灌区沿线植被的恢复,有效推动低碳产业发展[8]。二是提供充足水源,促进灌区耕作制度和种植结构调整,保证农业生产的稳定发展。三是大力推进水质保护项目,加快补齐水污染工程治理的基础设施短板,建立水源可靠、治污精准的水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体系。四是不断提升安徽省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能力,为建设绿色宜居家园提供坚实的生态支撑。
4 结语
安徽引江济淮工程,能有效解决区域水资源短缺与水环境污染问题,是立足全局、顾及长远的重要举措,为流域水生态环境安全及区域双碳战略的实现提供了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