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专业大学生健康素养调查与提升分析
2024-01-06任文岗马宝玲
文/ 任文岗,马宝玲
◆为了掌握和了解现今大学生身体健康状况,促进大学生群体健康素养不断提高,通过文献资料调研、实验设计、调查问卷、数理统计和逻辑分析方法,研究得出体育专业大学生具备健康素养的占比7.69%,针对健康素养基本知识理论、健康生活习惯、健康技能水平三方面素养进行调研,发现具备以上健康素养的占比分别为21.56%、2.35%、69.89%。从存在的问题因素上看,其中体育专业大学生对安全与急救了解不健全占比最突出,达到69.23%,基本医疗常识不熟知达到24.3%,科学健康观念占比17.81%,慢性疾病预防占比8.86%,传染病预防6.18%。由此得出:目前体育专业大学生健康素养平均水平较低,受到多层次、多因素影响现象较为严重,需及时全面采取有力措施,加强健康素养宣教,提升专业化体育教学,以保障体育专业大学生健康素养水平的稳步提高。
◆ 体育专业;大学生;健康素养;调查;提升措施
提升健康素养作为健康促进的重要组成部分,已得到国内外的认可和重视。虽然健康教育是促进健康素养提升的“良方”,但体育专业大学生健康素养的提升情况仍不容乐观,方法形式单一、各部门无法形成合力作用、不能更好的贯彻体医深度融合和校体深度融合[1]尹志华,刘皓晖,侯士瑞,徐丽萍,孟涵.核心素养时代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挑战与应对——基于《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分析[J].体育教育学刊,2022,38(04):1-9+95.当今体育教学中如何通过完善体育课程教学方式提高大学生的健康素养水平是一个热门话题。体育教学是提高大学生健康素养水平的一种必备教学方式,虽然健康的体魄离不开运动,但运动更需要科学的锻炼方式。期望能为今后的体育教学改革提供一定的理论和实践借鉴经验。本课题旨在掌握体育专业大学生健康素养及影响因素现状,构建健康素养提升模式,探寻可行的体育专业大学生健康素养提升路径,为实现健康校园提供参考。
1 研究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河北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1000人为研究对象,发放调查问卷数量1000份,有效调查问卷回收量为988份,有效回收率达到98.8%,其中男生723人,占比72.3%,女生277人,占比27.7%;所有的调查对象,都涵盖了大一到大四的所有学生。
1.2 方法
1.2.1 问卷调查法
针对选取的1000名河北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开展基于《中国公民健康素养调查问卷》的调查,共计100题,满分100分,当调查问卷总分≥80分时,判断为此体育专业大学生具备健康素养。在开展调查问卷工作之前,调查问卷不允许出现个人姓名等信息,以无记名形式展开调查,现场及时回收、统计[2]马雪,梁泳文.粤西地区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健康素养情况调查分析[J].当代体育科技,2022,12(15):64-67+81.。
1.2.2 数理统计法
根据健康素养标准的规范和界定,从具备健康素养、3个方面(健康素养基本知识理论、健康生活习惯、健康技能水平)、针对5个健康问题(安全与急救了解不健全,基本医疗常识不熟知,科学健康观念,慢性疾病预防,传染病预防)的调查中,正确回答分别达到80%以上判定为合格(具备健康素养)[3]郭庆华.河南省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学生健康素养培养路径研究[D].河南科技学院,2022.。在本次调研中用到的数理统计软件包含有SPSS25.0和EXCEL2003软件,包含了数据的收集、分类、统计、计算分布等环节,比率使用X2进行计算。
2 结果与分析
2.1 体育专业学生健康素养总体现状
结合我国居民2021年总体健康素养的统计调查结果看,满足健康素养界定的调查对象中,符合健康素养的且正确率在40%以下、40%~80%及以上的占比中,总体比例在13.25%、29.65%、48.69%及9.68%,而针对体育专业大学生的调查结果可知,调查对象的对应比例分别在4.05%、25.30%、58.90%及13.26%,从以上数据的对比中可显而易见的得出:健康素养合格率在40%以下的人群中,体育专业大学生的占比要明显的少于全国平均水平,从统计学角度看,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从健康素养合格率超过60%这一比例看,58.90%明显的多于48.69%,且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2 体育专业学生健康素养整体结果分析
研究得出本地区体育专业大学生具备健康素养的占比7.69%,这一比例数值是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且从统计学表达上看,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从具备健康素养、3个方面(健康素养基本知识理论、健康生活习惯、健康技能水平)看,占比分别为:21.56%、2.35%、69.89%,具体数据见表1。健康素养基本知识理论、健康生活习惯、健康技能水平这三项指标从统计学表达的意义上看,都高于国家平均水平,且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而从这三方面的健康素养总体状况看,体育专业学生在健康技能水平比例最高,健康素养基本知识理论方面的比例其次,在健康生活习惯方面的比例最低,这也与全国的平均健康素养状况基本一致[4]张亚琳,石峰,吴笑,赵亮宇,何文娟,王鹏.体育专业大学生运动健康素养问卷的设计与评价[C]//.第十二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专题报告(体质与健康分会).[出版者不详],2022:169-170.。
表1 体育专业学生具备健康素养的比例(%)
而从调查对象的性别上,男学生整体健康素养比例上看6.22%<7.94%,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健康素养基本知识理论方面,男学生的比例要小于女学生,且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而从健康生活习惯看,男性学生的比例要大于女性,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从健康技能水平看,男性大学生的占比小于女性大学生,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从另外一种意义上看,体育专业课程教学中,并未对健康素养基础理论知识进行良好的灌输,或者即便加大了相关基础理论教育知识的培训与教学,但是没有实质上凸显出健康素养教育教学的重要性。因此,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应基于学生自身健康素养现状,有针对性的增强学生的健康素养意识,提高学生对于健康素养的认知能力,强化自身健康管理意识等。
2.3 体育专业学生在具备5类健康素养问题比例对比
安全与急救了解不健全占比最突出,达到69.23%,基本医疗常识不熟知达到24.3%,科学健康观念占比17.81%,慢性疾病预防占比8.86%,传染病预防6.18%。从表2中不同性别上分析,除了女性学生的传染病预防方面的健康素养占比稍高以外,其他与总体的调查结果具有一致性,在5类相关的健康素养问题上分析,女性大学生的传染病预防健康素养占比要大于男生,且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安全与急救了解、基本医疗常识与慢性疾病预防这三方面上看,不同性别之间的健康素养问题所占比例基本相当。在科学健康观念方面,男生大于女生。
表2 体育专业学生在具备5类健康素养问题的比例(%)
3 体育专业学生健康素养提升的措施
3.1 “体医融合”视角下河北省体育专业大学生健康素养提升模式构建
健康素养检测是体育专业学生了解自身身体素质,了解自身健康生活方式及理解健康信息的重要依据,也是学校、家长对学生身体综合素质的评价指标。在运用数据调查和实地走访等模式,制定“体医结合”视角下的大学生健康素养提升模式。在理论分析和实地调查的基础之上,通过构建有关结构方程模型,对影响体育专业大学生健康素养的因素以及现有资源整合的相关机制进行研究分析,构建“医疗机构+教育机构+社区管理机构+社会组织”四位一体的大学生健康素养提升模式。例如,运动强度与体育专业学生健康素养的影响方面,对各方面的数据进行档案统计。将专业化的医疗检测器材,与教育机构、社区等进行联动,带动整体化的数据收集与分析,这样能够将大学生健康素养的基本指标数据进行有效收集,明确整体化的收集思路,对于后续大学生健康素养及水平的提升打下坚实的基础。
3.2 四位一体共建共享健康素养提升促进健康
大学生体育课程改革应以运动项目的特点优化教学内容布设,尤其基于各项目的健康素养特点,合理设置运动密度和持续时间,既要保障学生的身体健康,又能最大化的提高每位学生的健康素养水平。今后的大学生体育课程改革中应贯穿考虑健康素养的理念,一方面应从理论层面让学生了解运动强度对提升身体素质的有益之处,另一方面应在课程教学中加强基于运动强度的体制测试考核课程设置。通过家庭、学校、社区、社会,构建“四位一体”的共享、共建、共享式健康素养提升途径,促进大学生的健康发展。此外,体育教师作为课程教学评价的主体,对于学生的学习情况应真实客观的作出评价,因此教师也要登录教师评价网络端口,对每位学生学习现状及学习效果进行针对性的评价[5]侯勇.提升高校饲料专业学生体育素养的研究——评《大学生体育与健康教程》[J].中国饲料,2022(06):155-156.。
健康素养评价体系的组成应首先建立全面化的身心健康评价管理队伍,将家庭、学校、社会三者有效的串联起来,如:(1)在家庭方面,要积极转变监护观念,落实和树立良好的家庭教育理念,抽更多的时间回归家庭;(2)在学校教育方面,要全面的掌握本地区体育专业学生的详细信息,并建立有效的个人健康素养档案,对体育专业学生展开适度、适时的健康素养教育,提升其自我控制与自我管理能力,同时要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可开设学校共同爱好社团或者俱乐部,积极推荐学生、教师共同参与,增加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空间和时间;(3)在社会方面,大力发展当地区经济,加大扶持力度,尽可能提供更多的就业创业条件或者扶持政策等;可利用和开发技术手段,如“互联热线”,让更多的体育专业学生与专业的健康素养指导教师展开在线交流,提供更多在线交流的机会,如免费式多方位视频连线等。
3.3 提升健康素养实施行动及途径
(1)需要对河北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健康素养水平进行检测,建立健康素养促进档案;(2)成立互动小组。以班级为单位,成立互动小组,按时随机分配的原则,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够参与其中;(3)制订“医疗机构+教育机构+社区管理机构+社会组织”共建共享方案。根据检测到的学生健康素养基础数据,形成数据档案,分享给对应的医疗机构、社会管理机构和社会组织等,设计共享、共建的针对大学生健康素养提升的实施方案,形成“四位一体”化的健康素养干预模块;(4)干预实施;(5)健康素养提升效果评价,评价的过程应全面合理,以学生为主体,选取多元化的健康素养内容,使得健康素养的数据更加客观化的进行评价。从高校教学评价体系构建的基本原则看,首先要遵循全面细化的原则,确保高校体育评价内容选择的合理性;其次,要保证设计和制定的评价体系能够得到验证,评估后具有可实施性;最后,在网络时代背景下,高校体育教学评价体系要满足各项评价指标的量化标准及要求,通过收集出准确有效的数据,科学合理的开展数据统计与分析,利于发现高校学生身体素质的个性差异。网络技术的应用,促进了高校体育教学的网络化、平台化,为实现和打造“线上+线下”教学模式,构建系统化的体育教学评价体系打下坚实基础。在教学评价体系构建的各个过程中,为了提高学生参与体育学习的兴趣,优化高校体育教学评价理念,需要在网络技术的支撑下,重构高校体育教学评价体系。并且,要在顺应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深入化的基础上,使得高校体育教学内容更加充实,教学思路更加清晰,逐步培养起高中生终身体育意识[6]安雯雯.新时代中学体育教师专业素养指标的构建研究[D].聊城大学,2021.。
综上所述,河北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不仅是健康知识的接受者,以后还将是健康知识的重要传播者,相关部门必须重视该人群的健康促进与健康教育工作,制定科学、可行及有效的传播策略,如在相关专业课程结构中增加卫生部颁发的健康知识66条内容、举办相关知识讲座或健康知识竞赛活动等,以提高体育专业大学生的健康素养水平。结合本文的研究得出,在体育教育教学的过程中,要以学生的心理素质素养提升为核心,不断的提高大学生对于体育教学的认识,优化体育教学渠道,促进和提升体育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