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民族民间音乐与地域文化的交流融合
2024-01-05安师瑶
安师瑶
摘 要:东北民族民间音乐的发展得益于东北地区得天独厚的地域文化滋养,因而体现出音乐种类丰富、音乐特色鲜明等艺术特征及厚重多元的历史文化底蕴和思想艺术积淀。有鉴于此,本文对东北民族民间音乐的发展环境、构成元素和音乐种类系统的梳理,对东北民族民间音乐与东北地域文化的交流融合现象,并进行理论分析和总结,提出推进东北民族民间音乐与地域文化交流融合发展的策略。
关键词:东北民族;民间音乐;地域文化;交流融合
中图分类号:J6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23)11-0047-04
东北民族民间音乐发展历史悠久,形式多样、种类丰富,受到东北人民的广泛喜爱与关注,这成为进一步推进东北民族民间音乐与地域文化交流融合的文化需求。为了实现这样的目标,需要创新东北民族民间音乐发展方式,拓宽其发展渠道,创新东北民族民间音乐与地域文化交流融合的机制,通过交流融合促进东北民族民间音乐的发展。
一、东北民族民间音乐的形成环境
东北民族民间音乐是在东北地区特定的自然、经济及文化环境中形成并发展起来的。我国东北地区历史悠久、环境优美、土壤肥沃,在远古时期已经开始有人类居住繁衍,并不断扩展生活范围。东北地区是我国纬度最高的地域,水资源丰富、耕地面积广阔、森林覆盖面积大、矿产资源丰富、交通发达、地域宽广,有着丰富的森林、草原、山地、丘陵、平原、高原等自然资源。这样的环境为东北地区的少数民族民间音乐的发展提供了丰富又厚重的条件。受自然环境和人文因素的影响,东北地区成为国家重要的少数民族聚集地之一。这里的少数民族呈现出既与汉族杂居,又与少数民族聚居的分布状态。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进程中,不同民族之间在政治、经济、文化、思想、生活等方面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形成了具有东北自身特色的社会环境。在东北地区人群迁徙、民族融合、社会活动等诸多因素的作用下,东北地区民族民间音乐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逐渐形成,并逐渐形成了东北民族民间音乐的独特韵味和地方色彩[1]。
二、东北民族民间音乐的种类划分
东北民族民间音乐中的民间歌曲是各民族传统音乐的基础,其内容丰富、历史悠久、形式多样[2]。从类别上看,可以大致划分为以下几个类别。
(一)东北民间歌曲
东北民间歌曲是通过各族人民长期的口头传唱形成,长期伴随着人们的日常生活,体现各族人民的情感性格的曲子。东北地区各少数民族民间歌曲的体裁形式和题材内容存在着共性和差异性,歌曲具有悠久的历史,民歌主题题材十分丰富,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凡生产劳动、宗教风俗、节庆娱乐、婚俗礼节等无不包括,该民间音乐比较全面地反映了东北历史发展,展示了东北民族社会生活风貌。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在清代东北民族民间歌曲发展最快的时期,“闯关东”将内地的时髦小调带到了东北,丰富了东北民族民间歌[3]。东北民族民间歌曲来自民间,没有专业的创作手法和音乐风格,展现了当地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理想追求,不但增加了民众的生活乐趣,而且产生了积极的社会影响。东北汉族民众众多,汉族民间歌曲大致分为劳动号子、叫卖调、秧歌调和小调。东北民族民间歌曲包括朝鲜族民歌、蒙古族民歌、鄂伦春族民歌等。
(二)东北民族民间歌舞音乐
东北民族民间歌舞音乐主要是就地取材,选用东北当地的民歌,配合多种乐器伴奏,汉族人民通常利用民族民间歌舞音乐娱乐生活,少数民族通常利用民族民间歌舞音乐进行祭祀活动、宗教活动和自娱自乐等。按照表现形式东北民族民间歌舞音乐可以分为载歌载舞、歌舞结合类和民间舞蹈类。东北民族民间歌舞音乐既展现歌唱性,又具有节奏性,特点非常鲜明。汉族民间歌舞音乐具有代表性的就是东北秧歌,根据表演形式的不同又可以分为高跷秧歌、地秧歌和二人转。朝鲜族民间歌舞音乐则有“农乐舞”“长鼓舞”“象帽舞”等,源自古代朝鲜族人民的祭祀、狩猎和农耕劳作活动。蒙古族民间歌舞音乐中较有特色的为“布里亚特圆舞”和“安代舞”。
(三)东北说唱音乐
东北说唱音乐是由叙事性民歌演变而来,具有代表性的是汉族二人转、满族的太平鼓、朝鲜族盘索里、蒙古族乌力格尔和好来宝,此外赫哲族的依玛堪也颇具代表性。说唱音乐咏叙性质明显,强调语言因素,具有较强的旋律性,表演场地、时间灵活,可以在节日、宴会、礼仪活动和日常生活中进行表演。东北说唱音乐以叙事为主,更加注重语言对音乐的影响,旋律部分相对弱化,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单曲体和曲牌连套体。
(四)东北民族民間器乐
东北民族地区自己创作和流行的乐器种类很多。马头琴和火不思作为蒙古族乐器司空见惯,大岑短箫和简箫则是朝鲜族的边棱音器和鸣乐器。除此之外,筚篥、唢呐、奚琴、牙筝、玄琴、伽揶琴、扬琴、杖鼓、圆鼓,以及大金、小金等等,东北民间乐器的出现,推动了东北民族民间器乐的形成和发展。
(五)东北民间戏剧音乐
东北民间戏剧音乐是以东北方言演唱的二人转发展起来的民间戏剧,评剧和东北皮影戏都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种类,而作为汉族传统戏曲的评剧,还属于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表现形式多样、生活气息浓厚、贴近人民生活,在东北地区广为流传,深受喜爱,代表性剧目包括有《秦香莲》《花为蝶》等。皮影戏又称为“灯影”,东北皮影戏又称为“照条儿”和“此地影”等,东北皮影戏人物类似于戏剧,分为生、旦、净、末等角色,皮影道具小,演出不受场地限制,深受东北人民喜爱[4]。
三、东北民族民间音乐与地域文化的交流融合
东北民族民间音乐与地域文化的交流融合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汉族音乐与农耕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东北人民喜好饮酒,能歌善舞,在东北历史文化和地理文化的影响下,“二人转”在东北大地生根发芽[5]。随着关内移民的大量涌入,东北地区很快就形成以汉族为主并有诸多少数民族居住的多民族聚居区,不同文化相互融合,歌舞也融入了具有不同民族特色,东北“大秧歌”应运而生。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人口不断向城市聚集,吸引了大量的戏曲艺人前来演出,除了东北大鼓、莲花落及评书外,蹦蹦戏作为土生土长的民间艺术也获得了众多的观众。而东北大鼓作为东北传统戏曲曲目广泛流传,为了迎合不同受众的兴趣爱好则需要不断变换演绎技巧,即有目的地融入不同戏曲的曲调和表演方式,从而使得当地乡土气息、生活气息更加浓厚,亦即本土化特色突出。
(二)满族音乐与萨满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满族是我国古老的渔猎民族,历史悠久、勤劳勇敢。在努尔哈赤通过征战统一女真族以后,文化建设也随之开始,他们在发展礼乐制度的过程中吸收接纳外族特色礼乐,完善满族礼乐制度体系,礼乐制度形成了礼乐文化,东北民族特色的礼乐文化发展空前繁盛。满族人民善于接纳和融合各民族优秀文化,使得萨满文化在文化交融和冲突中得到传承与发展,尤其是他们通过萨满神歌丰富了满族人民的精神世界和祭祀文化。
(三)蒙古族音乐与草原游牧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蒙古族从古至今都在我国的北方草原上生活,逐水草迁徙,随着时代的发展东北蒙古族人民已经从纯粹的游牧生活方式转变为半农半牧的定居生活方式。学术界一般将东北蒙古族的音乐文化划分为单独的发展段落:第一阶段是萌芽于呼伦贝尔大草原的蒙古族音乐,在性质上属于森林文化时期的音乐,广袤无际的草原和额尔古纳河,不仅养育了蒙古族先人,而且造就了他们的音乐文化;第二阶段是草原文化时期的音乐,随着社会的发展,蒙古族形成了许多部落,逐步向蒙古高原迁徙,多以游牧为生,音乐文化以反映游牧民族日常生活的草原牧歌为主;第三阶段是边缘地带的音乐,在内蒙古草原的边缘存在汉族人民的农业活动,满汉两族文化交流逐渐频繁,蒙古族音乐受到汉族文化的影响,草原文化和农业文化并存,音乐以叙事民歌和短歌歌曲为主。
(四)朝鲜族音乐与农耕文化的交流融合
从音乐文化上,朝鲜族音乐汲取了汉族音乐和其他民族音乐风格,在丰富东北民族民间文化的同时造就了自己的民间音乐,使得其表达的内容更加广泛、题材更加丰富。朝鲜族人民能歌善舞,把生活和舞蹈融为一体,大多东北朝鲜族音乐为民间音乐,还有少数的宫廷音乐和宗教音乐。东北朝鲜族人民多从事农业生产,以种植水稻为主,部分朝鲜族人民从事林业、工业、商业和手工业生产。朝鲜族音乐文化历史悠久,很早以前就有农事祭天仪式所表演的集体舞,继之发展而来的朝鲜族民间音乐,则进一步通过声乐和器乐作品折射出朝鲜民族的精神风貌。
(五)鄂伦春族音乐与渔猎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鄂伦春族人口较少,随着鄂伦春族与周边民族的往来互通和铁器等劳动工具的普遍使用,鄂伦春族的集体狩猎形式逐步减少,受到周边民族文化的影响,鄂伦春族的民间音乐得到进一步发展,很多民间音乐题材以反映该民族传统生活方式和习俗,以及新时代思想观念为主体,还有一些作品通过对本民族宗教仪式的说唱形成了新的内容和崇拜。改革开放以后,东北鄂伦春族的民族民间音乐的内容、形式、曲调得到了进一步发展,民族音乐趋于欣欣向荣的态势。鄂伦春族的民族民间音乐以民歌为主,大致可以分为柬达仁、吕日格仁和萨满调等三类民歌[6]。
(六)赫哲族音乐与渔猎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赫哲族民族居于黑龙江、松花江和乌苏里江流域,独特的地理环境造就了独特的民族民间音乐风格。赫哲族民间音乐多反映族人捕鱼和打猎的日常生活,音乐蕴含丰富甚至情节曲折催人泪下,其形式也多种多样。赫哲族萨满信仰的兴盛为民族民间音乐的交流、发展和融合提供了必要的条件,明清时期的赫哲族民歌主要反映爱情、劳动、生活、反抗封建统治和反抗外国侵略等。赫哲族常见的传统民间音乐包括哈康布力、依玛堪、嫁令阔以及萨满歌曲等。
四、东北民族民间音乐与文化交流融合的发展策略
东北民族民间音乐种类繁多、内容丰富。促进东北民族音乐与文化的交流融合的发展成为当务之急。要促进东北民族民间音乐与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发展,应当积极拓宽东北民族民间音乐来源,创建有效的收集途径,建立音乐资料库,推动东北民族民间音乐的传承发展,加强东北民族民间音乐与文化的交流融合。从策略的角度看,拓宽东北民族民间音乐来源可以通过民间采风收集东北民族民间音乐,推进东北民族民间音乐在校园中的学习和传唱,不断丰富东北民族民间音乐内容,促进东北民族民间音乐与民间文化、社会文化、校园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发展,探索东北民族民间音乐与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具体说来,可以采取以下策略。
(一)拓宽东北民族民间音乐人才培养路径
东北民族民间音乐的持续健康发展,离不开音乐的普及和專业民间音乐的传承,保障东北民族民间音乐能够拥有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东北民族民间音乐能取得巨大的成就,离不开民间艺人和民间音乐创作者,他们扎根于群众之中,将东北生活现状和地方特色文化融入民族民间音乐当中,深刻反映了东北的社会现状和时代精神。对于东北民族民间音乐与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发展,应当切实扩宽音乐文化人才的培养路径,注重大众音乐的普及与培养,从专业领域选拔优秀音乐人才,使东北民族民间音乐文化实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发展目标,兼顾生活与艺术、大俗与大雅、传统与现代,实现东北民间音乐人才的全面培养,促进音乐与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发展。
(二)加强政府的主导作用
政府需要在思想观念上强化民间音乐交流融合价值性认识,加强组织领导,带领民族民间音乐团体抓好东北民族民间音乐的传承工作,把东北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做细、做实。借助广播、电视、报纸、书籍等传统媒体和互联网等新媒体加强东北民族民间音乐的宣传和舆论引导;组织各种民族民间音乐团体参加文化宣传活动,让东北民族民间音乐扎根于广大人民群众中;组织优秀的民族民间音乐专家和学者收集、整理、挖掘、改编东北民族民间音乐非物质文化遗产,让民族民间音乐在保护中传承,在传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在中小学课堂上设置东北民族民间音乐课堂教学内容,让中小学生从小就受到东北民族民间音乐的熏陶和影响,切实感受民族民间音乐的博大精深,为东北民族民间音乐埋下传承和发展的火种;组织优秀的民族民间音乐教师、学生下乡采风、支教,让老师在自己的岗位上发光发亮,让大学生更加热爱自己的音乐专业,让东北民族民间音乐广泛流传;加大财政支持力度,配合和保证相关部门保护和传承东北民族民间音乐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強化市场的助推作用
东北民族民间音乐与文化的交流融合发展不能仅仅依靠政府和民间艺人的力量,而是应当充分发动全社会的力量广泛关注和参与其中,通过积极探索市场运作机制,整合各方资源,推动民族民间音乐的理念创新、制度创新和组织创新,探寻合适的市场化运营路径,推进东北民族民间音乐文化产业的传承与发展。通过繁荣的市场体系,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本介入文化产业的发展和推动,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民族民间音乐的传承与发展,扩大东北民族民间音乐的影响力和感召力。
五、结语
东北民族民间音乐的发展得益于东北得天独厚的历史文化地位、丰富的民族民间音乐种类、鲜明的民族民间音乐特色、深远的历史文化体系和深厚的人文气息,为我国留下了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但是,受到现代多元化音乐文化体系的冲击,东北民族民间音乐与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发展面临着较大的困难与挑战,应当采取有效举措促进东北民族民间音乐与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发展。
参考文献:
〔1〕刘佳.浅谈中国民族音乐的特征和发展[J].北极光,2019(07):22-25.
〔2〕栾岚.高等音乐专业开展满族音乐文化教育传承的理论和实践探索[J].艺术百家,2018,34(04):34-38+82.
〔3〕韩彦婷,尹爱青.在学校音乐教育中传承民族音乐文化的思考[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04):241-246.
〔4〕权辉.多元文化背景下朝鲜族民歌歌唱艺术的传承与发展——论朝鲜族民歌歌唱艺术文化循衍过程中的启示[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01):101-105.
〔5〕李玉琴,李江.多媒体时代的东北音乐文化[J].文艺争鸣,2016(08):207-210.
〔6〕博雅杰,尹爱青.试论东北、西北锡伯族音乐、舞蹈的文化传承[J].文艺争鸣,2015(12):205-208.
(责任编辑 徐阳)
The Exchange and Integration of Northeast Ethnic Folk Music and Culture
AN Shi-yao
(Conservatory of Music Education, Shenyang Conservatory of Music, Shenyang 110168, China)
Abstract: The development of northeast folk music benefits from the unique historical, cultural status, rich ethnic folk music types, distinct ethnic folk music characteristics, far-reaching historical, cultural system and profound cultural atmosphere. Based on a systematic overview of the development environment and music types of the northeast folk music, this paper deeply reveals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communication and integration of the folk music and culture of northeast China, and puts forward the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the communication and integration of the folk music and culture of northeast China.
Keywords: Folk Music; Northeast Folk Music; Culture; Exchange; Mer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