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改进城市经济引力模型的西藏区县经济协同发展研究

2024-01-05南博阳陈爱东

咸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6期
关键词:增长极西藏自治区引力

南博阳,陈爱东

(西藏民族大学 财经学院,陕西 咸阳 712082)

当前,西藏自治区正踏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进入了新发展阶段,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1]。2021 年1 月24 日西藏自治区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的《西藏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2]提出了社会大局安全稳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区域城乡协调并进、生态建设成果丰硕等主要目标。要更好实现这一系列目标,需要搞好经济,搞活经济。区县域经济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心所在,是沟通区域内大城市与乡镇村的中枢。在当前城镇化大发展的背景下,不断加强区县建设,完善城市和乡镇协调发展的空间布局,对于区域经济极为重要,这就要求各区县统筹协调发展,构建高质量区县域经济发展的相互协调支撑体系。本文通过改进由牛顿万有引力模型延伸而来的城市引力模型,复合计算西藏自治区74个区县2020年的GDP、户籍人口数、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与支出、距离区县间四个指标,得出区县经济引力值,及它们间的关联,由此分析出西藏各区县经济、社会联系之间的各种条件,从宏观经济视角为西藏区县经济空间规划提供一些建议。

1 数据来源、研究方法和模型构建

1.1 数据来源

本文选取西藏自治区下辖的察隅县、噶尔县、尼玛县、拉萨市城关区等74 个区县(8 个市辖区,66 个县),GDP、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户籍人口数据来源于《中国县域统计年鉴(乡镇卷,县市卷)—2021》西藏部分,单位分别为万元和位;区县间的距离来源于arcgis计算,单位为千米。

1.2 引力模型

引力模型起源于牛顿(Isaac Newton)的经典万有引力定律(Law of Universal Gravitation)[3],将两个物体之间的引力与它们各自的质量以及两者之间的距离联系起来。

20 世纪40 年代Zipf[4]首次将引力模型延伸于城市经济相关领域。而最早将引力模型应用于国际贸易的是Tinbergen[5]和Poyhonen[6],其引力模型认为:两个国家的双边贸易流量是两国经济规模以及两国之间距离的函数。

城市引力模型是对城市经济联系的定量研究,揭示城市之间经济联系的强度和主导经济联系的方向,揭示城市系统的空间结构,明确区域内部与城市之间的空间联系,从而为区域经济规划和制定相关政策提供依据,城市引力模型式为:

式中,Pi、Pj为两个城市的经济质量,表示城市经济实力;ri为i城市的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ei为i城市的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gdpi为i城市的地区社会生产总值;pi为i城市的户籍人口;Dij为两个城市间的绝对距离(本文中使用的是两个城市中心间的绝对距离,文中使用的城市质心是各城市政府所在地(驻地));(xi,yi)(xj,yj)为i、j两地的坐标;G为赋值系数,本文为方便区分,对其赋值G=100;Fij表示两个城市间的经济相互作用力。

2 西藏自治区各区县之间经济相互作用力计算及特征分析

2.1 数据计算与可视化表达

利用公式(2)对西藏自治区74个区县2020年的GDP、户籍人口数、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四个指标进行复合计算,由此得到了西藏各区县城市经济质量P值(表1)。其中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与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之比为区县财政自给率,若数值越大于1,则表明财政自给程度越高,若数值越小于1,则表明财政自给程度越低。

表1 西藏自治区各区县城市经济质量值

利用公式(3)计算出各区县之间的坐标点距离D;利用公式(1)计算出西藏各区县之间空间经济引力F,最后使用arcgis软件绘制出西藏自治区各区县间空间经济引力强度网络图(图1)。

图1 西藏自治区各区县城市经济联系强弱的可视图

2.2 对于各区县间城市经济引力分析

对利用公式1 计算城市经济引力值,计算结果汇总分析结果(表2)通过对西藏自治区74 个区县的GDP、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户籍人口数据及区县点距离进行计算,得出2 701个城市经济引力值,归类为:(1)城市经济引力属于极强的联系强度共19个;(2)城市经济引力属于强的联系强度共43个;(3)城市经济引力属于中等的联系强度共149个;(4)城市经济引力属于弱的联系强度共376个;(5)城市经济引力属于极弱的联系强度共2 114 个。绘制出西藏自治区各区县城市经济联系强弱的可视图(图1)。从图1(a)可以看出,拉萨市城关区及临近区县间极高的城市经济引力,表明拉萨市作为自治区首府强大的吸引力,对城市联系很大;从图1(b)西藏经济引力强的联系中可以看出,主要集中于拉萨所属区县内部,并向外发散至南木林县、桑珠孜区、色尼区、卡若区、巴宜区、隆子县等;同时小区域内则有类乌齐县—卡若区、巴宜区—米林县、南木林县—桑珠孜区等距离较近的经济联系。从图1(c)西藏经济引力中等的联系中可以看出,由拉萨市的城关区、达孜区等为中心向西至日喀则市昂仁县、定日县等,北至那曲市东部安多县、聂荣县等,东至昌都市江达县和林芝市芒康县、察隅县等,南至山南市洛扎县、错那县等扩散;同时在昌都市内出现以卡若区为中心向其他昌都各区县扩散;小区域内则有拉孜县—萨迦县、索县—比如县等距离较近区县间的经济联系。从图1(d)西藏经济引力弱的联系中可以看出,西藏东部的昌都市、林芝市、山南市和中部的拉萨市各区县、日喀则东部、那曲市东部之间经济联系密集,而西部由拉萨各县区散点联系阿里地区内日土县、噶尔县、札达县、普兰县等县和那曲市双湖县较为零散;小区域内以噶尔县为中心与日土县札达县革吉县等阿里地区各县分别联系。

表2 西藏自治区各区县城市经济引力汇总

2.2.1 经济引力数值极弱的城市占比大,城市经济联系不紧密

总体上,西藏自治区内各区县之间有经济联系,但大部分处于弱和极弱的程度,处于极弱的联系占比78.267 3%,处于弱的联系占比13.920 8%,联系不够紧密。自治区内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区县之间的经济联系需要加强以及相关政策引导。拉萨市对于全自治区域内的辐射极为明显,各小区域内仅有卡若区在昌都市内部的辐射带动力较强。同时,自治区大中型城市数量很少、城市规模和经济实力较小、小区域内核心区县区域辐射带动力不够强等问题突出。结合实际,区县之间交通体系不够完善、区县部分基础设施落后、小区域内核心区县城市功能不够齐全等,也是导致西藏自治区各区县之间经济联系不够紧密的原因之一。

2.2.2 城市联系分布不均,呈放射状分布

城市经济引力极强和强的区县主要集中于拉萨及其周边城市市辖区,而西藏西部的那曲市、日喀则市、阿里地区则较少。整体来看,拉萨及东部城市普遍经济联系紧密,而与西部城市经济联系相对较低,程度为弱、极弱,这主要是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双重封闭性所导致的。从地理环境来看,西藏区县域深居内陆且部分区县处于高原,部分区县处于山地。西藏中部和南部地区如拉萨市、林芝市等气候较温暖湿润,以雨水补给为主的水源充足且地形平坦,西藏人口多集中于此,因此区县经济联系较为密集;西藏西、北部地区如阿里地区、那曲市大部分属于羌塘高原、山地,海拔较高,气候寒冷干燥,常年气温较低,部分属于无人区,区域内人口相比于藏中、南等地较少且人口密度低,这种地域环境、交通设施基础设施落后造成部分区县的自然封闭性,使得城市经济联系不够紧密。同时在社会层面,接受教育程度不高以及传统宗教观念影响久远,著名美国藏学家梅·戈尔斯坦对其定义为“重精神寄托而轻物质追求的生存方式以及只求来世不求今生的宗教文化传承”[6]。这种自我封闭和自主意识淡薄的社会环境,以及在高原传统小农思维影响下的广种薄收、单一经营、粗放管理、靠天吃饭的生产意识[6],形成了极具稳定性的生存环境。这种超稳定性的社会环境,以及封闭的自然环境对社会经济联系造成较大程度的影响,也一定程度阻碍着部分区县域的经济发展及区县经济联系。

3 解决西藏自治区区县经济联系存在问题的对策

3.1 大区域方面

基于拉萨市作为西藏自治区首府对全区各城市的经济影响力的现状,运用增长极理论因地制宜地确立拉萨为增长极,发挥中心城市的聚集效应、辐射效应,既要促进拉萨作为全区增长极的聚集效应,又要通过相关政策放大其产生的辐射效应,着力构建主体功能明显、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一核一圈两带三区”发展新格局[2],从而不断扩大拉萨市各区县的发展规模,提高拉萨城市综合能力和资源配置能力,并带动其他城市区县的经济发展提质增效。

3.2 小区域方面

在西藏各市级区域内培养县域增长极:桑珠孜区—日喀则市;卡若区—昌都市;巴宜区—林芝市;乃东区—山南市;色尼区—那曲市;噶尔县—阿里地区。着力促进小区域内部设施联通、产业协同,形成产业体系,发挥基础设施建设较好区县对整个市级区域经济的良好支撑作用,更好带动经济发展。小区域增长极应因地制宜地按主导产业或特色产业体系分为农业主导县(农业县、林业县、牧业县、半林半牧县、半农半牧县)、工业主导县和服务业主导县,寻找小区域内接地气的和有地方特色的产业,集中优势,重点突破,逐步做强做大,并探索相关延伸产业。在必要时候由政府部门牵线搭桥、沟通内外市场,形成成套、完整的运营—研发—生产—营销体系,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规模化产业化基地型县域经济发展模式,适应市场需求,使之拥有更为持久的竞争力,为区域经济带来持久且稳定的收益。发挥好增长极所应有的区位优势、产业优势和资源优势,如西藏的新能源资源丰富,水能富裕的雅鲁藏布江流域各区县应适当加以利用水能、风能、太阳能丰富的那曲和阿里地区应利用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等,突出区县资源优势。

3.3 节点区县

在“大区域增长极—小区域增长极”,“小区域增长极—小区域增长极”的联系中,增长极可以是点,经济交往过程中使用的交通路线、能源动力、信息通讯等都可以是线,则增长极作为“实心点”通过“线”联系起来。“线”经过的非增长极区县拥有其他区县所没有的独特区位优势,这些区县应结合自身特有的资源优势、区位优势,调整产业结构,建立具有地方核心竞争力产业和支柱产业。同时培育具有特色的区县经济,结合自有的资源优势,发展家庭循环农业、新能源产业、藏香业、藏药业、农副产品加工业和民族特色手工业,推动区县经济发展。这些作为“空心点”的位于“线”上的非增长极区县,可以发展铁路沿线区县域经济、公路沿线区县域经济,形成“实心点—线—若干空心点—线—实心点”的点线网络系统,通过增长极的快速发展、增长极间的交互所产生的辐射效应,这种从较高级别的点向较低级别的区县辐射,通过“线”而不断影响着非增长极区县,对其不断产生积极影响。

3.4 边缘地带

处于区域交界、国境边陲的“边缘”地带的区县,结合自身区位发展边缘区县经济,成为交通枢纽城镇、口岸城镇。西藏与印度、尼泊尔、不丹、缅甸等国家接壤,在历史上这些国家与西藏各民族有着多种经济文化联系,边境区县上有对外通道312条,历史上各通道边境口岸就自然形成了许多民间的自由贸易市场,国家口岸和边贸市场28 个,具体分布在中尼边境18个,中不边境7个,中印边境1个,克什米尔地区边境2 个[9]。位于这些边缘地带的西藏区县是开展对内互联互通、对外经济文化交往的枢纽,通过加强相关口岸建设,重点建设面向南亚开放的重要通道,建设完善的边贸市场和出口商品基地,发展边境贸易、区域间交互,从而带动相关产业,促进区域特色产业体系的形成与发展,推动边境区县经济社会发展。

4 总结与分析

对于西藏来说,不能简单地模仿其他省市地区的工业化发展模式,应始终坚持系统观念,谋大局,思长远,从区域整体角度来统筹西藏自治区“大区域—小区域—区域节点—区域边缘”的区县协调发展模式,立足各区县自身特色与实际,优化区域产业布局,不断加强拉萨市作为西藏全域增长极的地位,同时规划发展好拉萨市—卡若区(昌都市)、巴宜区(林芝市)一主两副经济联系紧密的区域发展格局。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通过低息贷款等扶持一批实体企业向藏东产业区集中,形成强力的产业经济辐射源,作为向东联系成渝双城经济圈的先锋队,同时加强区内基础设施建设,以完整的公路—铁路—航空的运输体系沟通各区县城市,向西辐射桑珠孜区、乃东区、色尼区、噶尔县小区域增长极,由此辐射西藏全域区县。协调化推进西藏各区县的特色产业,以渐进的节奏优化整体产业结构,因地制宜地推动产业转型,实现西藏自治区区县经济高质量发展。

猜你喜欢

增长极西藏自治区引力
打造『农业硅谷』和区域经济增长极的创新实践
西藏自治区歌舞团送文艺下基层演出
我与西藏歌舞团——写在西藏自治区歌舞团成立60周年之际
西海岸增长极
2016年西藏自治区一般公共预算收支决算总表
把省会城市群打造成强增长极
“双联户”西藏自治区基层组织形式的创新
引力
感受引力
A dew dr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