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关注心理健康了吗
2024-01-05马志明中国康复研究中心
■马志明(中国康复研究中心)
近年来,因心理问题导致的社会事件和个人伤害事件频繁发生,抑郁症、焦虑症、自杀、伤人,包括群体心理创伤后应激障碍等,越来越多的此类新闻频频冲上热搜。
2023 年4 月,4 名游客在张家界天门山景区山顶西线玻璃栈道上翻越安全护栏跳崖,牵出了背后的“约死群”,让人不寒而栗。
2022 年1 月,河北寻亲男孩刘学洲留下一封遗书,在三亚海边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年仅15 岁。
前不久,北大一名学生涉嫌砍死同班同学,还有近年来屡屡发生的大学生自杀事件,令公众为之震惊。
疫情防控期间,许多人陷入了恐慌和焦虑:还没阳的人患上了“幻阳症”,寝食难安;正在阳的人担心会不会病情加重,传染家人;已经阳康的人害怕二次感染,再次经历痛苦……迷茫、担忧、恐惧等情绪无法控制地涌上心头。
这些案例表明,心理问题已经成为社会上越来越普遍的问题,我们在愤怒、悲伤或是惋惜的同时,更应该重视心理健康,及早发现和治疗心理问题,预防此类悲剧的发生。
了解心理健康
我们首先说说什么是健康的心理。心理健康是指心理的各个方面及活动过程处于一种良好或正常的状态。心理健康的理想状态是保持性格完好、智力正常、认知正确、情感适当、意志合理、态度积极、行为恰当、适应良好的状态。
心理健康是人整体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直接关乎个体的幸福感和生活质量,还与社会、家庭、工作等多个方面紧密相关。心理健康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适应人生中的各种挑战和困境,增强心理韧性和自我调节能力,能够提高我们的免疫力,预防疾病的发生,同时有助于提高工作和学习的成效,增强自信心和自尊心,提升生活质量,有助于构建良好的人际关系,从而更好地承担家庭和工作的责任。反之,心理健康问题如果得不到及时治疗和关注,可能会导致各种各样的身体疾病和行为问题,比如抑郁症、焦虑症、压力过大、饮食失调、药物滥用等,给个人、家庭和社会带来不良影响。因此,保持心理健康对我们个人及社会的健康和发展至关重要,可以减少犯罪、自杀等负面行为的发生,从而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但是在社会上,有一部分人因为种种原因,个人的或社会的因素,心理出现了失衡,慢慢产生了一些心理问题。
什么是心理问题
心理问题不同于生理疾病,它是由人的内在精神因素,准确地说是大脑中枢神经控制系统所引发的一系列问题,它会间接地改变人的性格、世界观及情绪等。心理问题也称心理失衡,是正常心理活动中的局部异常状态,不存在心理状态的病理性变化,具有明显的偶发性和暂时性,常与一定的情境相联系。常见的心理问题包括焦虑、抑郁、压力、自卑、自我怀疑、恐惧、强迫症、人际关系问题等。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心理问题,看看我们自己有没有这些表现呢?
1.抑郁状态
对周围的一切都失去兴趣,就连最基本的“今天中午吃什么”这样的话题都觉得很无聊,对工作、生活和恋爱等都觉得没意思。
2.焦虑状态
对所有问题都表现得焦急、紧张,不知道如何是好,遇到问题也不知道如何解决。
3.强迫心理
对无关紧要的小事必须以自己的原则或者习惯去做,否则觉得很难受。颜色强迫,有些人在买东西或者搭配东西时,某种颜色必须是首选的或者必须是同一色系的,比如喝下午茶时,必须要点同一个色系的饮料和甜品;物品强迫,所有的东西必须按照自己的方式放置,用完之后得物归原地;行为强迫,不能看见书本卷边折角,不能看见衣服起球等,表现形式比较多。
4.社交恐惧
惧怕外界的人和事务,内向的人觉得自己不合群,不会和别人说话;外向的人觉得自己的张扬让人嫉妒,有人会暗中加害,猜不透别人的心。
5.压力过大
在工作、学业、家庭等方面感到压力过大,因此出现了失眠、焦虑、身体疲劳等症状。
6.睡眠障碍
无法入睡,频繁醒来,睡眠质量差,从而影响日常生活。
7.应激性创伤心理
遭遇不幸事件所造成的心理伤害,如恐惧、不安、回忆障碍等等。
8.精神分裂状态
出现了幻觉、妄想、思维不连续等症状。
9.人格障碍
长期存在的行为模式和情感状态,如自恋、冷漠等。
10.成瘾
对某些物质如毒品、酒精、香烟等,或行为如游戏、购物、社交媒体等产生强烈的依赖和渴求。
11.注意力不足或多动
注意力不集中、行为过度活跃、冲动等症状。
12.习惯性否定心理
否定别人,否定自己,否定全世界,做错事情不会承认,一味地找借口,对美好的人和事物视而不见,只看见不足的地方,一味的找不足,太过于要求完美。
这些问题对于个人、家庭乃至整个社会都有很大的杀伤力,如果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缓解和治疗,可能会严重影响个人的生活、工作、人际关系和身体健康等方面,所以心理问题一定要引起我们的重视。
调节心理的方法
虽然心理问题有如此大的危害性,但是大家如果出现了心理问题,也请不要着急,通过一些方法调节,可以建立起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状态。下面一起来看看有什么好方法可以让我们心情愉悦:
1.保持积极主动的态度
积极主动的态度能够让我们更好地适应各种环境和压力,从而提高自我控制能力和自尊心。当我们面临困难和挑战时,往往会感到沮丧和失落,但是如果我们能够保持乐观态度,相信自己能够克服困难,就会更加积极地面对生活。
2.建立稳定的社交关系
人有交际的需要,与同事、朋友正常友好交往,能使人消除孤独感,获得安全感和安慰,个人苦闷的宣泄,使人心胸宽敞、心情愉快。与家人和朋友的交往是维持心理健康最重要的因素之一。稳定的社交关系能够带来安全感、支持和归属感,当我们与他人相处融洽,得到他人的支持和鼓励时,就会感到更加自信。
3.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良好的饮食、充足的睡眠和适度的运动,能够帮助人们保持心理和身体的健康。
4.学会缓解压力
压力是一种常见的情绪反应,但是过度的压力会导致心理问题。学会缓解压力的方法,如深呼吸、冥想、放松训练和寻求支持等。
5.坚持学习和探索
不断学习、探索新的知识和技能能够帮助人们保持心理弹性和适应能力,从而更好地应对生活和工作的挑战。
6.留意个人情绪和情感的变化
及早发现和处理个人情绪和情感的变化,可以帮助人们预防和减少心理健康问题的发生。
7.尊重、维护个人的隐私和自尊
尊重、维护个人的隐私和自尊心是维持心理健康的重要保障,能够带来更好的自我认同感和自尊感。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面临各种挑战和困难,如果没有足够的自信和信心,就会很容易放弃或者沮丧。因此,我们需要学会自我肯定,相信自己的能力和价值,从而更加积极地面对生活的挑战。
世界卫生组织认为:健康不但指没有身体疾患,而且指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有关研究证明,人的生理与心理的关系非常密切,某种生理变化或疾病对人的心理活动有着明显的影响,而且心理状况对人的身体健康也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心理健康是每个人的必修课,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是个人和社会幸福的基石之一,需要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学习和探索,积极地寻求支持和帮助,建立良好的生活和工作习惯,从而创造更加健康、幸福和有意义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