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 岁幼儿社会情绪能力发展及其与家庭亲密度的关系研究*
2024-01-05王丽陈叶梓
王丽 陈叶梓
(1 南通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江苏南通,226000)(2 苏州城市学院城市治理与公共事务学院,江苏苏州,215104)
社会情绪能力是获取并能够有效运用知识、识别和管理情绪、关心他人、做负责任决定、建立积极人际关系和干练处理挑战的能力。〔1〕社会情绪能力在幼儿的全面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一般而言,社会情绪能力发展良好的幼儿,未来有更高的概率在教育、就业和建立安全稳定的社会关系等方面取得成功。〔2〕影响个体社会情绪能力发展的因素有多种,其中家庭环境是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依据生态系统理论,家庭作为幼儿直接参与并接触的重要微观系统,对其行为和发展影响深远。〔3〕家庭成员之间的情感联结,即家庭亲密度对幼儿的社会性发展有着较大的塑造作用。〔4〕研究表明,高亲密度家庭的氛围更积极,当幼儿面对负面情绪与挑战时,父母积极的情绪表达不仅有助于幼儿主动表达并寻求帮助,同时也有利于其社会性适应。〔5〕与之相反,家庭亲密度较低的幼儿,往往会存在更多的问题行为。〔6〕然而,目前探讨家庭环境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影响多从教养方式、亲子关系等单因素方面着手,较少将家庭作为一个整体系统来探讨。且以往有关家庭亲密度与幼儿社会性发展关系的研究多集中于幼儿的同伴关系和问题行为,对幼儿社会情绪能力的其他方面关注较少。因此,本研究将针对幼儿家庭亲密度和社会情绪能力发展的现状以及两者关系进行深入探索与研究。
一、研究设计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从2 所幼儿园中分别随机抽取小、中、大班各1 个班级幼儿作为测查对象,向所有参与测查的幼儿家长发放问卷,最终回收问卷197 份,有效问卷177 份,有效率89.8%。研究对象为177名3—6 岁幼儿,其中男童94 名(占53.11%),女童83 名(46.89%);3—4 岁幼儿30 名(占16.95%),4—5 岁幼儿50 名(占28.25%),5—6 岁幼儿97名(占54.80%)。
(二)研究工具
1.特拉华社会情绪能力量表
本研究采用美国特拉华州大学的乔治等人编制、朱新鑫翻译并改编的《特拉华社会情绪能力量表(DSECS)中文版》。〔7〕该量表共12 个项目,包含负责任的决策、同伴关系、社会觉知和自我管理四个维度。采用4 点计分,“完全不符合”计1 分,“不是很符合”计2 分,“有点符合”计3 分,“完全符合”计4 分。其中负责任的决策分量表中的“孩子遇到麻烦时喜欢指责别人”一题采用反向计分,其他均为正向计分。将反向计分条目转换后计算所有条目的总分,得分越高表明社会情绪能力水平越高。经过对调查结果的数据分析可知,该量表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24,取样适切性量数(KMO)值为0.898;同时,巴特利特(Bartlett)球形检验结果显示,显著性p<0.001,表明该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
2.家庭亲密度量表
本研究采用的是奥尔森等人编制的家庭亲密度量表第2 版,由费立鹏等人修改、编订的中文版。〔8〕每个条目采取5 级评分,“不是”记1 分,“偶尔”记2 分,“有时”记3 分,“经常”记4 分,“总是”记5 分,得分越高表明家庭亲密度越好。家庭亲密度的评分标准为:总分小于55.9 分的为松散型家庭,处于55.9—63.9 分之间的为自由型家庭,处于64.0—71.9 分之间的为亲密型家庭,大于71.9 分的为缠结型家庭。本研究中该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14,取样适切性量数(KMO)值为0.895;同时,巴特利特球形检验结果显示,显著性p<0.001,表明该量表具有良好的信效度。
(三)研究过程
本研究首先进行抽样,随后对2 所幼儿园的幼儿家长进行调研,收集家庭亲密度和幼儿社会情绪能力相关数据。数据收集完成后,研究者剔除作答时间较短、出现规律性答案、缺失值较多的无效问卷,使用统计分析软件(SPSS25.0)对录入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信效度检验、相关分析等。
二、研究结果
(一)共同方法偏差检验
本研究采用哈曼单因素检验进行共同方法偏差检验。检验结果显示,最大因子解释了方差的26.56%,未超过40%,说明研究结论不会受到共同方法偏差的影响。
(二)3—6 岁幼儿社会情绪能力的整体分析
从表1 来看,幼儿的社会情绪能力总分及各维度的平均值都高于理论均值,说明幼儿的社会情绪能力整体发展水平较好;各维度得分的均值从高到低排序依次为:同伴关系、社会觉知、自我管理、负责任的决策。量表各维度之间的相关性在0.592—0.769 之间(p<0.001),说明幼儿社会情绪能力不同维度之间关系密切。差异分析结果显示,幼儿的社会情绪能力在性别上不存在显著差异,但在年龄上差异显著(如表2 所示)。对不同年龄幼儿的社会情绪能力得分进行多重比较发现,5—6 岁幼儿的社会情绪能力显著优于3—4 岁和4—5 岁幼儿。
表1 幼儿社会情绪能力的描述统计(N=177)
表2 不同年龄幼儿的社会情绪能力差异
(三)3—6 岁幼儿家庭亲密度的整体分析
按照家庭亲密度的评分标准将177 个幼儿家庭分类,并对其家庭亲密度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见表3)。结果发现,现阶段幼儿的家庭亲密度总体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多数幼儿家庭为缠结型家庭,少数幼儿家庭为松散型家庭。
表3 幼儿家庭亲密度的描述统计
(四)3—6 岁幼儿社会情绪能力与家庭亲密度的关系
1.四种不同家庭亲密度类型下幼儿社会情绪能力的分析
分别对四种不同家庭亲密度类型下幼儿的社会情绪能力得分进行描述性分析,如表4 所示,不同家庭亲密度类型中,幼儿的社会情绪能力发展不同。具体而言,缠结型家庭组幼儿社会情绪能力水平最高,且各维度得分相近,整体发展较为均衡。之后依次为亲密型和自由型家庭组,松散型家庭组幼儿社会情绪能力水平最低。
表4 不同家庭亲密度类型下幼儿社会情绪能力的描述统计(M±SD)
2.家庭亲密度与3—6 岁幼儿社会情绪能力的关系分析
对家庭亲密度与幼儿社会情绪能力(及各维度)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如表5 所示,家庭亲密度与负责任的决策、同伴关系、社会觉知、自我管理4个分维度以及总分之间均呈显著正相关,即家庭亲密度越高,幼儿社会情绪能力水平越好。
表5 家庭亲密度对幼儿社会情绪能力的影响线性相关分析(N=177)
为了进一步探究家庭亲密度对幼儿社会情绪能力的影响,本研究以家庭亲密度为自变量,以幼儿社会情绪能力为因变量进行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见表6)。将家庭亲密度代入回归方程,可以解释社会情绪能力22.9%的变异量,得到回归方程:18.863+0.478 家庭亲密度=社会情绪能力。由此可以看出,家庭亲密度对幼儿社会情绪能力具有显著正向预测作用。
表6 家庭亲密度对幼儿社会情绪能力的影响线性回归分析(N=177)
三、讨论与建议
(一)重视决策意识培养,提升幼儿决策能力
从研究结果中可以看出,现阶段幼儿的社会情绪能力总体水平较高,同伴关系维度得分最高,负责任的决策维度得分最低。这与以往研究结论较为一致。〔9〕幼儿决策水平较低的原因,一方面可能是受到幼儿心理发展特点的影响。根据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3—6 岁幼儿处于前运算阶段,以自我为中心,缺少对他人的关注。〔10〕另一方面可能是受到家庭教育观念的影响。在父母的认知里,幼儿年龄尚小,心智不成熟,不适合参与家庭生活中的决策,幼儿更多处于“被告知”或者“不知晓”的状态。决策能力的培养与提升,不仅有利于幼儿认知水平的提高和社会性发展,同时对于培养幼儿的独立自主精神和责任感等方面也具有现实意义。〔11〕
因此,在家庭教育中父母应当重视幼儿决策意识的培养。首先,应该给予幼儿独立决策的空间,尊重幼儿的决策。其次,在家庭中设计一些决策情境,引导幼儿进行自主决策,给予他们“试错”的机会,培养幼儿的同理心。最后可以采用多样化的激励性评价手段,多使用“赏识”教育,在幼儿犯错时,不要一味地指责,应给予其更多支持与鼓励。
(二)尊重幼儿年龄特点,提供多样化支持
学前期是幼儿发展社会情绪能力的关键时期。本研究发现不同年龄幼儿的社会情绪能力存在显著性差异,5—6 岁幼儿的社会情绪能力发展显著优于4—5 岁和3—4 岁的幼儿,与以往研究结论相符。〔12〕这可能是由于生理成熟、认知思维能力的发展以及人际交往范围的扩大,使得幼儿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社会情绪能力也随之提升。
基于此,家长应该尊重幼儿的年龄特点,提供多样化支持,促进幼儿社会情绪能力全面协调发展。如针对年龄较小的幼儿,可以通过游戏发展自我意识。同时,家长也可通过倾听幼儿分享幼儿园和生活中发生的趣事,帮助幼儿认识自身和他人,尝试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在幼儿的社会情绪能力发展到一定水平后,可以尝试与幼儿一起讨论家庭规则,培养其决策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另外,还可通过与幼儿共读绘本故事《菲菲生气了》《我有友情要出租》等,帮助幼儿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学习社交技能,构建良好的同伴关系。
(三)和善与坚定并行,构建亲密和谐的家庭关系
本研究发现,家庭亲密度对幼儿社会情绪能力具有显著正向预测作用,缠结型、亲密型家庭组中幼儿的社会情绪能力得分高于自由型和松散型家庭组。依据鲍尔比的依恋理论,幼儿与父母之间形成的情感联结状态,会对个体的社会认知、行为方式、情绪等多方面产生深远影响。〔13〕在家庭亲密度偏低的松散型、自由型家庭中,家庭结构比较松散,亲子关系疏离,家长易忽视儿童的情感需求,长此以往,幼儿可能会产生社会退缩行为,社会情绪能力较弱。相反,在高亲密度的缠结型、亲密型家庭中,家庭成员之间心理距离更近,情感联系更密切。和谐的家庭氛围可使幼儿获得更多的理解与支持,因此更加自信与独立,社会适应性也更强。更重要的是,在有效的家庭沟通和积极的亲子互动中,幼儿不仅能够广泛地学习社会技能和语言,同时也有助于其建立友好的同伴关系。然而,高亲密度并不意味着凡事顺从儿童。过分关注与保护也会导致幼儿缺乏独立性和自主性,无法学会有效应对和解决问题的策略,难以发展高水平的社会情绪能力。〔14〕
在亲密度较低的家庭中,一方面,家长应有意识地为幼儿提供更多的情感支持。有研究发现,父母的积极情绪表达会促进婴幼儿社会情绪能力的发展。〔15〕因此,家长可以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保持积极的教养态度,善用温暖理解型的教养方式。家长要增加与幼儿相处的时间,共同体验多样的家庭活动,如一起做手工、探索科学小实验等。另一方面,在面对亲子冲突时,可以学习“和善与坚定”并行的教育理念:“和善”在于表达对幼儿的尊重;“坚定”则在于家长要尊重自己和当下的情形,即理解幼儿的行为,合理使用自然后果法。同时,家长要学会“积极的暂停”,在恢复理性的冷静状态下,专注于问题的解决。〔16〕妥善处理或减少亲子冲突,能够有效缓和家庭紧张氛围,改善并提升家庭亲密度,构建亲密和谐的家庭关系。
(四)提升家园社区协同质量,形成教育合力
已有研究发现,家园社区协同质量越高,幼儿在情感、社会性方面发展得越好。〔17〕对于家庭亲密度较低的家庭和幼儿,幼儿园与社区应当给予更多关注,了解他们的生活以及在育儿中存在的困难,为其提供科学的家庭教育指导。首先,幼儿园应当优化家园沟通机制,增强幼儿园与家庭之间信息双向流动。如充分利用家长会、家长开放日、读书交流会等多种形式,向家长宣传科学育儿理念,提高家长对幼儿社会情绪能力的关注。其次,幼儿园教师在与家长交流时要关注到社会情绪能力发展较弱的儿童,了解其家庭中亲子关系可能存在的问题,并提供有效的解决策略。最后,社区应当充分发挥宣传引导作用,举办有关幼儿社会情绪能力方面的公益讲座,与幼儿园合作开展适宜幼儿的社会实践活动。与此同时,社区还应发挥自身的沟通联结作用,建立社区中幼儿家庭的关系网络,促进不同幼儿家庭之间互相交流和学习。通过紧密联系、合作交流,家庭、幼儿园、社区三者凝聚成强大的教育合力,共同促进幼儿社会情绪能力的长远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