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幼关系对学前留守儿童行为问题的影响
——心理弹性的中介作用*
2024-01-05曹倩婷齐亚楠杨宁
曹倩婷 齐亚楠 杨宁
(1 广州开放大学,广东广州,510091)(2 南方医科大学幼儿园,广东广州,510515)(3 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广东广州,510631)
在工业化、城镇化的推进过程中,大量劳动力由农村向城市流动,留守儿童群体随之产生。其中,0—5 岁的学前儿童在留守儿童群体中占相当大比例。〔1〕此外,留守儿童的焦虑抑郁、攻击行为等外显和内隐行为问题均显著高于非留守儿童。〔2-4〕因此,本研究聚焦广东省15 所农村幼儿园的学前留守儿童,以生态系统理论为基础,从积极心理学的角度,探寻师幼关系对学前留守儿童行为问题的影响以及心理弹性是否能够在其中产生中介作用,以此为改善学前留守儿童行为问题提供理论与实践指导。
一、研究设计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采取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从广东省农村地区的15 所幼儿园中选取402 名年龄分布在4—5 岁的学前留守儿童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孩228 名(56.7%),女孩174 名(43.3%);4 岁幼儿145名(36.1%),5 岁幼儿257 名(63.9%)。
(二)研究工具
1.师幼关系量表
本研究采用由皮亚塔(Pianta)和斯坦伯格(Steinberg)编制的师幼关系量表(Teacher-Child Relationship Scale,TCRS)。该量表包含亲密性、冲突性与依赖性3 个分量表,采用李克特5 点计分法,得分越高代表师幼关系质量越好。本研究中该量表克龙巴赫系数为0.789,各分量表的克龙巴赫系数在0.743—0.832 之间,信效度较好。
2.德弗罗(Devereux)幼儿心理弹性评估量表
本研究采用保罗勒布夫(Paul A.LeBuffe)等人编制的德弗罗幼儿心理弹性评估量表第二版(DECA-P2)。该量表由4 个分量表(主动性、自我调节、依恋/关系、行为问题)构成,共计38 个题目。根据需要,本研究使用主动性、自我调节和依恋/关系3 个心理弹性保护性因素分量表。量表采用李克特5 点计分法,得分越高,表示其心理弹性越好。本研究中,总量表克龙巴赫系数为0.838,各分量表的克龙巴赫系数在0.717—0.854 之间,信效度良好。
3.幼儿行为问题教师评定量表
本研究采用康纳斯(Conners)编制的儿童行为问题教师评定量表(Conners’Teacher Rating Scale,TRS)。该量表共有28 项,分为3 个因子:品行问题、多动、注意力缺陷-被动。除此之外,该量表还设计了多动指数,用于筛查多动症倾向。量表采用0—3 四级计分,项目得分相加除以项目数即为Z 分,Z 分越高代表儿童的行为问题越多。本研究中该量表克龙巴赫系数为0.924,各分量表的克龙巴赫系数在0.772—0.874 之间,信效度良好。
(三)数据处理
本研究采用统计分析软件(SPSS22.0)进行描述性统计、t 检验、皮尔逊相关分析、回归分析,采用统计分析软件(AMOS17.0)进行中介效应检验。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共同方法偏差检验
本研究选用赫尔曼单因子检验法对共同方法偏差进行检验,〔5〕结果表明:特征值大于1 的因子共有20 个且第一个主因子解释的变异量为18.353%,小于40%的临界标准,〔6〕由此可判断本研究不存在共同方法偏差。
(二)学前留守儿童行为问题的整体分析
本研究采用单样本t 检验,将各因子得分与范娟和杜亚松制定的中国常模进行差异比较。〔7〕表1 显示,无论性别,学前留守儿童的品行问题、多动、注意力缺陷-被动3 个因子及多动指数的均值都高于常模,p 值均小于0.01,达到极其显著水平。这说明学前留守儿童存在较为严重的行为问题倾向。
表1 学前留守儿童行为问题与常模的对比(N=402)
(三)学前留守儿童师幼关系、心理弹性与行为问题的相关分析
本研究的皮尔逊相关分析结果如表2 所示:师幼关系与心理弹性的相关系数为0.363(p<0.01),存在显著正相关;师幼关系与行为问题中的品行问题、多动以及注意力缺陷-被动3 个维度均存在显著负相关,其相关系数依次为-0.494(p<0.01)、-0.269(p<0.01)、-0.355(p<0.01);心理弹性与行为问题中的品行问题、多动以及注意力缺陷-被动3 个维度均存在显著负相关,其相关系数依次为-0.190(p<0.01)、-0.114(p<0.05)、-0.258(p<0.01)。
表2 学前留守儿童师幼关系、心理弹性、行为问题的相关分析(N=402)
(四)学前留守儿童师幼关系、心理弹性与行为问题的回归分析
本研究运用回归分析,进一步对师幼关系与行为问题、心理弹性与行为问题以及师幼关系与心理弹性之间的预测作用分别进行检验。结果显示,师幼关系可以显著负向预测品行问题(β=-0.489,p<0.05)、多动问题(β=-0.263,p<0.05)和注意力缺陷-被动问题(β=-0.301,p<0.05);心理弹性可以显著负向预测注意力缺陷-被动问题(β=-0.149,p<0.05);师幼关系可以显著正向预测心理弹性(β=0.363,p<0.05)。
(五)学前留守儿童师幼关系、心理弹性与行为问题的中介效应分析
首先,基于研究假设,将亲密性、冲突性和依赖性分别作为预测变量,行为问题作为结果变量,以心理弹性为中介变量,建立模型。之后,导入有效样本数据,根据路径分析结果删除亲密性和行为问题、依赖性和行为问题两条不显著路径,并依据软件(AMOS17.0)提供的修正指数(Modification Indices,MI)对同一层次变量间较大的MI 指数进行修正,修正后得到最终模型如图1 所示。采用最大似然法对模型结构进行估计,卡方与自由度的比值(χ2/df)为4.62,常规拟合指标(NFI)为0.96,刘易斯指数(TLI)为0.93,相对拟合指数(CFI)为0.97,拟合优度指数(GFI)为0.96,近似误差均方根(RMSEA)为0.09,说明各项拟合指标均为良好。
图1 心理弹性在师幼关系与学前留守儿童行为问题间的中介效应结果
表3 显示,将数据代入修正后模型,路径系数显著性水平均小于0.05,说明路径系数均达到显著,且学前留守儿童的心理弹性在师幼关系各因子与行为问题间存在中介效应,具体而言:心理弹性在师幼关系亲密性和行为问题间起完全中介作用〔中介效应量:0.329×(-0.110)=-0.036〕,即亲密性只能通过影响心理弹性间接地影响行为问题;心理弹性在师幼关系冲突性和行为问题间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量:-0.173×(-0.110)=0.019〕,即冲突性不仅能够直接预测行为问题(β=0.023,p<0.05),也能通过影响心理弹性间接地影响行为问题;心理弹性在师幼关系依赖性和行为问题间起完全中介作用〔中介效应量:0.259×(-0.110)=-0.028〕,即依赖性只能通过影响心理弹性间接地影响行为问题。
表3 修正后模型路径分析结果
三、讨论
(一)学前留守儿童行为问题的基本状况
本研究中样本儿童的行为问题得分显著高于城市儿童的平均水平,与相关研究结论一致。〔8,9〕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有三点:一是学前儿童年龄小,缺乏对自己行为习惯的控制能力和对情绪情感的调节能力。二是学前留守儿童较少有父母双方在身边亲身照料和教导的机会,更容易产生行为失范和情绪失调等问题。三是学前留守儿童的主要监护人为祖辈,相比于年轻父母,祖辈更容易忽略儿童的心理问题,面对儿童的行为问题也缺乏更科学的育儿知识。
(二)师幼关系对学前留守儿童行为问题的影响
研究结果表明,学前留守儿童师幼关系与行为问题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这说明师幼关系质量越高,师幼之间的亲密性就越高,冲突性与依赖性就越少,则幼儿品行问题、多动、注意力缺陷-被动等行为问题越少。此结论与国内外相关研究结论一致。〔10,11〕由于儿童与父母长期分离,教师在某种程度上替代了父母的角色,成为儿童最易接触到的重要他人。鲁特(Rutter)的负向连锁反应减缓发展模型指出,与教师的亲密关系和良性互动可以减少学前留守儿童因父母角色缺失所带来的连锁消极影响。〔12〕因此,良好的师幼关系能够给学前留守儿童提供安全的探索环境,支持其获得良好的发展。
(三)心理弹性在师幼关系与学前留守儿童行为问题间的中介效应
中介效应检验的结果表明,学前留守儿童心理弹性在师幼关系对行为问题的影响中具有中介作用。亲密的人际关系作为社会支持的一部分,属于心理弹性的保护性因素,因此学前留守儿童与教师的亲密关系会直接提升其心理弹性水平,从而降低行为问题发生的可能性。值得注意的是,依赖性虽然与儿童的行为问题存在显著负相关,但却能通过弥补学前留守儿童成长环境中缺失的亲子依恋,增强其心理弹性,进而减少其行为问题。综上所述,心理弹性是个体发展中重要的建设性力量。这启示我们应聚焦于学前留守儿童发展中的内在力量,创造性地提供多种路径激发幼儿不断提高其心理弹性的水平。
四、教育建议
(一)多途径构建积极师幼关系,切实提高师幼关系质量
一方面,幼儿园及政府相关部门需切实提高师幼关系质量、完善教师准入制度、提供教师在职培训机会、保障教师工资待遇、搭建教师发展支持体系,以确保农村幼儿园教师具备从教的基本知识与科学理念、愿意与幼儿建立亲密的情感联结、并有能力对学前留守儿童开展补偿性教育。另一方面,教师需尊重儿童主体地位、倾听儿童、积极了解儿童的内心世界,确保师幼交往中的平等性、包容性和交互性。尤其当面对缺乏爱与安全感的学前留守儿童时,教师需要更加注重采用正向、积极的互动方式,例如使用拥抱、微笑、击掌等动作表达,营造鼓励、尊重、关爱的心理氛围。在处理学前留守儿童的行为问题时,也应基于儿童视角,探寻其行为问题背后的真正诉求,并在此基础上寻求有效对策。〔13〕
(二)整合幼儿心理弹性保护因素,制订“生态化”干预计划
布朗芬布伦纳的个体发展模型指出,儿童的发展过程嵌套于一系列环境系统之中,并与周围环境系统相互作用。因此,应尽可能多的在儿童生活的各级生态系统中寻找心理弹性因素,进行综合操纵与整合,制订“生态化”干预计划。
在宏观系统层面,国家和相应政府机构一方面要通过大力建立健全留守儿童法律保障政策、提供资金援助、采取相应的教育补偿措施等多种途径积极参与和支持改善学前留守儿童的不利处境,另一方面要积极鼓励非正式社会组织以及学校为学前留守儿童提供支持。例如,南京晓庄学院学前教育专业大学生为留守学前儿童提供支教服务,形成“晓庄模式”。〔14〕
中间系统主要由家庭与幼儿园间的支持性联系所构成。因此,幼儿园应积极发挥家庭教育功能,建立园所留守幼儿档案,重点关注留守幼儿的家庭成长环境,定期对每一个家庭进行家访,加强与学前留守儿童祖辈的沟通,帮助其掌握科学的育儿技能,为学前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提供支持。
微观系统中最重要的两个主体分别是家庭与幼儿园。一方面学前留守儿童父母应重视亲子关系,可通过网络联系等方式增加情感联结,满足幼儿爱的需要。此外,作为主要抚养人的祖辈应发挥亲子依恋的代偿作用,使幼儿在遭遇亲子分离后仍能获得相对完整的家庭养育,〔15〕具体包括采用民主的教养方式,以鼓励、支持等正向态度回应幼儿,弥补因父母缺席而造成的情感缺失。另一方面,幼儿园应加强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设置心理专任教师,积极探索幼儿心理弹性干预课程,如以绘本、沙盘游戏、团体游戏、戏剧表演等为载体,开发系列游戏干预课程,将较为抽象的“心理弹性”要素转化成具体生动的游戏活动。同时,幼儿园应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专项师资培训,为教师系统化学习心理健康知识提供支持路径,并通过提升教师自身的心理素养潜移默化地培养幼儿的心理弹性,引导幼儿树立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保持稳定的情绪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