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服务支撑“吨半粮”高质量打造“齐鲁粮仓”
2024-01-05山东省农业农村厅
○山东省农业农村厅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农业农村部对山东粮食生产寄予厚望,唐仁建部长要求我们在大面积单产提升上为全国探索经验、蹚出路子。在农业农村部大力支持下,山东以加强推广体系改革建设为突破点,以科技支撑“吨粮”“吨半粮”生产能力创建为抓手,着力建机制、推技术、提单产,主要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取得实质性突破。全省粮食连续9 年稳定在千亿斤以上,2022 年达1108.8亿斤;单位面积产量比全国平均高54.4 公斤/ 亩,高14%;今年夏粮实现总产、面积、单产“三增”,其中153 万亩“吨半粮”创建核心区,90%以上亩产超650 公斤。
一、突出“大协同”,构建完善推广机制
着力构建“省市县乡”四级纵向联动、“产学研推用”五方横向协同的联结机制,全方位提升粮食科技推广能力。在纵向上,加强新一轮事业单位改革,省市县乡均成立大中心形式的推广机构,涵盖栽培、植保、土肥等粮食生产关键领域,形成了工作合力,全省推广机构达2994 个,农技人员2.7万人。出台加强农技人才队伍建设的20 条措施,稳定县乡推广队伍。在横向上,推动农技推广体系和产业技术体系融合发展,采取“首席专家+岗位专家+综合试验站”模式,建设小麦、玉米等31 个体系团队定向技术攻关,成立4 个主要粮油作物单产提升省级专家组开展协同攻关,组建25 个推广组开展粮食重大技术协同推广。培育社会化组织20 多万个、高素质农民50 万人、农村实用人才230 万人,基本构建起“多元互补、高效协同”的新型农技推广服务体系。
二、注重“大提升”,持续强化推广效能
多措并举增强基层推广队伍综合服务能力,提升农技推广质量效率。在人才培养上下功夫。构建省市县三级农技人员培训机制,每年1 万多名县乡农技人员接受脱产培训。定向培养公费农科生2262人,推动解决乡镇推广人员“青黄不接”问题。制定出台《基层农业高级职称评价指导标准》《农业技术人员职称评价标准条件》,建立符合基层农技人员职业特点的职称制度。在体系建设上立标杆。创建23 个全国五星级乡镇推广机构,10 个全国五星基层农技推广机构。遴选推介全省星级基层农技推广机构和农业科技社会化服务组织各100 个。在工作推进上树典型。遴选推介“三新一例”“最美农技员”,选树农技推广典型。实施农技推广成果优选计划,加快先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开展农技推广服务大竞赛,年度激励科技人员2000 余人。
三、聚力“大集成”,突破关键瓶颈短板
聚焦粮油生产重大技术需求,加强技术引进和集成创新。在平台建设上,以国家技术集成创新中心黄淮海产区中心为引领,建设3 个国家级集成创新基地,分区域分作物建设28 个省级基地,夯实技术集成创新孵化基础。在技术供给上,建立省市县主推技术遴选推介制度,今年有12 项粮油技术列为全国主推技术;编制技术规程、标准2000 余项,覆盖所有农作物种植门类及生产全过程;指导实施“六统一”单产提升集成模式,显著提升“吨粮”“吨半粮”创建成效。在关健领域上,围绕单产提升形成一揽子技术路径和综合解决方案,玉米密植高产精准调控技术、秋粮作物“一喷多促”等技术广泛推广;开展耐盐碱种源攻关,自主培育的“齐黄34”以亩产329 公斤实现在盐碱地上的单产新突破;5 个小麦品种位居全国推广面积前十,主要粮食作物良种覆盖率达到100%,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超过90%。
四、抓好“大推广”,畅通最后一公里
推动农技推广人员回归主业,全面做好农技服务本职工作。规范农情监测,紧盯关键农时、重大农事,强化苗情、墒情、病虫情等农情监测,每年累计完成各种监测任务2400 余期次。开展精准对接,依托各类生产主体,设立1300 个省级推广专家基层联系点,发挥先行先试作用,示范带动先进技术进村入户、扎根落地。强化示范引领,依托600 余个农业科技示范展示基地,强化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训,组织开展现场技术观摩,扩大示范展示和推广应用效果。开展集中攻坚。针对春管春耕春种、“三夏”“三秋”、防灾减灾、重大病虫防控等关键农时农事,全省联动、全员出击、统筹兼顾、突出重点,组织开展“万人下乡·稳粮保供”农技服务大行动,累计派出农技人员20 万人次,全力唱好农技推广服务“四季歌”,打造山东农技推广亮眼品牌。
下一步,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本次会议精神,学习借鉴兄弟省份好经验好做法,锐意进取、开拓创新,全面提升农技推广服务效能,奋力打造齐鲁粮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