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你还在刻意培养听话的孩子吗?

2024-01-05胡运玲

妇女生活 2024年1期
关键词:天性规则家长

胡运玲

主持人语:

通常情况下,家长教育孩子时都希望孩子听话,认为听话的孩子才是好孩子,不听话的孩子就不是好孩子。但每一个孩子都有其独特的个性,有的调皮好动,有的乖巧安静,有的古灵精怪,有的老老实实……如果不管什么样的孩子,都用统一的标准来约束,要求孩子无论何时、何事、何地都听家长的话,肯定是违背孩子天性的,也是扭曲的教育,会对孩子的身心健康造成极为不利的影响。

“听话”一词是多少家长的口头禅

一天,我应邀到一所幼儿园做绘本阅读讲座,活动的后半部分有个互动环节,我带领家长和孩子们一起做手工。我发现,面对孩子们的种种状况,不少家长都有个口头禅:“听话。”我归纳了一下,家长们所说的“听话”分为三种类型:补充型、命令型、威胁型。

先说补充型。有个小女孩说渴了,妈妈便拿出水讓她喝,她却要喝果汁。妈妈就说:“等活动结束了妈妈去给你买,听话。”这就是补充型,只是随口而出的口头语,没有实际意义。

再说命令型。有个男孩不好好做手工,妈妈哄了两次无效后,就厉声道:“好好做,听话!”后来小男孩说要去厕所,也被妈妈按住:“你必须听话乖乖坐在这儿,我知道你没尿。”听了让人哭笑不得,就连孩子有没有尿意好像都得听家长的。这种也是最常见的——每当孩子调皮捣蛋或不按家长的要求行事时,家长习惯强行命令孩子“听话”,实际上是要求孩子老老实实听从家长的安排。

还有一种是威胁型。有个小男孩一直很闹腾,奶奶一遍一遍地威胁他:“不听话,就告诉你爸,看他怎么收拾你!”类似这样的话听着是不是很熟悉——“你听不听话?”“再不听话我就……”“你真不听话是吧?不听话我就不要你了!”

很多家长教育孩子有一个共同的隐性期待——希望孩子听话、乖巧,评判一个孩子好不好的标准,往往也是听不听话。比如我们夸别人家的孩子好,常会说“你家孩子真听话”。

然而我们却没有考虑,每一个孩子都有其独特的个性,有的调皮好动,有的乖巧安静,有的古灵精怪,有的老老实实……这是孩子的天性使然,我们应该根据孩子不同的个性,给予不同的教育。如果不管什么样的孩子,都用统一的标准来约束,一味要求孩子乖巧,要求孩子无论何时、何事、何地都听家长的话,肯定是违背孩子天性的,也是扭曲的教育,会对孩子的身心健康造成极为不利的影响。

家长一味要求孩子听话的四大危害

如果家长总是要求孩子听话,不管实际效果如何,最终都会对孩子造成危害。这些危害有直观的、当即就显现出来的,也有隐性的、后续才会慢慢显现出来的。

危害一:引发亲子矛盾

家长要求孩子听话,引发亲子矛盾似乎是必然结果—— 一个要求听话,一个偏偏不听,亲子矛盾自然一触即发。我经常听一些家长抱怨孩子不听话,甚至说“我分分钟都能被孩子气死,让他干什么都不听话”。其实,孩子也有同样的委屈和不满,不明白也不服气“我为什么都得听你的”。

危害二:孩子盲目顺从

前两天听闺蜜说,她很后悔一直要求女儿听话,把女儿培养成了乖乖女。原来她女儿在幼儿园午睡时尿床了,不敢跟老师说,就躺在湿漉漉的床铺上睡了一中午。问及原因,她女儿说:“老师说了午睡不能出声,听话才是好孩子。”

所以,如果家长一味要求孩子听话,孩子就会盲目顺从,不敢有自己的想法和主见,也不会区分不同的情况,灵活地根据情况做出合理判断与恰当应对,孩子成了只会听话、听令行事的“机器人”。

危害三:孩子假装听话,背后加倍捣蛋

有一天我在海边见到母子三人,他们只带了一个玩沙铲,兄弟俩争夺,妈妈命令哥哥:“你是哥哥,让弟弟先玩,听话!”结果,哥哥表面顺从了妈妈的命令,背地里却总趁妈妈不注意去抢弟弟的铲子,甚至还报复性地捣毁弟弟堆好的沙堡。

这就是家长强制性让孩子听话的后果之一:孩子表面上顺从,但心里不服气、不甘心,背后做出更不听话的事情来。

危害四:泯灭孩子的天性,造成孩子性格扭曲

家长一味要求孩子听话,从长远影响来说,可能会导致孩子性格扭曲。

2022年发生在江西省上饶市铅山县的胡鑫宇失踪案,案件当事人胡鑫宇便是一个典型例子。

胡鑫宇去世后,了解他的人对他的评价,没有说他不听话的。外公说他“是个懂事、听话、孝顺的孩子”。乡邻说他“是个很听话懂事的孩子”。他从小也非常听父母的话,就连妈妈问他喜欢什么样的衣服,他都说“都行”,都听妈妈的。即使妈妈买了他不喜欢的衣服,他也不会明说。胡鑫宇的老师也说他是个听话的学生,批评他的时候他就认真听着,表扬他的时候也不见他有多开心。他听话得不敢轻易吐露心声,不敢有自己的想法,不敢首先考虑自己的喜好。

但从胡鑫宇的日记,我们能感受到他内心的纠结、压抑与烦恼。他为什么写那么多日记?就因为他内心的压抑无人诉说,无处排解,只能借助日记来表达。在日记里他可以表达坏情绪,可以不必维持那个听话懂事的外在形象。也只有在日记里,他才是最真实的。

胡鑫宇的悲剧也给了我们启示:孩子听话、懂事的背后,可能内心早已千疮百孔——听话久了,孩子可能变成习惯性听话,会不由自主地维持听话的好形象,实则内心需求被压制,听话的他并非真实的他。长期的压抑,会让孩子的天性一点一点消失,严重的会导致性格扭曲。

所以说,不要再觉得只有听话的孩子才是好孩子,不要一味要求孩子听话了。

听话不一定是好事,不听话不一定是坏事

可能有家长会问:“不要求孩子听话,那我又该怎么管教孩子呢?总不能任其所为,想怎么样就怎么样吧?”

当然不是。

1.明确听话的内涵。听话,是指孩子要听从家长的指导,按照正确的行为准则行事,只是希望孩子做出正确的事,而不是成为只听命于家长的“机器人”

我们要明确一点,听话的内涵是什么?让孩子听话,不是让孩子对家长的话唯命是从,什么事情都是家长说了算,孩子不能有自己的想法或打算,只能服从家长。

很多时候,孩子需要听家长的话,但这里所说的听话,是指孩子要听从家长的指导,按照正确的行为准则行事,只是希望孩子做出正确的事,而不是成为只听命于家长的“机器人”。

有了这样的明确目的,家长该怎么做也就明确了:与其总是要求孩子听话,不如帮孩子养成良好的规则意识,让孩子按规则行事。比如大家都知道过马路时红灯亮了不能走,孩子都会严格遵守。为什么?因为他知道这是交通规则,必須遵守。这就是规则的力量,孩子听从的是规则,而不是家长不让闯红灯他才不闯。

因此,家长与其总是要求孩子听话,不如提前给孩子立一些规矩,教孩子认识一些规则,熟知一些公共约束,比如家庭规则、人际交往规则、道德规则、幼儿园生活规则、社会规则等,然后以教孩子守规则来代替让孩子听话。

2.改变与孩子交流的话术

想对孩子说“听话”时,不妨试试这样说:“宝贝儿,你觉得我说的对吗?哪些是你愿意按我的建议去做的?如果你觉得我说的不对,或者你认为应该怎样,可以说出来,咱们讨论一下。”

这样开放式的交流有两点好处,既能找出孩子认同家长、愿意按家长说的去做的地方,又能让孩子有机会说出自己的不同想法,给孩子表达心声的机会,通过商量让双方取得一致。这不也是一种让孩子听话吗?

3.让听话变成双向的,大事让孩子听话,小事听孩子的话

很多时候,孩子不听话,并不是他真的不想听话,故意做个不听话的“坏孩子”,而是家长管得太多、太细,管得孩子反感了,觉得大人天天叫我听话听话,烦死了。这样反倒会激起孩子不听话的逆反心理。

所以,家长不要过度干涉孩子,应该给孩子适当的空间和自由。不要一天到晚把目光盯在孩子身上,孩子的吃喝拉撒睡玩样样都要管。没什么危险因素的,不违反原则的小事情,尽量让孩子自己做主,甚至家长可以多听孩子的话。一些大事、原则性的事、危险的事,再要求孩子听家长的话。

这样,听话就成了双向的,家庭文化更平等,气氛更民主。在这样的家庭中长大的孩子,更知道什么时候该听家长的话,什么时候可以自己做主。

4.允许孩子与众不同做自己

有时候,家长让孩子听话有点儿不讲道理,比如买衣服,孩子明明喜欢黄色的,家长偏偏让他听话买红色的。家长会以大众的眼光和评判标准来约束孩子,不让孩子显得跟别的孩子不一样。这也是家长想让孩子听话的一个因素。

家长要有允许孩子与众不同做自己的勇气和信心,相信自己的孩子呈现出的不同于别的孩子的特点,恰恰是孩子的亮点,多肯定、接纳自己的孩子。

就拿我女儿来说,她从小就与众不同,喜欢男孩喜欢的那种蓝色,喜欢男孩爱玩的卡牌,不喜欢穿裙子,不喜欢扎小辫,还有着男孩调皮的天性,敢爬树敢钻洞,爱拆家搞各种破坏。我发现,正是她这种不羁的性格,让她的想象力非常丰富,绘画特别好,性格也很乐观开朗。如果她是个循规蹈矩的孩子,可能就不会有她独有的优点和天赋了。所以我一直允许她做与众不同的自己。

总之,听话不一定是好事,不听话不一定是坏事,家长不应将是否听话当成评判孩子好坏的标准。

【编辑:冯士军】

猜你喜欢

天性规则家长
撑竿跳规则的制定
尊重天性 顺势而为——读《培养孩子从画画开始》有感
数独的规则和演变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我心中的好家长
让规则不规则
TPP反腐败规则对我国的启示
家长请吃药Ⅱ
鼓励孩子爱玩天性的家具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