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哈佛到青海,她把高原上的牦牛绒卖向全世界

2024-01-05子烟

妇女生活 2024年1期
关键词:藏区奶酪牧民

子烟

哈佛毕业后,她来到青海,创办了一家开发加工牦牛绒产品的公司,在改善牧民生活的同时,还与当地生态文化公司合作,组织当地牧民共同开展黑土滩治理工作,2012年被福布斯评为“中国30位30岁以下商界精英”

“我如果在华尔街工作,只是为有钱人赚更多的钱;但回中国创业,可以帮那里的人们摆脱贫困。我觉得这样的人生更有意义。”

1982年乔琬珊出生在美国,1989年回到家乡中国台湾,2000年去美国沃顿商学院攻读经济管理,2004年毕业后又去哈佛大学继续深造。读书期间,她去秘鲁实习,对那里的贫困状况深有感触。后来,她去非洲旅游,对当地人贫穷落后的生活状态更是不胜唏嘘。

乔琬珊在哈佛读的MPA(公共管理硕士),是与扶贫相关的专业,倡导创办社会企业,以商业模式赚取利润的同时,造福社会、扶助弱势群体。读书期间,她研究了很多成功社会企业的案例,开始寻找适合做社会企业的项目。研究中她发现,很多国家都有社会企业的案例,唯独中国还没有,于是下决心毕业后回中国推动社会企业发展。

2006年年初,乔琬珊和同学带着课题“如何用更持久的方式挑战贫困”到中国西南部考察,想看看能不能在这里找到适合做社会企业的项目。在云南,乔琬珊第一次见到了成群结队吃草的牦牛,非常兴奋,对牦牛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开始查询有关牦牛的资料。

全世界有约1.4亿头牦牛,90%生活在青藏高原。牦牛性情温和,不仅可以做运输工具,而且浑身都是宝:奶可以做奶酪和酥油,粗毛可以做帐篷和绳子,细毛可以做衣服和毛毯,粪便可以做肥料,等等。可那时,牧民们并没有充分发掘牦牛的经济价值,生活很贫困。因为牧民生活的地方大多偏远,储运条件差,上好的牦牛奶常常还没运到集市就已经变质,只能倒掉。

看到一头牦牛一天只能给牧民带来不足10元的收入,乔琬珊想,把牦牛奶做成奶酪推向市场,肯定受欢迎,能给牧民带来更多收入。同时,她也开始对牦牛绒做深入的调研和考察:牦牛生活在海拔3000~6000米的高原地带,入冬时身上会长一层浓密的细绒——牦牛绒,十分耐寒。经检测,其温暖度比羊毛高,透气性比羊绒高,极具市场价值。但遗憾的是,因为缺乏宣传和推广,国外的设计师们几乎不知道有牦牛绒这种材料。

离开云南以后,乔琬珊又去了青海和西藏等地,全面了解了牦牛的情况后,有了利用牦牛改善藏区牧民生活状况的想法。回到哈佛大学后,她很快写出了依托牦牛创业的计划。这个计划赢得了2006年哈佛大学商业计划奖金5万美元。乔琬珊用这笔钱在中国成立了SHOKAY(藏语,牦牛绒的意思)公司,意在把公司打造成一家以牦牛绒制品为主的生活创意品牌。

对于她这种自讨苦吃的做法,家人和朋友都很不理解。她说:“我如果在华尔街工作,只是为有钱人赚更多的钱;但回中国创业,可以帮那里的人们摆脱贫困。我觉得这样的人生更有意义。”

从牧民手里收购牦牛绒,打造出一件件奢侈品

2006年9月,乔琬珊在扶贫组织的帮助下,决定到青海省共和县黑马河镇创业。那里90%的居民是藏族,养殖牦牛比较多。

乔琬珊首先建起了奶酪厂,从国外请来一名专家,给牧民讲解奶酪的制作技術和要求。她承诺,牧民如果按照专家要求的国际卫生标准取奶,她将以高于市场价的价格收购,有多少收购多少。她还引进了法国的奶酪制作技术,同时派人去法国学习生产流程及管理方法。

由于牦牛奶营养价值高,又是天然无污染的青藏高原特产,乔琬珊对奶酪的定位是高端奶制品,以旅游区和高级饭店作为目标市场。准确的定位和恰当的营销手段,使牦牛奶酪很快走出藏区,远销到北京、上海、香港等地,并逐步打入法国等传统奶酪消费大市场。

奶酪的生产和销售稳定后,乔琬珊开始着手牦牛绒的收购与加工工作,但并不顺利。去牧民家里收购牦牛绒时,乔琬珊看到他们的牦牛绒被随意堆放在地上,混合着牛毛和沙土,散发着难闻的气味,不觉心里五味杂陈。

牦牛绒每年春天自行脱落,牧民经过抓取成为原绒,其中以细度在25微米以下的绒毛为上品。一头牦牛一年只能产100克细绒,剩下的全是粗毛。牧民对此并不了解,只管把牛毛梳下来,成堆贩卖,一公斤只能卖40元钱。

乔琬珊的收购价格高达一公斤400元,但仍收不到理想的牦牛绒。为此,她又请教相关专家,定制了特别的梳子,学习梳理牦牛绒的技巧,然后教给牧民。但结果还不理想。后来,她又想到了人工挑选牦牛绒的办法,让那些没有工作的当地妇女分拣牦牛绒。终于,她得到了想要的牦牛绒,那些妇女也多了一份收入。

有了牦牛绒,如何将它推向市场?乔琬珊日思夜想,跑了很多纺织厂。但牦牛绒加工过程复杂,技术要求高,她的订单又不多,大多数纺织厂都不愿意接她的单子。她跑了一年多,找了40多家纺织厂后,终于与内蒙古一家纺织厂签订了合作协议。对方很快纺出了让她满意的牦牛绒纱线。

一切准备就绪,乔琬珊在上海泰康路开了一家“牦牛生活创意店SHOKAY”,并从崇明岛找来一些会编织的下岗职工和农村妇女,让她们用牦牛绒纱线制作围巾、毯子、毛衫、帽子、鞋子、玩偶及家居用品等。

乔琬珊把牦牛绒产品定位为奢侈品,每件商品标价都不低。但那些崇尚自然、追求原生态的高收入人群,并不在意价钱。牦牛绒产品很快火了起来,远销海内外。之后,乔琬珊以上海为中心,在世界各地开设了100多家专卖店。乔琬珊也因此获得多项创业大奖,2012年还被福布斯评为“中国30位30岁以下商界精英”。

帮藏区牧民致富的同时,不忘助力草原修复

30多岁的牧民卓玛吉一直生活在藏区一个很偏僻的地方,每天早上3点起床挤奶,晚上拴好牛后再做其他的活儿,每晚只睡4个小时左右。她知道外面的世界很美好,想通过辛勤劳动带领家乡人过上好日子,创办了合作社,把从牧民那里收购来的牦牛奶做成雪糕和酸奶卖出去,确实增加了部分牧民的收入,但非常辛苦。

2021年,卓玛吉去上海学习,认识了乔琬珊,这才知道乔琬珊一直从藏区牧民手里收购牦牛绒,便想与她合作。乔琬珊派人去卓玛吉居住的地方,对那里的牧民进行培训,与他们开始了合作。从那以后,那里的牧民收入大幅度提高,卓玛吉的生活状况也有了极大改善。

如今,乔琬珊已将牦牛绒的收购价格提高到每公斤600元,合作的牧民从最初的几百户增加到了2万多户。

创业的同时,乔琬珊也不忘承担社会责任,一直关注藏区的环保事业。近年来,由于过度放牧、鼠害以及冻融、风(水)蚀等原因,有些地方的草原严重退化,可食性牧草减少,变成了让牧民发愁的黑土滩。2021年,乔琬珊与一直致力于帮助牧民重建家园的扎琼仓生态文化交流中心合作,组织当地牧民共同开展黑土滩治理工作,启动草原生态修复项目。

牧民拉姆家里有18头牦牛和42只羊,在当地不算富裕。由于土地贫瘠,牧草不足,他家的牦牛常常吃不饱,成年母牦牛产崽儿率很低。2022年,乔琬珊与扎琼仓生态文化交流中心开始帮拉姆修复土地。经过一年多努力,他家的牧场有了明显改善,2023年,他家里的母牦牛产崽儿率也明显提高。如今,他拥有24头牦牛和53只羊,还学会了如何修复土地,对未来充满了信心。

2023年,乔琬珊他们又帮助索朗泽让和索扎两兄弟修复了草场。

土地修复的过程非常复杂,且花费很高。过去两年里,他们修复了280亩土地。虽然面积不大,但让牧民看到了希望,同时也提醒他们保护自己的草场。

牦牛吃草时,不会像绵羊一样把草的根部一起拔出,这对土地十分友好。在土地修复过程中,人们发现在地上撒播草种后,牦牛群可以将种子踩入地下,牦牛的粪便也可以为土壤增肥。这样,一颗种子发芽生长后,第二年又会产生20颗左右的新种子。牦牛在吃草时,这些新种子会粘在它们的皮毛上,随着它们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四处撒播。这样经过若干年,草原就会重现生机。

从哈佛到青海创业近20年来,乔琬珊从未忘记自己的初心——创立一个社会企业,既解决社会问题,又实现人生价值。如今,她已经做到了。未来,她还会做得更好。

【编辑:潘金瑞】

猜你喜欢

藏区奶酪牧民
牧民新生活
膨胀的奶酪
牧民歌唱冬奥会
假如给你一块奶酪
奶酪大作战
谁动了中医的奶酪
甘南牧民 赵云雁
多康藏区藏族源流考释
商人买马
打造人民调解升级版 维护藏区和谐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