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媒体深度融合背景下新闻采编流程再造的路径

2024-01-05许昌广播电视台杨翔云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23年18期
关键词:大众流程受众

■许昌广播电视台:杨翔云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大众对信息获取的需求越来越强烈,同时获取新闻的途径日益拓宽,这为媒体的融合发展奠定了基础。广播电视媒体在媒体融合的过程中,传统的新闻采编流程存在一定的制约性,很难满足当前大众对于新闻内容的审美诉求。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优势地位,赢得更多受众的青睐,广播电视媒体应当加快推进新闻采编流程的再造,借助信息手段和新媒体平台提升新闻策划选题、内容制作、分发传播等各个环节的质量,制作出优质新闻来满足社会大众的信息需求。

1. 媒体深度融合背景下新闻采编流程再造的思路

1.1 新闻内容的多样化

在媒体深度融合的背景下,新闻的采编内容将呈现出更加多元化的特质。这个特质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信息获取渠道的多元化、新闻媒介形式的多元化、新闻展示内容的多元化。

首先,信息的获取渠道更加多元。在传统媒体时代,新闻编辑记者的信息渠道较为局限,通常新闻内容主要是官方渠道获取的内容、媒体实地采编内容和地域化新闻内容。借助媒体融合所带来的信息流,编辑记者能够轻松地从互联网和新媒体渠道获取更加丰富的新闻素材。

其次,新闻媒介形式更加多元。广播电视新闻节目的媒介形式通常为文字、图片和音视频,模式较为单一,很多信息的表现不够直观化。新媒体渠道所带来的先进技术使得新闻媒介更加丰富多彩,除了常规化媒介以外,新闻媒体还可以制作沉浸式新闻、可视化新闻等创新形式,大大丰富了观众的视听感官。

最后,新闻展示内容更加多元。互联网的广泛应用使得大众对于信息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这就要求新闻媒体不能仅仅将节目内容停留在时政、宣传、社会重大事件等内容上,还要拓展节目呈现的内容覆盖面,向观众奉献更加精彩和丰富的新闻信息。

1.2 采编流程的一体化

随着媒体融合的逐步深入,新闻媒体采编工作的效率要求越来越高,这不仅仅是为了满足大众的新闻时效性要求,也是为了让编辑记者更加从容地应对多个平台的内容生成和分发工作。不同平台对于新闻内容的要求是不一样的,电视新闻往往较为正式和规范,在新闻语言上要求更加专业化;新媒体平台由于受众大多较为年轻,在语言和形式上更要求创新性和年轻化。因此,新闻编辑记者在采编过程中,就需要依据不同的平台特性对节目内容进行调整和优化。如果单纯依靠人力来完成这件事,很难达到时效性的要求,通过一体化的采编流程,则能够有效实现新闻内容的“一次采集,多元分发”。

采编流程的一体化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新闻的策划、采集、采访、编辑、审核、制作等各项工作流程实现了一体化推进,各个部门之间以更加紧密的形式进行合作;二是新闻生产和分发的一体化、数字化和智能化发展,依靠信息技术的优势打造新闻采编的全新范式,编辑记者只需要采集好新闻信息和素材,就能够生成多元化的新闻产品并进行精准分发。

1.3 服务对象的分众化

随着融媒体时代的到来,受众的主体性地位得到了鲜明的展现,一方面,随着媒体竞争的扩大以及受众选择面的拓宽,新闻媒体越来越需要通过争取受众来提升自身的影响力和竞争力;另一方面,随着新闻去中心化趋势的愈演愈烈,受众开始深入参与到新闻生产和传播环节,成为了媒介传播中的重要一环。因此,新闻编辑记者在制作节目时,就必须将受众的需求纳入考量范围,力求让新闻内容更加贴近大众的审美需要。

此外,进入信息时代后,大众每天所需要接收的信息越来越多,分配在各类媒介上的时间也越来越长,不同人群对于信息的需求是具有较大差异的,这就要求新闻产品必须满足分众化的需求,在内容选题、新闻形式和价值深度上进行调节,让不同的新闻节目实现更加精准的受众匹配。

1.4 生产技术的智能化

进入5G时代后,信息技术在新闻生产和分发环节的参与度越来越高,并逐步推动了新闻采编流程的再造。在Web 1.0时代,新闻编辑记者所使用的还仅仅是以软件和应用程序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对新闻生产和传播仅仅起到了辅助性作用。进入Web 2.0时代后,大数据技术、人工智能技术、XR技术、数据可视化技术越来越多地应用在新闻采编流程中,引领新闻媒体进入了智能化、数字化、信息化的全新格局中。

2. 媒体深度融合背景下新闻采编流程再造的路径

2.1 策划:创新新闻策划,加强新闻主题的深度性

新闻节目的竞争力与节目的选题策划密不可分,只有制作出符合受众审美诉求的作品,才能够保持良好的传播力。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新闻编辑记者进行策划选题时,通常是依靠自身的专业知识和工作经验,从一众新闻选题中选出值得打磨的主题。在这样的情况下,很有可能出现采编人员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观众却不买账的情况。媒体融合时代则给予了编辑记者选题策划的新路径,即依托信息技术的辅助进行选题。

具体而言,当前大众普遍习惯在新媒体平台和社交平台上发表观点,或者通过转发、分享等方式进行新闻传播,这些行为会产生大量的后台数据,通过大数据云计算技术对这些数据的分析和整理,能够统计出当前大众的舆论关注热点,这也是各类热搜榜、热议榜背后的运行逻辑。新闻编辑记者借助大数据的分析功能,筛选大众的舆论关键词,就能够更加高效且精准地进行选题工作,在实现新闻选题策划流程简化的基础上,让新闻主题更加贴近大众的真实诉求。

电视新闻节目在选择新闻主题时,应当注重新闻价值性的表达,这不仅是为了在内容上形成差异化竞争,同碎片化、短讯式的新闻内容区分开来,也是为了彰显主流新闻媒体的舆论导向价值,借助对新闻的深度剖析,打造精品内容,在还原新闻事件的同时给大众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

2.2 内容:优化节目形式,打造新闻叙事的跨媒体

新闻编辑记者在进行内容制作时,要注重内容的多元化和个性化,这样才能满足更多受众的喜好。在融媒体背景下,新闻的传播渠道除了电视平台以外,往往还包含网站、客户端以及各大新媒体平台,如果新闻编辑在运营新媒体平台时,将电视播放的新闻内容原封不动或是稍加剪辑就直接上传,往往难以打动观众。原因有二:一方面,电视的收视群体与新媒体平台的用户在年龄、背景、学历等方面有较大的差异,他们所喜欢的节目内容和形式也有所不同,不能简单地一概而论;另一方面,电视新闻节目在叙事角度、语言表达上自有电视的一套模式,与新媒体的叙事手法截然不同,运营人员直接进行内容的二次上传会显得非常生硬。因此,在运营不同平台时,编辑记者要注重内容的多元化呈现,将节目的语言、形式和风格进行调整和优化,争取让新闻内容更加符合平台的风格和受众的观看习惯。

新闻节目的跨媒体叙事是指通过电视、新媒体和社交平台的共同运营,将同一个新闻主题的内容制作成为不同角度、不同形式的新闻内容,让受众通过多渠道的信息接收自行将新闻事件完整地组织出来。跨媒体叙事的优势在于内容的分散化有助于扩大新闻内容的传播范围,同时多元化的内容形式能够给大众更宽的选择面,对于自身感兴趣的新闻内容可以多渠道搜索信息。当前跨媒体叙事仍然处在发展阶段,如何进行新闻主题的母文本撰写,并以此为基础拓展不同平台的子文本,这对于很多编辑记者而言仍然是需要探索的难题,但跨媒体叙事是新闻媒体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新闻从业者应当加强对跨媒体的研究和探索。

2.3 生产:构建融媒中心,实现新闻采编的一体化

当前绝大多数的广播电视台都已经成立了融媒体中心,这是新闻采编流程再造的重要基础,而新闻生产和分发的一体化流程仍然需要进一步的技术加持。一体化的新闻采编流程要实现三个层面的内涵。

第一,全媒体平台的管理一体化,融媒体中心应设计信息化的管理系统,实现新闻媒体采编制作、数据分析、舆情管理等各项工作的统一管理,将广播电视媒体各部门的全部业务都容纳在系统中进行运作,从而实现跨部门的工作协同。

第二,数据共享一体化,融媒体中心应当通过搜索引擎和大数据技术来提供数据共享服务,智能技术将根据新闻主题关键词对全网的数据和信息进行抓取,并分门别类地整合成内容素材供各个部门进行调用。编辑记者可以人工将广播电视台的新闻内容、采访内容也上传到系统的数据库中,形成统一的资源数据库,每个部门可以依据权限对相关内容进行搜索和查阅,以人工智能为核心的机器生成内容也可以借助数据库进行稿件智能生产。

第三,融媒体采编一体化,通过多种新兴技术实现“中央厨房”式的内容生产。只需要对新闻主题进行一次采集,就可以生成多元化的新闻内容,精准分发到各个平台进行传播,以此来适配全媒体传播形态。在新闻内容审核上,借助智能化的敏感词筛查技术,迅速锁定有害信息,显著提升了审核效率,降低了这个环节中的人工参与率,实现了新闻内容的即编即审。

2.4 用户:关注受众需求,提高新闻采编的精准性

当前新闻节目必须争取更多的受众来提升自身的影响力和传播力,才能在激烈的媒体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依托媒体融合所带来的渠道和技术优势,广播电视媒体能够实现实时的受众互动,并准确分析大众的信息需求,让新闻采编工作更加具有精准性。

分析受众需求最直接方式就是通过与观众互动、查看评论来挖掘受众的关注点,但这种方式通常效率较低,准确性也有限。因此,当前更多地采用舆论监测和数据分析的方式来了解受众的潜在需求。

舆论监测法主要是指对大众的舆情态度进行监测和研究,并针对性地制作新闻内容。当前,互联网上的情绪化传播倾向十分严重,很多非正规媒体会刻意煽动大众的情绪,将一些新闻事件往争议性话题方向引导,借助大众对某些话题的敏感性情绪达到病毒式传播的目的。作为主流媒体,广播电视媒体有义务对舆情趋势进行引导,通过正面、积极的新闻内容和观点输出来安抚大众情绪并营造和谐的舆论环境。

数据分析法主要是指对新媒体平台和社交平台的用户数据进行分析,形成用户画像,准确判断各类用户所喜好的新闻内容,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推送。数据分析法是当前大多数媒体都会采用的方法,对于内容分发的辅助作用很大,但过度依靠数据分析很容易被算法绑架,使得新闻内容过度迎合受众,反而丧失了新闻媒体的主体性,消解了媒体的价值。

2.5 人才:加强团队建设,强化新闻采编的专业性

当前新闻采编流程的再造已经很大程度上融入了各类新兴技术,但技术的正确运用仍然需要依靠来完成,同时很多情感性和人文性的工作技术无法完全取代人工劳动。因此,要实现新闻采编工作的优化升级,广播电视媒体还需要进一步加大人才培养和团队建设工作。

当前的新闻采编人员需要具备两方面的能力:一是全媒体运营能力,二是新技术应用能力。具体来说,首先,当前的新闻内容在传播渠道上已经不仅仅局限于电视这一单一渠道,而是实现了全媒体传播和跨屏联动,在这一背景下,新闻采编人员需要应对的内容平台更加广泛,如果没有良好的运营能力,很难将多个平台打造成融媒体矩阵,实现新闻内容的全方位、立体式传播。

另外,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已经广泛应用到新闻采编的各个环节之中,这就要求新闻采编人员需要有强大的技术应用能力,让技术的实效性彻底发挥。以机器生产内容为例,目前人工智能技术已经能够实现长篇幅、高难度的新闻内容的生成,不仅仅包含新闻文字稿件,视频内容的制作也同样不在话下。但必须认识到,人工智能目前在人性化和情感处理上仍有不足,需要人工进行弥补和调整,如果采编人员不会运用技术,不能准确理解技术的运行逻辑,那么就难以发挥技术的真正价值。

3. 结束语

随着媒体的深度融合,当前行业和大众对于新闻的需求都出现了明显的变化,为了让新闻内容更加贴合时代,更加匹配大众需求,广播电视媒体应当对新闻采编工作进行改革创新。借助新闻采编流程的再造,让新闻内容更加多元化、流程更加一体化、服务更加分众化、技术更加智能化,只有这样才能不断生产出优质的新闻内容,使新闻媒体的传播力和竞争力不断提升,推动行业与时俱进,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大众流程受众
吃水果有套“清洗流程”
一汽-大众ID.6CROZZ
上汽大众ID.3
大众ID.4
上汽大众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违反流程 致命误判
本刊审稿流程
析OGSA-DAI工作流程
用心感动受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