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如何引领产业升级
2024-01-05孙颖妮
孙颖妮
“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特别是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了2024年九项重点工作任务,其中“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位列首位。
这一部署传递出什么信号?科技创新引领产业转型升级时面临哪些难题,又该如何破解?《财经》记者近日采访的专家和业内人士认为,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和产业化率,加大对科技创新主体政策支持,营造良好创新氛围对于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至关重要。
近年来,中国大力推动科技创新,然而科技创新成果走向产业化的“最后一公里”还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诸多科技成果就卡在了这“最后一公里”中。
论坛上,XbotPark机器人基地投资总经理段誉表示,中国科技成果转化率低,创新死亡率超过90%,这是当前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面临的一个严峻问题。
相关研究报告统计,中国前沿科技成果只有10%-30%被应用于实际生产中,能够真正形成产业的科技成果仅为其中的20%。
此前,《财经》采访的多位专家也表示,当前,科研院所科技成果与市场“对接难”的问题普遍存在,诸多科技成果长期“藏在深闺人未识”。让科技成果走出“围墙”、走向市场,实现科研单位、企业、市场、政府之间的良性互动发展,最终实现产业化,是摆在中国科技成果转化中的一道难题。那么,这一难题如何解决?
段誉介绍,XbotPark机器人基地从2015年至今已累计完成孵化100家机器人企业,当前这100家企业的存活率超过了70%。这个过程中,公司对科技成果转化问题一直在不停思考和探索。
段誉表示,提到科技成果产业化大家默认应该先有技术,再做转化,然后产生企业。但是这个顺序其实搞反了,应该以问题和需求为引领,从产业和消费者中去发现问题,定位了市场需求后再通过创新来解决问题,而不是围绕着技术,拿着锤头去找钉子。例如,调研发现市场上的机器人以扫地为主,但拖地也是一个很大的需求,而拖地需要解决自动洗抹布的问题,某机器人企业于是围绕自动洗抹布这个点进行创新,最后成长为一个几百亿元市值的科创独角兽。
一直以来,科研成果与市场需求不匹配是造成转化率低的重要原因之一。《财经》采访的多位专家表示,当前很多科研项目在立项阶段没有进行充分的市场调研,缺乏问题导向和市场意识,导致科研成果与市场需求不匹配,最终科技成果在实验室被“束之高阁”。
华美浩联医疗科技(北京)有限公司创始人徐冰玉告诉《财经》,科研成果只有满足市场需求,才有转化的价值。科研项目在立项前进行充分的市场调研和论证十分重要,找准需求再匹配相应技术进行研发,可以很大程度避免资源浪费。
除了需求不匹配,科技成果转化道路上另一难题是缺资金,很多科技成果及创新企业往往由于资金问题半路夭折。
中关村天合科技成果转化促进中心主任朱希铎接受《财经》采访时表示,科技成果转化是一项高技术、高风险、高投入、长周期的活动,科技成果若想走向市场、形成产业体系需要大量长期资金的支持。“但很多时候我们是熬不下来的,一个项目需要投资20亿元,时间长达十年,谁会投?尤其是医疗器械领域风险最高,谁愿意承担如此高的失败率?如果没有良好的投资环境,研发很难做。”
然而,市场是趋利机制,纯粹靠市场的引导并不现实。近年来,各级地方政府纷纷发起设立政府引导基金支持科技成果转化。
当前,三亚崖州湾科技城就为支持科技创新设立了引导基金。论坛上,三亚崖州湾科技城管理局特聘顾问兼产业促进部负责人吴静璇表示,当前科技城对創新主体实行政策体系全覆盖,设立了引导基金和产业基金,为创新项目提供资金支持。
作为海南自由贸易港13个重点园区之一,三亚崖州湾科技城致力于建设成为先导科技新城和国家深海科技创新中心。2023年7月,三亚崖州湾创业投资有限公司参与投资了海南麟阁创业投资有限公司(下称“麟阁创投”)管理的麟阁一期基金。这是海南首支由重点园区参与投资的QFLP基金,合作基金总规模超过6亿元。这只基金主要投向科技与消费两大领域,在科技领域重点关注新能源、硬科技等新兴产业的投资机会,坚持投早、投小,并将推动合适的企业在崖州湾科技城进行投资和产线建设。据悉,这是崖州湾科技城深入探索“一园区、一基金”发展模式,引导社会资本、创新利用外资支持自由贸易港重点园区建设的生动实践。
近年来,各级地方政府纷纷发起设立政府引导基金,对各领域的科技创新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但是,政府引导基金在运营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诸多业内专家和科技创新主体认为,当前政府引导基金存在的最普遍问题就是市场化运营管理体制机制不健全,影响引导基金运行效果。
中国科协创新战略研究院在调研中了解到,诸多引导基金成立后虽然由专业管理机构进行运作管理,但实质上仍受政府控制,影响了基金市场化、专业化管理运营,大大削弱社会资本参与引导基金的积极性,限制了优秀创投机构的进入。此外,各地方政府出于吸引资本流入、发展本地经济、保障财政出资安全等考虑,在地域、投资方向、投资阶段和限额等方面设限颇多,如只能投资本地重点扶持的产业,而对某一行业的投资比例不得超过或低于多少等。这些都影响了引导基金的运行效果。
对此,诸多专家建议,政府引导基金要实行市场化运作管理模式,划清政府公共职能与市场利益之间的界限,适当放宽出资比例、返投比例、准入门槛等限制,让引导基金按市场化机制良性运行。此外,做好跟踪调查研究,以地方发展需求为导向,决定政府引导基金的规模、投向及后续监管,引导社会资本真正流向产业发展所需之处。积极借鉴国际做法,充分考虑基金运转的市场规律,将退出期限、退出收益与投资阶段、投资期限紧密结合,细化基金退出机制。
除了各类支持政策,科技创新还需要营造一个良好的创新氛围。论坛上,火箭派航天科技有限公司合伙人、CMO(首席营销官)王冰表示,当前创新企业和创业人不仅要让自己的思想、意识更先进,也很期望有一个良好的创新环境、投资环境和商业环境,给创新企业更多的空间和自由。
此前,萨摩耶云科技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兼CEO(首席执行官)林建明在接受《财经》采访时就曾表示,支持企业科技创新,一方面需要政府加大支持力度,提供创新创业的扶持政策和专业服务,在研发投入、技术创新、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给予民企更大的资金和政策支持。另一方面,科技型企业其实更需要一个公平、自由、宽松的创新环境。例如,减少行政审批与监管重负,简化监管流程,提高行政办事效率,用政府权力的“减法”换取市场活力和创新力的“加法”。
在林建明看来,政府更多时候只需做好一个服务者的角色、一个公平竞争环境维护者的角色、一个产权保护者的角色。例如,加大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打击假冒伪劣产品和侵权行为,维护企业的创新成果和竞争优势。
除了良好的创新环境,良好的国际环境对科技创新同样重要。
当前,美国等国家推动与中国科研“脱钩”,阻止中国高科技发展,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要关起门来搞科技创新。在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研究员、大湾区科学论坛执行秘书长聂晓伟看来,当前中国的科技创新需要更大力度的开放以及更广泛的国际合作。
一方面,中国要做好内功,打牢基础性和前沿性研究“地基”,另一方面必须抓住机遇,加强国际合作交流。例如,前不久习近平总书记到旧金山后,中美两国开启了新的对话与合作,包括建立人工智能政府间对话等,这给中国的科技创新带来了重要机遇。此前,中国科学院与美国科学院每两年举行一次中美科学前沿研讨会,但由于国际各类复杂因素以及疫情影响导致研讨会暂停。近期,中美雙方正准备重启这样的科学对话机制,重启合作与交流。“虽然这个计划面临一定困难,但我相信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中国与美国、欧洲的战略合作面临重要的契机。”
聂晓伟还认为,把握好“一带一路”的合作契机,对未来中国打通全球科技合作堵点、融入全球科技创新体系至关重要。虽然“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大部分为欠发达国家,但是这些国家面临很多共性问题,这些问题需要“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共同去研究和解决。
工信部赛迪研究院产业政策研究所(先进制造业中心)所长王昊也表示,中国与各国在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方面有很大的合作需求和空间,合作会给彼此带来诸多益处。例如,前不久大众汽车与小鹏汽车进行了合作,大众汽车作为传统机车制造商,在工艺控制方面有很多经验和好的模式,国内有必要学习。中国造车新势力在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三电技术方面的优势,则可为大众汽车等外国车企的新能源转型进行赋能。“此外,中国在新能源、新材料等诸多领域与美国、欧盟、日韩等经济体都有很大的合作空间和共享空间。”王昊说。
(《财经》记者邹碧颖对此文亦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