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环境下人物访谈的“变”与“不变”

2024-01-05吉林动画学院刘涵松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23年18期
关键词:传统媒体受众内容

■吉林动画学院:刘涵松

随着5G网络的快速发展,各类新媒体博主不断出现,新媒体使得人人都拥有公开表达的机会,人人都拥有麦克风,在内容传播上展现自己的观点,价值与创意。不同以往传统媒体,新媒体的门槛低,创作手法以及制作流程更加灵活,使更多的群众通过一部手机就能够发布自己的创作内容。创作的内容有真实的人物生活,热点事件,旅游等等,也有将传统媒体的内容新媒体化再创作,形成一种全新的内容模式。但是因为个人道德法律素养良莠不齐,会存在内容表达混乱,泛娱乐化,低俗化等现象,使新媒体平台上的信息容易误导受众。新媒体环境下的人物访谈,有别于传统媒体的人物访谈,它结合了纪录片形式和综艺节目形式,以及直播与受众的实时互动性,并且在人物选择上,多选择生活当中有闪光点的普通人,使得其更贴近现实,更接地气,更接近群众,新媒体环境下的人物访谈也更加具有吸引力。

1. 新媒体概述

新媒体是基于技术进步引起的媒体形态的变革,尤其是基于无线通信技术和网络技术出现的媒体形态,如IPTV(交互式网络电视)、手机终端等;以及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转变和5G网络的发展,以新媒体形式向公众传播信息的媒体形式。新媒体利用包括现在人们常使用的网络媒体、手机和数字媒体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服务。

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之间的传播速度是不一样的。传统媒体,一般都是以广播电视和报纸杂志为主要渠道进行传播,前期准备过程以及编辑审核等流程使生产周期过长,消息的时效性,存在延迟,而对于新媒体而言,传播速度更快,通过互联网、短视频app进行传播,很多第一时间的消息,从播放量和流量来看都比传统媒体更高,打破了生产周期与传播地域性的限制。但传统媒体因为发展时间长有着完善的信息生产、内容传播体系,传播内容也更加严谨,因此更加具有权威性以及公信力,而新媒体的内容会更加地丰富、更加有趣,也更加符合网络用户的需求。

2. 新媒体环境下人物访谈的“变”

2.1 平台选择更加多元化

过去人物访谈节目一般都是在传统媒体上播放,但是在目前新媒体的环境下,人物访谈也开始在网络平台播放,比如抖音、快手以及爱奇艺平台。随着5G网络的发展,人们使用手机的频率也在不断提高,获取信息的渠道也多依赖于互联网,因此在新媒体平台发布内容也更加符合受众的观看需求,虽然抖音、快手、小红书、微博等应用都是社交媒体,但是其实每个应用的特性并不一样,因此也要求着创作者创作出符合平台调性的传播内容。

2.2 内容形式的多样化

传统媒体访谈类节目内容,一般都比较正统,而且传统媒体人物访谈的被动式输出内容很多,导致内容枯燥,不够接地气,使得节目所表达的内容与观众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远,无法持续使受众对其感兴趣和产生继续观看的欲望。随着新媒体的出现,依靠新媒体为载体,也出现了更多的“微型人物访谈”。比如说抖音博主“程前的朋友圈”。因此为了应对新媒体人物访谈的出现,很多电视节目也开始不断地创新,比如“鲁豫有约”这档节目现在变成了“鲁豫有约一日行”,通过参与她的朋友们一天的生活去了解嘉宾,这相比以往的传统人物访谈,两个人坐在一起在演播厅,看着VCR了解故事背景,去访谈有了很大的改变,还有现在新媒体平台播放的“十三邀”和“锵锵行天下”都是通过纪录片的形式进行人物访谈,而且削弱了主持人的角色形象,更多的是以朋友身份的聊天形式进行故事挖掘,并且场所也非常灵活有的时候在船上,有的时候在寺庙等,在录制过程中也不限定与一位嘉宾进行访谈,也会对一些路人提出同一个问题,而这样也促进了思维的碰撞,因此人物访谈传播的内容更加接地气。还有与以往的单方面选择访谈人物不同,新媒体访谈人物可以自我投稿,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一种变现形式,通过新媒体的访谈,扩大传播渠道,提升品牌流量,建立品牌形象。

2.3 拍摄手法多样化

新媒体人物访谈节目不像过去只是在演播厅里面进行主持人与嘉宾一对一的人物访谈,其访谈地点是不断改变的。在新媒体的人物访谈里面加入了综艺拍摄形式、纪录片全天的跟拍形式等,比如优酷推出的“锵锵行天下”和腾讯推出的“我和我的青铜时代”,节目中运动镜头非常多,可以注意到有一些镜头是不稳定的,甚至有一些画面也穿帮了,而这些在以往的访谈节目当中是不会出现的,但是现在这样的拍摄手法,镜头语言反而使观众在观看中觉得有趣又有意义,观众不会觉得是节目瑕疵,而是觉得节目更加充满着生活化气质,而且拍摄的内容也会出现脚本以外的意外惊喜,因此现在越来越多的人物访谈采用“纪录片+综艺”拍摄手法,这能够让观众更加直接地通过画面深入了解这个访谈人物在真实生活当中是什么样子的,使其变得更加接地气,变得更加令人信服,这样的新媒体访谈类节目会呈现出一种轻松、娱乐、有趣、的访谈氛围。

3. 新媒体环境下人物访谈的“不变”

3.1 内容传播

访谈节目内容传播的宗旨是不变的,是为了让观众产生思考,得到启示,并且节目内容能够契合观众当下的情感,传播积极向上的态度,能够引起观众的共鸣,比如在“锵锵行天下”里面就当下年轻人内卷这个话题与灵隐寺主持探讨,以及“圆桌派”节目当中有一期探讨熟人—中国式人际关系,这些话题结合当下热点探讨各自观点,在现代社会受到“媒体茧房”效应,人们容易因表面信息随波逐流新媒体人物访谈为人们带来更多的独立思考,因此内容上的传播也是为了让观众能看到社会的多方面以及人与人之间的不同点,扩展观众的视野,可以注意到访谈人物节目传播上侧重于利奥塔所认为的“细小叙事”,使内容更加生动,令人信服,因此节目要想摆脱以往大而空的访谈内容,叙事角度必须从细小的事情展开。央视《面对面》中对于丽江华坪女子高中老师张桂梅的访谈,为了凸显张桂梅这个人物真实的情感细节,因此拍摄了她每天凌晨起来拿着大喇叭叫学生起床,以及即使疾病疼痛难忍也是匆匆吃完药,坚持送孩子们上高考考场,从“细小叙事”当中突出了张桂梅的坚强品质以及对于农村女子教育的积极贡献。在新媒体访谈节目《程前的朋友圈》当中,程前访谈了一家服装公司的老板,老板就是从一个最小的打工人开始,后来一步一步通过自己的努力在深圳发展,开办了自己的公司,讲述了个人创业的艰辛困难,以及对于梦想不放弃拼搏的故事,而这些讲述的都是每一个人在平凡生活当中不断拼搏的真实情感,通过人物访谈去找寻平凡人真实、朴实的内心世界,以及我们所探究的人生意义,节目内容呈现出人文关怀和时代精神。

3.2 引导话题及控场

新媒体人物访谈没有一个主持人,而是一个平等聊天对象,但同样也需要一个人进行话题的引导和承接,如何让访谈的内容有深度、有角度、有温度也考验着这个引导话题的人,并且也考验其是否对于访谈人物有着深刻的了解,因为新媒体访谈人物大多都是素人,所以对于嘉宾的了解也需要花费更多的精力和时间。为了达到节目效果,在访谈过程当中需要多方面的提问策略,使节目内容有可看性、有一个轻松的访谈氛围,使双方聊天更加自然。而且访谈过程需要激发受众的表达欲望和思考,这也考验着前期准备包括问题内容、提问方式和提问节奏的充分与否,这直接影响着节目的整体效果。一个好的节目与引导者息息相关,在访谈类节目中,不同的嘉宾人生经历不同,性格也不一样,因此一个令嘉宾感到亲切的个人形象和风格,可以使访谈效果大大提升。在昊洪林《主持艺术》这本书提到主持人的口语表达要注意语感、语流、语义和语形,而这在人物访谈节目当中也很重要,因为这样才能使节目具有人文关怀的色彩,更加具有亲民性,也符合当下对于内容感性传播的特点。因此为了达到更好的节目效果,引导者要根据不同嘉宾的性格,对讲话方式进行不同的调整,这样可以营造轻松的访谈氛围,掌控节奏,从而更好地凸显节目的特点。

4. 新媒体人物访谈的发展路径

4.1 打造节目品牌效应

现在新媒体已经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因此可以更好地利用网络新媒体传播渠道,新媒体人物访谈侧重于节奏快,时效性强,限制少,并且接地气,有趣化,与以往的传统媒体下人物访谈区别大,改变了人物访谈的模式,新媒体人物访谈与传统的电视人物访谈节目相比没有主持人,整个对话都是平等的,轻松的。相较于传统媒体的访谈人物知名度较低,因此,可以在节目的准备过程当中,通过网络进行预热,收集观众对于嘉宾好奇的问题,形成一个线上线下的联动,并且访谈人物过程也可以全程直播,这样能更好地与观众进行互动。这就是现在新媒体人物访谈的一些优势。现在新媒体的发展,也侧重于新媒体所发布内容的变现,从实质上也是属于一种商品参与到市场竞争当中。为了让商品有一个更好的销售效果,因此也需要打造品牌效应,提升观众的好感度和观众黏性。从节目的定位,受众年龄,风格等方面进行节目设计品牌打造是非常有必要的。对于内容垂直化传播,也更好地提升了用户黏性。除此之外新媒体人物访谈节目的策划也非常重要,因此需要不断创新融合,可以学习国外优秀的类似节目拍摄手法,紧跟网络热点内容,提升节目质量。在品牌效应打造过后,也开始挖掘这个视频IP的隐形资产,可以打造一个IP衍生产品,通过塑造一个独特的个人品牌形象,将自身的影响力从短视频平台延伸到电商领域、文化领域,形成一条独特的商品产业链扩展发展路径。

4.2 积极的节目内容

人物访谈去挖掘每个访谈嘉宾背后的深刻故事,并不是要反映人物故事的悲惨性,而是通过嘉宾奋斗努力的过程,最终实现人生阶段的成功故事去带动影响更多的人,传递希望和动力,让他们充满自信心,让节目充满积极的正能量,而这也能够为节目树立一个更好的口碑,而且在新媒体发展的大环境下,新媒体具有互动性与分享的特性,所以要让更多正能量的事情传得更远,影响力更久,在寻求短视频的经济变现的同时,也同样要注意与社会效益相统一,社会效益高于经济效益,要守住社会的道德底线,在寻求流量的同时也要记得承担自身的社会责任,不能因为流量而丢失了新媒体的规则和秩序性,所以我们更应该懂得,不要一味地迎合用户,制造出没有质量的内容,而是制作出积极的正能量视频内容去引导受众。

4.3 访谈内容要共情感

从文化传播的角度来看,共情体现的是跨文化跨地区不同背景下的人与人之间建立良好沟通关系的重要因素,也是减少“文化折扣”现象的一种有效手段。通过每一个平凡人的看世界的角度、和每一个平凡人的故事,接地气的镜头语言与采访方式能够更好地表现平凡生活中的真情与温暖,也是尽可能最大化地发挥新媒体下人物访谈节目在打造共情叙事方面的优势,访谈人物的故事细节一定要抓住能够跟平常的人们能够有共同认知的地方,这样也能更好地引起受众的共鸣,使观众与节目之间有积极的互动,达到更好的效果。在言语表达上,需要接地气,这样符合现在人们喜欢的有温度的话语表达方式,《人民日报》视频号运营负责人刘杰在他的视频运营总结当中曾说过细微之处的感动能够获得大量关注,令人感动的瞬间,也能激发用户共情,因此,一个具备共情感的节目内容,才能够得到更好的传播效果。

4.4 拓展传播渠道

当下可以通过国内丰富的短视频平台拓展新媒体的传播渠道,比如快手、抖音、爱奇艺、芒果TV、腾讯视频、优酷等。要针对平台特点创作适应平台传播的优质内容,使它们成为展示新媒体人物访谈的重要渠道。从多视角出发,使得人人都有麦克风,从而改变以往传统媒体我说你听的传播方式,因此新媒体的创作内容更利于入眼、入心,入脑。在新媒体人物访谈中我们可以多视角表达,满足受众多样化的需求,由于没有了传统节目主持人,因此在新媒体人物访谈中可以多通过不同身份的人来进行节目的内容串联,这样也能有崭新的看待视角,促进思维的碰撞。

5. 结束语

本文探讨了新媒体环境下人物访谈的“变”与“不变”,旨在通过对新媒体人物访谈的内容、形式、风格、受众和影响的分析,展现新媒体人物访谈的特点和价值,以及新媒体环境下人物访谈的发展路径。新媒体人物访谈具有以下特点:一是内容丰富多样,涵盖了访谈人物的个人经历、社会观察、生活感悟等多个方面;二是形式灵活多变,运用了文字、图片、视频、音乐等多种媒介,形成了一种特别的新媒体人物访谈节目,更加具有感染力;三是拍摄手法多样,使节目内容的风格真实自然,没有刻意修饰或包装,给受众一种真诚、温暖的感觉。通过走入嘉宾生活,分享嘉宾故事,传递了一种积极向上、热爱生活的人生态度,带给观众思考启发。新媒体人物访谈突破了传统人物访谈的时间空间限制,打破了固有的人物访谈录制模式,改变了传统人物访谈的权威话语体系,实现了个性化的表达和参与,使人物更加立体化和多元化,创造了有吸引力和感染力的内容和风格。

猜你喜欢

传统媒体受众内容
内容回顾温故知新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传统媒体为什么要包装自己的“网红”
主要内容
传统媒体在新形势下如何实现突围
五问传统媒体:你以为熬过寒冬就是春天吗?
用心感动受众
媒体叙事需要受众认同
电视节目如何做才能更好地吸引受众
传统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