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融媒体环境下广播电视新闻采编技巧

2024-01-05江西省广昌县融媒体中心丁健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23年18期
关键词:新闻报道广播电视受众

■江西省广昌县融媒体中心:丁健

随着融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广播电视新闻行业面临着新闻采编环境的深刻变革。在如此多样化的新闻采编环境中,广播电视新闻采编人员如何满足受众对于新闻内容的个性化和及时性需求,成为需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广播电视新闻采编人员需要采用多样化的新闻传播方式和及时化的新闻发布方式,以提高新闻传播的效果和效率。

1. 融媒体环境下新闻信息采编工作特点

在融媒体环境下,新闻采编工作发生了一定的转变,表现出一些新的特点,与传统的新闻采编的主要区别如下。

第一,快速反应能力。在融媒体时代,新闻传播速度非常快,采编人员需要能够快速反应,及时获取和处理信息。随着社交媒体的普及,人们可以随时随地发布信息,这也为新闻采编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于重大事件的报道,需要采用实时直播、微博、微信等方式进行快速传播,以满足受众的需求。同时,采编人员需要注意把握报道的准确性和客观性,避免虚假信息和谣言的传播。快速反应能力的提升需要采编人员具备丰富的经验和敏锐的洞察力,同时需要不断学习和更新知识。

第二,内容多元化。融媒体时代的新闻采编工作需要满足受众对于内容多元化的需求。除了传统的文字报道外,还需要采用图片、视频、音频等多种形式进行报道,以满足受众的不同需求。图片和视频可以更直观地展现事件的发生过程和影响,音频可以通过讲述人物的声音来增加报道的真实感和感染力。此外,新闻采编人员还需要根据受众的兴趣和需求,选择不同的报道方式和角度,以提高报道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第三,交互性强。融媒体时代的新闻采编工作需要注重与受众的互动。采编人员需要积极参与社交媒体并与受众进行互动,获取反馈和意见。这样不仅能够提高报道的参与度,还能够提高受众对于新闻的信任度。通过与受众的互动,采编人员可以更好地了解受众的需求和反馈,调整报道的内容和方式,以提高报道的质量和影响力。此外交互性强的新闻报道还可以促进社会公众的参与和互动,增强社会凝聚力和向心力。

第四,平台多样化。融媒体时代的新闻采编工作需要适应多种平台的要求。不同的平台有不同的特点和需求,采编人员需要根据平台的要求进行调整和修改,以达到最佳的传播效果。例如,在微信上,需要采用图文并茂的方式进行报道,注意内容的简洁明了和易于分享;在微博上,需要注意内容的短小精悍和图片的吸引力;在视频平台上,需要注重视频的剪辑和制作,以吸引受众的眼球。平台多样化的要求需要采编人员具备较强的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

第五,数据分析能力。在融媒体时代,通过数据分析可以更好地了解受众的需求和兴趣。因此,新闻采编人员需要具备一定的数据分析能力,通过数据分析来调整和优化报道内容,以满足受众的需求。例如,可以通过数据分析来了解受众对于某一类新闻的关注度和阅读量,从而调整和优化报道内容和方式。数据分析能力的提升需要采编人员具备一定的统计分析和数据处理技能,同时需要熟练掌握各种数据分析工具和软件,如Google Analytics、百度统计等,以更好地应对不同的数据分析需求。

第六,创新意识。融媒体时代的新闻采编工作需要具备创新意识。在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中,采编人员需要不断创新,探索新的报道方式和手段,以提高报道的质量和效果。例如,可以通过VR、AR等技术来实现更加沉浸式的新闻报道,通过互动游戏、问答等方式来增加报道的趣味性和参与度。此外,创新意识还可以帮助采编人员不断挖掘新闻的价值和意义,从而提高报道的深度和广度,满足受众的多重需求。

因此,融媒体时代的新闻采编工作需要采编人员具备快速反应能力、内容多元化、交互性强、平台多样化、数据分析能力和创新意识等多种能力。只有不断提升自身的能力和素质,才能够更好地适应和应对融媒体时代的挑战和机遇,为更好地服务受众、传递信息、反映社会做出更加积极的贡献。

2. 融媒体环境下广播电视新闻采编工作所面临的问题

2.1 采编内容趋于同质化

在融媒体环境下,广播电视新闻的采编内容趋于同质化,新闻报道的内容和形式缺乏创新,导致新闻报道的吸引力和影响力下降。一些新闻传播单位为了迎合受众的口味和需求,过度强调娱乐性和轻松愉快的氛围,而忽略了新闻报道的深度和客观性。同时,一些采编人员在选择新闻题材时还会出现相似甚至雷同的新闻报道,缺乏独特的视角和报道方式,导致受众产生审美疲劳和厌倦感。

2.2 采编审核流程过于复杂

在融媒体环境下,广播电视新闻的采编审核流程过于复杂,需要经过多个环节的审核和审批,从最初的采编到最终的发布,需要经过多次的编辑、校对、审查和审批,流程繁琐、冗杂,时间成本高,影响了新闻报道的时效性和新闻价值。不仅如此,审核流程的复杂性也给采编人员的工作带来了压力和困难,需要对应的工作人员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完成审核和审批流程,影响了采编人员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所以作为广播电视新闻单位,需要加强对审核流程的优化和改进,简化流程、提高审核效率,降低审核成本,以提高新闻报道的时效性和新闻价值,同时减轻采编人员的工作负担,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2.3 采编人员工作能力有待于提高

在融媒体环境下,广播电视新闻需要采编人员具备更高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包括快速反应能力、多元化采编能力、数据分析能力、创新意识等方面。然而,目前部分采编人员的工作能力还存在一些问题,例如,采编人员对新媒体平台的应用和操作不熟练,缺乏新媒体营销和运营方面的知识,导致新闻报道的传播效果和受众反响不佳。此外,一些采编人员还存在缺乏创新思维和创意能力的问题,导致新闻报道的深度和广度不够,难以吸引受众的注意力和兴趣。

3. 融媒体环境下广播电视新闻采编技巧

3.1 多元化的新闻采集方式

在融媒体环境下,广播电视新闻采编人员采用多元化的新闻采集方式可以更快地获取新闻资讯,同时也能够发现更多的新闻线索和故事。然而,新闻的准确性和可信度是新闻报道的核心价值,因此在采用这些新的采集方式时,广播电视新闻采编人员需要注意保证新闻的准确性和可信度,这需要从新闻采编技巧方面进行谨慎处理。首先,对于新闻来源的筛选和审核,广播电视新闻采编人员需要充分考虑来源的可靠性和真实性。例如,在社交媒体上,很多用户可以随意发布信息,这就需要新闻采编人员进行严格的审核,避免出现虚假信息的报道。同时,对于眼见者说法的采用,新闻也需要进行甄别和核实,确保报道的准确性和客观性。其次,新闻采编人员需要对新闻内容进行多角度的核实和印证,避免出现不准确的报道。例如,在采用互联网搜索等新闻采集方式时,新闻采编人员需要对信息的真实性进行核实和印证,避免因不准确的信息而误导观众。除此之外,在进行实地采访时,记者需要进行现场录音、录像等多种方式的采集,以便后期进行核实和印证,确保报道的准确性。最后,新闻采编人员需要注重新闻报道的客观性和公正性,在报道时避免出现主观臆断或者偏见,确保新闻的客观性和公正性。例如,在报道敏感问题时,采编人员需要尊重各方的权益和立场,客观地报道事实,而不是进行主观臆断或者带有偏见的报道。

3.2 融合化的编辑和制作技巧

在融媒体环境下,广播电视新闻采编人员需要采用融合化的编辑和制作技巧,以满足受众对于新闻内容的多样化需求。这需要从新闻采编技巧方面进行谨慎处理,以确保新闻报道的质量和品质。一是对于新闻报道的内容,广播电视新闻采编人员需要进行精心策划和组织,以确保新闻报道的逻辑性和连贯性。例如,在报道重大事件时,采编人员需要对事件的经过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从多个角度进行报道,以便观众能够更好地理解事件的真实情况。此外,在报道一些社会故事时,采编人员需要从人物的角度入手,以便观众更好地感受到故事的情感渲染。二是采编人员需要注重新闻报道的视觉效果和艺术性,以增加新闻报道的可读性和可视性。例如,在报道一些文化艺术类新闻时,采编人员需要注重新闻报道的美感和艺术性,以便观众更好地体会到文化艺术的魅力,同时也能让观众在观看新闻过程中,产生一种情感依赖,以此拉近与观众之间的距离。由此可知,在融媒体环境下,广播电视新闻采编人员需要采用融合化的编辑和制作技巧,以满足受众对于新闻内容的多样化需求,同时也需要注意保证新闻报道的质量和品质,注重新闻报道的逻辑性和连贯性,确保新闻报道的准确性和真实性,以及注重新闻报道的视觉效果和艺术性,以增加新闻报道的可读性和可视性,最终确保新闻的收视率达到预期目标。

3.3 个性化的新闻传播方式

在融媒体环境下,广播电视新闻采编人员需要采用个性化的新闻传播方式,以满足受众对于新闻内容的个性化需求。这需要从新闻采编技巧方面进行谨慎处理,以确保新闻传播的效果和效率。一是需要对受众的特点和需求进行深入了解和分析,以确保新闻传播的针对性和精准性。例如,在社交媒体上,不同的用户群体有着不同的兴趣爱好和需求,广播电视新闻采编人员需要针对不同的用户群体进行不同的新闻传播策略。对于年轻用户,可以采用更加活泼、时尚的方式进行新闻传播,如短视频、漫画等形式,而对于中老年用户,则可以采用更加传统、严肃的方式进行新闻传播,如文字、图片等形式。二是需要对新闻传播的效果进行跟踪和分析,及时调整和优化新闻传播策略,确保新闻传播的效果最大化。例如,在移动应用上发布新闻时,广播电视新闻采编人员可以通过数据分析工具对用户的点击量、转发量等数据进行跟踪和分析,及时调整和优化新闻传播策略,提高新闻传播的效果和效率。三是广播电视新闻,采编人员还可以通过个性化的新闻内容来满足受众的个性化需求。例如,在微信公众号上发布新闻时,可以根据用户的兴趣爱好和需求,发布不同类型的新闻内容,如科技、娱乐、体育等,以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提高新闻传播的精准性和针对性。

3.4 及时化的新闻发布方式

在融媒体环境下,广播电视新闻采编人员需要采用及时化的新闻发布方式,以满足受众对于新闻内容的及时性需求。这需要从新闻采编技巧方面进行谨慎处理,以确保新闻发布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一方面在新闻发布方式上,广播电视新闻采编人员需要根据不同的受众群体选择不同的发布方式。例如,在移动应用上发布新闻时,年轻用户更倾向于使用短视频和图文消息的形式,而中老年用户则更倾向于使用文字和图片的形式。在新闻发布时间上,广播电视新闻机构需要尽快发布新闻,但也需要考虑新闻发布的时机和时长,以确保新闻发布的效果和效率。例如,在突发事件发生后,广播电视新闻机构需要尽快发布新闻,但也需要在发布前进行一定的时间规划,以确保新闻发布的时效性和实时性。另一方面在新闻发布的过程中,广播电视新闻采编人员需要注重新闻内容的可视化和可读性。例如,在新闻视频中,可以采用图文并茂的方式,使新闻内容更加生动直观;在新闻报道中,可以采用简洁明了的语言,使受众更容易理解。

4. 结束语

融媒体环境下,广播电视新闻采编人员需要不断适应新的新闻采编技巧,以满足受众对于新闻内容的个性化和及时性需求。只有通过深入了解和分析受众的特点和需求,保证新闻发布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加强新闻发布的可视化和可读性,才能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获得优势。广播电视新闻采编人员也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和技术能力,以应对未来新闻采编的挑战。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广播电视新闻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新闻报道广播电视受众
浅析如何在新闻报道中彰显以人为本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周六广播电视
周日广播电视
周五广播电视
周三广播电视
用心感动受众
媒体叙事需要受众认同
电视节目如何做才能更好地吸引受众
深化“走转改”在新闻报道中践行群众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