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红色档案视阈下高校思政课程体系建构路径探究*

2024-01-05王晓涵范小燕

档案与建设 2023年11期
关键词:红色思政资源

王晓涵 范小燕

(1.南京医科大学,江苏南京, 211166;2.江苏省档案馆,江苏南京, 210019)

2017 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指出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意义:“事关办什么样的大学、怎样办大学的根本问题,事关党对高校的领导,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后继有人,是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和战略工程”[1],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新时代的档案部门是党群机构中的一员,担负着“为党管档、为国守史、为民服务”的职责与使命。挖掘红色档案资源的教育意义,推动红色档案资源走入校园,以丰富多样的载体形式,促进高校思政课程成为当代大学生融入社会价值体系,形成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求知课堂,推动高校思政课程更好地为培养理想信念坚定、政治素养过硬、可堪时代重任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服务,是档案部门面临的重要时代课题。

一、 红色档案视阈下建构高校思政课程体系的价值

1. 红色档案对高校思政课程的利用价值

档案作为历史的真凭实据,能够相对客观、直接地反映历史史实。红色档案真实地记录了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各个历史时期的伟大实践,对高校思政课程的利用价值主要体现如下:一方面,作为第一手档案资料,红色档案能够成为高校思政课程的授课内容,提供跨时空的历史档案佐证,是当代青年快速、深刻、全面了解党史、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生动的教材资源。如中国政法大学黄东老师的《抗疫图说“中国,为什么能”》[2]思政课中,即以档案图片为中心来摆明观点、说明道理。另一方面,丰富多样的红色档案载体,可以丰富高校思政课堂形式。如东南大学作为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地,近年来深度开发团二大相关档案,举办了“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史料展”,打造了校内思政课第二课堂。

2. 高校思政课程应用红色档案产生的社会价值

一是有利于培育社会积极公民。许瑞芳在其《学校积极公民培育研究:理念、方法和技能》一书中详细提出积极公民的概念,认为“积极公民培育是指通过学校这一主要教育系统来培育学生的公民知识、技能及态度、价值观,使公民个体能够全面地看待自己作为共同体成员的权责,富有公共精神和服务意识”。[3]笔者认为,在高校开设思政课程的目的,就是为了培育能够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积极公民。将红色档案融入高校思政课程,就是以最为直观的方式向广大在校师生传播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核心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培育符合国家需要的积极公民的最为有效的途径之一。

二是有利于提升高校学生群体的政治认同。当今社会,多种政治思潮相互碰撞,形形色色的西方社会文化和价值观念不断冲击着高校学生群体的思维观念,红色档案资源具有客观性、真实性,能够作为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人改变近代中国命运、抒写新的时代答卷的有力证明。将红色档案资源深度融入高校思政课程,有利于引导当代大学生群体从思想源头上坚持制度自信,提升大学生群体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政治认同。

3. 建构过程对红色档案资源开发的促进价值

红色档案资源融入高校思政课程体系,不仅是红色档案资源对高校思政课程的单一输出,同时也是高校思政课程促进红色档案资源开发利用的过程。融入的过程将会提升红色档案资源在大学生群体中的知晓率,从而促进档案文化的社会化传播,提升档案的社会影响力。同时,高校思政课程对于红色档案资源的需求差异,也会促进档案部门加强对红色档案资源的开发,产生针对性开发成果,使得双向受益。

二、 红色档案融入高校思政课程体系现存问题

近年来,全国各地档案、文博等相关部门紧扣重要时间节点,推出了一系列红色档案资源产品,形式包含红色专题展览、红色档案书籍、红色音视频等,如中央档案馆联合中央人民广播电视总台新闻新媒体中心推出百集微纪录片《红色档案——走进中央档案馆》,江苏省档案馆推出了25 集微纪录片《红色珍档》、50 集微视频《光耀史册》,上海市档案局、馆牵头下长三角三省一市档案部门举办了红色主题的长三角档案联展等。高校也不断创新思政课程内容,进行了众多尝试。如南京理工大学围绕学校军工特色,开设了“将军讲思政课”课堂等。但从实际效果来看,在目前的高校思政课堂上,档案部门主导推出的一系列红色档案资源开发产品很少被运用;高校主动开发利用的红色档案资源,受到区域性与专业性限制,也很难在全国复制推广。红色档案资源并未被系统化、成熟化地运用于高校思政课程体系之中。

1. 问题表现

从高校层面来看,缺乏利用红色档案资源开展思政教学的主动意识。一方面,缺少以红色档案资源为主要授课内容的专题高校思政课。笔者在调研南京、连云港、镇江等地6 所高校后发现,未有高校在思政课程中设置红色档案资源专题,也无直接将红色档案资源作为主要教学内容的课程。另一方面,红色档案展览场所内高校学生参观群体占比不大。相比文博场馆的火热,档案部门举办的红色主题展览观展学生群体占比较少,如江苏省档案馆主办的“建党百年 初心如磐——长三角红色档案精品展”举办地虽然是设在高校密集的南京,但在近4 个月接待的参观群体中,高校参观批次占比仅10%,其中绝大部分还是高校档案馆的工作人员。

从档案系统来看,缺乏积极推动红色档案资源进入高校思政课程的有效行动。当前,档案系统与高校在红色档案资源开发方面的合作,大多采取红色展陈进校园、红色档案宣讲员进校园、红色故事宣讲比赛等短频快的方式,缺乏长久、深入、持续性的合作。如泰州市依托泰州红色资源成立的泰州市红色文化协同研究中心,其主要成果为建立研究团队、开展科学研究、举办红色故事大赛等,汇编高校思政课辅导教材也是其目标,但是此项工作仍在推进阶段。

2. 成因分析

一是红色档案资源开发成果与高校思政课程实际需求脱节。当前的红色档案资源开发工作多由档案系统或者党史研究领域发起,其受众主要为普通群众,这就导致现有的红色档案资源开发成果往往难以直接作为高校思政课程授课内容,需经授课教师进行转化。由于高校研究力量在红色档案资源开发过程中的缺位,这种转化就需要授课教师对档案资源进行深入、全面、多方位的了解与掌握,导致转化难度较高。

二是档案部门与高校之间沟通与联系相对缺乏,未建成长效合作机制。当前,各级档案部门未能融入思政课程教材编撰工作,即使是高校档案部门也对参与本校思政课程授课缺乏主动思维,红色档案资源服务高校思政课程的作用未能充分发挥。

三是档案部门对于红色档案资源输出力度还不足、方式有待拓展。一部分花费很多时间与精力开发的红色档案资源产品公众知晓度不高,内部推广的占大多数;档案部门拍摄的红色档案资源视频,多数仅在电视、报刊、学习强国等传统媒体与党建平台进行推广,对于当前高校师生更为关注的微博、B站等网络平台信息渠道基本没有涉及。

三、 红色档案视阈下高校思政课程体系建构路径

建构红色档案视阈下的高校思政课程体系,需要档案部门、高校与其他相关部门加强合作,在制度建立、资源共享、推广宣传等方面齐心协力,共同研判,共同发力。

1. 具体策略

一是联合编制符合高校思政课程需求的教材。档案部门要主动作为,立足高校思政课程需求、在校大学生特点加强档案部门与高校合作,把已有的红色档案资源开发成果融入高校思政课程教材;要深入挖掘馆藏资源,代入高校思政课程需求视角,立足高校思政课程育人的需求,进行针对性的档案编研,推出更多的档案编研教材,并借助教育部门行政力量在高校范围内推广。同时,要用好高校自身拥有的红色档案资源,联合打造针对性较强的红色档案资源开发产品,讲好学生群体周边的家国情怀故事,以典型选树放大身边的榜样力量,实现档案部门与高校红色档案资源共享共用。

二是打造富有实践意义的大学生思政第二课堂。依托高校思政课程引领在校大学生走进红色档案展览、走进革命历史场馆,进行现场教学,通过多种类型的红色档案载体丰富学生眼界。成立在校大学生校外思政课程社会实践中心。鼓励在校大学生担任红色档案展览、革命历史场馆志愿讲解员,参与红色档案资源征集、口述历史采集、红色档案资源开发全过程,促使在校大学生在志愿服务中深化对红色档案资源背后历史史实的多角度感受、深层次领悟。

三是建立红色档案资源开发利用平台。要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为高校教师搭建更为便捷利用红色档案资源已有开发成果的渠道,畅通红色档案资源服务高校思政课程的“最后一公里”,真正激活红色档案资源开发产品的现实价值。

四是丰富红色档案资源宣传方式。档案部门要在宣传方式上与时俱进,推出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社会群众需求的红色档案资源开发“热门产品”。要结合大学生群体认知特点,以青年群体喜闻乐见的方式,如积极走进校园,联合学校举办红色专题展览、编排红色档案资源素材创作的话剧,在高校举办以红色档案资源为主题的文化周、文化节等线下活动,占据高校实体阵地,让红色档案资源真正为在校大学生群体所知、所解。要更新宣传手段,主动向青年关注的渠道靠拢,如构建红色档案融媒体平台,在建好微信公众号的基础上逐步推出微博、B站、抖音、快手等新媒体平台账号,让红色档案有更多渠道走进高校师生视野。

2. 注重“三性”

一是把握好思政课程的政治性。在促进红色档案资源融入学校思政课程的过程中,要始终坚持历史唯物主义,正确认识历史进程的曲折性,始终把握住思政课程的政治性,避免陷入历史虚无主义。同时,红色档案不仅具有见证历史的作用,更能凭借史实、经验给当下社会发展以启迪。“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要充分激发档案资政襄政作用,不仅要讲好曾经发生过的历史故事,还要讲好历史故事给予当下的时代启示。

二是把握好档案解读的多样性。当今时代,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各种思想文化浪潮在高校涌动,因政治制度不同、文化信仰不同等造成的矛盾时有发生,对同一份档案,身份不同、角度不同、立场不同,可能会给出不同的解读。一份档案资源,展现的历史史实有着时间与空间的双重维度,如果脱离全局观念仅以某份档案中展现的当下真实、某个人物某个阶段的命运来概括历史发展全进程,极有可能“误读”历史。所以,向大学生群体讲述红色档案背后的故事,需要格外注意红色档案的选择,严格执行档案划控开放规定。

三是把握好授课方式的可接受性。无论是开设课程,还是资源共享,乃至加大宣传推广,红色档案进校园,要注意把握在校大学生的接受能力,不能把红色档案教育搞成单一的“灌输式”教育,要让在校大学生在生动、鲜活的氛围中感受红色档案资源的情感熏陶,接受红色档案资源传递的政治信仰。

四、 结语

2023 年10 月24 日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明确了“各级各类学校应当将爱国主义教育贯穿学校教育全过程,办好、讲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并将爱国主义教育内容融入各类学科和教材中”。[4]2024年,该法将正式施行。档案部门应当主动抓住契机,激活各地红色档案资源,发挥档案部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作用,在高校思政课程体系建构中靠前作为,为新时代高校思政课程贡献档案力量。

猜你喜欢

红色思政资源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红色是什么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红色在哪里?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资源回收
追忆红色浪漫